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現代艦船》采訪尹卓海軍少將

(2010-06-01 11:51:15) 下一個



《現代艦船》采訪尹卓海軍少將




我們注意到大國海軍的發展有兩種現象,或者說模式,一種是西方的,一種俄羅斯的。

西方大國海軍的發展在冷戰結束前和結束後沒有大的挫折,雖然他們的戰略環境跟俄羅斯一樣,發生了大的變化。包括英法這些第二等的海軍大國,他們海軍的發展,包括兵力結構並沒有在冷戰結束後遭受大的挫折,他們是很平滑地過渡過來。


但反過來看,俄羅斯海軍就是一落千丈,為什麽會產生這樣的現象呢?翻開曆史,我們發現西方大國海軍的發展始終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推動力,一個是國家海洋方向的安全,一個是海洋方向的發展利益。而海洋方向的發展利益原來是西方國家海軍發展的根本動力。這個根本動力也就是經濟動力。建立海軍的主要目的就是開拓海外市場,搶奪殖民地,掠奪原材料和勞動力,擴張領土,當它的海上航線受到威脅時候,它就開始保護海上航線,目的主要就是保護它的經濟利益。從早期的葡萄牙、西班牙到英國,包括法國、美國都是這種模式。


《現代艦船》:經濟動因似乎是推動海軍發展,尤其是西方海軍發展的重要原因?


尹將軍:沒錯。 西方大國海軍的發展,經濟動因始終是重要的推動力,所以大國海軍發展不大容易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政治因素的波動不會使海軍戰略發生大的波動,所以它能製定很長遠的發展計劃。你看,美國發展計劃到2035年,它在2004、2005年就考慮2035年的事情,它的技術路線圖可以看那麽遠。


其他西方大國海軍,像英國、法國海軍一型裝備的發展,也跟我們差不多周期,10~20年的時間,它能夠比較穩定地執行。就因為戰略的穩定、需求的穩定。兵力結構的穩定要有長遠的需求和長遠的推動,在政治環境和戰略環境波動的情況下,經濟動因是始終很穩定的,它就使得海軍發展有一個長遠的推動力。這就是西方海軍發展一個非常大的特點。


設想中的中國海軍低配置艦性能簡介:主尺度:120x15 米;標準排水量:3000噸;最大航速:23節;續航力:6000海裏/15節;艦員:90人;動力係統:柴油機2台。(現代艦船供圖)


《現代艦船》:您一開始就提到另一種模式是俄羅斯,俄羅斯的海軍發展有著怎樣的特點?


尹將軍:俄羅斯本身從17-18世紀開始,成為比較大的獨立國家以後,它的擴張基本就是向陸上擴張。它的海軍發展,從彼得大帝建立海軍開始,主要是為了安全。它不是為了經濟利益。除了陸上侵占他國領土,它沒有海外殖民地。


俄羅斯海軍經曆了5次大的起伏, 每次大發展後麵接著都是大衰落。從彼得大帝到葉卡捷琳娜二世,然後在20世紀30年代開始,二次世界大戰前,斯大林時期設定了比較大的海軍發展計劃。二戰剛結束,斯大林又提出新的造艦計劃,包括“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也準備發展航母。第5次就是戈爾什科夫擔任海軍司令時期,實際從60年代一直到80年代,30年的大發展,然後是極大的衰落,這次衰落是最可悲的,是蘇聯解體造成的。


我們發現俄羅斯海軍的發展始終處於大的波折期,為什麽?非常明顯,經濟上它沒有搶奪殖民地作為市場,資源上,它是一個基本上自給自足的國家,資源非常豐富,沒有動因搶占殖民地作為原料產地。另外俄羅斯是個農奴製的國家,所以在第一次資產階級革命的時候,解放農奴以後,它就獲得了大量的廉價勞動力,俄羅斯也不需要搶奪黑奴。俄羅斯海軍的發展沒有經濟動因的推動,有的是海洋方向安全的推動和政治動機的推動。


那麽從這兩方麵的對比,我個人得出一個結論,一個國家海軍的發展一定要有經濟動因。沒有經濟,為經濟服務這個牽引力,它的發展將是不穩定的。會由於政治因素,領導人的變革,政府海洋觀念的變更,或者由於安全環境的變化,使海軍建設受到大的挫折和影響。


