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大湄公河現場 直擊人民幣帝國

(2009-04-21 22:07:14) 下一個


大湄公河現場 直擊人民幣帝國



  中評社台北4月21日電/一場“山寨版貨幣戰爭”,透過大湄公河流域的東協諸國,韓國、俄羅斯、非洲等地區,把人民幣推向國際,直接挑戰美元獨霸地位。這個新強勢貨幣,將對台灣和世界,帶來哪些威脅與機會?

  “十年後,人民幣將成為全球第四大強勢貨幣,與美元、歐元和日圓並列,”德國財政部長史坦布魯克(Peer Steinbruck)說。

  “人民幣最快五年內成為國際貨幣,”瑞士信貸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說。

  “台灣對人民幣的需求,將超過美元,”發言一向保守謹慎的我國央行總裁彭淮南說。

  這些話是什麽意思?

  中時電子報引述新一期天下雜誌報道,這三個人說的是同一件事:人民幣有機會成為亞洲的貨幣共主。因為人民幣的背後,是中國的政經實力、勢力、影響力。

  歐美銀行家都拒絕承認這事實。

  一家歐洲銀行經濟研究主管斷然否認:“人民幣不可能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因為它根本就不是國際流通的貨幣。”

  但是,亞洲的專家們清楚,人民幣的現在,已不容小覷,人民幣的未來,空間更大。國際貨幣基金(IMF)日籍經濟學家城野和子(Kazuko Shirono)最近發表的報告《人民幣陣營?還是日圓陣營?》,結論便是日圓打不過人民幣。報告指出,日本經濟成長停滯不前,東亞新興國家在貿易上對日本的依賴正在減少,中國的經貿持續擴張,這個趨勢繼續走下去,未來在亞元形成過程中,中國將擔綱更重要的角色。

  第一線用人民幣交易的台商,感覺更敏銳。

  在蘇州經營過十二年,明基全球策略規劃中心總經理曾文祺就指出,跨國經營的台商目前還是必須收歐美大廠的美元,但他明顯感覺出美元最近的頹勢。

  “伊拉克戰爭,徹底毀掉美國世界警察的地位;去年金融海嘯,則把美元從世界唯一貨幣霸主位子上,趕了下來,”曾文祺觀察。

  老霸主欲振乏力

  為什麽歐美觀察者的看法,跟亞洲的感覺有那麽大的出入?

  一位觀察者指出,是因為歐美還停留在二十世紀的思維,企圖以上個世紀的規則,維持“後資本主義”新時代的世界秩序。

  上周倫敦召開的G20高峰會,就是例子。企圖在金融海嘯後,重建國際金融秩序的美歐領導人,心目中唯一的典範,還是想重塑一九四四年“布列頓森林會議”(Bretton Woods Conference)成立的國際貨幣基金的地位。

  但是,大家似乎忘了,這種想圈住全世界每個國家、達成全球性協議的運作,已經愈來愈乏力。

  金融海嘯拉出的世界資本市場大裂口,更徹底改寫了世界體係運作的規則。

  一心“走自己的路”的中國政府,卻早就從亞洲開始,伸出他們建立新貨幣霸權的觸角。

  今天人民幣的版圖,已經走出中國,往北到俄羅斯和蒙古,往東北到北韓,往西南順著瀾滄江、湄公河,流進東南亞;往東南,越過台灣海峽和珠江,流進台澎金馬和港澳,形成“人民幣帝國”。

  千億人民幣 四出圈地

  緬甸北部邊城木姐市隔著瑞麗江和雲南的瑞麗市相望,從這裏,陸路走緬甸經泰緬邊境,水路走瀾滄江接湄公河,是中國貨物進入東南亞的兩條大脈。在木姐市,人民幣通行無阻,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的商人熙來攘往。

  順著湄公河往下走,泰國北部大港清盛(Chiang Sean),入眼皆是飄著五星旗的中國貨船,這裏的商家很多都貼著“歡迎使用人民幣”的標示。攤販個個穿兩個口袋的圍裙,一個口袋放泰銖,一個放人民幣。根據統計,中國大陸的邊境貿易,以人民幣結算的比率,已經高達四五%至九五%,超過兩百億人民幣透過邊境貿易流到境外。

  在台灣的澎湖金馬,早在小三通之前,人民幣就已經在流通。隨著大陸旅客開放來台旅遊,人民幣也開始在台灣本島民間流通,許多陸客喜歡的旅遊地點,飯店商家都已公開收人民幣。

