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宋曉軍: 中國戰略核潛艇與圓明園獸首

(2009-03-01 14:47:11) 下一個


宋曉軍: 中國戰略核潛艇與圓明園獸首




英、法戰略導彈核潛艇相撞事件被曝光不久後,發生了中國律師阻止法國拍賣中國圓明園獸首未果一事。一位軍事迷稱:“今天的英、法聯軍,仍有在30分中內將中國癱瘓的海上核力量,而中國卻無法做到,這就是禁拍獸首未果的本質。150年前英、法聯軍靠堅船利炮搶走了中國的大批文物,今天可以不歸還給中國,是因為中國的實力還遠遠不及對方。”加害者要受到懲罰,受害者要得到補償,這是建立公正平等國際關係、實現“和諧世界”的基本前提。現在的問題關鍵是,怎麽才能讓這一前提從清算殖民主義的曆史開始呢?中國到底需要什麽樣的實力呢?這個實力中到底要包含多少艘戰略導彈核潛艇呢?中國是不是不僅要代表自己還要代表廣大受到殖民主義傷害的國家討還公正和補償呢?這確實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

2003年10月,我參加了央視10頻道的一個電視節目——專題片《戰爭與環境》,最後一集說的就是戰爭與文物的關係。當時播出效果還不錯,這二天我讓撰稿人把解說詞傳給我了,現在我把它貼出來。