而反過來講,如果海軍的建設直接服務於國家的經濟建設,那麽海軍建設可能會得到比較穩定的,持續的、長期的驅動力。


《現代艦船》:在我們的國民和輿論的觀念裏,海軍似乎隻是一個保障安全的武裝力量,長久以來都是講海軍在安全方麵的價值,而對發展利益方麵的價值則提及很少。


尹將軍:是的。我們海軍的發展,在改革開放之前基本上圍繞著國家的安全領域。當然這就是軍隊的主要職責。西方大國海軍也一樣。


海軍造艦周期很長,投資很大,技術複雜。要推動一型主戰裝備的發展非常費勁,海軍的發展跟國家工業、經濟基礎密切相關。 雖然啟動非常慢,我們海軍這幾年的發展大家都覺得開始在加快,這與我們國家經濟利益的拓展有直接的關係。


我們走上了世界大循環,跟世界經濟越來越融入一體。在改革開放中,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中,我們的得遠遠大於失。而經濟的全球化,目前來看是不可逆轉的潮流。既然采取了這麽一條道路,我們的經濟也隻會越來越開放。


武器配備:基本武備為76毫米艦炮1門、雙聯裝37毫米炮1座;可視需求搭載2座雙聯裝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及1座肩扛式防空導彈發射裝置;前主炮後預留空間,可配置導彈垂直發射係統。(現代艦船供圖)


《現代艦船》:經濟利益的擴展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但我們的輿論對於經濟利益究竟擴展到什麽地步似乎缺乏概念。


尹將軍:我們經濟利益在全球的擴展速度遠遠超出我們這些搞海軍戰略和海洋問題研究的同誌的預計。


比如,港口吞吐量,在2000年大概是18億噸,我們當時預計到2010年我們會達到日本1983-1984年的水平,大概是30~32億噸,當時日本達到這個水平時提出了兩個1000海裏護航的戰略,它的海軍和海上裝備的配置基本按照這個要求來進行。安全上對抗蘇聯它還是依靠美國,但其經濟發展是依靠兩個1000海裏護航,這是維護它的海上航線、經濟生命線。


我們估計到2010年大概能提出這個需求。但實際上呢,我們到2008年港口吞吐量就到了70億噸。根本就沒有預計到我們國家的港口吞吐量會達到這麽一個程度。我們的外貿量,當時石廣生同誌擔任外經貿部部長時預測,在2010年中國的外貿可能會達到將近20000億美元這麽一個水平。實際上我們在2008年達到了25600億。我們的外貿大概90%是海上運量,海上物流大概在23000億這麽大。因為我們經濟規模的擴大,我們對海外資源、能源的需求遠遠超出我們的預計。這就造成我們的海外利益, 海外方向發展利益是在迅速擴大,而海外利益擴大就要求海軍能提供相應的保障。


《現代艦船》:您提到海軍發展的動因一種是安全方麵的,一種是經濟方麵的,這似乎也是海軍的兩個根本性的使命。那麽在經濟急速發展,尤其是外向經濟急速發展的前提下,這兩個使命之間應該是一種什麽樣的關係,這兩種使命是否是相互消長的關係?


尹將軍:打個比方,海軍建設像一輛車,是兩個輪子推動它,一個輪子的車不穩,兩個輪子才能穩定。一個輪子是國家海洋方向的安全利益,另一個輪子國家海洋方向的發展利益。這兩個輪子缺一不可。


中國海軍的發展越來越是兩個輪子推動。原來是獨輪車,後來變成一個大輪子一個小輪子。這個小輪子越來越完整,越來越大。統一問題沒解決,目前發展利益不會超過我們的安全利益。安全利益始終是為主的,但是發展利益會不斷擴大。這種情況下我們海軍的使命任務應該做出很明確的規定。維護國家的發展利益作為一個重要的方向提出來。維護發展利益需要我們海軍完成的戰略任務應該做出明確的規定。這要求國家有一個法規性的文件,就是國家海洋戰略。


有了明確的海洋戰略,它下麵有個海洋發展戰略、海洋安全戰略,那麽海洋安全戰略就是我們海軍製定海軍戰略的主要依據了。國家海洋發展利益我們也在考慮,國家海洋發展到什麽地方,那個地方有沒有動亂?有沒有威脅?我們海軍作戰區域要到什麽地方?國家海洋安全戰略規定了海軍的任務,對海軍明確地提出要求。 這些隻能從國家那裏來。


艦中後部設計庫和起降甲板、可搭載1架直-9或卡-28直升機;艦尾設置功能區,可用於收放小艇或布置其他專用設備。(現代艦船供圖)


《現代艦船》:這一係列與海洋相關的戰略對維係我們海軍的長期、穩定、健康的發展會起到怎樣的作用?


