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蘇聯(俄國)近期的主戰坦克

(2009-07-14 18:05:20) 下一個





俄國近期的主戰坦克



YST漫談坦克(九)∶蘇聯(俄國)近期的主戰坦克


這一篇我們論述蘇聯近期的主戰坦克。這裏所謂「近期」指的是從1970年代的後半部到現在的三十幾年。這段時期世界有能力研發坦克的強權就更多了,除了傳統的歐美列強,新興國家譬如印度、韓國、巴基斯坦也積極加入坦克的研製。尤其中國的坦克研發更是進入世界前列。韓國的表現也不俗,印度更是雄心萬丈、來勢洶洶。

這段期間發展出來的先進主戰坦克被軍事家歸納為第三代,它們的性能指標仍然由美國與蘇聯兩大超級強權的產品來設定。

第三代主戰坦克若是從曆史發展的角度,代表作品是蘇聯的T-64;若是從數量的角度,代表作品是蘇聯的T-72;如果從性能的傑出,代表作品是德國的「豹2」;如果從實戰的角度,那麽代表作品就非美國的M1A1莫屬了。

這篇文章是從知識的角度來論述,偏重曆史發展,所以我們不得不從蘇聯的角度出發,因為是蘇聯的T-64和T-72刺激了第三代主戰坦克的誕生和蓬勃的發展。

1. T-64

我們在上一章說過,T-62在一出生的時候就已經落伍了,蘇聯對此心知肚明。由於T-62的性能全麵落後美國的M60,蘇聯被迫不得不研發新一代的主戰坦克來壓製M60,於是就誕生了T-64。

蘇聯的坦克工業有兩個設計局,一個是「列寧格勒坦克設計局」,另一個是「哈爾科夫坦克設計局」。這兩個設計局都有自己的坦克設計專家和自己的坦克生產工廠,所以很自然地有強烈的競爭性質。

T-34、T-44、T-54/55、T-62等著名又數量龐大的坦克都是「哈爾科夫坦克設計局」的傑作,但是這次蘇聯政府把趕超M60坦克的重任交給了「列寧格勒坦克設計局」。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列寧格勒坦克設計局久未得到重用,所以早就摩拳擦掌等待機會降臨,這次機會來臨當然激起列寧格勒設計局專家們的雄心壯誌。專家們雄心萬丈是可以想像的,他們要把T-64打造成一個超前科技的坦克,遙遙領先美國。

1963年,T-64的第一輛樣品車製造出來了,它具有下麵的非凡性能∶
A. 裝備一門125毫米滑膛炮;
B. 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在2100米的距離可以穿透350毫米的均質鋼板,足以穿透所有西方國家主戰坦克的正麵裝甲;後來的改良型穿甲能力更達到460毫米;
C. 可以發射“眼鏡蛇”炮射導彈,穿甲能力達到800毫米;
D. 有自動裝彈機,坦克人員從4人減為3人並且使炮塔更小、更難被擊中;
E. 新的七百匹馬力柴油發動機使隻有38噸的T-64最高速度達到每小時75公裏;
F. 新的火炮控製係統在1600米對慢速目標的首發命中率達到52%;
G. 最後,但是絕不是最不重要的,T-64(不是T-72)裝上了全世界第一個複合裝甲,保護能力相當於400毫米鋼板。

蘇聯坦克專家評估這輛T-64領先西方的坦克至少15年。
蘇聯領導人大喜,下令立刻進入生產。

不幸的是,製造一輛樣品車和製造成千上萬的量產坦克是兩回事。量產進入蘇聯部隊的T-64上麵每一樣高科技組件都出問題,蘇聯士兵在使用T-64的時候怨聲載道,導致最初幾年的生產量非常低。列寧格勒設計局的工程師焦頭爛額不斷做出改良試圖解決層出不窮的問題。

T-64進展的裏程碑如下∶
1967年,裝備125毫米滑膛炮的T-64A正式服役。
1969年,技術稍微成熟,開始小量生產。
1976年,具有炮射導彈能力的T-64B研發成功。
1976年,所有問題都解決了,開始大量生產。但是這個量產日期已經落後T-72(下一節介紹)四年了。

