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米格-33設計團隊跳槽加盟中國成飛!

(2009-05-16 02:19:53) 下一個



米格-33設計團隊跳槽加盟中國成飛!



作者:(俄)安德烈·沙維卡 摘自《航空航天》 王曉夏 編譯

  “梟龍”出世

  1986年,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CAC)成都飛機製造廠和美國格魯曼公司簽訂合同,雙方將共同研製一款代號為超-7(Super-7)的輕型戰鬥機。在此之前,中國就試圖利用當時在航空電子技術和航空發動機製造領域取得的進步,對殲-7型戰鬥機進行改進和提升,這筆合同便是原計劃的延續。但合同簽署4年後,由於中美關係陷入低穀,聯合研發項目也被迫中止。一年後中國再次試圖通過自身力量重啟超-7項目,研發計劃被轉交給了611所,項目名稱也改為FC-1型,其代表含義為中國戰鬥機(Fighter China-1),同時該型飛機也得到了一個響亮的綽號——“梟龍”。

  在實際研製過程中,中國設計師擺脫了美國同行之前設計理念的慣性束縛。與此同時,隨著蘇聯的解體,俄羅斯國內的航空科研機構陷入困境,一些俄羅斯航空專家紛紛前往國外尋找工作機會,其中一些曾參與過米格-33研發工作的前米格設計局科研人員也加入了FC-1型戰鬥機的研製團隊。

  1990年由於印巴核試驗,美國對巴基斯坦實施了製裁,使巴基斯坦失去了采購F-16戰鬥機的機會。1998年日漸成型的FC-1戰鬥機引起了巴方的注意,並決定向該項目注資1。5億美元(隨後增加到5億美元),巴方遂成為FC-1戰鬥機研發項目的成員國。值得注意的是,巴基斯坦此舉主要是應對印度方麵的LCA輕型戰鬥機研發項目。從此,FC-1又多了一個新的代號——JF-17“雷鳴”(JF意為聯合戰鬥機,Joint Fighter),兩個名稱被中巴兩國同時使用。

  1999年得到巴方注資後的“梟龍”項目研製進度大大加快。2001年2月,巴國空軍司令采納了“梟龍”戰鬥機的最終設計方案。但有趣的是,中國空軍方麵對“梟龍”卻沒有任何評價。這意味著當時“梟龍”隻是正在研製中的殲-10戰鬥機的保險替代品,因為當時殲-10戰鬥機采用更先進的技術也意味著更大的風險,如果殲-10項目失敗,中國空軍可以退而求其次,采用“梟龍”戰鬥機。殲-10戰鬥機研製成功後,“梟龍”戰鬥機隻能成為不折不扣的外貿型戰鬥機,不過為了保障“梟龍”能夠順利外銷,預計中國空軍也會少量裝備。

  2003年5月31日,經過一再延期後,“梟龍”終於問世,同年8月25日進行了17分鍾的首飛,隨後在9月3日便向觀眾開放。“梟龍”的第一架原型機主要用於確定具體飛行數據和性能評估,因此大部分航電設備並沒有安裝,但在“梟龍”機翼末端掛載了兩枚“霹靂”-5E型空空導彈的模型。“梟龍”第二架原型機主要用於進行地麵強度試驗。“梟龍”第三架原型機主要用於氣動學研究,並在2004年4月9日成功首飛,3號原型機不但承擔著“梟龍”氣動外形最後定型的重擔,而且還要兼顧飛行手冊的修訂與完善,期間巴基斯坦飛行員也對3號機進行了試飛。

  2006年4月,“梟龍”4號原型機也進行了首飛。4號原型機配備了齊全的航電設備,掛載了各型空空導彈和空地導彈,並首次掛載了電子對抗吊艙,其最引人注目之處就是進氣口采用了類似美國F-35的DSI技術(無附麵層隔板),在進氣口前方的機身上設計一個鼓包狀突起部,對進入進氣道的空氣進行預壓縮,同時消除影響發動機吸氣的附麵層,起到了減小飛機雷達波反射麵積的作用。此後不久,5號機也製造完成,主要用來在地麵進行一係列疲勞試驗,以檢測“梟龍”的穩定性。

  經過一係列實驗後,2007年6月,“梟龍”在巴基斯坦方麵的廣泛介入下正式投入量產,巴基斯坦廠商負責生產“梟龍”的機翼和采購大部分航電設備。據稱,成飛目前能夠年產30架“梟龍”。2008年1月,巴基斯坦境內卡姆拉市新建完工的飛機製造廠也開始正式組裝“梟龍”戰鬥機,目前的年產量為20架,巴基斯坦還計劃提高“梟龍”戰機的國產化程度。

  “梟龍”優勢何在?

  “梟龍”戰鬥機的優勢究竟在何處?簡單說來,“梟龍”是一款性價比很高的多功能第四代戰鬥機,可用來替換世界上絕大多數第二、三代戰鬥機,如米格-21、成都殲-7、南昌強-5、“幻影”-3/5、F-5“虎”式戰鬥機。相對於上述功能單一的戰鬥機/攻擊機而言,由於“梟龍”采用了先進的航電技術,大大節省了空重和空間,可容納更多的設備,實現更多的戰術性能;“梟龍”的推重比也大大提高,更加省油。

  “梟龍”采用的氣動布局如同是米格-21和F-16的混合體,雖然像米格-21一樣采用了三角翼設計,但是也和F-16一樣采用了中等展弦比邊條翼正常式氣動布局,突出了較強的中低空和高亞音速機動性能,但在細節上又和F-16又有很多不同,“梟龍”的邊條麵積顯然大大超過了F-16。邊條翼設計可提高飛機在一定迎角下的升阻比,改善飛機的大迎角性能,是第四代現代戰鬥機普遍采用的設計手段,如米格-29和蘇-27等。“梟龍”的翼麵麵積比米格-21增大了10%,起飛重量也增加了30%,其重量和外形尺寸已經達到了瑞典JAS-39“鷹獅”型戰鬥機的水平。如果注意觀察“梟龍”機翼部分的承力結構設計,就會發現早期蘇聯航空設計的影響和痕跡依舊明顯,而機身尾部以及尾翼的設計卻和F-16十分相似。

  “梟龍”采用了現代化的動力裝置,裝備了一台俄克裏莫夫設計局研製的RD-33型發動機,該型發動機也被大量裝備在米格-29戰鬥機上。該型發動機較其早期的原型發動機,加裝了傳動裝置,並進行了大量改進,運行參數更佳,具備低耗油率、低發煙、使用壽命長等優點。“梟龍”在試飛期間,中國試飛員誇讚最多的就是RD-33發動機所帶來的強大加速性能。由於中國對RD-33沒有知識產權,因此預計不久的將來,中國設計師將為“梟龍”全麵換裝渦扇-13(WS-13)型國產發動機,相較RD-33而言,渦扇-13的重量高出7。5%,同時推力也高出6。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