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十位獨臂開國將軍的斷臂傳奇經曆(圖)

(2009-06-17 21:25:00) 下一個



十位獨臂開國將軍的斷臂傳奇經曆(圖)



zt

彭紹輝上將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將軍中,有10位獨具風采的獨臂將軍,他們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毛澤東主席談及這些開國將軍,曾經感慨萬千:“中國從古到今,有幾個獨臂將軍呢?舊時代是沒有的,隻有我們的部隊,才能培養出這樣獨特的人才。”曆史應該永遠銘記他們的名字。

上將彭紹輝:3次手術斷左臂

彭紹輝(1906—1978)湖南湘潭人,毛澤東曾稱他是自己的真老鄉。1933年春,工農紅軍實施第四次反“圍剿”,27歲的彭紹輝擔任紅三軍團5軍1師師長,隸屬彭德懷指揮。3月21日,彭紹輝奉命率部向草台崗開進,準備攻取製高點霹靂山。霹靂山地勢險峻,兩軍對壘相持不下,紅軍冒著敵人的炮火奮力向前。彭紹輝身先士卒,左臂連續兩次被敵人槍彈擊中,血如泉湧,但他仍頑強地指揮作戰。戰鬥結束後,醫生告訴他必須實施手術。為了保住手臂繼續革命,他要求實施局部手術,但由於條件所限,傷口反複感染,努力3次都沒有成功,最後隻能截肢。彭紹輝成為中國革命史上第一位獨臂將軍。解放後,彭紹輝曾任副總參謀長,是第一屆人大常務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上將賀炳炎:木鋸鋸掉右臂

賀炳炎(1913—1960)湖北鬆滋人,原名向從炎。16歲與父親一道參加紅軍,首次參加戰鬥時,手握菜刀獨身衝入敵陣,左砍右殺,令敵膽寒,人稱“賀小龍”,後來果然成為賀龍之愛將。1935年12月,年僅22歲的賀炳炎已出任紅5師師長,他率部隨紅二、六軍團長征。在雲南的一次激戰中,賀炳炎的右臂被炸成肉泥,骨頭全碎了,隻留下一點皮連著肩膀,迫不得已要實行截肢。當時不僅沒有麻藥,甚至連手術器械都沒有,救護醫生好不容易才從老鄉那裏找到一把鋸木頭的鋸子,決定用它來鋸掉賀炳炎受了重傷的右臂。賀炳炎讓衛生員將自己反綁在門板上,嘴裏塞上毛巾……手術前後用了兩個多小時,他幾次昏死過去,嘴裏的毛巾被咬得稀爛。賀炳炎的事跡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的影片《太行山上》感人至深,其中獨臂團長的原型就是賀炳炎;香港著名演員梁家輝為其英雄事跡所感動,分文不取飾演這一角色,取得巨大成功。全國解放後,賀炳炎曾任青海軍區司令員、成都軍區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中將餘秋裏:左臂潰爛生蛆

餘秋裏(1914—1999)江西吉安人,長征中他和獨臂將軍賀炳炎同屬一個部隊,就在賀炳炎斷臂3個月之後,時任紅6師第18團政委的餘秋裏左臂受傷。1936年3月,紅二、六軍團進入黔西北的烏蒙山,餘秋裏率部在貴州威寧組織伏擊戰。他和團長成鈞率眾衝鋒,登上一座山頭,餘秋裏發現不遠處躲藏的敵人正朝他們射擊,情急之下他用身體擋住團長成鈞,一梭子彈打中了他的左臂。由於連續行軍作戰,傷臂一直得不到治療,部隊抵達甘孜,醫務人員打開繃帶,傷口上已爬滿了白蛆,用止血鉗輕輕一擊,一層白蛆落地。但因為當時仍然無醫無藥,隻能重新換上繃帶繼續行軍。半年多之後,1936年9月,紅二方麵軍到達甘肅徽縣,餘秋裏左手五指已腫脹壞死,如不及時治療就有生命危險。手術是在缺醫少藥的惡劣條件下進行的,沒有專門的醫療器械,隻能用臨時找來的鋸條代替。醫生用繳獲的鎮痛劑給餘秋裏注射,由於不知該藥的使用標準,一針下去,餘秋裏當即昏迷。醒後,他對守候在身邊的賀龍說:“敵人打斷了我的左臂,我還有右臂,隻要還有一口氣,我就要將革命進行到底。”頗為巧合的是,抗日戰爭時期,餘秋裏與賀炳炎這兩位大難不死的獨臂將軍,在八路軍獨立第3支隊分別任政委和司令員,成為威震敵膽的“一把手”將軍。餘秋裏雖然是政工幹部,但毛澤東稱讚說:“餘秋裏是帥才!”共和國成立後,餘秋裏曾任總後勤部政委、總政治部主任、石油工業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是第十一、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中將晏福生:斷臂跳崖死而複生

