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落在西南太平洋的“八百壯士”
(2009-06-08 13:36:11)
下一個
遺落在西南太平洋的“八百壯士”
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在淞滬會戰結束之後似乎就消失在人們的視野。而他們的後半段故事,直到七十年後,才為更多人所了解。壯士們由抗戰孤軍淪為租界俘虜,又成日軍俘虜,徹底失去了自由,散落在世界各地,其中一部分甚至長眠異域,魂不得歸。
勝利孤軍成俘虜
1937年,秋風蕭瑟中,淞滬抗戰進入了緊急關頭。日軍已攻陷大場、江灣、閘北、廟行地區。中國守軍腹背受敵,戰局危急。為避免全軍覆沒,中國最高軍事當局決定將主力撤至蘇北河以南陣地。
10月26日晚,守衛戰場防線的中國軍隊第88師第524團,在團長謝晉元的指揮下,奉命據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連夜西撤。媒體用“八百壯士”來稱頌守衛四行倉庫的孤軍,實際上他們隻有400多人。
經過4晝夜激戰,守衛四行倉庫的將士擊退了敵人在飛機、坦克、大炮掩護下的數十次進攻,出色地完成了保衛大部隊西撤的任務,重新振奮了因淞滬會戰受挫而下降的中國軍民士氣。然而,“八百壯士”孤軍抗戰的舉動,引起了與四行倉庫僅一河之隔,蘇州河東岸上海公共租界當局的不安。29日,外籍人士派代表向國民政府遞交請願書,要求以“人道主義原因”停止戰鬥。
上海警備司令楊虎與英軍將軍斯馬萊特會麵,會議決定第524團撤至公共租界,並和正在上海西部戰鬥的第88師匯合。31日,謝晉元接到撤退命令。他當即表示:全體官兵誓與陣地共存亡!但經再三電令,剩下的370多名將士才不得不退入租界。他們首先從四行倉庫撤退到中國銀行。雖然隻是跨過一條西藏路,但卻踏入了另一個天地。租界是國中之國,一切均由以英國為首的洋人主宰。
孤軍營的生活
孤軍們被安排住在中國銀行一個地下室裏。第二天淩晨4點,士兵們被要求繳出所有的武器,大夥兒勃然大怒,卻不得不繳槍。在戰場上流血犧牲沒有流一滴眼淚孤軍們,那一刻都哭了。當天,“八百壯士”被轉移到滬西餘姚路一片15畝大的空地上,與膠州公園僅一牆之隔。四周被鐵絲網圍著,有租界的白俄士兵監守,不許他們走出半步。不久,環境的艱苦、心情的憂憤,就使十幾位官兵相繼病倒。
為了重振軍心,團長謝晉元帶領士兵們自蓋營房。他們建起了宿舍、廚房、禮堂。為了鍛煉身體,他們又自建了籃球場、足球場和排球場。士兵們還被編成三個班,學習算術、常識、曆史、地理等,還自製肥皂、毛巾等生活用品。他們雖然身陷孤軍營,但並沒有消沉,嚐試用各種方法引起外界的重視,離開這個地方。1938年2月,謝晉元在孤軍營接受了新聞記者的采訪。然而,租界當局和“友邦人士”對他們的呼籲卻置若罔聞。
1938年8月上旬,為了紀念陸軍第88師在上海抗日一周年。謝晉元向租界工部局再三交涉,要求在孤軍營內升國旗。工部局同意了,但租界當局卻派人進行幹涉。通過雙方反複鬥爭,最後商定,將旗杆截去4尺。
8月11日早晨6點左右,孤軍全體官兵齊刷刷地站在操場,謝晉元帶領全體官兵舉行升旗儀式。但沒過幾分鍾,400餘名手持武器的白俄士兵將孤軍包圍,強迫降旗。遭到孤軍斷然拒絕,一場衝突在所難免。手無寸鐵的孤軍終究不敵裝備優良、人數眾多的白俄兵,不但國旗被奪走,還有100多人受傷,41人受重傷,3人死亡。
“八百壯士”受到了重創。更大的打擊卻還在後頭。1941年4月,他們最為愛戴的謝晉元被暗殺。7個月後,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占領英法上海租界,孤軍們頃刻變成日軍的俘虜。至此,“八百壯士”重返戰場的夢徹底破碎。
遺落西南太平洋
日軍進入租界後,孤軍們被押解到上海附近的寶山縣月浦機場,住在一個空出來的軍營裏。這裏戒備森嚴,四周拉有電網。他們被迫勞動,“八百壯士”成為名副其實的囚犯。
半年後,“八百壯士”被拆散,一部分被遣送至杭州、南京做苦役,還有一部分留在南京老虎橋監獄拘押。還有一批,則被押送到遠洋之外的巴布亞新幾內亞。
相比較而言,留在大陸的士兵要幸運得多。部分被送至孝陵衛及光華門的士兵於1942年11月逃脫,其中一部分在重慶重新歸隊,另一部分就近參加了遊擊隊。被送至其他地區的士兵許多也先後逃脫日軍的魔爪。而被押送至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那部分官兵,命運要悲慘得多。
1942年秋,25歲的湖北人田際鈿和其他幾十名官兵被押送上一艘日本大型軍艦。軍艦共有9層,他們被趕到最底層。裏麵不見天日,悶熱無比,連床都沒有,不少人暈船、拉肚子,田際鈿一個老鄉就熱死在軍艦上。
在太平洋上顛簸了48個晝夜,軍艦到達澳洲一個叫新不列顛的荒島上。上島後,田際鈿發現共有160名中國戰俘,其中包括被俘的新四軍、遊擊隊戰士。來自孤軍營的這幾十個人被拆散編隊,田際鈿被編入“中國軍人勤勞隊”。
那是一段讓這些槍林彈雨都不懼的錚錚男兒都苦不堪言的日子。他們的勞動十分繁重,生活極其艱苦。一天要幹十多個小時的重體力活,住的是岩洞,吃的是瓜薯,有時還吃日本人丟下的豬牛內髒和骨頭。也沒有任何醫療條件,一旦患了病,就隻能眼睜睜等死。田際鈿經常看到日本兵把死亡和重病的戰俘用卡車運到深山裏去埋掉。兩年多後,當初160人的中國勞工隊,隻剩下38人。
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不久,麥克阿瑟統率的盟軍澳大利亞13師乘艦隻駛近該島海岸。島上的中國戰俘得知情況後歡呼雀躍,田際鈿等二三十人下海一直遊了500多米後爬到艦上,和盟軍士兵一齊享受勝利的喜悅。
1946年,他們經香港回到上海。至此,“八百壯士”的故事已經告一段落。
被遺忘的“八百壯士”
2008年12月底,中國台灣《聯合報》最先披露了一則“八百壯士”遺骸遺落巴布亞新幾內亞無人問津的消息,並刊登了照片。照片上,一片熱帶植物的包圍中,是三座刻有青天白日徽的方形柱狀墓碑,底部早已被荒草淹沒。中間一座墓碑上寫著 “故陸軍步兵上尉吳公坤之墳墓”,字跡仍然清晰可見。
此事一經披露,立即引起多方關注。海峽兩岸都表現出了對此事的高度重視。2009年3月2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政府將隆重、莊嚴地紀念在太平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抗戰將士遺骸歸國。散落海外的英烈遺骨,在沉寂數十年後,受到了海峽兩岸共同的禮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