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簡氏稱印中軍事差距20年傷害了印度的自尊

(2009-09-03 19:58:29) 下一個



簡氏稱印中軍事差距20年傷害了印度的自尊




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等媒體報道,近日,印度在高科技軍工領域動作不斷:熱炒“登月計劃”、渲染海軍發展和印俄武器合作,而“抬印抑華”的論調則在印度媒體中盛行。據西方軍專家客觀分析,印度雖一心在軍事技術領域趕超中國,但明顯是“不會走路先想跑”。印軍工對外依賴重,而中國重視自主研發能力,這導致了印中軍事技術差距至少在20年以上。

不會“繞地球”就想登月

中國的“神舟”載人飛船兩年來連續發射成功,顯示了在世界上僅次於美俄而居第三位的太空技術,受到刺激最大的正是南亞次大陸上的大國印度。印度政府和航天部門近日宣稱,準備在5年內實現向月球發射飛船的計劃,以趕在中國的“嫦娥計劃”之前登月,顯示自己在最尖端的航天領域具有更高的技術水平。

印度官方的這番“豪言壯語”連本國國民都不是完全相信,國際太空技術領域的專家更是提出了諸多質疑。對於印度來說,實現繞地球的航天載人飛行尚遙不可及,此時便聲言要去月球未免有些誇張。2006年7月,印度試射了一枚“烈火III”型中程導彈,為本國的火箭技術水準做了最好的說明。這枚彈頭載運量不足1 噸的導彈設計射程為3500公裏,假想目標是“打到中國腹地”。然而導彈剛飛出幾百公裏,便一頭栽進了印度洋。印度航天部門事後承認,導彈的設計存在嚴重缺陷,要改進並使其發射成功至少還需要1-2年的時間。但據《全球安全》的文章分析,印度在這方麵的問題絕非一兩年內能夠解決的。

中國發射的 “神舟”飛船,火箭載荷量已經達到了8噸,準備向月球發射的飛船的載荷則需要數十噸,遠非印度可比。若將中印的火箭和導彈技術相對比,印度試射未成功的 “烈火III”型中程導彈,隻不過相當於中國上世紀70年代前期便已試射成功的“東風-4”的標準。

20年造不出先進戰機

現代高技術戰爭中的主角是軍用飛機。中國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已經研製出第二代、第三代戰鬥機,近幾年推出的殲-10戰機已被國際公認達到世界先進戰機水平。中國主要銷售到巴基斯坦的“梟龍”戰機,隻花了4年時間便研製成功,並且已經大量投產。

相比之下,印度上世紀80年代前從未自行研製過戰鬥機,目前在研的LCA戰機項目已經啟動了20年,但至今樣機的試飛仍然不能令人滿意。印度軍方自己都不得不承認,今後該機型即使能夠推出,也是“一亮相即落後”,印度空軍今後的裝備計劃恐怕還是要靠外購戰機。

“國產軍艦”也全靠進口

在海軍裝備方麵,印度長期自稱是戰後亞洲最早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其實買的都是英國的淘汰品,或者是俄羅斯舊艦。其實,印度一些所謂的“國產軍艦”,也必須依靠外國提供全部技術,包括設計、船體材料和建造工藝、動力、武器、雷達等等。一旦失去外國技術援助,印度立即一籌莫展。例如核潛艇一直是印度夢寐以求的裝備,但由於防止核擴散條約的限製,沒有國家為印度提供技術援助,幾十年來印度隻好幹等著毫無辦法。

中國早在上世紀 70年代便自行研製出了核潛艇,現在已發展到了第三代,近年又自製了萬噸級的驅逐艦,技術上也接近世界先進水平。與印度造船工業的“不爭氣”相比,如今中國已經成為繼日本、韓國之後的第三大船舶出口國,並有超越前兩者的勢頭。德國自己不敢造的高科技船舶,也是把定單交到中國人的手上。中國自製6000噸級驅逐艦的發展周期隻有印度同類型艦艇的1/2,所需費用也僅為後者的70%左右,而在性能上卻絲毫不差。
新式坦克不敢上戰場

在陸軍方麵,中國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便可自產主戰坦克和火炮,上世紀80年代研製出了在國際軍貿市場十分暢銷的85-III型坦克,近年裝備的99式坦克又被國際軍界視為世界先進戰車的代表。目前,中印兩國工業技術水準的差距之大,在陸軍軍工生產上體現得最為明顯。例如中國早在上世紀70年代便解決了坦克底甲板變形和行駛中的履帶易斷裂的問題。反觀印度,近年吹得神乎其神的“阿瓊”坦克,行駛不超過300公裏履帶就會斷裂,以致於印度陸軍根本不願采購,隻是迫於政府的壓力才勉強訂購了百餘輛,連軍事演習中都不敢派它上陣,更別說是實戰了,隻能讓它充當 “閱兵坦克”,給人看看算了。

印度的大型火炮一直靠進口,幾年前印軍同巴基斯坦在喀什米爾發生了規模不大的衝突,但卻要緊急向西方購買炮彈,說明其陸軍軍工保障能力的低下。中國的火炮全靠自主研發,國產的 PLZ45-155毫米榴彈炮還在軍貿競爭中擊敗了美國的同類產品,被科威特等國作為首選的采購目標。

目前印度連步兵輕武器都不能實現國產化,其陸軍裝備的進口步槍有好幾種,子彈有7.7毫米、北約7.62毫米、俄製7.62毫米和5.56毫米等多種標準,極難管理,其中多數都要靠外購。中國的輕武器早在上世紀60年代便全部實現了國產化,如今還行銷全世界,這20年來美國槍市上最受歡迎的就是中國產的步槍和手槍。
“買”不來軍事現代化

