誰是亞洲第一:日本和中國各自出台了行動計劃
為達成以東盟為核心實現東亞經濟一體化的目標,日本和中國已經各自出台了行動計劃。兩個計劃的目標均設為在2015年底前實施統一原產地規則等貿易促進政策。兩國將於26日在越南中部的峴港召開的東盟經濟部長會議上提出行動計劃,並力爭獲得各國讚同。
日本共同社報道,由於東亞經濟一體化被視為今後“東亞共同體”構想的基礎,因此日中圍繞主導權的爭奪勢必愈演愈烈。
日本提出的“東盟+6”16國構想包括東盟10國外加日本、中國、韓國、印度、澳大利亞和新西蘭6國;而中國提出的“東盟+3”則指東盟加日中韓3國。日中分別希望以16國或13國的方式,締結自由貿易協定(FTA),從而推動經濟一體化。
日本在計劃中寫明了作為“東亞經濟一體化的第一步”,16國在2015年底前在推進貿易、經濟合作等7個領域應采取的行動。計劃在2012年底前對東盟與周邊各國分別簽訂的FTA等進行驗證,然後再具體決定統一原產地規則的方向,製定確保大範圍基建資金的政策。2012年決定的計劃將從2013年開始實施。
中國的計劃則提出了“東盟+3貿易促進路線圖”,力爭通過13國統一原產地規則並簡化通關手續等,在2015年底前將區域內的貿易成本削減5%。此外還設定了指標,以衡量目標達成度。
東盟外交消息人士認為,東盟擔心日中衝突可能會阻礙實現經濟一體化,因此“可能同時采用兩個計劃”。
-----------------------------------------------------------
21世紀,韓國如何解開強大的中國問題?
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終於超過了日本。因為這早在預料之中,並不令人感到驚訝。但“在劇變的東亞局勢下的生存道路”這個21世紀首要課題,的確向我們靠近了一大步。
筆者一年前曾與中國資深國際政治學家交談時,向他問道,在中日甲午戰爭中飽受恥辱後時隔100多年之際,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即將超過日本5萬億美元,對此感想如何。原以為對方的回答會和中國政府的正式立場一樣,表示“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即使超過5萬億美元,考慮到14億人口,人均國民收入還不到4000美元,與日本的4萬美元相比還相差甚遠”,但他的回答卻出人意料。他充滿自信地說:“在今後5年左右的時間裏,日本會感到不可思議,但10年內必然會接受這個現實。”
韓國國內事務及南北問題固然重要,但21世紀對韓半島影響最大的將是東亞局勢。必須正確預測東亞勢力版圖的結構變化,重新製定應對戰略。首先從國內生產總值來看經濟實力,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為15萬億美元、占世界(62萬億美元)的24%,中國和日本為5萬億美元,俄羅斯、韓國和北韓分別為1.5萬億美元、1萬億美元和100億美元。再考慮各國軍費,實力差距就變得更加明顯。美國的軍費高達6600億美元,占全球總軍費(1.5萬億美元)的44%,中國官方公布的軍費超過1000億美元(非正式數據為1500億至2000億美元),俄羅斯和日本的軍費也約為500億美元。此外,韓國、北韓的軍費分別為240億美元和60億美元。
為了了解21世紀決定國家實力的新的重要因素——知識力量,對全球25個頂級智庫的排名進行了分析,結果前5位均由美國包攬,超過60%的16家是美國研究所,其餘國家顆粒無收。最終,如果從這些有形的資源力量看待東亞勢力版圖,仍是美國獨占鼇頭,今後隨著中國的迅速崛起,這一版圖有可能發生變化。
燕岩樸趾源(朝鮮王朝的學者)對18世紀朝鮮麵臨的清朝這一難題,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解決方式。他不讚成北伐論,而是通過小說《許生傳》主張對中國展開“撒網式”外交。而21世紀的中國問題比這複雜得多。不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韓國相對來說都是小國,不可能在軍事或經濟實力等資源力量上找到解決方法。重要的輔助方法就是樸趾源強調的“撒網”能力。但21世紀的許生考慮撒網能力加強方案,應準確掌握東亞勢力版圖的三種綜合結構,同時撒下三個“網”。
首先是“聯係網”,要努力深化發展冷戰時期形成的韓美同盟和韓日夥伴關係,使其符合21世紀的新形勢。最重要的是對國與國之間單純的聯係網進行大幅度完善,使它變成全方位立體地綜合聯係,同時使權與錢的單一舞台轉換為知識與情緒的舞台,加深對共享思維與行動原則的信任。
其次是“睦鄰網”。過去20年來,韓中兩國經曆了從冷戰時期敵對關係到戰略友好合作關係的“革命性”變化,從現在起將更加重要。韓中兩國應共同努力,使兩國關係發展成為21世紀新同盟關係。在此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合理結合“睦鄰網”和“聯係網”。
----------------------------------------
轉貼,僅供參考,不負責核實其內容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