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末路:楊靖宇的最後三個月
(2009-06-08 17:07:52)
下一個
英雄末路:楊靖宇的最後三個月
來源:奇酷 zt
1939年的冬天,對楊靖宇以及他率領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來說,格外寒冷。
這一年,日偽當局把“大討伐”的重點轉移至通化、吉林、間島省等東南滿地區,直指抗聯第一路軍。
1933年,楊靖宇擔任政委的南滿抗日遊擊隊僅30餘人。幾場硬仗打下來,他以自己的威望,以及“豺狼入室、一致對外”的統戰原則,逐漸“赤化”了多支零散的抗日山林隊。4年之後,抗聯第一路軍成立,隊伍已有六千餘人。楊靖宇率領司令部及屬下三個方麵軍分散遊擊,“據有山丘密林之地麵為所欲為,不僅對部落、礦山、警備機關進行襲擊,掠奪,且膽敢迎擊移動中之日本軍部隊。”僅1936年,南滿日偽軍就遭到抗聯襲擊12280次。
作為“最頑固”之“匪首”,楊靖宇及第一路軍司令部,自然成了“大討伐”的重中之重。
1939年4月,日本關東軍司令部在年度《治安肅正計劃要綱》中特別強調,“對於捕殺匪首楊靖宇等須全力以赴”。偽滿洲國治安部《治安肅正要綱》所附懸賞規定裏,楊靖宇名列第一。關東軍第二獨立守備隊司令官三浦隨即命令,“以楊匪首為目標,堅持追擊,捕捉殲滅,行動地區不受限製,神速靈活行動,努力利用夜間進行急襲和奇襲,進行搜捕。”
在此嚴酷的形勢下,抗聯中有人提議,把部隊暫時轉移到蘇聯“避一避”。“我們是東北抗日聯軍,你跑到蘇聯去還叫什麽抗日聯軍?抗聯是打鬼子的,就得堅持戰鬥。”楊靖宇堅決否定了這個建議。還有人提出把司令部藏到長白山深山裏去,其他部隊在外麵牽製敵人以保衛司令部。“抗日抗日,你走了還叫什麽抗日,你到長白山裏貓起來,這叫什麽抗日!”楊靖宇激動地喊道。司令部特衛排長張秀峰回憶,“他的聲音非常大,嗷嗷的。”
9月,“吉林、通化、間島三省日滿軍警聯合作戰司令部”成立,關東軍吉林長春地區守備隊司令官、陸軍少將野副昌德為總司令官,統一指揮三省軍警聯合作戰。這大批兵力,包括日軍獨立守備隊步兵5個大隊,滿軍7個旅,三省警察隊和熱河、奉天、濱江、錦州四省增援隊,以及叛徒程斌、崔胄峰、唐振東為頭目的“挺進隊”,總數約2.5萬人。此外,還配有一個飛行隊。其作戰原則是:同時遇上“土匪”(抗日山林隊)和抗聯,專打抗聯;同時遇見楊靖宇部隊和其它抗聯部隊,專打楊靖宇。
一張空陸交織的大網,正向楊靖宇撒來。
9月30日,樺甸縣頭道溜河口一個廢棄的滿軍兵舍裏,楊靖宇主持召開了中共南滿省委、第一路軍主要負責人會議,為粉碎敵人“聚而殲之”的圖謀,決定“化整為 零”,將抗聯第一路軍編成若幹小股部隊同敵人周旋,而他居中指揮協同作戰。
11月22日,楊靖宇率領司令部直屬部隊400餘人在蒙江那爾轟設伏襲擊,“斃敵三十餘人,傷敵無數”。此後,他便率部消失在茫茫密林之中。
持續減員
12月7日,楊靖宇與日軍有馬部隊在龍泉鎮北方角杆頂一帶激戰,斃傷敵軍10餘人。兩天後,於蒙江西北小孤頂子與日軍渡邊部隊激戰數小時,而後甩掉敵人,穿越撫鬆公路南下。
起初,部隊行進比較順利,打了若幹次勝仗,而且有一段時間,“討伐隊”幾乎找不到楊靖宇的行蹤。楊靖宇率部先後在蒙江翁圈與李興紹、曹亞範部,在蒙江珠河與韓仁和所率少年鐵血隊,在臨江西南岔與二方麵軍參謀林宇誠部匯合,並在大四方頂子修整了十餘天。
但另外一個問題越來越突出,那就是給養。