第14集戰爭與文化解說詞

2003年10月 《戰爭與環境》十四集記錄片

世界史上有四大古代文明,但是除中華文明得以延續至今之外,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倫文明都在幾千年戰爭的曆程中消失了。
在近代曆史上,更有很多戰爭摧殘文化的例證,不但很多輝煌的建築毀於戰火,而且有大量珍寶、文物、典籍因戰爭流失到異國他鄉。甚至連語言和文字的傳播都受到戰爭的影響。
自從人類的祖先離開了山洞和樹林,在平原上建起了聚族而居的草屋、使用燒製陶器之後,建築和建築中陳設藝術品就成了人類生存環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戰爭對人類生存環境的破壞,也不限於空氣、水、土地和森林等自然環境。戰爭對人文環境同樣有嚴重的破壞作用。
雖然中華文明雖然經曆了5000年戰火的考驗一直沒有斷代,但是在曆次戰爭中也受到極大的摧殘和破壞。
即使在上一場戰爭結束幾十年後,當新成長起來的孩子們麵對那些殘垣斷壁的園林、麵對那些空空蕩蕩的宮殿時,舊時戰爭的創傷同樣映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裏。因為眼前的一切很難使他們聯想起本民族曾經輝煌的曆史,很難激發他們的雄心和驕傲。相反,有些意誌薄弱的人甚至會陷入民族虛無主義的迷途。
因此,修複戰爭毀壞的人文環境,同樣是修複戰爭創傷必須的組成部分。隻有平複了所有戰爭創傷,父母們才能自豪的對孩子們說:“孩子,這是你的家”。
從項羽點燃了阿房宮的大火開始,曆史上很多輝煌的宮殿都以不複存在,後人隻能從史書和詩歌裏去想象他們的雄偉和壯麗了。
北宋時期,曾消耗大量財力修建了著名的皇家園林——壽山艮嶽。但在宋金戰爭中,壽山艮嶽毀於戰火。現在隻在北京北海公園,還保留著一些金兵從壽山艮嶽中運來的奇石。
對中華文明破壞最大的還是鴉片戰爭以後的曆次戰爭。中國文物的大規模流失是從第二次鴉片戰爭開始的。
1860年,英法聯軍對圓明園進行了野蠻的劫掠和焚燒。圓明園內陳設了大量的珍奇寶貝,有家具、錦緞、氈毯、商周青銅器、曆代陶瓷器、漆器、牙雕、瑪瑙、琥珀、水晶、木雕玉器、寶石、書畫、鍾表、曆代典籍應有盡有。這些文物大多流失到英國、法國的博物館和民間。當時的法國文豪雨果說過:“即使把我國所有聖母院的全部寶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這個規模宏大而富麗堂皇的東方博物館媲美。”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後,大肆燒殺搶掠,不但當時收藏在紫禁城、北海、中海、南海等各處皇家宮殿園林的大量文物被列強的軍隊搶劫,而且北京城裏民間的財物也被大量搶劫。《四庫全書》和《永樂大典》就是這時被搶走的。八國聯軍的搶劫這是列強對中國文物掠奪的高峰。
從1931年到1945年,日本侵華戰爭對中國文物的掠奪是長期和徹底的。日本不但搶劫了官方和民間的文物,而且對埋藏在地下的文物也進行了盜掘活動。
除了在侵略戰爭中直接搶劫之外,列強在通過戰爭獲得了治外法權,就是外國人在中國犯罪活動不受中國法律管轄。還有海關權等等特權。在這些不平等條約的保護下,美、英、日、俄等國的盜賊對中國文物進行了瘋狂的盜竊活動。
唐朝是中國曆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一直受到後人的景仰和崇拜。
在唐太宗墓前有一組精美的浮雕被稱為“昭陵六駿”。它們是唐朝太宗皇帝在戰爭中先後乘騎過的六匹駿馬的雕象。為追念它們的功勞,唐太宗特命工匠製作了這六塊石屏式浮雕,並親自撰寫了頌詞,由大書法家歐陽詢書寫、刻於昭陵北闕下。颯露紫、拳毛騧、白啼烏三駿在東側,特勒驃、青騅、什伐赤在西側。
唐朝以後的千百年中,陝西境內發生了無數次戰爭,但是“昭陵六駿”始終完好的保存著。然而,當西方列強通過武力打開中國大門之後,“昭陵六駿”遭到了破壞。那些沒有曆史的國家卻總是企圖毀滅別國的曆史。
1914到1918年間,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東方部的盜墓賊畢士伯來到中國,勾結當地軍閥把“昭陵六駿”打成碎塊,企圖盜竊到美國。雖然其中4座雕像被當地人民攔截,沒能盜走。但颯露紫和拳毛騧被盜運到美國,現收藏於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
1972年,美國基辛格來華為尼克鬆總統訪華做準備時,曾向美國一些名流征求“送什麽禮品給中國領導人最好”的意見。諾貝爾獎金獲得者、美籍華人楊振寧博士建議白宮送回颯露紫和拳毛騧,但由於美國曆史上從中國盜竊了大量的珍貴文物,美國政府不願意開這個歸還被盜文物的先例,所以最終沒有同意。
在這些盜竊活動中,由於很多文物如雲崗石窟和龍門石窟裏的雕像以及敦煌壁畫等體積太大,難以搬運,所以西方盜墓賊為了掠奪一件文物,往往要給其他文物造成大量的破壞。現在美國的一些博物館裏展出著很多被打斷的佛頭和佛手,而那些無頭和斷臂的佛像則留在中國。
在經曆了近代曆史上的百年屈辱後,中國幾千年積累的文化精粹流失到在全球47個國家的218家博物館中,其中文物精品約163萬件,而存於民間則不止於這個數目的10倍。以英國的大英博物館為例,其中藏有的中國曆代珍稀品多達3萬餘件。現今國內外收藏的4萬多件敦煌文物中,4萬多件流失海外。
文物流失問題,不是一個財產問題,而是一個民族的曆史、傳統文化的研究和繼承的問題。比如,由於曆史上侵略戰爭的掠奪,中國曆史上很多重要經史典籍都流落在美國和日本,因此,今天對中國曆史上很多問題的研究,日本反而比中國深入,就是因為日本藏有曆次戰爭中從中國掠奪的大量古籍。
隨著很多發展中國家國力的增強,人民生活富足,對文化的需求增加,出現一股文物回流熱。因此,近些年希臘、埃及等國家要求歸還流失文物的呼聲越來越高,那些大量收藏戰爭贓物的歐美博物館對此感到壓力。
於是 2002年12月9日,大英博物館、巴黎盧浮宮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19家歐美博物館聯合發表《關於環球博物館的重要性和價值的聲明》,該《聲明》不但公開反對將藝術品特別是古代文物歸還原屬國,而且還強詞奪理,為自己收藏戰爭贓物,壟斷別國文化的行為找了許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是,很多專家認為這份《聲明》是違反國際法的。
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簽署了《關於被盜或非法出口文物公約》,規定任何因戰爭原因被搶奪或丟失的文物,都應該歸還,而且沒有任何時間限製。這裏所說的時間限製,包括戰爭發生的時間和歸還的時間跨度。
追索流失文物,首先應該從調查工作開始,查清哪些文物、被哪些外國機構收藏。
然後,根據文物流失渠道的區別,按分類索還流失文物。
凡通過合法買賣流失的重要文物,應由國家回購。凡通過戰爭、盜竊等非法手段掠奪的文物,應無償歸還。
現在雖然有了國際法做依據,但真正追索回流失的文物,仍然需要國家的力量才能實現。
由於中國流失的文物主要是遭受侵略戰爭時被搶掠的,因此政府索賠無償歸還是解決我國流失文物的主要手段。以回購方式追索文物是輔助性的。
隨著國內文物市場的繁榮,不少在以往戰爭中被掠奪的文物也開始回流,比如香港曾經拍賣過從圓明園被搶走的獸頭。回購雖然是一種回收途徑,但是應該警惕國際文物販子哄抬價格,否則以遠高於實際價值的天價來回購這些被搶走的文物,等於遭到第二次搶劫。
  在關注海外文物回歸的同時,現今我國文物流失的狀況也應受到關注。新中國成立以來,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文物流失出境的現象基本不存在。
自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市場上非法文物交易價格不斷攀升,其暴利的程度僅次於毒品和軍火走私,導致全球性文物犯罪活動日益猖獗。中國各地大量盜掘古代陵墓走私文物的現象又有所抬頭,而且有些博物館甚至發生了監守自盜的情況。
在人類的文明史進入21世紀之後,又發生了一場空前的文化浩劫。
大英博物館、大英圖書館、美國納爾遜美術館、波士頓美術館、美國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法國盧浮宮、法國巴黎市立博物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俄國東方文化博物館等博物館都收藏有大量非法獲得的中國文物。
雖然他們暫時占有被掠奪的中國文物,但他們永遠不能理解其中蘊涵的中華文明的精神,這些文物永遠屬於中國。
曆史上,強大的一方為了奴役弱小的一方,往往不是單純使用暴力去消滅其每一個成員。如果用武力擊敗對手的同時,還能消滅對手的文化,則會使其喪失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最終喪失抵抗意誌。清朝著名思想家龔自珍說,“欲滅其族,先去其史”,就是這個道理。在激烈的戰爭中,弱勢一方為了生存而奮鬥,往往將對文化的保護退居次要地位。
文化是人類存在的基本要素,當我們擁有了物質生存的基礎之後,隻有文化才能解釋“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裏來,我們往哪裏去”這樣一個千古不變的根本哲學命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