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遙感9號星座隊形調整:長四丙火箭創兩個第一按照公開論文裏的星座方案,遙感九號主星和兩顆副星確實分別位於兩條不同軌道上,並且主、副星軌道存在高度差。現在應該處於星座隊形調整階段,大概為期一個月,還沒最終成型。
我國此次遙感九號被動型監視星座的成功發射,將極大的提高了我國的海洋監視能力。如果未來繼續發射,形成4組海洋電子偵察衛星星座的話,對中緯度任何地區重訪問時間可以壓縮到1小時,這對於大型艦艇目標的初步監測已經足夠了。隨著其他如海洋係列衛星,遙感係列成像偵察/SAR雷達偵察衛星的進一步發展,我國將逐步建立一個完善的全方位海洋監視係統,滿足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保障的需求。
就我國這次發射的遙感九號衛星而言,從軌道和空間目標參數看是仿效美國白雲海洋監視星座體係的。美國的海軍衛星監視係統(Naval Ocean Surveillance System,NOSS)又稱白雲係統,該計劃與20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啟動,發展了三代星座體係。第一代NOSS星座於1976至1987年間發射,分別編號為NOSS 1-1到NOSS1-8,其中NOSS 1-7在2005年進行了控製繼續保持運行;第二代NOSS星座於1990年至1996年之間發射,編號NOSS 2-1到NOSS 2-3,其中NOSS 2-1仍然保持運行;第三代NOSS星座采用了新的雙星體係,第三代NOSS星座目前包括NOSS 3-1到NOSS 3-4總計4組衛星,NOSS 3-1於2001年開始發射,由於作為軍事衛星不會透露什麽細節,首次發射時隻發現兩顆衛星,還曾被誤認為是有一顆衛星未能分離的發射失敗。更有戲劇性的是美國軍方宣布NOSS 3隻有一個有效載荷,所謂的第二顆衛星是發射產生的軌道碎片,不過4次發射都產生同樣的碎片未免太過巧合,而且根據天文愛好者對軌道目標的觀測,所謂的軌道碎片隨後在軌道上進行了機動,這讓美國海軍的戰略欺騙最後徒勞無功。從軌道數據上說,我國的遙感九號衛星和NOSS的三代星座的軌道都類似,3月7日人民網報道中提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嫦娥一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通過一首短信詩,向在場的委員和記者們傳達了我國 “一箭三星”發射成功的消息”,到此時可以非常肯定的判斷遙感九號是類似NOSS 1和NOSS 2的三星星座。
從蘇聯到俄羅斯,都沒有使用三星星座用於海洋監視定位,對外行來說似乎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會誤認為三星星座監視定位是高不可攀的高技術,其實不然,蘇聯時代使用的單星定位從理論方法上說同樣是時差法多基線定位,隻不過采用單星體係,這提高了對單星姿態的控製要求,但是相對於多星體係少了控製位置誤差的大麻煩。對我國來說,很早就有對三星時差定位星座的預研。根據國內的研究表明,三星時差定位為了獲得最優的定位精度,應將三星布置為星間距限製所允許的最大邊長等邊三角形。衛星軌道高度越低,定位精度越高,當然覆蓋麵積自然也就越小。衛星位置誤差對於定位精度影響也很大,我國在論證時就以白雲星座為目標,設定軌道高度1000公裏,3星間距100公裏時,為滿足地麵4公裏等精度曲線距離大於3000公裏,衛星位置誤差必須小於1公裏。不過這僅僅是最低要求,3顆衛星的絕對位置誤差會引起星座產生旋轉誤差,考慮旋轉誤差是定位精度曲線近十位四邊正方形,為滿足地麵4公裏等精度曲線所圍麵積邊長大於3000公裏,則要求引起旋轉誤差的相應單星位置誤差至少小於50米,可以說,這是一個很高的軌道控製要求。美國的NOSS 2-2和2-3之所以被外界認為失去監視能力,就是其星座衛星間距2006年後異常,即使仍在使用定位精度也會大幅度下降。
  我國此次遙感九號被動型監視星座的成功發射,將極大的提高了我國的海洋監視能力。如果未來繼續發射,形成4組海洋電子偵察衛星星座的話,對中緯度任何地區重訪問時間可以壓縮到1小時,這對於大型艦艇目標的初步監測已經足夠了。隨著其他如海洋係列衛星,遙感係列成像偵察/SAR雷達偵察衛星的進一步發展,我國將逐步建立一個完善的全方位海洋監視係統,滿足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保障的需求。
