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印媒稱中國製造業缺乏獨立創新能力 印度將取代中國

(2010-07-25 16:28:16) 下一個



印媒稱中國製造業缺乏獨立創新能力 印度將取代中國


 
  美國競爭力委員會和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在6月聯合發表的一份報告中提到,今後5年,中印將穩居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位置。一時間,一向緊盯中國經濟發展問題的部分印度媒體,開始將注意力集中到中印製造業前景的話題上來。


  《新印度時報》刊登文章指出,中國的經濟發展是以加工工業為基礎的,缺乏獨立創新的技術和能力。為了使得自己的產品具有市場競爭力,中國政府長期采取了人為壓低人民幣幣值的做法。然而這種做法最終無法持久,當中國終於不得不按照市場供需來決定人民幣比值的時候,中國產品的競爭力就蕩然無存了。這位分析人士滿有信心地認為,中國經濟一定會隨著人民幣幣值的升高而逐漸失去競爭力,而印度經濟將因為依據內需拉動增長的優勢,逐漸取代中國經濟的地位,最終超過中國,成為世界製造業中心。


  此外,印度《經濟時報》6月也報道說,根據一項名為“2010年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數排名”的調查結果顯示,5年後印度的經濟競爭力即可趕上中國。印度未來5年的高增長率將會有更強的基礎支撐,研發實力被視為21世紀創新型製造業的核心因素,在工程、軟件和技術整合方麵的能力也很強。


  上世紀80年代,中國首先發起了經濟改革,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並因此而在所有轉型國家中獲得了先發優勢。印度作為長期偏向於計劃經濟體製的國家,直到1991年才開始經濟改革。因此,長期以來在國際投資、市場和吸引人才等各個領域,印度一直感覺到來自中國的巨大壓力。這也是為什麽印度經濟學界如此重視對中國的研究的重要原因。


  然而,有一個事實卻被印度經濟學界有意無意地忽略,那就是印度經濟不但在結構上與中國經濟有著巨大差異,規模與絕對值也比中國經濟小得多。近年來,美國等西方國家出於戰略需要,一直在有意扶植印度,西方媒體也大唱印度的讚歌。同樣的事情上,西方對中印兩國實行雙重標準。例如印度盧比在國際金融危機後一直實行緊盯美元的政策,但沒有人對此發出異議,卻把矛頭指向中國的人民幣。


  隨著中國經濟潛力的進一步釋放,現在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大企業開始把尋找下一個加工業基地的目光投向了印度。由於中國製造業成本的上漲,印度有望成為國際跨國公司的替代投資地。但是,印度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脆弱的基礎設施建設,這不僅表現為道路、電力等硬件的缺乏,也表現在政府辦事效率的低下。此外,印度經濟的規模隻有中國的1/4。實際上,印度迄今仍沒有經曆過成為國際製造業中心這樣一個經濟發展階段,印度在通往國際製造業大國的道路上,必將經曆中國曾經經曆過的同樣的風險。


  此外,印度實行西方的自由政治體製,黨派林立、工會組織眾多,這樣的體製一方麵在保障勞工權益方麵能發揮一定作用,但也是投資者和跨國公司最希望躲避的對象。經濟發展最需要的不一定是低工資的勞工隊伍,而是一個穩定適宜的環境。印度在這方麵的記錄常常受到詬病。例如上個月的印度航空業大罷工,數百架國內、國際航班受到影響。除了罷工罷市等經常發生的事情,其他領域的社會動蕩也對印度成為一個穩定的製造業大國的前景提出了質疑。(本報駐印度記者/胡唯敏)


環球網實習記者王亞歡報道,跨國會計事務所德勤和美國競爭力委員會於2010年6月聯名發布了一份調查報告。該報告稱,印度的製造業正在和中國縮小差距,預計可在5年之內趕上中國。同時,該報告還預測道,今後中印兩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會愈演愈烈。這一報告被日本的雅虎網站轉載,引發了日本網民的熱議。

  一些日本網民認為,印度要在5年內追上中國根本不可能。網民“was”就說:“不可能,不可能。在印度國內,幾乎所有印度人都敷衍了事、笨手笨腳……現在還論種姓製度,製造業被看作最底層人的工作。他們還老吹吹噓是印度發明了數字‘0’,印度數學很強……結果算個兩位數的加法還要用筆算,而且有時還算錯。”網民“mum”留言:“印度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比較嚴重,第二產業發展緩慢,不能與中國並提而論。”還有人說“印度的國民性都是懶散休閑型的,追上中國不太可能吧。”“光建設印度的電力和交通網也不隻5年!如果說廉價勞動力的話,也不隻是印度有,南美洲的所有國家、幾乎所有的非洲國家都是,他們還可能更廉價。有企業去嗎?”

  日本網民還認為印度在投資環境方麵也不如中國,網民“qsd”表示:“印度的政局不如中國,中國再怎麽說也不會發生印度那樣的爆炸襲擊的事情。”“was”說:“印度既沒有技術,也沒有手藝人的那種自豪,因為手藝人在印度是下等人。”有的人還說:“以汽車產業為例,為什麽日本寧願雇用17萬比日本人工資高的美國人也要把工廠開到美國去?那是因為汽車在美國市場要比日本市場好賣。現在,中國市場比美國市場還好賣,況且中國工人的工資水平還屬於比較低的水平。一旦從中國市場撤離,再想把汽車賣到中國就不可能了。在中國和在美國一樣,不在本地生產的話,各方各麵都會感受到不便,而且在中國生產的東西基本上都能被中國本土市場消化。撤離不是那麽簡單的事。”

  當然,日本網民中也存在不同的聲音,看好印度而不是中國。“stu”就說:“印度的教育水平比較高,發展比較快,和有反日情結的中國不同,作為日本合夥人的話,當然是印度。”網民“oni”表示:“中國即使學會技術,也會讓技術劣化,並大量販賣,印度比較認真,估計要不了5年就會超過中國,並且印度拜金主義沒有中國那麽嚴重。”還有人認為:“5年之內行不行不好說,不過印度一定很快能趕上中國,因為民族性相差太多。特別是勤勞這一項,中國人連印度人的腳後跟兒都比不上。”

  還有些日本網民喊出“加油,印度!”的口號,並列舉出中國的諸多“劣勢”:“在技術方麵印度比中國要強”、“中國有的隻是數億人的勞動力,勞動力一旦要求工資上漲,中國經濟泡沫馬上破滅”、“中國比較傲慢、並且與中國低品質的產品相比,更期待印度產品”、“本來印度人的額能力就比較高,更沒有露骨的山寨版”、“加油,印度!印度是日本的友好國”、“印度的山寨、貪汙、黑幕、特權沒有中國嚴重,而且印度人有創造性,施以教育的話,個人能力可以達到世界頂級水平。印度也沒有中國那種盲目的拜金主義,而且印度民族的同一性較高。”

  最近中國工資上漲和人民幣升值也成為日本網友看衰中國的根據。網民“hir”認為:“中國由於低薪成為世界工廠,如果工資上漲,一些企業就會從中國撤退,轉移到印度。還有人說:“中國最近工資上漲、人民幣升值,製造成本上升。”“最近,中國產品成本在升高,在價格方麵的競爭優勢已經不明顯,近10%的經濟增長率能持續到何時,讓人產生這樣的疑問。”“中國已經沒有投資的價值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