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愛情鳥
1、鴛鴦
談起愛情鳥當首推鴛鴦,在人們心目中沒有誰比它們更加相愛了。
鴛鴦別名官鴨,屬於鴨科,學名為 Aix galericulata。鴛鴦屬小型遊禽。全長約四十厘米。雄鳥羽色豔麗,並帶有金屬光澤。額和頭頂中央羽色翠綠;枕羽金屬銅赤色,與後頸的金屬暗綠和暗紫色長羽形成冠羽;頭頂兩側有純白眉紋;飛羽褐色至黑褐色,翅上有一對栗黃色、直立的扇形翼帆。尾羽暗褐,上胸和胸側紫褐色;下胸兩側絨黑。鑲以兩條純白色橫帶;嘴暗紅色。腳黃紅色。雌鳥體羽以灰褐色為主,眼周和眼後有白色紋;無冠羽、翼帆。腹羽純白。
鴛鴦棲息於山地河穀、溪流、葦塘、湖泊、水田等處。以植物性食物為主,也食昆蟲等小動物。繁殖期四至九月間,雌雄配對後遷至營巢區。巢置於樹洞中,用幹草和絨羽鋪墊。每窩產卵七至十二枚,淡綠黃色。
在中國,鴛鴦多在東北北部、內蒙古繁殖;東南各省及福建、廣東越冬;少數在台灣、雲南、貴州等地是留鳥。福建省屏南縣有一條十一千米長的白岩溪,溪水深秀,兩岸山林恬靜,每年有上千隻鴛鴦在此越冬,又稱鴛鴦溪。是中國第一個鴛鴦自然保護區。
鴛鴦最有趣的特性是“止則相耦,飛則成雙”。千百年來,鴛鴦一直是夫妻和睦相處、相親相愛的美好象征,也是中國文藝作品中堅貞不移的純潔愛情的化身,備受讚頌。傳說,鴛鴦是終生不二的情侶。
2、冠鶴
形態:毛色黑,雙翼帶白,頭上長有金色的羽冠,冠鶴的名稱由此而來。
習性:過雌雄雙棲或群居的生活,一到青春期,雄鶴會翩翩起舞,以獲得雌鶴的青睞。平常以昆蟲、魚類和榖類維生。
冠鶴也是出了名的“最佳情人”。
3、 黑頸天鵝
黑頸天鵝全長九十九厘米,也是一種珍稀鳥類,產於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生活在南美洲,會背著雛鳥遊水。是世界上唯一一種喜歡托著自己的幼禽遊弋的天鵝。它們除了長在頸部的羽毛黑而發亮外其餘羽毛均為白色。此外,在嘴基部還長著一個又大又美麗的紅肉瘤,這使得它們沒有了其他天鵝那樣的聖潔和神秘,卻多了一種親切和自然。
“一夫一妻”已經成為黑頸天鵝的代名詞。
4、紅嘴相思鳥
紅嘴相思鳥,學名Leiothrix lutea,民間也有人俗稱為紅嘴鳥、紅嘴玉、五彩相思等。
在鳥類學中分類屬雀形目鶲科畫眉亞科,同類中還有一種叫銀嘴相思鳥的,生活習性和飼養方法相仿。相思鳥主要分布在亞洲南部的印度和中國的大部分地區的丘陵山地。該羽色華麗,體態優美,雌雄鳥之間形影不離。叫聲明亮,尤其是雄鳥,叫聲婉轉悠揚,十分動聽。
相思鳥身長約十五厘米,平均壽命約十年。原棲息於丘陵地帶的闊葉林、混交林、竹林、針葉林及灌木叢中,冬天就到山腳等地生活,喜群居。被人們馴養後,現已成為廣受養鳥愛好者歡迎的觀賞籠鳥。
相思鳥鳥如其名。
5、琉璃金剛鸚鵡
名稱:琉璃金剛鸚鵡(Blue and Gold Maca ) 非常親近人且有高度的智慧,學習和模仿說話的能力相當好,因為這個特性,許多人喜歡從小飼養它們作為寵物,另一方麵,它們的壽命很長,可以當作我們的終身良伴。
形態:身體背部為青藍色,腹部為金黃色,前額有綠色的斑。臉頰是白色的,黃色的眼睛,喙及腳都是黑的,母鳥的體型較小。
生態:分布在巴拿馬至巴拉圭北部 。 在某些地區,它們還相當普遍,通常成群成對的生活在森林、開闊的原野,沼澤或接近水源的地方,喜歡在棕櫚樹洞築巢。
“夫婦”相惜的生存讓人類自愧不如。
6、大雁
大雁又稱野鵝,屬天鵝一種類。大型候鳥,是中國重要的狩獵水禽,曾是人們夢寐以求的珍稀野味,俗語說:“聞到雁肉香,神仙想斷腸”。曆來有句貶語:“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由此可見吃天鵝肉是多麽的難,多麽的美好。
