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前總理:法國若幫中國 中國會成世界第一
(2009-04-08 06:02:21)
下一個
法前總理:法國若幫中國 中國會成世界第一
中法兩國在G20峰會召開前的最後一刻公布《中法新聞公報》,法國承諾拒絕支持任何形式的“西藏獨立”,驅散了一年來籠罩在中法關係上的陰雲,也為中法元首在峰會中的會晤清除了最後障礙。在這個讓世界媒體驚奇的轉折背後,有中法雙方許多友好人士的努力。4月1日,《中法新聞公報》公布後1個小時,近來多次赴華疏通中法關係的法國前總理、參議員讓-皮埃爾·拉法蘭在法國參議院的辦公室接受了《環球時報》專訪。
自2008年中法關係遇到一係列挫折和困難後,拉法蘭率先帶團赴華多次進行調解和疏通,力圖恢複兩國友好關係。幾天後,他將再次率法國政界、企業界大型代表團赴華參加中法經濟論壇。在中法關係麵臨重要轉折的關頭,這位法國政界頗具傳奇性的人物講述了他對中法關係這個法國政界敏感話題的看法。
在G20峰會前,中法兩國恢複友好關係尤其重要
環球時報:今天人們剛聽說中法外交部發表新聞公報,中法關係要開始向好的方向發展了。您是如何看的?
拉法蘭:我對此十分高興。昨天在飛機上,薩科齊就和我說起了這件事,也說起了對華友好的重要性。我們都在準備倫敦的G20峰會,這是一個重要的世界性會議。在此危機時,這樣的峰會對世界會有很大影響。而在這樣的會議之前,中法兩國恢複友好關係尤其重要,因為這樣我們就能協調我們的行動,在世界範圍內取得共識,也可以一起對美國等施加壓力。法中都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我們都對國際事務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一國的力量有限,兩國聯手力量更大,更能推動對世界金融體製等重大事務的改革。
因此,法中關係其實不僅僅關係到法中兩國,還關係到世界。法中的友好關係不僅對我們兩國有好處,還對世界有重大的積極意義。
2008年發生的挫折是事故性的,我們應吸取教訓
環球時報:自1976年您首次訪華之後,你對中國的了解是不斷加深的,您也參與了中法關係發展的每個階段。你如何看中法關係出現的困難?這些挫折是否反映出法國對華政策發生了變化?
拉法蘭:我親眼目睹了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發展,看到了中國的進步和變化。當然,中國也有自己的困難和需要解決的矛盾,但總的趨勢是十分明顯的。隨著中國的發展,法中關係也在發展。自1964年法國和中國建交之後,兩國關係總體上發展良好。我們的基礎就是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法國承認台灣和西藏都是中國的一部分,承認中國的政治統一和領土完整。因此,法中關係在長時間裏是很好的。
2008年發生的挫折是事故性的,與國際性的反華浪潮有關。對於我們來說,應該吸取教訓,因為法國對華政策沒有發生變化,薩科齊總統和他的黨派沒有改變也無意改變對華政策,這一政策從戴高樂將軍以來就一直延續了下來。我們本來就屬於一個黨派。現在我們都需要積極化解矛盾,重新恢複兩國的戰略合作,一起在國際上發揮作用。
環球時報:法國媒體常常抨擊中國,您又常常為中國說話。您本人是否也感受到媒體對您有壓力?
拉法蘭:媒體的壓力對任何人都是有的。但媒體常常片麵報道。如媒體裏的達賴隻是一個宗教領袖,人們忘了他同時是一個政治人物,是代表一個流亡的政府。我常常提醒人們,要注意事物的各個方麵,要對信息進行平衡處理,否則無法反映真正的現實。例如,人們還常常抱怨:同樣見達賴,為何中國對法國的態度比對德國、英國要嚴厲得多?我的回答是由於中國把法國視為真正的朋友,因此反應也就更加激烈。這並不奇怪。而現在就是法中恢複全麵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時候了。我很樂意推動這樣的進程。
環球時報:您這次即將率團訪華是否也是這一進程的一部分?另外,法國企業界是如何看待中法政治關係對雙方經貿往來的影響?