尹將軍:我們海軍的發展一方麵根據軍事戰略來確定,另一方麵還有國家安全戰略。國家安全戰略有國家陸上方向的安全、國家空中和太空的安全,還有國家海洋方向的安全。所以國家海洋安全戰略它既是國家海洋戰略的組成部分,又是國家安全戰略的組成部分。不管它從哪個角度下來,都是對我們海軍建設、作戰的指導。這個戰略應該是國家來明確的,我們海軍的發展要能夠跟國家的安全、國家的經濟建設協調起來。


現在中央領導對海洋問題的認識是非常清楚的。但如果沒有一些法規性的東西會影響戰略的實施。因為戰略一旦製定,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有指導意義。海軍的發展可以獲得一個長遠的保障,不易被一些變動影響。所以我們想擁有一個法規性的東西,這樣比較穩定,也是依法治國的體現。所以我提了這麽一個提案,製定海洋戰略。然後就是具體製定海洋戰略、海洋發展戰略和海洋安全戰略,這樣對我們海軍建設有個長遠的指導。


《現代艦船》:既維護海洋安全同時又要維護海洋發展利益,那麽中國海軍的活動範圍和能力體係是否也需要一定的轉變?


尹將軍:是的。過去我們海軍的能力體係、兵力結構裏麵對維護發展這一塊考慮得不多。基本上是以安全代發展。以為滿足安全需求,那麽發展需求一定能滿足。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因為發展的需求帶來非常多的新的問題。


如果我們簡單從物理上來說,第一個是範圍廣。


因為發展問題涉及到不僅僅是我們周邊海洋,很多地方的海洋都涉及到,包括南極、北極。比如北極地區,國際法規定了北極地區是人類的共同遺產,我們人口占世界的1/5,我們在北極地區能不能占到相當於我們人口比例的權益?我們在南極地區部否保障有1/5的權益?大洋海底的礦產資源,我們能不能獲得應有的權益?這些靠什麽?當然不是都靠軍事能力去維護它,但是我們海洋是整體發展的,我們海洋的科考、漁船隊、勘探能力能否到達?


再一個是距離遠了。


我們安全利益、核心能力還是在近海,但發展利益要求走向遠海。安全和發展利益的需求不完全一樣。主要是遠了,像南海這麽多資源,光石油按國外估計大概在270~400億噸,天然氣有十幾萬立方米。這樣巨大的資源,我個人保守估計在20多萬億美元。相當於我們GDP的4倍。這麽大的資源量很值得我們去開發。


另外,石油運輸和外貿航線都是遠距離的,走印度洋北部這條航線的石油,占了我們進口石油的60%以上。這條航線外貿運量占了1/3以上,因為,歐盟是我們第一大貿易夥伴。這個航線段裏麵充滿了不穩定因素,這就我們需要能夠維護自己的安全,所以海軍必須走向遠海去保障我們的航線、貿易線安全。


需要說明一點,維護發展利益、經濟安全並不是都需要軍事手段,但是軍事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電子設備:主桅頂設1部對海/對空搜索雷達,上層建築前部設火控雷達及光電指揮儀。艦首下部配置球鼻艏,可視需要安裝聲納。搭載電子偵察設備,衛星通信設備。(現代艦船供圖)


《現代艦船》:您的觀點是否可以這樣歸納,對中國海軍而言,維護海洋傳統安全的考慮集中在近海,維護海洋發展利益則必須近海遠海兼顧?


尹將軍:是這樣, 隨著我們海洋利益的拓展,我們在海洋方向遇到的威脅就多樣化了。我們海洋方向為主的還是傳統威脅,首先是國家統一,台灣問題、近海問題要解決。我們的主要力量還是在近海,海軍主要還是解決近海問題。第一島鏈是我們海洋權益的核心區,特別是台灣沒有統一。所以中央號召我們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針對祖國統一這個核心能力是必須準備好的。


但同時,隨著經濟的擴展,我們又麵對著多種安全威脅。一個是核心能力,一個是多樣化的軍事能力,對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個多樣化的軍事能力就是類似對付索馬裏海域海盜這樣的威脅。海盜以前也有,像在馬六甲海峽,當時我們沒有下決心,這次不下決心不行,海盜對我們的威脅太大。因為索馬裏這個海域不光是海盜威脅,恐怖主義的威脅也非常嚴重。“科爾”號被炸,法國油輪被炸也是在這個海域。


當然還有馬六甲海峽,現在我們商船運量非常大,經過馬六甲海峽的船隻50%與中國有關,不是向中國去,就是從中國出發。針對我們的恐怖分子曾經叫囂在這裏布雷,或者製造爆炸,封鎖馬六甲海峽。像這些安全威脅另外還有我們資源區穩定的問題。


