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報:美國接受中國援助的代價
(2009-04-08 05:42:04)
下一個
美報:美國接受中國援助的代價
美國《紐約每日新聞》4月6日文章,原題:金融援助的真正代價 當你意識到為救助AIG等金融機構裏那些將美國帶入金融危機的千萬富翁,你不得不繳納更高的稅款時,會火冒三丈嗎?當你得知辛辛苦苦工作了一輩子,卻要幫那些無法無天的房產投機者收拾爛攤子時,你會被激怒嗎?現在,來想想中國農民的(這種)感受吧。為什麽是中國農民?因為他們正是花錢救助美國的人。
美國人均年收入4.8萬美元,那些引發經濟問題的人掙得遠比這個多。然而,我們有堆積如山的債務,卻沒一分錢存款。僅僅為了填補財政赤字,我們今年一年的借債額度就高達令人震驚的1.3萬億美元。在中國,人均年收入為2100美元,儲蓄率為35%。這意味著,為了借錢給人均收入4.8萬美元的人群,年收入2100美元的人們正節儉度日。以前有過這種窮人援助富人的先例嗎?從來沒有哪個國家像我們欠中國這樣欠別國那麽多錢。
有人稱之所以救助花旗、AIG和通用等公司,是因為它們規模巨大容不得破產。在關於其他國家向美國提供援助方麵也存在相同論調:歐佩克需要向我們出售石油,中國需要向我們銷售出口產品。美國消費者支撐著世界,世界就必須救助美國消費者。中國有錢,我們需要錢。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其他國家的人不生氣。在許多中國人看來,美國的金融係統是瘋狂的AIG的翻版。他們搞不懂為什麽要將辛苦掙到的錢投資到美國國債,那不但幾乎沒什麽利息,考慮到幣值波動時,甚至還會貶值。
中國人一直在謹慎行事,但有跡象表明他們正開始利用自己的杠杆。即使在美國經濟急劇衰退時,中國亦相信在龐大經濟刺激計劃推動下其經濟能恢複活力,中國將因此獲取更大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
一個關鍵是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中國等國家相信,由於美國不負責任的支出和管理措施的缺失,美元已喪失了繼續享有世界貨幣地位的權利。他們暫時沒有更好的選項。但隨著時間推移,很有可能出現一個新的世界貨幣或一係列地區性貨幣。那意味著美元將開始長時間衰落,在新興市場的投資表現將使對美國的投資相形見絀。長期證券將麵臨風險並使美國喪失相當程度的政治影響力。
■美國“國債貨幣化”提升通脹風險
美聯儲的巨額國債收購計劃雖然早已在預期之內,但來得如此之快卻有些出人意料,定量寬鬆貨幣政策已發揮到極致,伯南克的“直升機”即將起飛。中國證券報發表記者董鳳斌文章表示,其代價則是通脹重燃,甚至是惡性通脹,美元的暴跌已顯現出此種憂慮。那麽,對於伯南克來說,將定量寬鬆輔之以通脹目標製應是其下一階段合理控製通脹的密鑰。
國債貨幣化也是無奈之舉
文章認為,如果說在此之前美聯儲購買公司債券、抵押貸款債券以及機構債券等舉措仍難以打消零利率條件下流動性陷阱的憂慮,那麽,隨著此次國債收購計劃的出爐,伯南克將向世人展現利率之外的貨幣政策仍然能夠發揮效力,而近幾個月來對於通縮的擔憂也將逐步消散。
有經濟學家將央行為政府債務埋單的這種舉動稱之為“國債貨幣化”,這個用詞還算形象,但翻開世界貨幣政策史,發現對於國債貨幣化這一政策的褒獎之聲寥寥無幾,而美聯儲的此次行動也許是個例外。畢竟,無論從美聯儲的角度還是從美國政府的角度來看,國債貨幣化的舉動既在預期之中也是無奈之舉。