T-64一共生產了一萬三千輛,每輛的成本是120萬美元,非常昂貴。要知道,生產一輛T-55不過20萬美元,120萬的坦克在當時屬於天價,是蘇聯最昂貴的坦克。

T-64從來沒有出口,隻裝備俄羅斯部隊,可能有小部分裝備烏克蘭部隊。

1991年,蘇聯解體,T-64被俄國與烏克蘭瓜分。
今天大約有兩千輛T-64在烏克蘭陸軍,四千輛T-64在俄羅斯陸軍。



這是烏克蘭陸軍的T-64U(也稱作T-64BM)在為烏克蘭獨立紀念日閱兵典禮進行預演,照片拍攝的時間是2008年08月。



T-64U是烏克蘭政府在1999年完成的改良型,它有更好的火炮控製係統、防護力更高的裝甲和一千匹馬力的柴油發動機。

2. T-72

甲. T-72 的誕生

M60 對蘇聯的壓力是巨大的。由於T-64的問題太多,改良工作進展太慢,蘇聯軍方對T-64的設計與生產失去耐性。為了搶時間,蘇聯政府不得不另起爐灶,也就是要求「哈爾科夫坦克設計局」裏麵專家參與改良工作。1960年代末期蘇聯軍方與「哈爾科夫坦克設計局」簽約改良T-64。

但是「哈爾科夫坦克設計局」不去改良T-64,而是擅自重新設計一個簡單可靠但是相對低科技的坦克,當然也借用了一點T-64成熟的技術,這就是後來的T-72。

1971年當蘇聯軍方看到「哈爾科夫設計局」的第一輛樣品車時大吃一驚,這是一輛跟T-64沒有任何淵源的低科技新車。但是錢已經花光了,寶貴的改進時間也過了,蘇聯政府無奈之下隻好硬著頭皮生產,這就是T-72,見下圖。


圖59∶蘇聯的T-72主戰坦克,重42噸,780匹馬力柴油發動機。

T-72絕不是T-64的改良型,而是一個全新設計的型號。T-72的設計風格和T-34、T-54/55和T-62一模一樣,走的路是蘇聯傳統的老路,那就是簡單、可靠、便宜、低科技、容易大量生產。


T-72在1971年開始生產,1972 年開始量產,比T-64早了四年。T-72在1973年開始服役,總共生產了超過兩萬五千輛。

但是,耗費钜資的T-64處於關鍵期,蘇聯政府已經騎虎難下了。所以「列寧格勒坦克設計局」的T-64並沒有因T-72進入量產而放棄,T-64的研發工作仍然持續進行。

可憐的蘇聯,在預算拮?的情況下竟然同時研發與生產在武器功能和戰術性質完全相同的兩個坦克型號。主戰坦克屬於超大型軍事投資,雙頭馬車的後果是資源的浪費和後勤的困難,沒有任何國家會犯這種錯誤。中國在T-62的巨大壓力下也沒有同時研發兩種型號。T-64與T-72齊頭並進是蘇聯極度焦慮下的瘋狂,是沒有智慧的唯武器論造成的後果。

乙. T-72 的性能

T-72的原型性能比T-64低非常多,但是經過不斷地改進T-72的性能逐漸提升。當T-72B在1985年研發成功,T-64的優勢便全部消失了。

T-72重量很輕,隻有41.5噸,但是卻裝了一門很大的炮 — 125毫米滑膛炮,比62噸的豹2和近70噸的M1A2所裝的120毫米滑膛炮還要大。俄國人迷信火力是有傳統的。

有趣的是,由於T-72開炮時後座力很大會傷到傳動係統,所以車長下達開炮的命令要喊兩次,“開火!開火!”。T-72是手排檔,聽到車長的第一次開火命令駕駛員踩下離合器,聽到第二次的開火命令炮長才真的開炮。好玩罷?後來士兵發現如此做法不但傳動係統得到保護,炮也打得比較準。所以後來就變成例行的操作方式,不論會不會傷到傳動係統都如此做。問題雖然解決了,不過武器係統設計成這樣不是找麻煩嗎?