大雁從不獨活,一群大雁裏很少會出現單數。一隻死去,另一隻也會自殺或者鬱鬱而亡。
7、牡丹鸚鵡
名稱:牡丹鸚鵡 (Agapornis fischeri ) 亦稱“情侶鸚鵡”,屬鸚形目鸚鵡科,計有九個品種,均產於非洲。中國常見的有黑頭牡丹鸚鵡和棕頭牡丹鸚鵡兩種。
形態:牡丹鸚鵡體長一般在十五厘米左右,體重四十至五十克。嘴紅色,眼及蠟膜白色。頭部黑褐色,頸部有赤黃色的環帶。上胸淺綠色,背部和翼為綠色,翼端呈黑色,尾綠色,腳灰色。另有棕頭牡丹鸚鵡,它們的頭部為棕褐色,俗稱棕頭牡丹。
生態:野生的牡丹鸚鵡生活在熱帶叢林中,常集大群生活,一般在樹洞中營巢繁殖。以各種植物種子、水果和槳果為食,在南方,該鳥常集群危害農作物及果園,遭到當地農民的討厭和驅趕。由於這種鳥羽色豔麗,常被捕捉飼養,致使野生數量越來越少。
飼養要點:人工飼養牡丹鸚鵡可成對或成群籠養,繁殖鳥的活動空間不得小於0.5立方米。鳥籠需用鉛絲編製,網眼的直徑不得超過兩厘米,以防鳥鑽出飛走。籠底應鋪細沙,並應及時清理糞便,保持籠內清潔衛生。
如果養一對牡丹鸚鵡進行人工繁殖。可自製一個70厘米× 60厘米× 50厘米大小的繁殖籠,內放20厘米 ×16厘米 ×16厘米大小的人工巢箱,箱的前麵開一直徑5厘米的圓形出入口,口下設一木台,供鳥進出時蹬踏。
牡丹鸚鵡的飼料是稻穀、穀子、粟子、小米等,為增加飼料的營養成分,還要加喂10%的麻子或葵花籽、牡蠣粉、青菜和水果。日常可把稗子、稻穀、穀子按3:2:2的比例混合喂給。
繁殖要點:牡丹鸚鵡一年中除炎熱的夏季外,其它季節都可以繁殖。一般雌鳥每窩產蛋六至八枚,孵化期約十九天。孵化過程中,雄鳥堅守在巢外看護並飼喂雌鳥,而雌鳥除取食、飲水和排糞時外出外,始終堅持孵化。雛鳥出殼後由親鳥飼喂,三十五至四十天方能離巢,五十天左右才獨立生活,六個半月達到性成熟。
8、杜鵑
杜鵑屬鵑形目,杜鵑科,全球大約有六十多種。杜鵑廣泛地分布於全世界,特別是舊大陸的溫帶和熱帶地區。常棲息在森林和灌木叢中,頗為害羞。往往是隻聞其聲,不見其形。我們常根據它們的叫聲來給它們命名。
普通杜鵑身長約十六厘米,羽毛大部分或部分呈明亮的鮮綠色。大型的地棲杜鵑身長可達九十厘米。多數地棲杜鵑呈土灰色或褐色,也有些身上有紅色或白色的斑紋。有些熱帶杜鵑的背上翅膀上有像彩虹一樣的藍色。多種杜鵑的翅短。尾巴較長,有的特別長。
杜鵑尾巴羽毛的尖端還點綴著白色。地棲杜鵑的腿比樹棲杜鵑長。腳掌前後有雙趾。喙粗壯結實,有點向下彎曲。
多種杜鵑最惹人注目的特性是把蛋下在別的鳥類的窩裏,靠其他鳥來幫它孵化。這種“寄生”的方法對提高小杜鵑的生存能力倒也很有好處。那些自己養育子女的杜鵑則用樹枝把窩築在低矮的灌木叢中,蛋由父母輪流孵化。小杜鵑孵出來以後父母雙方共同喂養。
傳說中,杜鵑是思念自己情郎的女人變化而來。事實上杜鵑就是模範“夫婦”。
9、 喜鵲
特征:全長約四十五厘米,尾長。羽毛大致呈藍黑色,但肩及腹部為白色,組成鮮明的黑白配搭,鳴聲為響亮的“格 - 格”聲。
分布:留鳥,常見於郊外及市區的大型公園。
習性:雜食性,常於地上覓食,以昆蟲、小動物和果實為主要食物。
中國古代傳說中一直就有“鵲橋相會”故事,那麽喜鵲就成為案情傳遞的信物。自然就是愛情的代名詞。
10、歐亞鴝(知更鳥)
分布範圍:溫帶歐洲,冬季北方鳥南遷至北非沿海及中東越冬。
習性:棲居於混交林及次生植被、花園及多蔭處。在地麵作雙腳齊跳,一般不懼生。歐亞鴝棲於低處等待捕食昆蟲及蠕蟲,但從高處發出鳴聲。洞穴營巢。
根據科學考證,在動物界中,歐亞鴝是一生一個伴侶的鳥兒。
----------------------------------------
轉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