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建議)立即重建130山地師,加強給蘭州軍區或西藏軍區

(2009-06-21 21:11:48) 下一個



(建議)立即重建130山地師,加強給蘭州軍區或西藏軍區



zt


130師有輝煌的曆史,在解放戰爭,朝鮮戰爭,對印,對越自衛反擊戰中都取得過優異的戰績。為了讓位於經濟建設,130師(160師)先縮編為旅,後徹底裁編。麵對新的藏南局勢和中國經濟的發展現狀,現在重建130山地師恰逢其時。

建議從武警機動師114,128, 181三支英雄部隊中,各抽一個一個主力團,立即重建130山地師,作為對印度今日在我藏南挑釁的回應。

藏南,中國處於比較尷尬的境地:增兵不好,不增兵也不好,中國主要是不希望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但是我們收回的可能性在一天天減少。

當前我們的策略應該是“不示弱,略示強,保持現狀,有所進取;最後與印度換棋(換地)。“

目前,重建130師是符合這一策略的。

附各英雄部隊的簡介:

武警第114師(8640 部隊,河北定州):前身是東北軍起義部隊新111師,後改編為八路軍山東軍區濱海支隊,45年8月編入山東軍區東北挺進縱隊為第1支隊,赴東北後改稱東北人民自治軍東北挺進縱隊第1支隊,46年1月隨縱隊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7縱隊第 19旅,同年8月隨縱隊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1縱隊第3師,後改稱東北野戰軍第1縱隊第3師、第38軍第114師。

340 團的前身是東北軍起義部隊新111師獨立團,後改編為八路軍山東軍區濱海支隊第25團,45年8 月編入山東軍區東北挺進縱隊為第1支隊第1大隊,赴東北後改稱東北人民自治軍東北挺進縱隊第1支隊第1大隊,後與第3大隊兩個連合編為東北挺進縱隊第1支隊第1團,46年1月隨縱隊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7縱隊第19旅第55團,同年8月隨縱隊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1縱隊第3師第7團,後改稱東北野戰軍第1 縱隊第3師第7團、第38軍第114師第340團。該團是原東北軍魯蘇戰區總部警衛部隊,長於防禦作戰,抗戰期間在山東為掩護抗日軍民曾血戰懸崮頂。

341 團的前身是45年8月由膠東軍區特務營、濱海軍區特務營和魯中軍區第1團8連、第4團9連、第 12團7連合編的東北挺進縱隊第2支隊,轄三個大隊。赴東北後改稱東北人民自治軍東北挺進縱隊第2支隊,後所轄的三個大隊改編為第4、第5兩個團。46年 1月隨縱隊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7縱隊第20旅,所轄第4、第5團分別改稱第7縱隊第20旅第58團、第59團。該兩團同年8月隨縱隊合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1縱隊第3師第8團,後改稱東北野戰軍第1縱隊第3師第8團、第38軍第114師第341團。該團是114師唯一的非東北軍部隊,是從山東我軍各軍區主力抽調部分英雄分隊組建的團隊,部隊勇猛善戰,攻防兼備,具有很強的戰鬥力,是師主力團。

342團的前身是東北軍起義部隊新111師 666團,後改編為八路軍山東軍區濱海支隊第26團,45年 8月編入山東軍區東北挺進縱隊為第1支隊第2大隊,赴東北後改稱東北人民自治軍東北挺進縱隊第1支隊第2大隊,後與第3大隊兩個連合編為東北挺進縱隊第1 支隊第2團,46年1月隨縱隊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7縱隊第19旅第56團,同年8月隨縱隊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1縱隊第3師第9團,後改稱東北野戰軍第 1縱隊第3師第9團、第38軍第114師第342團。該團是東北軍的老牌主力部隊,長於陣地攻防作戰,具有較強的戰鬥力,是師主力團。後整編為武警114 師。

武警第128師是一支輝煌、戰功卓著、英雄輩出的部隊,1937年12月26日誕生於山東淄博地區。在我師序列裏,有黑鐵山起義發展起來的抗日武裝,有參加過秋收起義的原國民革命軍武漢警衛團一部,有節振國抗日遊擊隊和潘家峪複仇團。1948年11月,全軍統一整編,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43軍第 128師。

抗日戰爭時期,128師主要戰鬥在渤海之濱,是山東抗日戰場一支威震敵膽的主力軍,以“英勇善戰、屢建奇功”聞名齊魯大地。

解放戰爭時期,我師參加了遼沈、平津兩大戰役,從東北一直打到海南島,南征北戰萬餘裏,取得殲敵數居全軍師級作戰單位第二位、繳獲敵裝備數居第一位的輝煌戰績。在解放四平、錦州、天津戰役中,東北野戰軍總部先後三次單調我師打攻堅,都出色完成任務,被總部首長譽為“攻堅老虎”。在解放海南島戰役中,創造了“木船打敗敵兵艦”的奇跡。

建國後,該師先後駐守海南島、廣東、廣西和河南,圓滿完成剿匪殲特、援越抗美、自衛還擊作戰和教育訓練、國防施工、援建勝利油田等重大任務,以“能打善建”名揚中南。

1996年轉隸武警部隊後,先後圓滿完成了98長江抗洪搶險、2000年漯河抗洪搶險、處置河南中牟大規模群體性械鬥事件、軍事訓練二級師達標考核、參加駐地搶險救災、參與海關監管緝私等任務,部隊建設在新的曆史時期得到了全麵發展。

截至目前,128師產生過許世友、廖容標、霍士廉、楊國夫、徐斌洲、龍書金、劉安元、徐芳春等145名軍隊和國家高級領導幹部。在128 師輝煌的戰鬥曆程中,湧現出新中國先鋒營,渡海先鋒營等7個英雄營,112個英雄連,67個英雄排和以劉梅村、李樹庭為代表的一大批英模人物,建國後又湧現出攻堅英雄連、抗洪搶險英雄營、基層建設標兵連和丁化國、黃吳榮等300多個先進集體和1000餘名英模人物。

武警第181師,前身為1944年9月6日由太行軍區第3、35團組建的八路軍豫西抗日獨立支隊,1945年2月改編為河南軍區第1支隊,10月改編為中原軍區第1縱隊第1旅,1946年10月編入華中野戰軍為第13旅,1947年1月改稱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獨立師,1948年2月編入新組建的晉冀魯豫軍區第13縱隊為第37旅,5月改稱華北軍區第13縱隊37旅。即著名的“皮旅”。1949年1月,華北軍區第13 縱隊第37旅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1軍第181師。

中原突圍時在旅長皮定鈞的率領下,擔負吸引敵軍主力,掩護中原軍區主力向西突圍的光榮任務,在掩護主力西進轉移後孤軍東征,以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突破敵軍的封鎖包圍和堵擊,跨越層巒疊嶂的大別山,輾轉24個晝夜,行程1500餘裏,大小戰鬥23次,以完整建製勝利到達蘇皖解放區。參加了淮陰保衛戰、第一次漣水保衛戰和孟良崮、臨汾、晉中、太原、扶眉、秦嶺、解放成都等重要戰役戰鬥,轉戰中原、華東、華北、西北四大戰場,戰功卓著,是18兵團(由華北軍區第1兵團改稱)主力師。1951年3月181師調入第60軍入朝參戰。1969年原60軍180師撤消改為安徽省軍區獨立1師,181師改番號為180師,1985年1月恢複181師番號,後改歸1軍建製,1996年改編為武警第181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