T-72遍布俄國、前蘇聯的加盟國、中東的阿拉伯國家、亞洲的朝鮮、越南與印度、非洲的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南非與安格拉、美洲的古巴等,是非常暢銷的重武器。直到今天俄國陸軍還有五千輛T-72,其中兩千輛是現役,三千輛是後備。T-72有非常多的改良型,它們性能各異、名目繁多、令人眼花撩亂,除非是坦克迷(YST不是)很難弄得清楚。

丙. T-72 的戰場表現

遍布全球的T-72自然也經曆過非常多的戰役,從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戰爭到去年俄國與喬治亞的戰役,T-72都參加了,可以說是身經百戰,但是T-72在這些戰役的表現都不怎麽樣。除了對付第三世界的國家T-72還能湊合,麵對西方國家的主戰坦克T-72的表現是令人失望的。

T-72的運氣非常好,出道以後沒有跟西方主要大國的主戰坦克有過陣仗,一直走運到1982年。

1982年06月06日,以色列用駐英國大使被巴勒斯坦人刺殺為藉口出動10萬軍隊向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遊擊隊和敘利亞的軍隊發動進攻,隻花了幾天就占領了黎巴嫩一半的國土。這就是曆史上的第五次中東戰爭。

著名的貝卡穀地空戰就發生在第五次中東戰爭,這是二戰以後最大規模的空中會戰,敘利亞的空軍在這場戰爭幾乎損失殆盡。但是我們要討論的是地麵上的坦克會戰。

以色列多年研發的「梅卡瓦1型」在1979年開始服役,雖然屬於第二代的坦克,但是性能非常先進,甚至優於美國的M60,尤其是它的防禦力。



圖60∶「梅卡瓦1」(Merkava Mark I),63噸。

「梅卡瓦1型」重63噸,裝備105毫米坦克炮(著名英國L7坦克炮的國外授權生產型),有一座900匹馬力的柴油發動機。有趣的是,人員殺傷除了兩挺7.62毫米機槍,還有一門60毫米迫擊炮,非常具有特色。

以色列本來不想出動服役不久的「梅卡瓦」,但是聽說敘利亞已經擁有大量的T-72,所以出動了180輛「梅卡瓦」參加戰鬥。「梅卡瓦」與T-72戰鬥的結果是雙方各損失數十輛坦克,其中不能修複的「梅卡瓦」有7輛,不能修複的T-72有9輛,算是旗鼓相當。

自從T-72服役,T-72就成了西方國家的夢魘。當時普遍的說法是西方沒有一輛坦克能夠貫穿T-72的正麵裝甲,也沒有一輛西方坦克的正麵裝甲能夠抵禦T-72的125毫米滑膛炮。所以第五次中東戰爭的坦克會戰吸引了眾多軍事家的關注。

看到「梅卡瓦1」的出色表現後,西方軍事家鬆了一口氣。西方陣營宣判「梅卡瓦1」可以匹敵T-72,但是蘇聯不同意。蘇聯認為這次交戰的地方是山地,所以交戰的距離在一千到一千五百米之間,這麽近的距離開火才使「梅卡瓦」105毫米炮能夠擊穿T-72的裝甲。如果在正常戰場2000米的交戰距離,「梅卡瓦1」105毫米炮的穿甲能力不到250毫米,不可能穿透T-72正麵350毫米的裝甲。

但是我們不要忘了,「梅卡瓦1」屬於第二代坦克,比T-72差了一代。
1991年的海灣戰爭,當T-72麵對同屬第三代坦克的M1A1,結果是T-72的一敗塗地,事實上是一麵倒的大屠殺。




圖61∶一輛伊拉克的T-72被聯軍擊毀,地點是沙林空軍基地(Ali Al Salem Air Base)附近。這場戰爭是由美國領導、代號為「沙漠風暴」的軍事行動(Operation DESERT STORM)。

「沙漠風暴」又稱為第一次海灣戰爭,以美國為首的20個國家打擊孤獨的伊拉克,時間是從1990年08月20日到1991年02月28日。伊拉克在這場戰爭損失了大約兩千輛坦克,而聯軍坦克的損失非常輕微而且多半是友軍誤傷。麵對西方的主戰坦克,譬如美國的M1A1和英國的「挑戰者1」,T-72在這場戰爭中被證明不堪一擊。

