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海軍萬裏遙測檢修海上艦艇 技術世界一流

(2010-08-16 14:08:47) 下一個



中國海軍可萬裏遙測檢修海上艦艇 技術世界一流



       未雨綢繆搶占製高點,他帶領團隊打造遠程維修技術支援係統,讓萬裏之遙的護航戰艦實現伴隨保障

    “3號發電機自動跳閘,監控係統報警頻發,請求技術支援!”初夏,正在亞丁灣海域執行護航任務的某艦發來請求,後方技術專家迅速通過“遠程維修技術支援係統”進行會診,僅半小時就將故障排除……

    看到這一場景,作為“遠程維修技術支援係統”的研製者,劉鬆風會心一笑:多年的努力終於變成現實的戰鬥力!

    “過去,此類故障隻能回港靠岸檢修。”劉鬆風告訴記者,“如今,無形的保障網絡,讓大洋上有了裝備維修‘一站式’服務,讓距祖國萬裏之遙的艦船實現了伴隨保障。”

    伴隨著我海軍駛向深藍的航跡,傳統的裝備維修保障手段和保障模式明顯滯後於裝備發展和遂行任務的需要。艦船一旦在深海大洋上發生故障,如何實現快速搶修?

    作為海軍電子裝備技術保障領域的專家,劉鬆風未雨綢繆,2003年初率先開展遠程維修技術支援的論證設計和頂層規劃工作,創造性地提出了“海軍艦船裝備技術保障信息化建設總體構想”。

    這一步,讓海軍艦船保障技術走到了世界前列。而後,劉鬆風團隊曆時5年艱苦攻關,一個依托國防通信網絡,覆蓋海軍艦船裝備保障機關及保障機構、相關院校、研究所和地方工業部門的遠程維修技術支援體係初步形成,後方的技術專家能夠為前方提供最直觀的技術支援和指導,為實現遠海艦船維修精確保障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化協作平台。

    據介紹,從人民海軍首批護航編隊赴索馬裏海域護航開始,該係統已先後為艦艇解決10餘起設備故障,成為我海軍裝備信息化技術保障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

    創新與戰場“對表”,他和戰友研製某型自動測試設備,一舉攻克海上艦船電子裝備電路板檢測維修難題

    科研創新必須為部隊服務,為提升戰鬥力服務。這是劉鬆風認準的一個理。他時刻提醒自己:創新必須與戰場“對表”。

    一次,劉鬆風到部隊調研電路板維修測試情況。眼前的情景使他緊鎖雙眉:電路板維修測試更多依賴人工進行測試數據生成,時間長、效率低、費用大、質量難以評估。

    “能不能實現自動檢測?”創新的火花在劉鬆風腦海迸出。在爭取上級支持後,劉鬆風帶領課題組開始了艱苦的探索之旅,他們先後幾十次深入艦艇基層部隊和有關修理廠等一線進行實地調研,到科研院所查閱大量的國內外有關科技文獻。

    曆時1400多個日日夜夜的不懈攻關,劉鬆風和戰友完成了某型故障診斷測試係統,解決了多年維修技術“瓶頸”,實現了中小規模組合電路故障診斷的自動生成,保障效率提高了近百倍!這項成果得到了部隊官兵的充分肯定,並在2008年獲得了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近年來,劉鬆風帶領團隊已完成了52項科研課題,先後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8項,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所有成果無一不與戰鬥力建設緊密相連。

    淡泊名利甘坐“冷板凳”,他主動辭去領導職務,全身心投入到更廣闊的創新領域中

    2008年,為了能有更多精力從事具體科研工作,劉鬆風主動辭去了研究室主任職位。

    很多人認為他“傻”,放著“鐵交椅”不坐卻甘坐“冷板凳”。對於這些非議,劉鬆風一笑了之。在他看來,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科研工作中,就是最幸福的事。

    兩年來,劉鬆風不是跑基層搞調研論證,就是在實驗室埋頭搞試驗。為更好地完成遠程維修技術支援係統軟件的開發,劉鬆風利用周末休息時間輾轉上海、北京等多地參加各種軟件技術前沿培訓課程。

    一次,劉鬆風為了研究某新型裝備的技術保障方案,天不亮就爬起來加班,一直幹到早上7點多。妻子王豔將剛買來的早點送到劉鬆風手上,提醒他快點趕班車。出門前,她又叮囑劉鬆風順手將門口的垃圾捎上。

    就這樣,一手拿著早點,一手拎著垃圾,劉鬆風一路小跑著往乘車點趕去。由於仍然沉浸在方案設計中,在路過垃圾站時,劉鬆風不假思索就把早點扔了,然後興衝衝地將一袋垃圾帶上了班車,直到同事提醒他才回過神來。同事們都戲稱他為現實版的“愛因斯坦”。

    劉鬆風攻關的某科研成果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後,有人建議他去找領導請功。劉鬆風卻說,當初搞科研也不是為了立功評獎,隻要成果得到了肯定我也就知足了。

    劉鬆風在電路板自動測試和故障診斷領域頗有名氣。許多海軍裝備生產廠家和部隊裝備部門紛紛找上門來,請他去進行技術指導,每次他都不講條件,欣然前往。有人提醒他:那些技術可是你“看家”的本錢呀!而劉鬆風卻說:“技術知識隻有落地、生根、發芽、傳播,才能體現它的價值!”不少軍工廠的技術人員對記者說,劉鬆風是我們的“技術總師”,有困難他準幫忙!

    如今,他把研究的觸角伸向了更廣闊的領域。“十二五”期間,他又瞄準了“海軍艦船裝備技術保障信息化建設總體構想”等10多項重點研究課題……



---------------------------------------
轉貼,僅供參考,不負責核實其內容真實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