中國現在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根據安理會的要求,派出維和維穩人員最多的國家之一。現在主要都是些保障部隊,那麽以後可能會有作戰部隊。類似需求隻會越來越多,不會越來越少。


索馬裏、亞丁灣這種情況的出現不是一個偶然事件。它就是因為我們發展利益的擴展,遇到了這些問題。這些問題西方早就遇到過了,因為它們是開放型的經濟,走全球化的道路,經常會遇見這些問題,我們因為是逐步走出去,將逐步會遇到這些問題,而這些問題會越來越大,這對我們海軍的建設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的思維。


《現代艦船》:您曾提出建造低配置艦用於護航,這是出於何種考慮?現有主戰艦艇不適合在亞丁灣護航嗎?


尹將軍:海軍的日常運作要考慮一個效費比的問題。我們現有的護航艦艇都經過實踐檢驗了,無論適航性等等都非常好,但我們這些裝了區域防空彈、相控陣雷達的主戰艦艇,在反海盜當中沒有什麽大作用。平台船機電這些不停在用,4個月的時間內不停在轉。護航時基本上就是通信在用,雷達也就是對海警戒雷達在用,其他的像相控陣雷達這種高價的設備、數據鏈這種東西很難用得上。這樣艦艇的壽命可能在船機電上很快就要進入大修了,而武備基本沒用。這是一種浪費。當然這對海軍是種鍛煉,我們的遠海機會少,部隊都爭著要求參加,士氣非常高。但畢竟從兵力使用的效費比上來說並不是最好的一種方式。從這個角度來說,兵力結構的調整從維護海洋發展利益上考慮。當然維護海洋發展利益不是這些輕型兵力就管用的,要碰上一些(與他國爭端的)嚴肅情況下還是要依靠作戰兵力。


尹卓少將指出,054A這種有一定區域防空能力的作戰艦艇,它的主機摩托小時和它的武備應盡量保證它整個壽期的效費比,所以盡量不用它來護漁護航、進行執法任務。圖為“低配置艦”想象圖。(現代艦船供圖)


《現代艦船》:我們海軍有核心的安全任務,在這種情況下,又要搞數量比較多的低配置艦、搞輕型兵力的話,我們輕型兵力的建設會不會擠占本來就寶貴的主戰艦艇的資源?


尹將軍:這個矛盾肯定會產生的。因為你錢就這麽多,你造這個就不能造那個,關鍵是哪些能夠兼顧的。比如,054A這種有一定區域防空能力的作戰艦艇,它的主機摩托小時和它的武備應該盡量保證它整個壽期的效費比,所以盡量不用它來護漁護航、進行執法任務。如果我們把基地防禦等等這些任務都納入近海防禦這個範疇來考慮,戰鬥艦艇實際上不如巡邏艦。


而低配置艦這種輕型兵力,它遠航能力強,也能長時間在近海海域逗留,在海上執勤的效率比較高,比其他艦艇的效率高一些。因為它不需要老回基地補給,所以在海上待的時間要多不少。比住艙條件的話,現在的作戰艦艇都不如這種艦艇,低配置艦的概念如果考慮到在印度洋這個方向使用的話,它在南海的滯留時間也是不短的。


我們目前也的確需要這種在某一海區長期滯留的能力,比如說我們在南海有一個重要問題是搜救問題。搜救需要你有常備兵力在那裏。而南海那個地方我們的後勤支援保障能力都比較差。你沒有大型的港口,你船的保障能力要強,南海是熱帶區域 ,你的住艙條件要好一些。


按照搜救公約的規定,整個南海是我們中國的搜救區。到目前為止,我們的搜救能力還很難完全覆蓋南海。但這又是我們非常重要的國際義務。你自己申請了,國際也批準了,你又完成不了搜救任務,現在很多國家想搶我們搜救區,劃出去。我們不同意,那我們要建設這支能力。


這支能力不能按照作戰艦艇來考慮,低配置艦的概念就很適合執行搜救任務,搜救任務對武備的要求很簡單,但需要帶小艇、醫療艙室這些專門裝備。


主戰艦艇有很多剛性要求,低配置艦是要考慮多用途性,要能執行很多低烈度的任務,同時也能擔負一定的作戰任務,比如說基地防禦、反潛,海軍試驗、演習時的警戒等。可以考慮一個母型,母型對每個用途強調的不一定太高,但它適應性廣泛一點,這樣才能造的多,船廠的效益會更好,采購的價格也會低一些,不一定占用海軍太多的經費。




----------------------------------------
轉貼,僅供參考,不負責核實其內容真實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