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危機》:轉基因工程等於新鴉片戰爭?
(2009-04-19 12:37:21)
下一個
《糧食危機》:轉基因工程等於新鴉片戰爭?
南方農村報記者 王宏旺
2月中旬的北京城,幹冷依舊,在中國社科院社會所的辦公室內,一位鶴發的女教授開始痛批茅於軾,旁人多唯唯,我對茅向有好感,便當場為之辯護幾句。女教授遂拿出一本書,讓我多加閱讀,以期能破除“市場崇拜”。該位女教授,便是顧準之女顧秀林,現為雲南財經大學教授,素有送人書籍習慣,這本書,是美籍旅德低緣政治學家威廉.恩道爾所著《糧食危機》。
近期,關於中國即將通過轉基因水稻商業化審批的傳聞甚囂塵上,而綠色和平發布了一項調查報告,指出轉基因水稻存在專利陷阱,正反兩方隔空交戰,使得一度沉寂的轉基因話題再次引發關注。這種背景下,《糧食危機》或許更值得閱讀。在作者恩道爾眼中,轉基因工程徹頭徹尾是一場騙局,是農業綜合企業夥同美國政府製訂的一項以控製全人類為目標的工程,“新鴉片戰爭”是恩道爾所撰中文版序言的濃黑標題。
肮髒四巨頭 官與商勾結
在注重信用記錄的美國人看來,轉基因生物“四駕馬車”顯然夠不上清白。孟山都、先鋒良種國際公司、陶氏益農和先正達都存在著生產高毒化學品、傾倒工業廢品、商業賄賂等諸方麵的不良記錄。例如孟山都這個成立於1901年的化學公司,生產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多氯聯苯(PCBs),這種東西後來被證明會造成嚴重的大腦損害、生育缺陷鶴癌症。孟山都還是越戰期間生產橘劑的主要廠商,這種化學品是為了除去越南茂密的叢林枝葉,使得越南士兵無所遁形,其主要成分是二噁英。此後,孟山都在英國威爾士南部的采石場非法傾倒了包括上述兩種有毒品在內的約67種化學藥品。
恩道爾似乎想告訴讀者,把日常進食交由這些惡貫滿盈的化學公司之手,不論如何都稱不上讓人放心。然而事情確實朝著並不理想的狀態發展,戰後,這些企業紛紛實現轉型,到20世紀80年代初,他們開始瘋狂發展轉基因植物技術。
在這一過程中,美國政府扮演的角色耐人尋味,1992年,老布什在一項總統行政命令中,裁定所有的轉基因植物與同品種的傳統植物“實質上相同”。實際上,大型農業綜合企業高官與政府官員之間的交叉任職和親密合作,使得這一裁定的出現並不偶然。孟山都作為橘劑的生產商,與中央情報局有著良好的關係,而老布什,便是前中央情報局局長;1991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AO)設置了負責政策的副局長職位,首任副局長是邁克爾.R.泰勒,此人曾經為孟山都做過代理律師並打贏官司;20世紀90年代初,孟山都的首席科學家瑪格麗特.米勒也曾在FAO任人類食品安全司副司長;小布什的農業部長安.維妮曼在2001年進入政府部門,此前,她是孟山都屬下一家生物技術子公司卡爾京公司的董事長;前任美國貿易代表米奇.坎特離開政府後在孟山都的董事會謀到了一個職位;孟山都的董事會中還包括威廉.魯克爾斯——那尼克鬆和裏根時期的環保署署長;邁克爾.弗裏德曼是孟山都的製藥事業部西爾公司的高級副總裁,曾擔任FAO的代局長;孟山都的公共事務副總裁臨達.J.菲舍曾任美國環保署預防、殺蟲劑和有毒物質辦公室主任……
從這種不厭其煩的列舉中,或可窺知為何美國政府一直對轉基因工程網開一麵。
阿根廷試驗 轉基因謊言
在取得了政府的支持後,農業綜合企業開始在美國和全世界大力擴張,阿根廷,成了第一個的試驗品。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阿根廷的農業生產體係是多樣化的,不僅能夠實現自給自足,還能產生大量的剩餘,然而好景不長,20世紀80年代阿根廷發生了嚴重的債務危機,為了償還債務,政變上台的軍政府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對經濟進行休克療法,快速的私有化在農業領域也得以進行,極端便宜的農田被嘉吉、量子基金等外國企業或基金收購一空,大麵積播種轉基因抗農達大豆種子成為風潮。