“那時我們抗聯繳獲了不少錢,每次戰鬥下來,都要獎勵立功人員,所以戰士手裏也有錢,但是有錢買不到東西,”抗聯戰士沈鳳山回憶。
為了隔斷抗聯與當地百姓的聯係,日偽當局采用“歸大屯”、建“集團部落”等方式,將居民集中起來,並在森林中開汽車道以減縮遊擊隊的活動地域。抗聯的物資來源變得越來少,隻能依賴密林深處的營地儲存的食物。而在這次“大討伐”中,由抗聯叛徒組成的“挺進隊”,專門尋找秘密營地,破壞糧倉。
嚴重缺糧的時候,抗聯戰士隻能鏟開積雪刨草根,或者扒下樹皮,先把老皮刮掉,把裏麵泛綠的嫩皮一片片削下來,放在鍋裏煮成糊糊吃。
為了解決給養問題,楊靖宇率警衛旅與李興紹、曹亞範部奔赴臨江,計劃主動攻襲林子頭、白水泉子和八道江鐵路工程現場。
12月24日,部隊行至臨江縣大板石溝附近,遭日軍渡邊部隊滿軍步兵三團堵截,楊靖宇指揮部隊激戰一天之後退回森林裏。兩天之後,部隊轉移到臨江三岔子北方15公裏處,又與滿軍步兵七團激戰,抗聯傷亡慘重。
這一仗明顯地暴露了行蹤,楊靖宇決定取消攻襲鐵道工地計劃,並再次分兵。
12月末,在蒙江頭道老嶺地方,楊靖宇將司令部周圍的部隊分散開,命令曹亞範率一方麵軍襲擊蒙江西部的龍泉鎮,李興紹參謀率部分隊伍轉移,在頭道花園又與二方麵軍林宇誠部隊分離。而他自己率警衛旅和少年鐵血隊戰士,準備繞道蒙江東南赴蒙江北部一帶與敵周旋。
而在蒙江縣公署,1940年1月6日至8日,偽通化警務廳長岸穀隆一郎主持召開了“討伐”楊靖宇討論會,與偽吉林省“討伐隊”本部之野田茂等人共商“討伐”事宜,決定加大力度,采取“狗 蠅子”戰術,“盯死”楊靖宇。
9日,楊靖宇率領300人,先在蒙江縣錯草子與小濱、渡邊部隊交戰,又與日軍小濱部隊,以及叛徒程斌、崔胄峰率領的“挺進隊”在蒙江青江崗北方西崗激戰數小時,然後向北撤走,但依然沒有擺脫追兵。
11日,楊靖宇決定再一次分兵。警衛旅政委韓仁和警衛旅一團政委黃海峰率警衛排60人,從西崗分頭轉移北上,而他自己則率機槍連一排、特衛排、警衛旅一團四連和少年鐵血隊共200人繼續留在西崗活動。
一次次分兵,讓其他指揮員率領屬下戰士離開司令部所在地方,其目的,一方麵是分散敵人的注意力,另一方麵,則是讓其他戰士能夠安全脫險。但他的分兵並沒有起到意想的效果,“討伐隊”依然像“狗蠅子”一樣盯著他。
“敵人先是白天追,晚上宿營。”沈鳳山回憶,“開始的時候,我們還能休息,後來就不行了。他們白天一夥,晚上一夥,換著班追,我們根本沒有喘息的機會。”
氣象資料顯示,當時蒙江地區夜間最低溫度,往往是零下42攝氏度。楊靖宇警衛員黃生發回憶,雪地行軍,戰士們的上衣全被樹枝扯開花,白天黑夜都掛著厚厚的霜,而褲子總是濕的,寒風一吹便凍成甲,很難打彎兒,邁步都吃力。鞋子跑爛了,就把棉衣揪下一塊包腳,割幾根柔軟的榆樹條子綁上。
張成為是1939年冬天參加抗聯的,當時楊靖宇的部隊已經到了最艱苦的時候。據他回憶,戰士們又累又餓又困。到最後,行軍時一個牽著一個的衣襟走,邊走邊睡,聽到槍聲,撲棱一下往地上一趴就開戰。走著走著有人倒下去,就再也爬不起來了。“機槍連有個姓劉的山東小夥,一把大刀耍的精彩。這麽一個好小夥,在行軍中倒下了。當時楊司令還遠遠地在後邊喊:快,快看看小劉,接一把,別讓他倒下了!結果晚了一步,他就那麽倒下去再沒有站起來。”
在這種情況下,除了戰鬥犧牲之外,許多戰士凍死、餓死,部隊持續減員。
但比饑餓和嚴寒更讓楊靖宇痛心的是,在這次“大討伐”中,抗聯出現了不少“朝露”和“秋草”,帶槍逃跑事件層出不窮。部分逃兵更是轉而投降日軍,加入“挺進隊”,成了剿殺楊靖宇的先鋒和主力。
叛徒,叛徒!