印度包括軍工在內的工業發展的根本指導思想,仍然是依附於他國,始終未能建立起一個完整自主的配套體係。除核彈因買不到而被迫自主研發外,印度的其他武器裝備計劃始終以外購為主,自研為輔,一直未形成自主開發能力。無情的事實說明,一個國家沒有完整和自主的工業體係,軍工業就隻能是“建在沙灘上的大廈”,一個大國絕不可能“買來”軍事現代化。國家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發展,離不開工業化建設,印度在軍事工業上想跳過工業化發展階段,直接進入以信息業主導的後工業化時代的思路是不現實的。

中印差距形成的關鍵

一些印度人解釋本國的軍工落後,認為自己是民主國家,軍費投入少。其實在90年代以前,中印兩國的國防費長期相差不多,部分年份印度還多於中國。進入21 世紀後,中國因財力增強使國防投入加大,去年公布軍費為350億美元,才高於印度一半多。從引進國際先進技術的條件看,印度遠遠好於中國,其獨立後西方和蘇聯都競相向其推銷較先進的武器。中國得到過蘇聯軍援,後來長期受國際封鎖。自1989年以後西方又堅持實行對華武器禁售直至今日,俄羅斯賣給中國的武器技術水準也要低於印度。在這種形勢下,印度的軍工業發展卻遠遠落後於中國,不能不從指導思想等方麵進行深入反思。

印度自獨立以後,包括軍工界在內的工業發展的根本指導思想,便是沿襲殖民地時代的思維方式,仍然依附於他國,始終未能建立起一個完整自主的配套體係。除核彈買不到而被迫自研外,印度的其它武器裝備始終以外購為主,自研為輔,一直未形成自主開發能力。印度自行開發的裝備,多數部件也靠進口。如“阿瓊”坦克名為自研,120毫米炮和發動機要買德國成品,火控係統則購自英國。LCA戰鬥機的發動機購自美國通用公司,電子裝置主要從法國引進。這些印度國內立項的重點項;目投資不小,拖延20多年卻始終不能定型,灰心喪氣之後又回過頭來再搞外購。今年春天,印度軍方又提出一個5年內斥資250億美元外購以更新裝備的計劃,其政界歎息這隻能說明自研的失敗。

中國從毛澤東時代開始,便強調建立獨立自主的工業體係,50 年代從蘇聯引進的“156項”中有44項軍工企業,保證了主戰裝備每個零件都能國內自產,同時還建立了科技機構實行自研。60年代以後,國外對中國實行技術封鎖,雖使中國的常規裝備發展出現了滯後,卻也逼出了一個非常寶貴的獨立開發能力。以航空工業為例,印度一直依靠外國產品生產許可證生產米格-21戰鬥機,並購買了法國的“幻影”等戰機,在70年代到90年代前期其空軍裝備水準看似比中國先進。在陸軍裝備方麵,印度引進蘇聯的T一72生產線,所產坦克也優於中國的59式,然而其獨立開發能力很低的狀況卻並未改變。

自90年代後期以來,印度購買了俄羅斯的蘇一30戰鬥機及生產線,隻能照葫蘆畫瓢不走樣地仿製,多數部件還要進口,等於是在本國建立一個組裝線。中國引進了俄羅斯的蘇一27戰鬥機後,自己不僅能仿製還能改進,產品品質優於俄製原產品,同時又借鑒其技術用於開發國內新戰機。因此,最近十幾年中國航空技術突飛猛進已經遠遠將印度拋在身後。目前中國空軍戰機的數量、品質均優於印度,而且建築在自我研製的基礎之上。在坦克生產方麵,中國自80年代後推出的一係列新坦克性能都超過了印度已老化的T一72,靠獨立開發充分顯示出厚積薄發的威力。

中國在改革開放後,同樣花錢引進了一些國外先進裝備,例如購買蘇一27戰鬥機及其生產線便用了上百億美元。不過中國始終堅持自研為主、引進為輔的方針,引進的裝備除應急之外主要作為自研新武器的借鑒,因而引進的結果是大大加強了國內自主開發能力,並促成了殲一10這類新戰機問世。在國內經濟建設方麵,幾十年來中國一直強調從基礎工業抓起,在改革開放前便形成了一個雖然落後些卻完整配套的體係,改革開放後又大大提升了這一體係規模和綜合技術水準。在此基礎上,目前中國的軍事裝備除大型運輸機外(近來也已上馬自研),全部可以自我保障,在進口一些武器的同時也是世界上的武器出口大國,軍貿創匯導致了經濟上的良性迥圈。

相比之下,印度的軍工界至今基本不具備出口能力,隻能以窮兵黷武方式每年投入幾十億美元購買各國武器,不僅零配件都要受製於人,還嚴重影響了自身經濟發展,印度本國的軍工業又出現了萎縮和科研人員流失,例如其坦克廠便長年處於半歇工狀態。長此以往,中印兩國在軍工水準上的差距還會繼續拉大。

對照中印兩國的國防工業發展水準,除了能使人看到西方一些人散布的揚印貶華的論調荒謬,還可引發諸多深層次的啟迪。無情的事實說明,一個國家沒有完整和自主的工業體係,軍工業就隻能是建在沙灘上的大廈,一個大國絕不可能買來一個軍事現代化。國家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發展,離不開工業化建設,印度想跳過工業化發展階段,直接進入以資訊業主導的後工業化經濟的思路是不現實的。

中國要實現國防現代化,並追趕資訊化的大潮,仍然大有必要加強基礎工業建設,並與發展高新技術相結合,才是真正有效的強國之道~~~


----------------------------------------
轉貼,僅供參考,不負責核實其內容真實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