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戴旭:中國新型軍隊須實現飛行化逼退戰爭威脅

(2009-07-29 14:43:53) 下一個


戴旭:中國新型軍隊須實現飛行化逼退戰爭威脅




  戴旭

  1991年海灣戰爭之後,美國軍隊開始大量使用精確製導武器,並取得了驕人戰果。於是,以“信息化”為核心的世界新軍事變革的名詞,開始在各國軍隊的理論界蔓延。

  而據筆者觀察,即使美國所率領的聯軍沒有精確製導炸彈,隻憑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普通炸彈,也一樣會取得戰爭勝利。其原因是美軍主要使用了遠程空 軍。也就是說美國可以打到伊拉克,伊拉克卻打不到美國。據筆者觀察,美軍對伊拉克並沒有采取什麽新式的戰略,隻是沿用了二戰中重視空軍的戰爭思想,配合以 更新的電子技術手段(就是所稱的信息化),以達到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戰爭勝利的目的。

  結合多年來對軍事發展規律的研究,又觀察了近20年以來的一係列局部戰爭,筆者認為:“飛”行化才是現代軍隊的第一特征,信息化隻是其第二特征。

  機動性永遠是軍隊戰鬥力的核心

  首先,從曆史的角度來看,古往今來,軍隊發展始終都是追求速度的提高,即高機動性。

  春秋戰國有胡服騎射的故事。趙武靈王為什麽稱雄一時?那就是變步兵為主的軍隊為騎兵為主,戰鬥力上去了。新趙軍新就新在機動性。同樣的例子還有 漢武帝逐滅匈奴。曆代中國無不受遊牧民族之害,漢武帝也以一支以騎兵為主的大軍,深入漠北,一舉把匈奴趕到歐洲,永絕後患。後來的蒙古大軍橫掃世界,憑借 的全是騎兵——冷兵器時代機動性最高的兵種。

  蒙古軍隊打遍亞非歐,其整個民族隻有百萬左右的人口,軍隊竟隻有10萬人左右。是什麽讓蒙古軍戰鬥力如此驚人?是機動能力!一個蒙古兵有5匹 馬,無論是撤退還是追擊都讓對方望塵莫及。質量乘以速度,等於動能。古今中外軍隊都一樣。這也是二戰中德軍集群坦克橫掃歐洲的原因。德軍用坦克取代了戰 馬,核心仍是高機動。高機動帶來強突擊力。

  漫長的冷兵器時代,高機動性的騎兵始終處在軍隊戰鬥力的核心地位。後來,英國靠著蒸汽機提供的動力,實現了海上大範圍機動,建立了日不落帝國。

  20世紀,判定軍隊現代化的標準(在陸地上),是看它的裝甲程度,其實就是鋼鐵騎兵。

  第一次世界大戰,由於有了鐵路可以快速集結部隊,騎兵的戰略地位首次被取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軍隊的機動程度飛躍式地提高,軍隊不僅可以通過摩托化和集群坦克進行地麵快速機動,還有了飛機,可以實現空中機動和作戰。

  由於空中行動不受任何自然障礙,所以,”飛”行化開始成為現代軍隊的重要特征。

  “二戰”是現代軍隊和傳統軍隊的一個分水嶺,其最大的不同,是空中戰場的重要作用。用“二戰”的標準衡量一支軍隊的現代化,主要就是看它的“飛”行化程度。

  1991年海灣戰爭是“現代化”標準的放大和最後確定。“二戰”是空地戰場平分秋色,到海灣戰爭就是以空中力量為主進行。後來的科索沃戰爭、伊 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飛”行化,甚至顯現出空天一體化和太空化的初步特征。戰爭在越打越高的同時,也越打越快。

  坦克比騾馬快,飛機又比坦克快,太空飛行器又比飛機快。對高機動性無止境的追求,推動著軍隊一次次突破速度的極限。

  信息化是托舉“飛”行化的翅膀

  縱觀21世紀初世界各軍事強國,其外觀形態的共同特征就是“飛”行化。信息化隻不過是托舉“飛”行化的翅膀。

  固然,自海灣戰爭之後,精確製導武器威力初顯,但那同樣是借助空中力量才得以顯示出來的。或者說,信息技術倍增了空中力量的巨大威力。信息技術 是20世紀70年代才發展起來的,而在此之前,以機動能力為核心的軍事變革,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而在這幾千年中,信息技術始終伴隨著軍隊的機動能力提升, 成為軍隊突擊力量的倍增器。

  一戰前後,鐵路被應用於戰爭,同時,電報也開始使用;二戰中,飛機廣泛應用於戰爭,雷達也開始出現。此次信息技術在軍事領域裏的體現,其前提和基礎是軍隊“飛”行能力的巨變才得以突出。

  雷達被安裝在飛機上,成為預警機;衛星飛在外太空上,可以提供實時通信和偵察。但是,“信息”技術不可能因此改變軍隊追求高機動性的基本規律。 所以,在“飛”行化之後,未來戰爭的演進方向,又指向了太空,這是因為太空平台比飛機更快。以上都說明軍事變革的核心就是追求速度。