“當年敵人的宣傳攻勢很厲害!”楊靖宇的警衛員黃生發回憶,在山林裏隨時可以揀到敵人的傳單,“有一張宣傳原來楊司令的警衛員吳瘸子,印著他叛變後披紅戴花,‘喜宴喝酒’、‘洞房之夜’等糜爛生活的照片。楊司令看後說,民族敗類!”
抗聯第一路軍副司令員兼政治部主任魏拯民,在1940年寫給中共駐蘇聯代表團的匯報信裏,也提到日偽花樣甚多的宣傳戰。除了炮製“東北抗聯已經瓦解”等謊言外,日偽經常利用已投降的叛徒或者家屬親朋來說降,“甚至指派漂亮的妓女以性交作引誘,或者把男女性交的圖片散布到抗聯活動區域。”
1938年春天,與司令部失去聯係一年多的抗聯第一路軍一師,處在日偽重重圍剿之中。日軍將師長程斌的母親及哥哥扣押,隨後,叛徒韓永好帶著程斌的哥哥程恩來到一師駐地。程恩劈頭就問,“你革命,你抗日,你還要媽麽?”程斌說,“不革命不抗日也得要媽!”後來,程斌率部下115人集體投降,並成為日後“討伐”楊靖宇的主力。
作為抗聯的重要領導人之一,程斌有“小楊靖宇”之稱,可謂楊靖宇的臂膀,他的叛變,不但嚴重動搖了軍心,而且使抗聯的許多戰術被日軍掌握,給整個抗聯部隊造成了難以估量的影響。
1939年1月21日,警衛旅一團參謀丁守龍在蒙江縣馬架子被敵逮捕,他向敵人供述了楊靖宇“最近行動”、“南下之主因”、“青江崗北方西崗地區之行動”、“行動推測”、“楊匪主力行動之若幹”、“楊今後蹯踞或逃避地點”、“抗聯一路軍編製”等各項軍事秘密。
如果說,程斌的叛變使一路軍經曆了一次危機的話,那麽這次丁守龍的叛變,就直接危害到楊靖宇及第一路軍司令部的安全。
敵人從丁守龍的供述中掌握了楊靖宇的行動路線,據此調集了日軍大原、有馬、小濱、有政等部隊,和偽滿軍第一旅步兵三團及程斌、崔胄峰的數支“挺進隊”,由偽通化省警務廳長岸穀隆一郎指揮,在清江崗、北方西崗地區瘋狂圍剿。
在饑寒交迫、敵人不斷追擊的險惡形勢下,楊靖宇決定繼續向西突擊以衝出險區。1月29日清晨,部隊在四方頂子西坡——馬屁股山陷入了敵人包圍,傷亡70多人。兩天後,又有一大股敵人尋蹤圍上來。當時,警衛旅一團、三團主力根據楊靖宇的命令已分頭北上,在楊靖宇身邊隻有特衛排、少年鐵血隊、機槍連的60多個戰士了。
而在此危機時刻,2月1日,司令部特衛排排長張秀峰攜帶槍支、機密文件、大量現金向五斤頂子森林警察隊投降。張投敵之後,進一步暴露了第一路軍司令部的行蹤。敵人又從樺甸、安圖等地調來大批日偽軍,協助駐在通化、蒙江的“討伐隊”。
張秀峰的叛變,進一步把楊靖宇逼上了絕境。
孤懸敵後
2月2日清晨,包括叛徒程斌“討伐隊”在內的大批日偽軍,在飛機配合下,向楊靖宇及司令部所在的那爾轟古石山發動進攻。此役過後,楊靖宇身邊僅剩下30名戰士。兩天後,為解決給養,楊靖宇率部攻打新開河木場,可背糧的15名戰士卻被敵軍衝散。此後,他身邊隻剩下15名戰士了。
此時,抗聯第二路軍一名交通員攜帶著周保中致楊靖宇的信找到了楊靖宇。1937年以後,抗聯第一、二路軍的聯係一度被阻斷。為克服“我南北滿軍事聯係與內部工作進行上發生的困難,對於全東北遊擊運動一致性之進展上的缺陷”,周保中派出交通員前往南滿“接洽一切”,通報北滿吉東地帶“我抗日聯軍局部狀況”,並盼望南滿省委“派負責代表偕來吉東省委餘處集議一切”。
