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現在的中國是不是“超級大國”?
(2010-01-29 10:40:10)
下一個
奧地利:現在的中國是不是“超級大國”?
北京的舉止並非總是令人想到一個考慮周全和有責任感的“全球參與者”——看看中國在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上所發揮的消極作用或者是中國外交官在處理存在爭議的伊朗核計劃時的態度吧。盡管如此,中國外交近年來相當成功地令廣為流傳的“中國威脅”形象消退了。不僅如此,全世界都在讚歎中國經濟的崛起,這使幾億人擺脫了極度貧困。
現在的問題仍舊是:中國已經是一個超級大國了嗎?它與美國平起平坐了嗎?它已經與美國一起形成了兩國集團——世界政壇新的雙頭政治了嗎?還是說,中國遠不是一個超級大國,它充其量是多個新崛起大國中的一個——雖然它在經濟上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極大,但在外交上倒不如說是消極的,在意識形態上瀕臨崩潰,在文化上毫無影響,在軍事上還相當落後?對於超有大國的地位來說,中國還少了點什麽。
已是超級大國
經濟:中國挺過了嚴重的經濟和金融風暴,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尤其要歸功於高達585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政策,政府打算借此來拉動國內需求。結果是:
·增長冠軍:在危機情況下,中國2009年實現了近9%的經濟增長率。
·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2009年銷售汽車近1400萬輛。
·世界出口冠軍:眼下,中國從德國手中搶走了這個頭銜。
·第二大經濟強國:2010年,中國將取代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
·儲蓄大國:中國累積了兩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並且是美國最大的債權人。
外交:中國逐漸大膽地走出自己的小天地,日益自信地走上國際舞台。中國主張建設一個“和諧世界”。一黨統治使共產黨領導可以迅速和堅定地定位。
軍事:中國處在一個追趕期,國防預算每年都呈兩位數增長,數量龐大、行動遲緩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將被改造成一支高度機動化、裝備現代化、作戰能力強的武裝力量,現階段尤其是在導彈現代化上有顯著進步。中國也是進行過載人航天飛行的3個國家之一。
不是超級大國
經濟:最近,“泡沫經濟”這個不好的詞也開始在談論到中國時經常出現。相應地,政府經濟刺激計劃的大量資金都流入了並不盈利的項目。目前存在經濟過熱的跡象,嚴重衰退的風險也是存在的。悲觀主義者甚至談論到“迪拜場景,隻是要嚴重上千倍”。
社會福利結構:一半以上的中國人還生活在農村,按照現在的城市化速度,到農村人口占人口的四分之一還需要幾十年時間,到2020年,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將占當時總人口的16%,養老金和醫療支出將增多。
環境問題:在經濟繁榮的幾十年裏,中國很少考慮經濟增長會對環境不利。結果是,環境汙染每年造成75萬人死亡。使工業發展與生態環境相容以及消除環境損害的代價將是巨大的。
分裂主義:在資源豐富的西藏和新疆經常出現當地人針對外來漢族人的騷亂活動。這不斷將領導人的注意力吸引到這個問題上,並牽製了很大一部分武裝力量。
§§§§§§§§§§§§
美國政府和歐洲:中國“搭便車不付錢”!!
如何讓一個慣於搭便年的人支付他應付的那份車錢?這正是西方如今在與中國打交道時麵臨的挑戰。
在中國於過去10年重新崛起為大國後,許多西方人一直希望,既然現存國際秩序與中國利益攸關,中國能夠建設性地維持這一秩序。美國和歐洲國家的高官哄騙和恭維他們的中國同行,與他們閑聊談天。令人遺憾的是,西方的努力收效甚微。政治接觸未能將中國變成一個更加民主的政體。穀歌和北京在互聯網審查問題上進行的較量隻不過是西方軟弱態度沒有成效的最新例證。
甜言蜜語可能會迎合中國人的自負心理,但未能讓北京表現得像一個真正負責任的全球利益攸關方。
請注意以下事實。
在去年12月舉行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上,中國反對設定強製性減排目標,使一項原本能成為世人努力應對氣候變化挑戰之裏程碑的國際協議失去了精華所在。在世界經濟從衰退中慢慢恢複之際,中國的匯率政策成了其中的障礙。雖然西方不斷敦促中國貨幣升值,北京還是拒絕讓步。這種損人利己的政策目前不僅威脅著西方經濟弱不禁風的複蘇,還威脅著全球自由貿易製度。
在製裁伊明——中國的重要能源供應國之一——的問題上,北京一再拒絕西方要求采取更嚴厲措施的呼籲。與因為德黑蘭的核計劃而發生軍事衝突或中東地區核擴散可能帶來的災難性後果相比,中國似乎更為關心其在伊朗的經濟利益。
中國不願為維持世界和平與繁榮付出它應付的那份代價,通常的解釋是,雖然經濟迅速發展,但按照人均指標,中國相對而言仍是一個窮國。令人遺憾的是,這種論點站不住腳。一個斥巨資舉辦奧運會以提升自身形象的政府沒有理由哭窮。
更可能的情況是,中國政府不願分擔更多責任具有更深的政治根源。雖然北京認為美國霸權管理下的全球秩序以及西方支持的自由貿易製度非常符合中國國家利益,但中國上層人士基本上並不認同這一秩序所體現的價值觀。西方對民主和人權的支持正是中國共產黨所公開反對的。中國上層人士將作為全球安全基石的美國霸權視為國際政治的現實,但並未賦予其多少合法性,這正是北京一直推動——至少在口頭上——“多極世界”出現的原因。
中國領導人認為,讓中國更加積極地為國際社會提供公共產品並沒有多少政治上的好處。在北京,隻有那些迎合(民族主義色彩日益強烈的)國內民眾的人才吃得開,而且大多數中國官員不希望被視為西方的走狗。因此,中國的言行反映了一種分裂的人格:中國享受現存世界秩序的實際好處,但拒絕分擔成本。
這種日子——中國既免費享用全球公共產品,又因受到國際社會尊重而洋洋自得——即將結束。很明顯,失望情緒正在出現。那些對中國貨幣估值過低及其保護主義傾向忿忿不平的跨國公司開始公開表示不悅。西方國束政府對中國出口品征收反傾銷稅,並考慮采取其他報複措施——如果北京繼續奉行目前的匯率政策的話。人權方麵的壓力也可能增加。因為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不予合作,中國的形象受到了損害。北京最好注意這一點。
----------------------------------------
轉貼,僅供參考,不負責核實其內容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