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全球權力鬥爭已經從坦克轉到了電腦係統上!

(2010-01-23 20:52:17) 下一個




全球權力鬥爭已經從坦克轉到了電腦係統上




奧巴馬政府從來不曾像這樣公開批評中國的人權政策和無視知識產權的行為,但人權政策和知識產權並不是它介入這場爭端的原因。


黑客為軍工公司創造了機會

對美國的軍工企業而言,高科技黑客最近對穀歌公司的攻擊昭示著一個新的現實,一個潛在的高盈利性行業:戰場在向網絡空間轉移。

穀歌公司以及其他大公司上周遭黑客攻擊的事實讓大型軍工企業看到了光明的商業前景,這些公司近年來將其關注的重點由武器開發轉向維護電腦係統和網絡安全。

美軍火商爭搶網戰商機

列克星敦研究所軍事政策分析師洛倫•湯普森說:“對軍工企業而言,網絡安全將是未來的主要增長點。過去20年來我們一直在把我們所育的信息輸入電腦。現在,除了保護這些信息不受外部入侵外,我們別無選擇。” 黑客對穀歌公司的攻擊使網絡安全分析人士驚醒,因為這是一場新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公司的電腦及其寶貴的知識產權成為外國政府的攻擊目標。而過去外國政府攻擊的目標主要是軍事和國家機密。

分析人士說,軍工企業由於在保護美國聯邦政府電腦不受黑客攻擊方麵已做了大量工作,因此在網絡安全這個新興市場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預計在未來的10年,這個新興市場的收入將超過1000億美元。

今年美國聯邦政府預計會為保護其電腦的安全而專門撥付83億美元,這比4年前增長了60%。

Input研究公司稱,由於自2006年以來網絡被攻擊的次數增加了兩倍多,預計美國政府在接下來的4年對網絡安全的投入每年會增加8.1%。



為提高自身的人才隊伍,軍工企業已經開始招聘前政府高官,並與大學合作以吸引大學的優秀人才,還吞並小型的網絡公司。

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2007年就兼並了擅長加密技術的埃塞克斯公司。美國情報部門就是用埃塞克斯公司的加密技術來保護寶貴的數據。 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的的競爭對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與包括微軟公司和戴爾公司在內的高科技公司合作研發對付黑客的措施。

2009年11月,洛克帝德-馬丁公司在蓋瑟斯堡建成了一座5000平方英尺的設施,該設施專門用於網絡安全的研究工作。

防衛集團公司情報研究與分析中心負責人詹姆斯•馬爾韋農說:“沒有人還願意製造航空母艦。看起來,今後賺大錢的行業是網絡安全。”



穀歌處在美國新網絡戰的前線

原編者按 這個網絡巨頭與中國的衝突表明,全球權力鬥爭已經從坦克轉到了電腦係統上。

穀歌與中國之間的衝突不是普通的商業爭端。這家犬企業與一個大國在一場嚴重衝突中動起手來,而結果尚無法預料。

這不是中國人第一次試圖偷偷趕超他們的商業競爭對手。但在穀歌事件曝光後,奧巴馬政府指責中國侵犯言論自由和人權。它還指控北京從事工業間諜活動,因為那些網絡攻擊好像是為了尋找穀歌搜索引擎和郵件係統的秘密。

奧巴馬政府從來不曾像這樣公開批評中國的人權政策和無視知識產權的行為,但人權政策和知識產權並不是它介入這場爭端的原因。

穀歌是互聯網上最強大的力量,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數據庫。不過,盡管穀歌的勢力範圍覆蓋全球,但它卻是一家美國企業。中國發動攻擊的目的遠不止是竊取一些改進小玩意兒生產工藝的理念。攻擊穀歌就是在攻擊美國的重要基礎設施。華盛頓認為這是一個重大安全問題。

在過去十年裏,很多大國開始將網絡世界納入自己的防禦戰略。總的來說,網絡安全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並不陌生:利用先進技術改進常規武器。