3月5日,地處西北大漠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萬裏無雲,天藍得就像用水剛洗過一樣,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披著燦爛的陽光、刺破蒼穹將遙感衛星九號平穩送入預定軌道。
這一天,恰好也是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隆重召開的日子,遙感衛星九號火箭、衛星發射試驗隊用一次成功的發射為大會的召開增光添彩。
長四丙火箭的兩個“第一”
擔任長四丙火箭總指揮的翁偉樑是個大忙人,記者曾經多次向他提出采訪,但均因他的工作過於繁忙而遲遲未能實現。
最終,翁偉樑還是抽空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咱們到三層會議室去吧,那個地方沒有人,清靜一些。”翁偉樑在進行發射前最後一次星箭聯合檢查的間隙,抽空接受了記者的采訪。翁總身穿一件樸素的紅色夾克,神態和藹可親。
“這是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第一次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發射,發射環境是全新的,而‘長四’原來都是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當記者問及此次火箭發射與曆次發射的區別以及麵臨的考驗時,翁偉樑如是說。
“同時,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發射塔架原來是為發射‘長二丙’和‘長二丁’而設計的,這兩枚火箭都是兩級火箭,而‘長四丙’是三級火箭,所以我們為了讓火箭與塔架更好地對接,在接口和操作流程上做了很多改變。”翁偉樑介紹說。
據了解,此發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長達48.8米,是迄今為止“長四”係列運載火箭中長度最長的。同時,此次任務星箭分離過程複雜,這無疑又增加了發射的難度。
此外,該火箭第三級發動機的“二次啟動”也是頗為關鍵的環節之一。而所謂“二次啟動”,就是說火箭的第三級發動機要在飛行一段時間之後進行第一次關機,滑行一段距離後再進行第二次啟動,才能將衛星順利推進到預定軌道。據翁偉樑介紹,隻有“長三乙”和“長四丙”的第三級發動機是采用“二次啟動”,前者采用的是液氫液氧推進劑,而後者采用的則是常溫推進劑,兩者各有特點。
按照公開論文裏的星座方案,主星和兩顆副星確實分別位於兩條不同軌道上,並且主、副星軌道存在高度差。現在應該處於星座隊形調整階段,大概為期一個月,還沒最終成型。加名字了:
Name: YAOGAN 9A
Brightness: 5.0 mag (at 1000 km and 50% illuminated) 4.4 mag (at perigee and full illumination)
USSPACECOM Nr: 36413 International Designator: 2010-009A
Orbit:
1082.5 x 1098.9 km, 107.1min Inclination: 63.4°
Age Elements: 0.5 days
Name: YAOGAN 9B
Brightness: 5.0 mag (at 1000 km and 50% illuminated) 4.4 mag (at perigee and full illumination)
USSPACECOM Nr: 36414 International Designator: 2010-009B
Orbit: 1052.6 x 1068.7 km, 106.4min Inclination: 63.4°
Age Elements: 0.3 days
Name: YAOGAN 9C
Brightness: 5.0 mag (at 1000 km and 50% illuminated) 4.4 mag (at perigee and full illumination)
USSPACECOM Nr: 36415 International Designator:
2010-009C
Orbit: 1082.2 x 1099.2 km, 107.1min Inclination: 63.4°
----------------------------------------
轉貼,僅供參考,不負責核實其內容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