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縮水 中國開始轉向了!
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額在增加,美國的比重在減少,可這並不代表是政治層麵的避險行為,隻能把其理解為企業間的競爭所致。中美之間的摩擦其實更能促進企業的創新和競爭能力。”
對於2010年的中美經濟關係,業內人士預測,當越來越多的美國公司尋求政府貿易保護措施時,中美兩國間的貿易摩擦可能會升級,出口量必然受到挑戰。
在這樣的壓力之下,中國出口企業做好開拓新型貿易夥伴和企業結構調整的準備,開拓出一條新避險出路就顯得迫在眉睫。
一係列數據顯然也支撐了以上觀點,中美貿易增速越來越慢,2009年初海關總署發布報告指出,2008年中美雙邊貿易總額達3337.4億美元,增速為入世7年來的最低點。
另外,在美國2009年9月決定對中國輪胎出口商征收懲罰性關稅後,2009年中國出口量萎縮了16%,中國去年對美國、歐盟和日本等傳統國家的出口比重已從初期的50%降至去年12月底的44%。
美國“大樹”不好靠。另一個新趨勢是,2009美國消費者在經曆金融危機打擊後,也開始捂緊“錢袋子”過日子,中國企業轉向對發展中國家出口,其比重意外增長了56%。
2010年1月的數據也表明,中國貿易近期複蘇很快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他發展中經濟體市場。比如,1月份海關總署反饋說,中國從俄羅斯的進口同比猛增162%,從巴西的進口猛增142%,從東盟的進口猛增117%,從印度的進口增加112%,同時,中國向東盟的出口上升52.8%,向巴西的出口上升78.7%。
在本周第20屆華東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上,眾多國外買家和國內供應商反映說,今年年初開始,企業訂單量在快速上升,去年危機對進出口業的打擊正在慢慢退去。
曾經協助大量歐洲企業來華開展商務活動、1997年開始為丹麥駐中國使館商務部工作的政經學者Peter Hansen也許對中美經貿關係很有發言權,他表示:“我絕不相信中美關係會破裂,現階段即便是政治因素也難以將二者分開。”
Peter Hansen認為,從中美關係眾多實例可以看出,經濟繁榮時,兩國關係尚且會平穩發展,而當前兩國都急需要出口企業來促進經濟增長,關係破裂或減少貿易機會的說法都很難成為現實。即便大家看到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額在增加,美國的比重在減少,可這並不代表是政治層麵的避險行為,隻能把其理解為企業間的競爭所致。中美之間的摩擦其實更能促進企業的創新和競爭能力。
他同時指出,中國的加工貿易正在轉型升級,正在壓力之下推出適銷對路的產品,品牌意識正在強化,這將是企業未來發展的動力和潛力。
----------------------------------------
轉貼,僅供參考,不負責核實其內容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