  中國人民銀行福州分行統計,台商個人、台灣人持有以及在台灣流通的人民幣,估計有五百億至八百億元之譜。我國央行則估計,未來每年會有高達兩百億人民幣流入台灣。

  邊境貿易用人民幣計價、結算,代表人民幣相對強勢,即使官方不允許人民幣自由兌換,也有便捷的地下通匯代勞。但是人民幣這種在台麵下流通的情況,即將發生重大變化。

  自訂規則,低調奪權

  因為,中國大陸政府正有意識地推動一場新的“貨幣戰爭”。

  三年前以《貨幣戰爭》一書大紅的暢銷作家宋鴻兵,對《天下》專訪指出,今年二月中共中央的兩會期間,做了個統計,結果有七成經濟學家反對再增持美國國債。“這個現象以前不可能想像。中國決策者、學術界和民間,已逐漸形成共識,反對繼續用美元做為中國的外匯儲備,”他說。

  接著,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就在人民銀行官網上,率先挑起全球質疑美元霸權的新“貨幣戰爭”。

  而且,中國大陸的戰略,跟歐美動不動就拉開“全球”戰場、透過正式國際組織進行的戰法完全不同。用的正是“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的迂回遊擊戰,從東協十國、南韓、俄羅斯、阿根廷、非洲等新興國開始,把根本還圈在“鳥籠”裏的管製貨幣——人民幣,神鬼不知地推向國際。

  宋鴻兵舉中國政府跟東協國家簽訂的換匯協定為例。“中國不是追求立即全麵兌換人民幣和開放資本市場,而是進行雙邊談判,和俄羅斯、蒙古、越南、東南亞等國雙邊開放,”在國務院隸屬單位出資一半成立的環球財經研究院擔任院長,宋鴻兵分析:“這是高明的策略。首先很低調,為現行國際貨幣不構成直接挑戰,不會引起太多關注和非議。但這個過程,使得人民幣的流通範圍不斷擴大。中國現在事先整合東亞和東南亞,然後和美元、歐元,形成三足鼎立,再待時機。”

  這種不同於歐美的影響力版圖擴張,一位觀察者形容:“活脫脫是‘山寨版的貨幣戰爭’:以鄉村包圍城市的路徑圈地。”
加拿大央行顧問,多倫多大學羅特曼管理學院教授馬森(Paul R.Masson),去年一月和同事鮑柏森(Wendy Bobson)發表〈人民幣是否會成為國際貨幣〉研究報告指出,人民幣區域化的實力不容忽視。

  山寨版的貨幣戰爭

  兩年來,中國已陸續和越南、緬甸、俄羅斯、蒙古、韓國等八個周邊國家簽訂協議,貿易結算時自主選擇雙邊貨幣結算。貿易結算用人民幣,是中國以政經實力為後盾,將人民幣推向區域化,進而全球化關鍵的一步。它代表的意義是,美元今天在中國對亞洲貿易活動中扮演的計價和結算角色,將來有一天可能會不見了。港幣就是例子(見第五十二頁)

  去年底,中國國務院決定選擇廣東、長三角與港澳、廣西、雲南與東協的貿易為試點,以人民幣做貿易結算。中國央行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指出,時間最快就在三、四月。

  許多兩岸貿易透過香港,此舉等於間接讓兩岸貿易也以人民幣結算。

  中國大陸為什麽選港澳台和東協做為人民幣國際化的試點?

  長期深耕大陸,人稱“中國通”的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中國業務負責人杜啟堯指出,這是中國基於一貫“掌控鄰國,鞏固自己”的戰略思考。

  歐、美和日本的對外貿易,都可以用本國貨幣(美元、歐元和日圓)計價、結算,而中國與亞洲的貿易,都是以第三國貨幣(主要以美元)進行計價結算。匯率變動的風險,交易雙方都要承擔,中國選擇對東協和港澳的貿易用人民幣結算,避開歐洲、日本和美國,阻力最小。

  此外,中國對港澳台和東協的貿易,占了中國外貿的二四.三%,如果擴大到人民幣下一步區域化的範圍——全亞洲,那麽亞洲貿易占中國整體外貿總值中所占的比重,更高達五五%。

  人民幣儼然已經成為亞洲的準區域貨幣,但僅止於私人部門。在公部門的使用上,將人民幣作為正式外匯存底的國家幾乎是零。

  不過,“打破零蛋”的進展,已經在三年前出現。

  各國外匯存底的新歡

  二○○六年,菲律賓正式宣布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存底。二○○七年,白俄羅斯也跟進。此外,國際間也已經有一些國家在匯率上考慮人民幣因素,如印度和歐洲央行都先後在二○○五年宣布將人民幣納入一籃子貨幣。

  人民幣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

  其實,十年來兩次金融危機(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及○八年金融海嘯),都給了中國絕佳的大躍進機會,奠定中國在重建國際金融秩序和振興全球經濟的發言權,甚至裁奪權。

  第一次機遇: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亞洲各國貨幣在西方投機客襲擊之下大幅走貶,中國公開保證維持匯率和利率穩定,穩住了亞洲的金融局勢。那一次的風暴,讓東南亞國家體認到,有事發生,區域內國家才有可能互相幫助,歐美不但靠不住,甚至是亂源所在。