拉法蘭:是的。我這次帶15人訪華參加在北京舉行的法中經濟論壇。這個代表團中有議員,也有企業界人士,他們到中國要發表自己的看法,要去了解中國、觀察中國。中國大使在我們訪華前也與我們進行了座談,這是很好的。中法經濟論壇這次是第十五屆,過去曾經由法國前總理巴爾、前總統吉斯卡爾·德斯坦等主持,這次是我來主持。我們的目的是讓法國各界、尤其是政界和企業界更多地了解中國。
我認為,法國企業在中國市場上有很大作為。法國擁有成熟的技術來幫助中國的發展。而法中的友好關係會有助於兩國的商業和經貿往來,有助於法國企業對中國進行投資與合作。但這樣的經貿合作基礎還是專業領域裏的相互需要,是屬於企業行為和市場行為。目前法中經貿合作一些項目就很好,如天津的空客生產基地,廣東的電力合作,維奧利亞環保集團在上海的水源項目,蘇伊士公司在沈陽的合作等,這些都見證了法中經貿的良好關係。上海世博會是中國對外展示的一個重要機會,法國非常重視也積極參加,希望世博會成為一個國際盛會,進一步促進中國和世界的交流。
現實遮掩了你的雙眼,精神就會開小差
環球時報:能否談談您自己。您是如何對中國產生興趣的?您對中國的友好態度是受到什麽因素的影響?
拉法蘭:在1972年我還是一個大學生時,就對中國產生了興趣。我當時是拿著望遠鏡看中國的,不真切,有神秘感。1976年時我有機會去了中國,覺得中國當時雖然貧困,但充滿了希望。你知道,我為中國孩子的微笑而感動。他們對我天真、純潔的微笑一直印在我腦海裏。中國人尤其是中國孩子不怕外國人,對外國人很友好。由此我看到了中國人與法國人一樣充滿了人情味,一樣有深深的人道主義精神。我認為中國人和法國人一樣都看重生活,看重家庭,看重人與人的友好關係,也都喜歡美食。順便說一句,我很喜歡中國菜。我也很喜歡中國的文化,喜歡中國詩歌、文學。中國人和法國人一樣看重感情。我們兩國間雖然有很大差異,但我們都有悠久的曆史、燦爛的文化,我們能夠相互理解。我覺得理解中國人的眼光比理解歐洲人的還要容易。
說到眼光,我認為一個政治家要有長遠的眼光,要提前想到30年後的事情。當年戴高樂將軍就是這樣的政治家,他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和友好關係,就是看到了30年後的事情。在今天,我們同樣可以預見到30年後的情形:中國會成為世界第一強國。有人為此抨擊我,但我認為我是為了法國的利益這麽說的。正因為中國將成為世界性的強國,所以要了解和研究中國,用曆史的眼光去理解中國。為此,我所在的普瓦提埃就成立了孔子學院,讓法國人理解中國的語言、文字、文化、繪畫等等。了解一個國家和一種文化,語言和曆史是最重要的。而文化交流則是建立友誼最重要的一步。當年鄧小平、周恩來等中國傑出人物都來法國留學,學習法國的語言和文化。現在法國人也要去中國學習和交流。因為我們看到:在過去的30年裏,美國在世界上占據著主導地位,但從現在起的30年裏,亞洲和中國的作用越來越大。世界要準備著麵對這樣的局麵。而我不願中國人怕歐洲,更不願歐洲人怕中國。我希望到時歐洲與中國一起都繁榮富強,在一個和平與繁榮的世界裏發揮積極作用。
中國有許多諺語,法國也有。在此我想起這樣的一句話:現實遮掩了你雙眼,精神就會開小差。當人們喪失了曆史感和戰略眼光時,就很危險。法中關係必須根據曆史的深度和戰略的眼光來處理。麵對21世紀多極世界的新挑戰,麵對環保、能源、金融體製改革等重大課題,我們更要聯手合作,來積極開創一個和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