不僅與抗聯第二路軍缺乏聯係,1938年,曾在作戰中相互支援的國民黨王鳳閣等友軍也先後覆滅,抗聯第一路軍孤掌難撐。
而另一方麵,“從滿省時代至現在差不多二年多的長時間,……不能得到(中央)指示與領導,……這在工作上有了很大的損失。”1937年1月16日,楊靖宇在寫給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陳潭秋的信裏說,“……特別是軍事幹部,現在幹部困難到現在的隊伍數量的範圍內維持現狀的幹部也不夠,……望你們勿(無)論如何急速幫助幾個幹部,特別是軍事幹部為要。”
針對這一情況,1940年4月,魏拯明在給中央代表團的報告裏也稱,“我們有如在大海中失去了舵手的小舟,有如雙目失明的孩提,東碰西撞,不知所從。……我們很憂慮萬一再度長期斷絕了這種聯絡時,不知將來更要遭到怎樣嚴重的後果呢?”
人越打越少,又沒有隊伍來援助,與組織長期缺乏聯係,對楊靖宇來說,此中孤獨自不堪言。
孤身戰死
2月8日,楊靖宇患了重感冒。
為了輕裝行軍,部隊的帳篷、火爐早就扔掉了。幾名警衛員隻好用斧子砍些樹枝鋪在地上,又找來一塊木頭當枕頭,讓楊靖宇在上麵,並在他身邊生了一堆火。不巧,火堆上蹦出的火星,將楊靖宇的棉褲燒了個大窟窿。
警衛員黃生發看到後,把自己棉襖上的下襟撕下一塊,讓楊靖宇補棉褲用。楊靖宇見此很不高興,批評黃生發,你怎麽撕棉襖?黃說,我棉襖缺一塊,還有棉褲腰擋風。但楊靖宇的棉褲是黃的,補丁是白的,補完之後不好看。黃感覺很不好意思。“楊司令笑著用手摸了摸補丁,說:‘很好,很好,這是友誼的象征。’”
飛機從他們頭頂飛過,撒下的傳單稱,如果投降,整個東邊道歸楊靖宇管轄。“我撿起來遞給楊司令,他看了後輕蔑地笑了笑,團了幾下丟進火堆。”僅剩下的十多個戰士,圍坐在火堆邊,聽楊靖宇講他的革命經曆。“我們隨他的話激動著,仿佛跟著他出入監獄,跟著他鬧土地革命,跟著他在白區做地下鬥爭…… ”
多年以後,黃生發還記得,即使是最艱難的時候,楊靖宇始終“堅毅、豪邁、沉靜”,“談笑風生”。曾擔任抗聯第一路軍六師師長的金日成,多年後也回憶說,“這是困難時刻的相逢,……楊靖宇那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眼就吸引了我。我一看楊靖宇的眼睛,就知道他是一個忠厚而熱情的好漢。”
次日下午,西北崗上突然響起了槍聲,程斌的“挺進隊”又追來了。楊靖宇果斷地將15名戰士分成兩撥突圍,跟隨楊靖宇的僅剩7人。
2月12日,天剛蒙蒙亮,敵人一邊打槍,一邊叫喊:“快投降吧,投降了有梗米洋麵吃……”此時,楊靖宇一行,隻有黃生發背包裏有一塊苞穀幹糧。
“現在情況很緊急,我們分開走。”楊靖宇說。大家都不同意,表示不能離開,“死,也要死在一塊。”楊靖宇耐心地解釋:“多活一個人,就多一份革命力量,死在一塊有什麽好呢?”他當即決定,由黃生發帶領三個受傷的戰士往回走,並聯絡部隊到七個頂子匯合。他自己率領朱文範、聶東華兩名警衛員繼續向前。
2月15日,程斌率“討伐隊”搜索楊靖宇等人的行蹤時,在五斤頂子北方山坳的雪地上發現了一道足跡,急忙追去。