  這層體驗之下,二○○○年東協加三(中、日、韓)高峰會才達成“清邁倡議”,共同出錢成立亞洲金融穩定基金。中國緊接著根據清邁倡議,陸續與韓國、香港和馬來西亞、印尼簽署換匯協議,在一定額度內互相提供本國貨幣,供彼此間貿易結算及穩定雙方貨幣匯率之用。

  第二次機遇:源自美國的金融海嘯,衝垮歐美及全球經濟。而中國受傷最輕,也最有錢,歐美各國因此暫緩對中國施壓人民幣升值,並殷殷期盼中國能夠扮演救世主的角色,大力刺激內需,拯救歐美出口。

  中國有錢刺激內需,對外也大舉擴張,人民幣的勢力範圍,也隨之擴大躍進。

  加拿大央行顧問馬森指出,有三項因素,決定國際間是否願意使用某種貨幣:一、該國貿易及產值占全球比重高,代表這種貨幣背後的實力夠大。二、長期穩定且低的通貨膨脹率,是一種貨幣受人信任的基礎。三、自由、深且廣的金融市場,代表這種貨幣的流通不會有問題。

  第一、二項,中國已經具備。中國經濟規模已經超越德國,穩居全球第三;對外貿易去年已經占全球貿易總額的一○%,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貿易國。二○○七年之前,中國通膨率都維持在二%上下。

  對人民幣的疑慮

  但是,問題出在第三項,“人民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馬森說。兩次的金融風暴,讓中國對於金融體係的改革和自由化,更加戒慎恐懼。

  “人民幣可以說已經是東南亞準區域型貨幣了,貿易結算會更加快和深化這一點。這一次的金融海嘯平息之後,人民幣恢複長期升值,這態勢會更明顯,”一名長期研究亞洲貨幣政策的台灣官員說。

  人民幣在亞洲日強一日的影響力,對台灣政府、企業經營者來說,當然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獨占泰國六成摩托車鋼圈市場的Racing Boy公司,每個月要匯三十萬美元到大陸支付供應商貨款,對於將來可以改用人民幣結算,董事長王仲平舉雙手讚成:“少掉一道手續費和一道匯兌風險,可以用,當然用啊。”

  對廠商來說,跳過美元,直接用人民幣,可以完全規避掉匯兌風險,但對貿易對手就不見得一定有利。因為匯兌風險還是存在,隻是風險標的從美元換成了人民幣,而人民幣畢竟是受到管製的貨幣,流通性和可信任度都還有很大的疑問。

  習慣風險的台商,卻不那麽緊張。

  宜蘭長大、出身室內設計的潤泰創新國際總經理簡滄圳,二○○一年被派到大陸開便利商店。今天,潤泰集團的“喜事多”便利店,已經是上海第一大。

  “每個市場都有風險,大家看好印度、中南美洲,波動不大嗎?”簡滄圳問,“大家覺得歐美國家比較穩定,但是你知道嗎,英國的負債已經高達四個GDP,整個國家像是空的,你覺得哪個市場、哪個貨幣風險比較高?”

  三足鼎立才對中國有利

  但是,對台灣來說,中國大陸旁邊永遠掛著“風險”的問號。

  《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就坦承,“有人提出G2、中美共治的想法,在我看來,聽聽就罷,不要認真看待,”他實際地指出,中國實力現在隻有美國的三到四分之一,歐洲的經濟實力和美國相當,中國處於最弱的一角,類似三國中的蜀國。而曹操就是美國,雖然已經衰弱,仍然有很強大的國力。

  “在這個情況下,要玩兩強共治,顯然會得罪歐洲,它可能就倒向美國。歐美聯手,中國吃不消,這遊戲沒辦法玩。所以,三足鼎立對中國是比較有利的戰略態勢,”他說。

  人民幣國際化也許還很遙遠,但無可否認,人民幣區域化,已經到來。

  後資本主義的斷裂年代,每個人都得學會在多元勢力的夾縫中求生存。中國大陸如此,台灣更是。

  清邁倡議(Chiang Mai Initiative)

  一九九七年爆發的亞洲金融風暴,對亞洲國家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風暴發生的原因,IMF多份報告不約而同都指向亞洲各國匯率緊釘美元。經過那一次風暴,亞洲國家深刻體認區域金融穩定的重要性,加上IMF、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在風暴中對亞洲的救助令亞洲國家失望,亞洲各國開始探討如何利用自身力量維護區域內金融體係的穩定。

  一九九八年,中國國家副主席胡錦濤在第二屆東協加三高峰會中提出亞洲區域自助的建議,立刻獲得與會各國的支持,隔年十三國便舉行財經副部長會議。

  二○○○年的高峰會上,十三國一致通過建立貨幣互換(Currency Swap,亦稱換匯)網絡的“清邁倡議”,擴大東協原有的貨幣互換協議,並邀中、日、韓加入。“清邁倡議”的基本精神,在於其中一國發生外匯流動性短缺或出現國際收支問題時,由其他成員國集體提供應急外匯資金,以穩定區域內金融市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