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世界上已沒有哪個國家尋求欺負中國
(2009-04-12 07:07:27)
下一個
美專家:世界上已沒有哪個國家尋求欺負中國
今年是新中國建國60周年。60年來的發展成就將與海洋上和陸地上的盛大閱兵式結合在一起,展現在世人麵前。中國的軍事發展方向則越來越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美國學者季北慈是世界知名的中國軍事、安全問題專家。他領導的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也將中國列為重點研究目標。近日,季北慈接受了《環球時報》的獨家專訪。在他看來,中國在軍事問題上仍需向外界作出更多的解釋。
中國所處環境不具威脅性
環球時報:前段時間,中國人大會議公布了2009年中國國防費增長14.9%。對此,外國媒體有一些質疑的聲音,您怎麽看?
季北慈: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當然有追求軍事現代化的權利,但在方式上應該更開放、更透明,這有利於消除鄰國和其他國家的疑慮。自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越戰爭以來,中國已享有近30年的和平,現在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追求侵略中國或欺負中國。中國享有的和平環境使其經濟快速增長,並重新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不過,中國的鄰國和其他重要國家還是不清楚中國的長遠戰略意圖是什麽,即未來中國會如何使用其更強大的軍事力量。這不是一個具有威脅性的環境,整個世界都歡迎中國成為一個和平的、負責任的、建設性的夥伴。
環球時報:前不久,南海發生中國船隻與美國測量船對峙事件,菲律賓也在爭議島嶼問題上向中國發難。類似事件給中國提出了一個什麽樣的課題?
季北慈:中菲在領海問題上已爭論了多年,此外美軍和中國軍隊之間過去也發生過對峙事件。今天的不同之處在於,中國的海上力量更強大了,中國在領海要求問題上處於更為有利的地位。然而,這些問題的解決應在遵守國際法和外交慣例的基礎上,而不是通過顯示威力。對於中國來說,重要的是同意與美國,可能還有該地區的其他國家,談判達成“海上安全”協議,以避免雙方海軍之間潛在的意外事件。
“中國安全”成世界課題
環球時報:您領導的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對中國的關注度是否越來越高?
季北慈:2007年10月1日我擔任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所長後,研究所加大了對中國研究的力度,因為中國的全球性影響在上升。近期我們準備增加3至4名中國問題專家,加強對中國的研究。最近我們還在北京設立了一個辦事處,雖然目前隻有一個人。現在所裏與中國有關的研究課題主要有“中國與全球安全”、“中國在世界上不斷增強的維和作用”、“中國在非洲不斷增大的安全作用”等。
環球時報: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目前已成為世界知名的研究機構,請問其成功的秘訣是什麽?
季北慈:我想可能有這麽幾條:第一,研究所很好地利用了瑞典獨特的中立地位。研究所1966年成立時正處於冷戰時期,國際話語權基本上被美蘇兩家壟斷,而瑞典獨特的中立地位使研究所可以用第三種聲音說話。冷戰結束後,研究所密切追蹤國際安全熱點問題,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地區安全、軍火貿易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研究人員的國際性。我們目前共有30多名研究人員,其中瑞典人隻有兩三名,其餘都是非瑞典人,來自世界各國。研究所還特別規定,所長必須是非瑞典人。研究人員的國際性使研究工作不偏向於哪一國政府,而是在客觀分析的基礎上,拿出獨立的判斷。
第三,現在我們沒有足夠的錢,因此不得不努力工作,不斷創新。10年前,研究所的所有經費都是瑞典政府資助,目前隻有40%的經費來自瑞典政府,60%的經費要靠我們自己解決。
環球時報:你們的研究成果中有大量數據,你們是如何獲得這些數據的?又如何保證它們的準確性?
季北慈:我們所有的數據都來自公開材料,沒有情報,也沒有內線。大部分工作都是在辦公室完成的,研究人員分析從各種渠道獲取的公開數據。如果同一個數據有兩個以上的版本,並且相互衝突,那就要靠研究人員根據他的知識積累和實踐經驗進行分析,做出判斷。我們也要求有關國家政府與我們合作,提供數據,如海關提供出口數據等。有條件時我們的研究人員也到各地調研走訪,例如最近我們有研究人員在阿富汗待了3個星期,但這種情況比較少,並不常見。
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