  20世紀初,德國一戰失敗後,在重重限製和監視下,不到20年,就在失敗的廢墟上建立起一支橫掃歐洲的新軍隊。其原因就是其利用了當時最新的機 械工業進步的產物,將飛機和坦克組合成高機動的突擊力量。20世紀中葉,以色列也是牢牢抓住機動二字建軍,從一開始就把當時機動性最強的空軍當做最優先的 主力,連戰連勝,至今不衰,其空軍的許多紀錄至今令人歎為觀止。

  現代軍隊與舊式軍隊的根本區別,是機動方式、機動能力的不同,是“飛”行化與地麵化的區別,而並不是信息化和機械化的區別。信息化隻是現代化軍隊的內在係統。從外觀上說,軍隊的現代化就是“飛”行化。

  我們也可以認為,看一支軍隊落後還是先進,就看它的“飛”行化水平。如果不能實現“飛”行化機動,就是陸軍全部實現數字化也很難取得根本性突破。因為,信息化並不能解決機動能力不足的問題。而機動能力一直被視為軍隊的生命。

  戰爭的勝敗就在一個“飛”字上

  為什麽伊拉克、南聯盟的軍隊,在美軍麵前沒有招架之力?那是因為雙方軍隊的形態不一樣。美軍是老鷹,伊軍和南軍是地麵上兩隻小豺狐。老鷹怎麽攻擊它們都可以,它們卻無法攻擊老鷹。這才是真正的不對稱。

  2001年阿富汗戰爭爆發之後,筆者一直在關注這場戰爭的“現代化”特點,並比較美俄兩支大國軍隊的不同表現。

  美軍從傳感器發現目標到作戰平台實施精確打擊的時間,由海灣戰爭的幾天,到科索沃戰爭的幾小時,再到阿富汗戰爭的10分鍾,初步形成“發現即摧毀”的作戰模式。

  如2001年11月間,美軍一架“捕食者”無人偵察機發現,一支車隊在夜幕掩護下撤離喀布爾,立即通過衛星傳送到美國中央指揮中心。五角大樓立 即下達攻擊命令,3架F-15戰鬥機在“捕食者”引導下,很快飛到目標上空,即刻投下3枚各重2500磅的製導炸彈。同時,無人偵察機也向地麵停車場上的 車輛發射了“海爾法”反坦克導彈,並命中目標,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一架無人攻擊機。

  後經證實,包括拉登的助手阿提夫在內的近100名塔利班人員在此次空襲中喪命。這精彩的一幕隻是美軍在阿富汗作戰行動的縮影。

  與美軍相比,俄軍在車臣基本上還是靠戰機、火炮、坦克等常規兵器作戰,俄軍不能像美軍那樣利用絕對的信息技術優勢實施空地不對稱作戰。和美軍追 殺阿提夫的一幕恰成對照,在車臣戰爭中也有這樣一個鏡頭:俄軍一支空降分隊在山區陷入車匪重圍之中,90名官兵苦戰三晝夜而得不到支援,最終全部被殲。

  車臣戰爭與阿富汗戰爭最大的區別在於,俄軍打的是地麵、機械化戰爭,而美軍打的是一場空中、信息化戰爭。俄軍使用的武器裝備是各種常規作戰平 台,主力是以10萬陸軍為主的作戰集團,采用大規模的步坦協同或空地協同作戰,及攻城掠地式的戰役合圍。而美軍則是以特種部隊和空軍為主,以導彈對子彈, 以衛星對準星。

  我們可以看,美國就100多萬軍隊,打遍全世界,並正在追求一小時打遍全球,為什麽?就是因為它所有的軍種都是飛行化的,十幾年前就奉行全球機 動、全球到達、全球交戰戰略。以陸軍為例,美軍不到50萬人,擁有各種飛機5000餘架;俄國陸軍30餘萬,擁有飛機3700餘架。

  古往今來,都是推進距離遠、打擊力度強、行軍速度快,即機動性強的軍隊才能取得勝利。速度擊碎規模。

  可以說,“飛”行化的本質是打得到,信息化的本質是打得準,我們必須了解的是,前者是後者的基礎。

  經濟落後不一定挨打,但觀念落後,才是災難之源。令人憂慮的是,太久的和平,不僅嚴重磨損了一些人的鬥誌,也模糊了其對現代軍隊的基本特征的認識。

  回顧並不久遠的曆史,1840年中國軍隊在陸地上失去尊嚴,1894年中國海軍又在海上失去尊嚴,是空軍1951年從天上把尊嚴打了回來。但 是,這150年軍事上的悲壯輪回,並沒有讓中華民族從此高枕無憂,未來中國的威脅仍然來自空中。今日中國周邊狼煙四起,一些對中國充滿敵意的國家,已經從 海麵到地麵,構築了一條嚴密的包圍圈,並試圖憑借強大的空中和太空力量,在中國的頭頂也“蓋”上蓋。這是危機,更是機遇。未來安全的希望也來自空中。

  中國新型軍隊,一定要確立鷹擊戰略思想,認清軍隊“飛”行化的本質,打造空中、遠程進攻體係,實現和潛在對手“以攻對攻”的平衡。以不落人後的戰略智慧和果敢決心,以先進的軍事形態和真實、可信的軍事能力,威懾、逼退戰爭威脅。


--------------------------------------------
轉貼文章,僅供參考,不負責核實其內容真實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