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紅歌會上的英國青年伊恩

(2010-07-26 11:37:56) 下一個




紅歌會上的英國青年伊恩




一個英國青年帶來的懷舊──評紅歌會上的“伊恩現象”


江西衛視舉辦的紅歌會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昨天晚上決出了十強。這次紅歌會比上屆有了不小的變化,有些歌手帶著不是紅歌的曲目來參賽,比如像不見不散、大海、傳奇、枉凝眉之類的,雖是很流行,但似乎不符合紅歌會的宗旨。有不少觀眾反映,這次紅歌會上的紅歌聽著不是那麽過癮了,有些歌不是紅色的,而是粉色、咖啡色的。

但是,有一個人是個另類,他的演唱水平完全是業餘的,舞台形象和表演技巧更談不上,但是卻自始至終演唱的都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前的“正宗”紅歌,有些歌幾乎是現在從電視台裏很少聽到的,比如《中國人民誌願軍軍歌》、《毛主席的書我最愛讀》、《少先隊之歌》,《社會主義好》等等,這在參賽選手中顯得特別突出。

這個人就是來自英國的伊恩。

伊恩的出現引起了評委的分歧,有評委建議他改用英文來唱,可是他仍然我行我素地用並不嫻熟的中文演唱;也有的評委表示他唱的才是真正的紅歌,一個外國人能堅持這麽做,應該鼓勵,這也是紅歌精神的體現。昨晚的十強賽,伊恩在觀眾的投票中險勝,更是立即引起了爭議。

有人說,伊恩能進十強,是因為他是英國人,所以他唱紅歌會博得評委和觀眾的印象分,畢竟要照顧國際友人嘛。的確,這是其中的一個原因,但是,這不是主要原因,因為這種因素在海選或者前二十名的選拔時,可能會占據比較大的成分,但是,在進入全國十強的最後競爭中,印象分的因素就會小得多,也不可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在這樣的情況下,伊恩仍然進入了十強,顯然是有在演唱水平以外的因素在起作用。

昨晚伊恩在熊思嘉的對決中,得票並沒有什麽明顯的優勢,可以說是以很微弱的優勢險勝。這是現場觀眾的投票,而不是評委的意見,有些人責怪評委搞平衡,照顧外國人,但是這種指責並沒有依據,因為從評委的評價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如果以他們的專業標準來判斷勝負,落敗的將一定是伊恩。

更有些未進十強歌手的癡迷粉絲,拿出極端民族主義的激進情緒,說現場觀眾崇洋媚外,是拍老外馬屁。這其實也沒有道理,隻要稍微分析一下就會明白,崇洋媚外的觀眾是不可能關注紅歌會的,更不會占用寶貴的賺錢、泡吧時間,去紅歌會現場捧場。洋奴買辦聽到紅歌隻會反感,隻會做惡夢。君不聞,伊恩唱的不是《天佑女王》,而是:“反動派被打倒,帝國主義夾著尾巴逃跑了(《社會主義好》)”和“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誌願軍軍歌》)”?

伊恩能進入十強不是因為照顧老外,而是某種微妙的因素在起作用,歸結起來可能有以下幾條原因:

首先,伊恩唱的是最紅的紅歌。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今年的紅歌會,有很多不是紅歌的歌曲摻了進來,差點把紅歌會變成了央視的青歌會。而伊恩一路走來都唱了哪些歌呢?《打敗美帝野心狼》,《毛主席的書我最愛讀》,《少先隊之歌》,《社會主義好》等等,這些歌都是標準意義上的紅歌。當然,也有很多歌手唱了改編過的紅歌,但是,其中有些改編並不成功。紅歌要加入現代元素,不是簡單的配上現代伴奏、或者加一些氣聲哭腔就能打動觀眾的,紅歌有她內在的東西,很難相信一個連潘冬子是誰都不知道的歌手,會把《映山紅》的內涵演繹完美。觀眾們當然渴望聽到嗓音條件和技巧都很優秀的歌手演唱,但這還不是全部的需要,他們需要更多的演唱水平之外的、精神層麵的東西。至於那些“偽紅歌”,則更不是“紅歌粉”們所樂見的。

其次,伊恩的歌聲調動了觀眾內心深處某種微妙的情緒。一個來自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英國佬唱起了《社會主義好》,這是很有戲劇意義的現象,不要以為那是英國人在討好中國評委和觀眾,英國人也不都是信仰資本主義,他們那裏也有左翼青年,去年五一的時候,倫敦的老外就在街頭舉著毛主席的畫像抗議資本家。事實上,在這個世界上,也許已經沒有幾個人認為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了,評委在聽伊恩唱《社會主義好》的時候笑得前仰後合,而在伊恩唱完後現場觀眾一片叫好,可見有切身體會的中國人完全能感受個中滋味。在前麵的比賽中,伊恩甚至高唱起了《國際歌》,這首歌在現在的黨代會上也隻是演奏一下樂曲而已。“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國際歌》)”,這樣的歌詞在強調“普世”和“感恩”的今天,無疑是不和諧的,更何況還有“人民江山坐得牢, 反動分子想反也反不了(《社會主義好》)”的豪言壯語。顯然,觀眾們在伊恩那裏不僅聽到了久違的歌詞,也找到了某種複雜情感上的互動。

應該說,伊恩是一個群眾化、平民化的歌者。為什麽伊恩不是一個歌手,而是歌者?很簡單,他的歌聲一聽便知是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他的舞台表演也是笨拙而原生態的,如果以專業的歌手標準來評判伊恩,他將是不及格。但是,如果忽略他的國籍,我們就會發現,其實我們就是生活中的伊恩,我們都是一個生活中的歌者,有了那份激情和感受,就要唱出來,無論你是否受過專業訓練。紅歌首先應該是人民群眾的歌,而不是音樂學院裏的教例;紅歌會也應該是一個人民群眾的歌會,而不是歌手大獎賽。有了這樣的定位,紅歌會才會紅。伊恩就是一個群眾演員,一個平民化的歌者,他自己也說過多次,“我是一個英國的普通老百姓”,“我隻是一個普通的英國人,中國式我第二個老鄉(家)”,伊恩現象在證明,一個平民是完全可以大大方方的走上最輝煌的舞台去展示自己,那個看似高不可攀的殿堂,它真正的主人,其實正是每一個平民百姓。每一個投伊恩票的觀眾,都會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這種感同身受的共鳴把伊恩推上了前十名的位置。

伊恩走到十強,已經是一個奇跡了,這一點就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據說,他原先的目標是前三十名。不出意料的話,可能伊恩在本次紅歌會的成績將止步於此了,但是“伊恩現象”給我們帶來的思考卻是很值得回味的,在懷舊也飽受指責的今天,一個英國青年的帶來的懷舊,或許能說明點什麽。

 

正在演唱中的伊恩: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2/201007/167365.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