更令人感興趣的第二部分則關係到重要基礎設施:水、能源、銀行、通訊、空中交通指揮和幾乎所有軍事係統都有賴於複雜電腦係統的流暢運轉。如果某個病毒或黑客導致它癱瘓,那麽水龍頭就流不出水,加油站就加不了油,自動取款機就吐不出鈔票,電話就打不了——導彈也無法發射。

在常規戰爭甚至核戰爭中,你和對手的優勢很容易進行比較。網絡戰爭可不是這樣。你的優勢包含了對手的弱點和你利用這些弱點的能力。這意味著要保護自已,就必須突破對手的防禦:任何網絡防禦戰略中都少不了發展全麵攻擊能力。

奧巴馬已經明確表示,網絡安全現在是美國的一個戰略重點。


§§§§§§§§§§§§§§§§



美國東部時間1月20日上午9點半,美國國務院創新技術高級顧問Alec J Ross通過twitter提醒記者關注其即將參加的一場有關互聯網自由的研討會。

由於國務卿希拉裏關於互聯網自由的講話將在一天後發表,Alec當天需接受13家媒體采訪,因此其並未接受本報記者對其提出的電話采訪要求,但“最新消息會在twitter上更新”。

大約20分鍾後,Alec發表完講話匆匆離席,隨後,其在twitter上發布消息,稱“很抱歉有事先走一步”。

當Alec忙於四處接受采訪,替希拉裏講話“吹風”的時候,Jared Cohen也悄悄更新了他的twitter信息:希拉裏將於明天就互聯網自由發表講話。

Jared Cohen服務於希拉裏政策規劃辦公室。Jared對本報記者說,“我於2006年進入美國國務院工作,那個時候,沒人會把facebook或任何其他線上交流網站當作嚴肅的交流工具。但一切在2008年初改變了。”

目前,Jared在twitter上擁有近32萬名“追隨者”,這些人會在其更新信息後第一時間通過網頁、手機短信等方式收到更新。而Alec的“追隨者”則接近27萬。

兩人的共同好友名單中,Google首席執行官埃裏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和Howcast首席執行官傑森·利伯曼(JasonLiebman)赫然在列。

之前的1月7日晚,美國國務卿希拉裏曾宴請包括施密特、利伯曼、twitter創始人傑克·杜爾希、Cisco思科副總裁蘇珊·波斯特拉姆(SusanBostrom)在內的10名美國IT界高層,晚宴的主要操辦者正是Alec與Jared。

5天之後,Google突然宣布可能退出中國市場,引發全球輿論熱議。

希拉裏的“80後”科技顧問

Jared Cohen沒有深厚的商業背景和從政履曆。

根據其在社交網站facebook上對自己的描述,Jared於2004年畢業於斯坦福大學,並於2006年從牛津大學獲得國際關係碩士學位。畢業後加入美國國務院,是史上最年輕的國務院工作人員。

Jared向記者介紹,他在2004年就注冊了facebook帳號,彼時,這個如今在全球擁有超過3.5億活躍用戶的社交網站剛成立不久,注冊權限僅限於美國的幾所長春藤名校。

2008年,facebook在政治上的力量初顯。

年初開始,facebook網站與美國廣播公司合作,就共和黨和民主黨的辯論進行實時反饋,網站用戶可就不同議題進行討論、投票並提問,超過100萬名facebook用戶參與其中。此後,美國學者提出了“facebook效應”一詞,意指facebook在年輕選民中所發揮的作用。

Jared Cohen的名字在2009年6月16日為更多人所知。前一天,他發送了一封email給twitter創始人傑克·杜爾希,請求網站延遲進行原先預計的維護,以便讓身在德黑蘭的伊朗大選示威民眾能通過twitter向世界傳遞信息。

Jared的個人twitter信息還顯示,此前的一個月間,他曾邀請杜爾希等矽穀CEO們前往巴格達,在那裏,他們和伊拉克副總理共同討論如何構建信息網絡並傳遞“twitter精神”。

