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朝鮮戰爭發力 毛澤東擬派百萬大軍攻日本
(2009-06-21 18:23:57)
下一個
借朝鮮戰爭發力 毛澤東擬派百萬大軍攻日本
zt星島環球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日本經濟發展史上,1945~1955年是一個關鍵時期。其間,日本經濟從戰後滿目瘡痍的廢墟中恢複了元氣,為50年代中期後的高速發展打下了基礎。但據英國倫敦檔案館一份文件披露,在發生於1950年到1953年的朝鮮戰爭時期,中國、蘇聯和朝鮮曾計劃大舉進攻日本。
朝鮮戰爭為日本帶去商機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原本是日本殖民地的朝鮮被以北緯38度線為界劃分為兩個部分,由蘇聯、美國分別駐軍。到了1950年6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主席金日成經過策劃,發動了對南朝鮮的進攻,漢城(現在的首爾)在三天後就失守。
後來,在美國的強勢主導下,由英、法、加、泰、菲等16國組成的聯合國軍隊大舉收複失地,越過三八線,向平壤推進。毛澤東決定派出誌願軍抗美援朝,而蘇聯空軍的航空兵部隊與高炮部隊則幫助朝鮮防空。
這場戰爭一直持續到1953年7月,參戰雙方簽署了《朝鮮軍事臨時停戰協定》,但由於沒有簽訂和平協議,“技術上講”這場戰爭仍然沒有結束,朝鮮和聯合國軍依然處於戰爭狀態,直到幾年後蘇聯和中國完全撤軍。
第二次世界大戰嚴重破壞了日本的社會經濟,因此,朝鮮戰爭恰好給日本帶來了重大轉機:地處朝鮮東鄰的日本成為美軍的軍事基地和作戰物資供應地,戰爭“特需”直接推動了日本經濟的發展。戰爭不僅給日本帶來了直接的經濟效益,隨之而來的政治影響也使日本經濟間接受益,極大地助推了日本的經濟騰飛。
軍火供應方麵,美國允許日本恢複軍火工業。為使日本在朝鮮戰爭中發揮更大作用,美國大力扶植日本恢複軍火工業,並將原定用於戰爭賠償的850座軍工企業交還日本政府為美軍生產軍火。從1952年3月8日,日本可以不受限製地生產飛機、艦艇、武器和彈藥後,共為侵朝美軍提供了價值1.1億美元的武器彈藥。
據統計,1950年日本的出口僅有18.2%麵向朝鮮戰場,但到了1951年,這一數字上升到43.7%;至1952年和1953年,該數字分別是66.1%和63.5%。在日本境內2600多個美國三軍後勤保障基地內,都有日本人提供服務的影子。在戰爭爆發後的第二個月,日本就將三千枚反坦克地雷送到前線;戰爭第一年,日本為美軍提供了包括凝固汽油彈貯油器在內價值721.9萬美元的裝備;戰爭期間,日本為美軍修理、改裝各種武器裝備更是不計其數,尤其在軍事運輸車輛方麵。戰後幾乎崩潰的日本汽車業,由於接受了美軍要求為其生產大量軍用卡車的訂單,得以起死回生,僅在1950年夏季的一個月內,日本汽車企業就為美軍製造及修理軍用卡車達六千多輛。
中蘇朝三方聯合進攻日本?
據英國倫敦國家檔案館2月份公開的一份解秘文件透露,朝鮮戰爭爆發後,中國解放軍其後越過鴨綠江,痛擊美軍,一度扭轉形勢,當時共產主義集團三大巨頭──蘇聯領袖斯大林、毛澤東和朝鮮領袖金日成於是打算乘勝追擊,計劃從三條戰線入侵日本。
這份解封文件引述機密消息來源指出,1950年10月,中國派遣誌願軍介入韓戰,同年12月3日左右,毛澤東和金日成前往莫斯科,跟斯大林會麵,評估1951年4月可攻占整個朝鮮半島,並計劃用空軍和潛艇攻擊日本本土。
根據入侵計劃,蘇聯和朝鮮分別出兵五十萬攻日本北部和中部,毛澤東則派出一百萬解放軍攻日本南部,日本國內共青黨也會“起義”配合。美國陸軍情報人員將這個計劃發放給駐東京的英國軍事顧問費格森,費格森第二天即將有關入侵計劃報予倫敦。
但美國遠東指揮情報部門則推斷,這隻是共產黨激勵士氣的手段。曼徹斯特大學日本史學家也對次表示質疑,認為蘇聯、中國和朝鮮當時根本沒能力大規模進攻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