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家稱若確有相撞 應是中國潛艇深航尾隨美艦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施放SQR-19拖曳聲納示意圖,該聲納長1700多米,拖深360米。
據了解,事發海域實際位於中國中沙群島黃岩島與菲律賓蘇比克灣之間的馬尼拉海溝,這裏是南海最深的地方(最深點5559米),也是中國大陸架與菲律賓大陸架的天然分割。
北海艦隊某潛艇支隊315艇原艇長蔡一清在潛艇駕駛台前親自操縱潛艇,潛艇的俯仰、航向、航速都由這一類似方向盤的操縱杆來控製。
“約翰·麥凱恩”號(USS John S. McCain DDG-56)的艦長是韓裔美國人傑夫瑞-金中校(韓文名字不詳),似乎凸顯美國“以亞製亞”的打算。金中校在漢城出生,9歲時隨家人一起移民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太空航海學後於1991年加入美國海軍,他還在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獲得公共政策學碩士學位。
zt2009年06月21日 12:19新華網
據美國媒體CNN6月13日報道,中國海軍一艘潛艇與美國美軍約翰·麥凱恩號驅逐艦拖曳聲納在菲律賓蘇比克灣外海意外相撞。據海外媒體報道,當時美國海軍包括麥凱恩號在內的四艘“宙斯盾”驅逐艦,正在與東南亞六國海軍進行為期三個月的聯合軍演,這件事情一經報道,立即引起眾多軍事愛好者的關注。
那麽事情經過到底怎樣?相撞事件是否卻有其事?如果相撞是技術失誤引發的意外,還是什麽別的原因呢?本期《周末點兵》,軍事專家陳虎將為您詳細解析。
艦艇相撞渲染“中國威脅論”沒依據
陳虎:大家好!我是陳虎。這周跟大家聊一聊有關潛艇的話題。在過去這一段時間裏,我們看到了兩則有關中國潛艇的新聞:一個是關於中國海軍優秀潛艇艇長蔡一清的事跡報道,另一個有報道說,美國的麥凱恩號驅逐艦拖曳聲納與中國潛艇發生碰撞。這兩個新聞讓很多人對潛艇、特別是中國潛艇發生興趣。
關於相撞事件,現在不論是國外媒體還是國內媒體,都有各種各樣的評論,其中互相爭議、謎團,看來也不少。盡管碰撞事件,我們現在還沒有辦法得到真正的證實,但是我想在這裏可以給大家提供一點基礎的資料和分析供大家來參考。
美國這艘驅逐艦麥凱恩號是屬於阿裏·伯克級的。這個艦艇它使用拖曳聲納,是美國的SQR-19型拖曳線列陣聲納。這個聲納在使用的時候,它是像一個很長很長大辮子一樣,拖在艦艇的尾部。這個聲納的拖長有1700多米,拖深是360多米。
從這樣幾個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如果這個相撞事件是真實的,那麽相撞時兩者的相對位置我們就可以分析出來,也就是說潛艇應該在驅逐艦尾部方,距離驅逐艦的距離小於1700米,在較大深度上潛航。
一般來說潛艇大深度潛航和水麵艦艇拖曳線列陣聲納航行的時候,它都會采用較低的航速。所以兩者航速應該都不高。由於SQR-19型拖曳聲納的有效作用距離是30海裏,它在較大距離上,就應該能夠發現水麵目標。而美國方麵公開宣稱,是美國的聲納沒有發現水下的目標。
圍繞這個,國外很多媒體報道,中國潛艇機密性很好,甚至說中國潛艇跟蹤美國艦艇等種種一些說法。實際上,這些說法我們稍一品味,就可以感覺出來,又是一個老套,那就是中國威脅論的這種套路。
講到“威脅論”這個套路,實際上誰威脅誰,在很大程度上並不一定是誰的裝備多先進等等,而是要看它的益處。所以僅僅通過這樣一個碰撞事件,來渲染中國威脅論,顯然是沒有依據的。
我們國內很多軍事愛好者發表評論,說中國水麵艦艇戰術性能現在有了很大提高,同時國外媒體也在說,中國潛艇靜音性不斷提高,由此產生潛艇威脅愈發嚴重。
潛艇戰鬥力 人比武器更重要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應該換一個視角,因為對潛艇兵器來說,潛艇的戰鬥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潛艇的操縱者,更直接說就是潛艇的艇長。對一艘潛艇戰鬥力來說,人比武器更重要。