晏福生(1904—1984)湖南醴陵人,原名晏國金。1936年秋,國民黨胡宗南部直逼紅二方麵軍賀龍率領的部隊,9月7日,紅軍第6軍團16師從甘肅兩當縣出發為大部隊開辟通道,政委晏福生、師長張輝走在隊伍的最前麵,部隊行至羅家堡附近,陷入敵人的重重包圍之中,晏福生指揮部隊殺出一條血路向北突擊。突然,敵機向我陣地俯衝轟炸,一枚炸彈落地,晏福生來不及躲閃,右臂被炸斷,當時血如泉湧,晏福生抓把泥土堵住傷口繼續戰鬥。部隊邊打邊衝,敵人越聚越多,晏福生怕連累大部隊,將密電交給警衛員後,自己引開敵人掩護戰友突圍,最後縱身躍下山穀。戰鬥結束後,紅六軍團政委王震以為晏福生犧牲了,在幹部大會上沉痛建議為晏福生同誌默哀3分鍾,不料晏福生拖著受傷的身軀奇跡般地回來了。原來他為當地群眾救起,猶如死而複生。由於傷勢嚴重,1936年10月,晏福生的整條右臂被截去。抗日戰爭時期,他是著名的359旅政治委員。共和國成立後,晏福生曾任廣州軍區副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少將彭清雲:白求恩為其主刀

彭清雲(1918—1995)江西永新人。1938年10月,日軍常岡寬治中將經過廣靈到前線督戰,八路軍組織部隊在此伏擊。彭清雲被任命為突擊隊長,他率領719團1營及717團9連官兵向敵人猛撲,打得敵人措手不及。彭清雲是有名的神槍手,一槍擊中了一個日本指揮官,事後得知,那名日本軍官正是常岡寬治。主將陣亡,日軍陣腳大亂。但是隨後增援的日軍部隊火力非常凶猛,彭清雲為搶救戰友,右肘關節被子彈擊穿,動脈血管破裂,流血不止。戰鬥結束後,彭清雲被送往後方醫院搶救,因傷勢嚴重,不得不截肢,白求恩大夫親自主刀為其截去右臂,並天天幫他清洗傷口、換藥,精心嗬護才使他大難不死。解放後彭清雲曾任總參謀部政治部主任,中央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少將左齊:獨臂將軍是秀才

左齊(1911—1997)江西永新人。1937年11月17日,日軍運輸隊大搖大擺地進入我717團伏擊圈,時任團參謀長的左齊率部向敵人猛衝。日軍在八路軍猛烈的火力壓製下,收縮兵力,龜縮到汽車底下抵抗。但是不久,我軍的重機槍突然卡殼,日軍開始向八路軍瘋狂反撲。左齊焦急萬分,縱身躍進機槍陣地排除故障。敵人發現這一情況後,集中火力向我機槍陣地掃射,一排子彈打中了左齊的右臂上部,頃刻間鮮血直流。機槍故障排除,我軍火力重新發威,左齊不顧自身安危帶領戰友全殲日軍200多人,燒毀汽車35輛,繳獲大炮3門、步槍60多支。但他自己因失血過多,暈倒在陣地,後經白求恩大夫實行截肢手術保全了性命。左齊被稱為一代儒將,是紅軍中有名的秀才。右臂傷好後,他用左手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大地穿上雲的衣衫/潔白美麗的母親啊/請不要傷心/你又添了一個斷臂的兒男……”解放後,左齊曾任南疆軍區政委,濟南軍區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少將陳波:滾雷實驗失右臂