也許我們不能用海灣戰爭的結果來評斷T-72,因為T-72有很多不同的等級。俄國陸軍自己用的是第一等,華沙公約國用的是第二等,出口給中東阿拉伯國家的是第三等。除此以外,伊拉克軍隊的素質也太差,同樣的武器如果由俄國士兵來使用會有不同的結果,不至於一敗塗地敗得如此淒慘。但是無論如何T-72的性能與德國的「豹2」和美國的M1A1相比是有明顯差距的。

3. T-80

T-64不斷地改良,1976年蘇聯研發出一千匹馬力的燃氣機用在T-64上,然後為它取了一個新代號,就是T-80。

T-80,重43噸,使用燃氣機(gas turbine)作為坦克的主要動力,這屬於世界首創,早於美國的M1。


圖62∶一輛蘇聯的T-80BV主戰坦克率領一隊坦克沿著樹林前進。拍攝時間是1989年09月29日。

4. T-90

前麵說過,蘇聯坦克的後期發展是T-64和T-72雙頭進行。
T-64研發的最終型號是T-80;T-72研發的最終型號是T-90。

俄國是傳統上的坦克大國,但是最近二十年國勢一蹶不振,軍事工業基本在吃蘇聯時代的老本。目前俄國最好的坦克是T-90,見下圖。



圖63∶俄國最現代化的T-90坦克。

T-90,重47噸,它不過是T-72的終極版,性能平平,不如西方的主流坦克,也不如中國的99式主戰坦克。

T-90的發動機是T-72後期用的840匹馬力12個氣缸的柴油發動機,它用了T-72同樣的125毫米滑膛炮和自動裝彈機,發射同樣的炮射導彈。T-90的布局跟T-72幾乎完全一樣。有些軍事家認為T-90不過是把T-72BU重新命名而已。

5. 俄式風格的坦克

什麽叫俄式風格的坦克?
我們看一眼下麵的照片就知道了。



圖64∶典型的俄式風格坦克T-72M1,炮塔低(2.23米)、車體小、重量輕(41噸)。

YST 個人很不喜歡俄國的主戰坦克。T-90其實跟T-72非常相似,繼承了T-72的傳統,那就是∶炮塔低、車體小、重量輕。
炮塔低與車體小本身都不是壞事,因為被敵人發現和被敵人擊中的機會都變小。
重量輕可以跑得快,更是好事一樁。
但是俄國追求炮塔低已經走火入魔,T-72的坦克艙竟然小到戰鬥人員施展不開以至於自動裝彈機經常把車長和炮長的衣服咬住送往炮膛,坦克艙小到蘇聯陸軍要求坦克兵的身高不超過163公分(5尺4寸)。蘇聯這種設計思想極不可取。
俄國極力追求坦克重量輕,根本的原因是發動機的功率不足。

以現代的火炮控製技術即使炮塔低了一尺照樣可以首發命中,機率上的差別很小,海灣戰爭就是證明。蘇聯的坦克設計師不在火控技術上多下功夫而在士兵體型上動腦筋,這是非常可笑的。推動這個可笑設計背後真正的原因其實是蘇聯在坦克發動機上的技術不過關而被迫走上歪門邪道。(不要笑,坦克發動機的技術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連汽車製造大國日本的技術也不過關)。我們隻要看T-72、T-80、T-90的發動機功率都不足就知道了。T-80改用一千匹馬力的燃氣機(gas turbine),但是耗油太厲害。T-90又改回柴油發動機,功率仍然不足。

6. 小結

「北極熊」今天就隻剩下龐大的核武庫還能嚇人,它的傳統陸軍武力已經不行了,T-90就是今天俄國陸軍實力的最佳寫照。俄國整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在走下坡。


(未完待續)

漫談坦克(十)∶東亞的主戰坦克

( 時事評論丨國防軍事 )


--------------------------------------------
36716;36148;文章,20165;供21442;考,不36127;36131;核23454;其20869;容真23454;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