且看孟山都如何確保自己獲得高額利潤的:首先,轉基因大豆種子通過走私途徑進入阿根廷,孟山都對之視而不見,等到轉基因播種到一定規模,孟山都宣稱要收取種子的專利費,並向阿根廷政府施壓,阿根廷農業部不得布成立一個補償基金;其次,由於基因改變,抗農達大豆種子可以經受住選擇性除草劑草甘膦的噴灑,而這種除草劑隻有孟山都能出售;再次,轉基因大豆采取一種叫做“直接播種”的方式,用一種龐大的機器將大豆種子自動塞到幾厘米深的小洞裏而不不需要翻耕,這使得害蟲和雜草與孟山都的轉基因大豆一起生長,而加強對了孟山都除草劑的依賴性。
這種改造使得大規模的森林為大豆田讓路,傳統的作物為大豆讓路,機器替代人工,農民一貧如洗,不得不逃到大城市中的貧民窟,傳統農區受到飛機噴灑的抗農達除草劑的嚴重影響。到2004年,阿根廷的轉基因作物種植麵積為3400萬英畝,在種植麵積上僅次於美國,與之同時上升的數字是生活在貧困線下的人口比例,這個數字在1970年僅為5%,1998年變為30%,到2002年,增至51%,以前聞所未聞的營養不良人口,到2003年上升到約占總人口的11%——17%。
描述完阿根廷被轉基因工程蹂躪之後的景象,恩道爾再進一步戳穿轉基因工程的各種謊言:
轉基因作物將增加產量?不。澳大利亞“農民關注網絡”2004年11月的一份報告得出結論:從種植情況來看,沒有證據表明轉基因芥花籽作物的產量更高,但卻有證據顯示它的產量比澳大利亞全國平均水平低17%。就算頭幾年會增加產量,也並不代表未來如此,孟山都生產的rBGH激素宣稱可以增加奶牛產量30%,這確是部分事實,然而,不久,農民們就開始報告他們的奶牛產奶壽命縮短了2年,並且感染了嚴重的蹄和乳房傳染病。
轉基因作物沒有副作用?否。1995年,蘇格蘭羅威特研究所在普茲泰博士的帶領下進行了一項為期3年的研究,對兩組小白鼠分別喂養轉基因馬鈴薯和一般馬鈴薯,到1997年下半年,研究所發現食用轉基因馬鈴薯的老鼠的肝髒和心髒都要小得多,免疫係統更脆弱。德國農民克勞納在1997開始種植先正達Bt-176玉米試驗田,頭三年,玉米長勢喜人、毫無蟲害,當2001年,他將這種玉米用來喂養母牛時,牛開始劇烈腹瀉並停止產奶,最後,他總共損失了70頭牛。後來,瑞士聯邦技術研究院地球植物學研究所的教授發現,致母牛命的正是Bt毒素。
轉基因作物需要更少的農藥和花費,從而節約農民的成本?非。巴西南部就有一個例子,當地出現了一種雜草,無論用多大劑量的草甘膦,都無法殺死它,隻有施用杜邦的Classic除草劑,才能夠湊效。除草劑市場因而出現了細分情況,一種專利的除草劑隻能用來對付特定雜草,總的用量反而上升。同樣,由於需要購買高昂的種子和配套的除草劑,農民的收益流失嚴重。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轉基因巨頭正在加緊研究“終結者”或者“背叛者”技術,前者使得作物種子在收獲季節自殺,農民無法保留其進行下一季的播種,後者使得作物內部的基因啟動因子隻有在特定的化學誘導劑的作用下,才能夠被激活。這兩項技術都將加強農民對巨頭的依賴。
恩道爾描繪了一個灰暗的轉基因王國,並稱巨頭們已經瞄準中國,如此不啻為一場新的鴉片戰爭,是焉非焉?讀者或可自行判斷。令人唏噓的是,顧準的晚年思考直接啟發吳敬璉鼓吹“市場經濟”,後者因此被冠之“吳市場”,而顧準之女卻痛批“市場”,個中短長,已非《糧食危機》一書所能涵蓋。
《糧食危機》 (美)恩道爾著 知識產權出版社 2008年9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