二戰當中,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所謂王牌,王牌部隊等等一係列東西。但具體是落實到一個人的身上,最多是兩個,一個是王牌飛行員、一個是王牌艇長。王牌飛行員他的價值技術、戰術意識遠強於普通的飛行員,所以他在戰場上能取得很好的戰績。
對潛艇來說也是這樣,一艘潛艇它的戰鬥力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潛艇艇長個人能力。二戰後局部戰爭中,常規潛艇擊沉目標唯一一個案例,是巴基斯坦海軍獲得的。當時巴基斯坦海軍一艘常規潛艇擊沉了一艘印度海軍的護衛艦,而這艘巴基斯坦潛艇實際上是一個很老式落後的潛艇,大體上相當於法國六十年代的產品。老式、落後的潛艇卻取得成功戰例,這很大程度上體現是人的重要作用。
以前我們也看到過國外有關報道,美國和埃及舉行海上聯合演習的時候,當時埃及海軍一艘老式的常規潛艇,就突破了美國航空母艦的反潛艇,出現在美國航母附近,最後在美國航母附近浮出。
按照演習規定規則,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判定潛艇攻擊、命中這個航母。在這個事件當中,埃及潛艇也是一個老式潛艇,相當於世界大概五六十年代水平的老式潛艇。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潛艇戰鬥力對人的依賴依然很大。
優秀艇長加先進裝備才能帶來質的飛躍
記者:人比武器更重要,近期媒體集中宣傳報道的優秀艇長蔡一清用他的短暫人生,詮釋了這句話的含義。這位犧牲時年僅34歲的年輕艇長,用他的努力創造了包括手射前艦導彈等六個海軍第一,軍事訓練八項奪冠,那麽從他的身上,我們應該怎樣解讀中國海軍武器裝備發展和人才建設的未來呢?
陳虎:講到這裏,我們回到另外一個新聞,關於優秀艇長蔡一清的報道。新聞媒體在報道蔡一清事跡當中提到,蔡一清給我們留下了49本學習筆記1500多份圖表3萬多字資料。
大家可能對這個數字感覺很震撼,一個艇長要掌握這麽多的東西,這些東西都是什麽東西?它對潛艇戰鬥力形成能發揮什麽樣作用?講到這個地方,可以給大家做一點小常識性的介紹。
潛艇艇長所要掌握的知識,應該是相當廣泛的,他不僅要了解自己所操縱這艘潛艇的各方麵性能,同時還要了解作戰海域的或者執行任務海域各種水溫、氣象等等方麵的條件。
潛艇的性能,它不是一個恒定值,它在不同航行狀態下,比如噪音是不同的,那麽速度越低噪音也會相應越低,但是速度低對於執行任務又不利,在具體執行任務過程中,你選擇什麽樣的航速,選擇什麽樣突防方式,這個對艇長來說就是一個很高深的命題了。
同時這個東西還不僅僅取決於潛艇本身戰術技術性能,很大程度上還要依托周邊海域的水溫和海區的情況。包括海水的鹽分、比重、溫度對聲音傳播的傳導性能。那麽這些東西統統都是一個艇長需要掌握的。
真正掌握了潛艇準確的戰術技術性能,同時又對水溫氣象條件全麵掌握,一個艇長才可能真正成為一優秀艇長,而優秀艇長在作戰當中才會成為王牌艇長。
任何一個國家的海軍,如果僅僅有性能先進的潛艇,還不敢定論說它的潛艇部隊戰鬥力超群,隻有擁有了優秀的艇長和先進裝備相結合,這支海軍水下作戰能力才有質的飛躍。
從優秀艇長蔡一清報道當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海軍官兵在使命如山這種情況下,是如何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優秀合格的艇長、一個海軍戰士。我們這支軍隊應該能夠讓我們放心的。在我們戰鬥力的體現當中,人和武器完美結合,我們這支軍隊應該能夠承擔黨、祖國和人民賦予他們的任何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