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學者:西班牙和中國曾共同引領第一次全球化
(2009-06-17 20:58:31)
下一個
西學者:西班牙和中國曾共同引領第一次全球化
zt
路易斯·蒙特斯 (西班牙副總理顧問):譯 劉曉丹
“西班牙人是西方世界裏的中國人。”這是西班牙哲學家奧爾特加·加塞特的一句名言。很多人不知道,16世紀時,中國曾與西班牙共同引領了史上第一次全球化浪潮。後來,兩國皆從巔峰步入衰微,而今,兩國又都在重新崛起。
西班牙外交家路易斯·蒙特斯在美國《全球主義者》在線雜誌撰寫長篇文章,回顧中國與西班牙的曆史淵源,並展望兩國在新一輪全球化浪潮中的合作前景。
中國和西班牙曾引領第一次全球化浪潮
中國和西班牙都經曆過曆史的衰榮,並同樣一次又一次地在興衰沉浮中挺起脊梁,創造輝煌。引領曆史上第一次全球化浪潮的先驅,正是這兩個古老的國家。
“馬尼拉大帆船”的出現,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編者注:指16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初,航行於菲律賓與墨西哥之間的貨運船隻,由於馬尼拉大帆船上的貨物主要來自中國,以當時風靡全球的中國生絲與絲綢為主,因此墨西哥人直接把馬尼拉大帆船叫做“中國船”)。“馬尼拉大帆船”是全球經濟中最大的兩個地緣政治實體——中國王朝和西班牙帝國——之間的紐帶,它建起曆史上首個全球經濟網絡,這個網絡包含了當今這一輪全球化浪潮中的三大支柱:北美、亞洲和歐洲。
“全球化”不限於貨物和貨幣的交易,文化交流也是重要方麵。早在14世紀,中國和西班牙的接觸就遠遠超越了純粹的經濟領域。一本由西班牙作者寫的有關中國的書,早在1585年就已風靡歐洲,成為暢銷書(編者注:指1585年(明萬曆十二年)羅馬出版的西班牙文著作《大中華帝國史》。作者是西班牙曆史學家岡察雷斯·門多薩)。第一本由中文翻譯成西班牙語的書在1592年已經麵世。藝術和文化的交流,在兩國的交流史中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至今仍舊如此。
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四成白銀流入中國
西班牙在16世紀征服了印加帝國(11世紀至16世紀時位於美洲的古老帝國,其版圖大約是今日南美的秘魯、厄瓜多爾、哥倫比亞、玻利維亞、智利)之後,把在殖民地找到的大量黃金和白銀投入市場流通,這給當時的全球經濟帶來一場革命。
誰也沒想到,西班牙帝國的崛起以及其在新興金融係統內的重要角色,竟給當時明朝的中國帶來了“意外之財”。紙幣從宋朝開始就在中國流通,但在經曆多次財政危機之後,人們對紙幣的信任度日趨降低。到了明代,中國仍然維持著巨大的生產力,隻有找到替代貨幣,才能避免經濟崩潰。美洲的白銀,正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從1500至1800年,西班牙統治下的墨西哥和秘魯生產了大約占世界85%的白銀,其中超過40%流入中國。充足的貨幣流通,使中國經濟穩定。西班牙在美洲開拓殖民地,竟然歪打正著對中國此後200年的經濟發展有所助益,這確實是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曆史機緣。
麵對英美挑戰兩國曾同樣無所適從
“馬尼拉大帆船”在19世紀初完成了它的使命。此後,中國和西班牙同樣從巔峰步入衰微。
19世紀,成功爭取獨立的拉丁美洲,進入政治不穩定的循環期,經濟方麵則向英美霸權靠攏。曾經一度輝煌的“世界中心”西班牙,從一個偉大帝國一下變成一個被邊緣化的國家。麵對這種巨大落差,西班牙經曆了很長一段痛苦的時期,才重新找到自己的價值。
在地球的另一端,中國也有著同樣的悲慘遭遇。中國被迫在最不利的條件下,對外國開放其領土和市場。
麵對新時代的嚴峻挑戰,中國和西班牙同樣無所適從。
進入20世紀,兩國各自嚐試了不同的政治模式,在經濟上,兩國同樣限製本國與外界的接軌。上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中國和西班牙分別出現了毛澤東和佛朗哥,雖然兩者的統治意識形態各異,但他們的統治同樣遭遇了挫折。
中國和西班牙正在重新崛起
如今,中國和西班牙正在重新崛起。兩國都在經濟上取得了驕人的成就。這次時來運轉,不僅因為他們在經濟發展上選擇了正確道路,更因為他們都努力建立與其他各國之間的經濟聯係。
在這個全球化的年代,中國與西班牙重溫昔日友誼,再續前緣。2007年是中國的“西班牙年”,與此同時,西班牙海外最大的塞萬提斯學院(類似中國的孔子學院)同年在北京成立。
更引人注目的是,中國和西班牙都在向美洲進軍。打開任何西班牙著名智庫的網站,您都能找到很多關於中國在拉丁美洲投資的資料和文章。美國輿論常常渲染稱,美國如何把拉丁美洲“輸給了”中國。然而西班牙卻不這麽認為,它把中國在拉丁美洲的蓬勃發展,視為一個機遇,認為可以趁此建立對各方皆有利的“三角合作關係”。
“全球化”早在英美崛起之前就已經出現了,“馬尼拉大帆船”就是早期全球化的最佳象征。雖然全球化乃大勢所趨、不可逆轉,但美國的霸權卻隻是曆史中的一頁而已。也許,一個具有真正意義的全球化將會實現。在那個世界裏,沒有勝利者和受害者,沒有領導者和追隨者。世界各國將會百花齊放,一同譜寫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