首先,在美國政府日前宣布的2010年財政預算報告中,奧巴馬預計2009財年財政赤字將上升至1.75萬億美元的曆史高位,占GDP比重高達12.3%,龐大的財政赤字無疑將給其帶來沉重的債務負擔。近期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顯著上升在很大程度上透露出對於國債供給大幅增長的憂慮。作為金融產品定價的基準利率,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上升無疑會提高銀行信貸、企業債券等中長期金融工具的融資成本,美聯儲的零利率政策也就失去效用。因此,此次美聯儲收購國債可以看成是其維護零利率政策的一個舉動。
其次,從美國國債的需求角度上分析,美國財政部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作為美國國債最大持有國的中國自08年11月以來對其增持量呈現持續顯著下降的趨勢,從08年10月的659億美元已降至09年1月的122億美元,而且出現了持有短債比重不斷上升的勢頭。此外,對於美國資產安全性的擔憂也從中國官方口徑傳出。因此,美聯儲收購國債的舉動將對於美國國債市場起到重要的穩定作用。
最後,從近幾個月美國通脹數據來看,雖然通縮風險已經顯著降低,但無論是PPI還是CPI,其增幅均維持在極低的水平。從理論上看,若一國經濟增長加上通脹速度低於國債收益率水平,那麽,政府的債務負擔隻會不斷攀升。對於美國來說,若美國經濟持續保持低增長、低通脹的狀況,那麽奧巴馬於2013年將財政赤字縮減至5330億美元的承諾將成為空談,而美國政府的債務負擔更將大幅上升。因此,美聯儲此次收購國債的舉動將有利於通脹的恢複以及減輕美國政府債務負擔。
實行通脹目標製時機已成熟
文章指出,美聯儲巨資收購國債的代價可能會使美國經濟出現惡性通脹或者滯脹的局麵。惡性通脹對於經濟的一般性危害不用多提,單從金融危機暴發後美國經濟增長周期看,從低增長、低通脹再回到低增長、高通脹的過程本身就是經濟周期的倒退。而且,“國債貨幣化”可能會造成通脹惡性循環的後果,即美元的大量發行導致通脹率攀升,而高通脹的預期將推升國債收益率,國債拋售壓力增大,進而令美聯儲收購國債數額不斷增加、美元發行量持續擴張。
對於美聯儲來說,今後一段時期貨幣政策的調控力度及創新將至關重要,既要抗擊通縮,又不能引發惡性通脹。日本央行收購國債的經驗可以借鑒,其對於購買總量的控製是防止惡性通脹的關鍵,但美國與日本國債的規模不可相提幷論,能否以3000億美元的資金將美國長期國債利率維持在低位還是疑問,隨著政府赤字的增加,也許美聯儲收購國債的規模難以控製,二戰時期聯儲與美國政府的爭鬥我們不能忘記。
因此,進行定量寬鬆框架下的製度創新對於預防惡性通脹是必要的,筆者之見,實行通貨膨脹目標製的時機已然成熟,應將定量寬鬆政策輔之以通脹目標製,這樣才能有效地控製通脹在合理的水平。
所謂通脹目標製是指央行公開宣布一個或者多個時限內的官方通脹目標數值或區間,同時承認穩定的低通脹是貨幣政策的首要長期目標,幷與公眾就貨幣當局的計劃和目標進行積極溝通。其實,對於通脹目標製,伯南克應該再熟悉不過,早在十年前,他就與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米什金等人合著過一本名為《通貨膨脹目標製——國際經驗》的著作。多年以來,伯南克一直堅持認為設定通脹目標是控製市場通脹預期及改善經濟形勢的一種手段,但聯儲設立通脹目標製的想法在2007年受挫,先是遭到國會反對,隨後又因為次貸危機而擱置。
而時至今日,在美聯儲決定大規模收購美國國債以及通脹憂慮再起的背景下,設定通脹目標製時機已然成熟,它將有利於引導公眾預期,緩解市場對於擴張性財政政策以及定量寬鬆貨幣政策將在未來引發惡性通脹的擔憂。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