陳波(1908—)河南新縣人,他是現今唯一健在的開國獨臂將軍。抗日戰爭期間,太行山區反“掃蕩”戰鬥激烈而頻繁,物質生活非常艱苦,武器彈藥也得不到補充。八路軍在條件極為簡陋的情況下創建了黃崖洞兵工廠,條件好時可以生產一些手榴彈,差時隻能勉強生產滾雷。由於生產設備差、原料稀缺,滾雷質量並不高,若要形成戰鬥力,需要在試爆訓練中積累經驗。時任八路軍前總特務團副團長的陳波負責這一工作,1941年3月,他在講解完滾雷的使用方法後,獨自抱起一隻西瓜大的滾雷為大家做示範,下蹲、隱蔽、按雷、擦火,“嘣”的一聲,不合格的滾雷一觸即發,頃刻間硝煙彌漫,陳波倒在血泊之中。經過奮力搶救,陳波奇跡般地活了下來,但僅剩一條胳臂和兩條無法彎曲的殘腿。共和國成立後,陳波曾任總參謀部警備部後勤部政委,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後勤部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少將童炎生:榴彈試投五指炸飛

童炎生(1911—1985)江西安福人,1944年10月,八路軍在一次戰鬥中繳獲了敵人大批手榴彈,當時大家都不會使用。時任團政委的童炎生為了掌握使用方法,率先進行實彈試投,不料手榴彈在手中爆炸,右手五指被炸飛,從手腕處做了截肢手術。童炎生殺敵心切,傷口還未愈合就回了部隊,結果傷口感染病情加重,隻好做了第二次手術,截去右臂。共和國成立後,童炎生曾任江蘇省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少將蘇魯:連環雷響斷左臂

蘇魯(1902—1976)湖南瀏陽人,原名蘇達餘。1927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並入黨,1949年任華北軍區62軍184師副師長,4月20日在解放太原戰役中,奉命攻打太原東門外的紅房子據點,受到敵人的頑固阻擊。危急時刻,蘇魯衝出戰壕指揮突擊排重新發起攻擊,身邊戰友踩響了敵人的連環雷,蘇魯手臂被炸,傷勢嚴重,手臂從大臂三分之一處截去。新中國成立後,蘇魯曾任山西省軍區長治軍分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少將廖政國:手榴彈在手中爆炸

廖政國(1913—1972)河南息縣人,原名廖光清,曾用名廖廣慶。1930年參加革命。新四軍在黃橋整訓時,部隊官兵反映繳獲來的手榴彈效果不好,三個才能炸響一個,而且引爆速度快慢不一。為了查明原因,找到改進辦法,時任團長的廖政國親自試投,終於找出了手榴彈的毛病所在。回到宿舍後,廖政國拆開一個手榴彈進行驗證,沒想到意外發生了,螺絲剛剛拆下,手榴彈就冒出白煙。廖政國完全有時間把手榴彈扔出去,但如果向外扔,很可能炸傷正在集合的官兵,而若往裏屋扔,團政委又在裏屋辦公。萬般無奈之下,廖政國選擇了把手榴彈高高舉過頭頂,讓手榴彈在手中爆炸。當時戰地醫院的設備和醫療條件很差,在治療過程中,傷口嚴重惡化,隻好截肢。解放後,廖政國曾任上海警備區司令員、南京軍區炮兵司令。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來源:《文史精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