盡管白宮方麵在伊朗大選前曾表示美國會盡量避免發表“可能被認為影響伊朗局勢的言論”,Jared Cohen此舉仍頗受讚譽。

美國公共事務部副秘書菲利普·克勞利事後曾聲稱其“維護了言論自由的美國精神,保障了信息自由傳遞的渠道”。

奧巴馬身後的Google魅影

一張將互聯網技術與外交政治綁在一起的大網早已織就。

在1月20日的“互聯網自由”研討會中,Alec J Ross指出,2009年是希拉裏將科技應用於外交的起點。

早在希拉裏就任伊始,她就曾詢問“在這個人與人的交流已不受地理限製的時代,如何通過新技術更好的傳遞信息”。

Alec還以奧巴馬2009年6月5日在埃及開羅大學發表和平講話為例,解釋了網絡如何在新世紀[41.79 -3.24%]幫助美國實行內政外交——該講話“通過網絡全程直播”,不受伊斯蘭國家電視台的限製。

“希拉裏的演講著重強調互聯網自由在目前美國政策中的優先級,講話的另一個要點,則是如何將新興互聯網技術普及,或者說教授給那些經濟和技術欠發達的國家。”

在希拉裏推行“網絡外交”的過程中,Google的身影若隱若現。

本文開頭提及的“互聯網自由”的研討會,其組織者為非盈利性公共政策研究院、華盛頓智庫New AMErican Foundation。該智庫網站顯示,Google首席執行官施密特乃是其“董事會主席”。

其實早在2008年10月20日,Google首席執行官施密特就已通過《華爾街日報》向外界正式表達其支持奧巴馬的立場,並承認其擔任奧巴馬競選團隊的“非正式顧問”。

在奧巴馬當選後,施密特則成為奧巴馬科技顧問委員會的一員。

1月7日希拉裏與矽穀大佬們的非正式晚宴後不久,Google通過其官方博客對外界宣布考慮撤出中國市場。

“互聯網自由”

與“國家安全”的平衡點

Rebecca MacKinnon也是參與希拉裏講話前“互聯網自由”研討會的一員,作為網絡活躍人士和資深記者,其曾任教於香港大學,被研討會主持人稱為“熟悉網絡,也了解中國的人”。

她對本報表示,當前重要的議題是如何在“互聯網自由”和“國家安全”中尋找到平衡點。“即便是西方國家也從來沒有停止過爭論互聯網時代的平衡點究竟在哪裏。”

鑒於Google施密特、Twitter杜爾希等與奧巴馬政府關係密切,外界視希拉裏此次的“互聯網自由”研討會為IT界巨頭與政府聯姻的標誌。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中國互聯網觀察人士胡泳則不同意將希拉裏的外交政策同IT大佬們的利益掛鉤。其認為,盡管施密特或杜爾希與奧巴馬政府有千絲萬縷的聯係,仍無法確切推斷出兩者的因果關係。

“能夠確定的是,奧巴馬政府正越來越熟練地將互聯網技術運用到外交中去”,他說。

由於現階段外交與以往任何時候專注於政治與軍事不同,而是越來越多地涉足貿易、氣候、科技等各方麵,胡泳認為,政府必須吸引學術界、媒體、非政府組織乃至民眾參與到外交事務中去,而非局限於政客和外交家。

但其也表達了同Rebecca相似的擔心。“如果希拉裏這一次的講話整個基調是中國網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那麽這次講話肯定是完全失敗的。”

外界普遍猜測希拉裏此次講話不僅會表明美國政府在互聯網自由議題中的態度,還會對外界發布有關互聯網的最新技術。

胡泳認為,如果事實如此,那麽“穀歌事件隻是一個剛剛開始滾動的雪球”,由此將引發中美關係間的博弈,並對互聯網未來發展的走勢產生巨大影響。

1月21日下午,中國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則表示,穀歌等外國企業在中國遇到問題,應通過中國法律進行解決,中國政府也願意幫助它們解決有關問題。“穀歌事件”不應與兩國政府和兩國關係掛鉤,否則就是過度解讀。

何還表示,涉及國家安全、有一些不健康的內容時,監管是很正常的。不論哪一個國家,都有監管,我們也不否認。“這方麵的問題,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可以通過法律手段來解決。




----------------------------------------
轉貼,僅供參考,不負責核實其內容真實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