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台灣感受深刻: 大陸依然挺立各國惴惴不安

(2009-07-02 14:10:54) 下一個



台灣感受深刻: 大陸依然挺立各國惴惴不安





環球風雲 2009-07-01 20:58:48

zt


盡管,金融海嘯餘波蕩漾,信貸危機低空盤旋,全球經濟尚未恢複,中國這位國際買家依然挺立,繼續出手跨國收購。

  中石化日前宣布收購加拿大阿達克斯石油公司,創下中國曆來最大海外石油收購案。不久前,中石油剛完成對新加坡石油公司的股份收購。


  雖然,國際社會承認中國崛起乃必然趨勢,也靜待觀察夾帶新增經濟實力重新回到國際舞台的中國將如何扮演龍頭角色,各方對中國國際收購活動卻始終惴惴不安,使得中國想要以經濟合作淡化政治歧異的“和平崛起”之路走得很不平順。

  2005年中海油欲購美國第九大石油公司優尼科,引發美國社會反彈,聲浪之大,甚至大過阿拉伯企業管理美國港口的爭議規模,中海油不得不放棄。這個月初,簽定投資一九五億美元入股澳洲力拓集團的中鋁遭對方毀約,澳洲政府偷偷鬆了口氣,不必再處理國內抗議,近來發言已務實許多的中國官方卻少見措詞嚴厲,譴責力拓“一女嫁二夫”,背信舉動“實在令人不齒”。

  從中國企業角度來看,全球化時代裏,自由貿易至上,中國按照規矩參與跨國並購,既不犯法也不犯人。中國輿論指控西方社會雙重標準,以冷戰思惟指導經濟,危言中國威脅論,用政治力圍堵中國的正常經濟發展。信奉自由經濟的西方社會則辯駁,這些進行國際收購的中國企業均為國營背景,代表了中國政府觸角深入他國,無法視為單純民間商業行為。

  其實,政治主權在後下指導棋的國際商業行為並不罕見,日本企業配合政府進行能源采買,新加坡主權基金積極出擊投資,而印度企業進行國際並購數量更遠高於中國,卻都很少遭到在地社會的強烈質疑,唯有中國時常受到當地政客與民間的抵製。

當然,中國的黨國同家與人權紀錄對中國企業的全球化活動並沒有幫助。無論市場經濟如何時常遭人詬病,實情是為了進行自由貿易,開放信息與民主製度仍是不可或缺的兩大基石,沒有了透明化的決策過程與民主的市場監督力量,投資者不可能安心,企業不能進步,商品不會有競爭力,那就沒有利潤,而利潤畢竟是自由經濟的終極目標。

  我以為,中國的環保聲譽更是關鍵。目前為止,中國的國際收購案多與能源有關,由於中國經濟起飛,短時間內需要大量原料,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對能源稀缺性高度敏感的年代,全球抗暖意識抬頭,在國際爭奪能源戰裏,中國被描繪為能源掠奪者的惡徒並不純然意外。中國過去幾年來的經濟成長來自於把自己當作世界工廠,生產低價商品營銷全球,而中國之所以能壓低成本並不隻因為廉價民工,也因省略了環保代價,後果是許多農地飽含重金屬,河川染黑,空氣髒汙,都市沙漠化。

  尤其,讓孩童吃含嘴裏的玩具與牛奶測出毒物,這類案例給中國形象帶來的殺傷力超乎想象。在十四、五世紀,西方各國向往中國優質商品,傾盡財力打造航海艦隊,但求打通一條商路,與中國直接貿易。十七、八世紀,他們挖空南美白銀,為了換取中國的茶葉、瓷器與絲綢。到了二十一世紀,中國卻成了自私吞噬地球能源隻求富裕強盛的邪惡大國,這種形象轉變已不是害怕黃禍的陰謀論足以解釋。越南最近接受美國企業與中國企業進入開采鋁礦,美國企業很少遭罵,中國企業卻老是受批,不僅因為史上中國占領越南無數次,越南對中國有曆史性的擔憂,更因為他們害怕中國企業將破壞環境,遺留難以收拾的殘局。

  全球化運動發展至今,已不隻關於貨幣流動或商品交易,也形成普世的人文價值,其中,尊重生態、珍惜資源更是世人覺悟“地球隻有一個”的深根共識。這是中國在進入全球經濟活動之餘必定無法閃躲的道德責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