日偽資料《陣中日誌》記載,“他(楊靖宇)已經餓了好幾天肚子,但是跑的速度卻很快。兩手擺動得越過頭頂,大腿的姿勢,像鴕鳥跑的那樣。”然而,楊靖宇畢竟幾天沒吃一頓飽飯,身上乏力,下午3時許,敵人終於追了上來。
楊靖宇在距敵300米的地方,利用地勢連續射擊。混亂之機,他再次甩掉緊追不舍的“討伐隊”,但其左臂中了一槍。敵人稱他“完全像巨人那樣跑著,最後終於逃進密林之中。”
從15日清晨起,“討伐隊”經過一次戰鬥,加之十幾裏山坡路的拚命追趕,被楊靖宇拖得疲憊不堪,陸續有人掉隊。日軍有關資料記載,“早晨出發隊伍有600人,逐漸剩下300人、200人、100人,到16日淩晨兩點鍾,僅剩下50人。”
2月16日上午,楊靖宇逃出包圍,派警衛員朱文範、聶東華去附近買食物。
在蒙江縣城東南6公裏的大東溝部落附近,朱、聶被敵人發現,二人犧牲。敵人在他們身上搜出楊靖宇的印章,認定楊靖宇就在附近,於是進一步縮小了包圍圈,並通告附近村民 “入山打柴絕對不準攜帶午飯”。
一個星期沒吃東西的楊靖宇隻好繼續輾轉。2月22日,他走到蒙江縣城西南方6公裏處三道崴子,在一個空窩棚裏過夜。沒人知道,這個夜晚他想些什麽。或許,他想到多年未見的父母和妻兒。或許,想起了三個月前他簽發的《為世界大亂群起救國告東北同胞書》,“為了錦繡中華、祖國的獨立和領土完整,為了偉大的中華民族之解放和人權自由,(我們)曾飽嚐風雪、奮不顧身與日賊血戰8年。”或許,他想的最多的,依然是未來那個“獨立、自由、幸福”的中國。
2月23日上午,楊靖宇在窩棚附近碰見4個上山打柴的農民,拿錢委托他們買些食物和一雙棉鞋。其中有個農民後來回憶,“我們對他說,你還是投降吧,如今滿洲國不會殺頭。”楊靖宇堅定地回答:“我是中國人,是不能向外國人投降的。”
這幾個人中,有一個叫趙廷喜,在下山的路上遇見了特務李正新,便一起去保安村偽警察分駐所告密。消息迅速報給了偽通化警務廳長岸穀隆一郎。岸穀根據報告中描述的體貌特征,判斷此人就是楊靖宇!
岸穀馬上派警察本部的西穀,率領抗聯叛徒張奚若、白萬仁、王佐華等21人,組成第一批快速“挺進隊”。下午4時左右,“挺進隊”趕到楊靖宇約定的交接食物的地方,發現了登山的大腳印。循著腳印搜索,終於在三道崴子703高地發現了楊靖宇,他們一邊向岩石缺口處的人影開槍,一邊分左右兩隊包抄過去。
這是楊靖宇及他率領的司令部,自1939年11月22日以來與敵人的第55次交火,這一次雖然是孤身應戰,但他強忍著饑餓和傷痛,雙手持槍,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依然巧妙地和敵人周旋。最後,他被逼到山穀中的老惡河旁,依傍著一顆槭樹射擊。
“放下武器,保留生命,還能富貴”!叛徒們的喊叫,迎來的是楊靖宇手槍裏的子彈。4點半左右,西穀見楊靖宇“豪無答應的神色”,於是下令“幹掉他”。機槍手張奚若扣動扳機,一個點射,擊中楊靖宇的胸膛。
楊靖宇倒在雪地上。
這一天,是中國農曆正月十五,家家戶戶團圓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