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國務院:將上海建成國際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

(2009-03-26 22:52:37) 下一個


國務院:將上海建成國際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




  中新網3月25日電 據中國政府網報道,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到2020年,將上海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製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決定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

  會議認為,改革開放30年來,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目前正處於經濟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形勢下,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對於發揮上海的比較優勢和示範帶動作用,更好地服務長三角地區、服務長江流域、服務全國,具有重要意義。

  會議提出,到2020年,將上海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主要任務是:(一)建設比較發達的多功能、多層次金融市場體係。加強金融機構和業務體係建設,穩步推進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完善金融服務設施和布局規劃,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健全金融法製,加強金融監管,維護金融穩定和安全。(二)優化現代航運集疏運體係,實現多種運輸方式一體化發展。整合長三角港口資源,完善航運服務布局。探索建立國際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積極穩妥發展航運金融服務和多種融資方式,促進和規範油輪產業發展。(三)發揮先進製造業優勢,為服務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以服務業發展帶動先進製造業的更大發展。(四)堅持以改革促發展,以改革解難題,以改革建製度。推進企業改革和改組,特別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創新,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環境。(五)加強上海與長三角地區以及國內其他中心城市的相互協作和支持,加強與香港的優勢互補和戰略合作,形成分工合理、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

  會議還認為,為落實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增長的一攬子計劃,全麵實施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有必要再適當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會議決定,從2009年4月1日起,提高部分紡織服裝、輕工、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和電子信息產品的出口退稅率。


  “力爭到2020年基本建成與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

全球金融危機的愈演愈烈絲毫沒有影響到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信心。上海市金融工作委員會副書記吳建融在昨日舉行的2008上海金融論壇上透露說,上海市政府正在製定推動金融發展的規定,部分區縣或許很快就將出台相應的支持政策。吳建融同時表示,在國際金融危機後,中國應注重人民幣國際地位的逐步提高,在市場體係建設上要有新的突破,例如建設和發展離岸市場。

人民幣國際地位

吳建榮在昨日的論壇上明確提及了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力爭到2020年基本建成與中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並在推動金融市場的過程中,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首要重點。

“針對金融中心建設中的瓶頸問題,上海市人大和上海市政府正在加緊研究相應政策。其中,關於人才引進措施的方案在包括黃浦區在內的部分區縣已經比較成熟,預計很快就將出台。”吳建融說。

事實上,這已是一周之內第二度傳出關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言論。就在此前幾日,上海市主管金融的副市長屠光紹剛剛撰文指出,“次貸危機提供了難得的借鑒和機會,總體上有利於上海加快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而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行長胡平西則在昨日的論壇上明確表示,在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過程中,將不斷加強金融監管,進一步發揮金融創新對金融發展的促進作用,規避金融創新對金融安全的衝擊。

混業開放有前提

吳建融昨天在分析金融危機時同時提醒,美國政府監管不夠、風險控製環節出現失誤是導致該國金融業對實體經濟“過度供應並最終演變為危機”的重要原因。因此,美國金融危機啟示上海再發展金融業時絕不能脫離實體經濟,金融業不能“自娛自樂”式發展。

吳建融表示,美國金融危機的形成是金融業對實體經濟的需求過度供應造成的,而監管不夠又使過度供應逐步演變成目前的危機。上海的金融服務現在仍處短缺狀態,還沒有到過度供應的狀態。

他提出,中國要吸取美國的教訓,將國內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得更牢固,“金融業發展不能脫離實體經濟的發展,金融杠杆工具創新必須建設在風險可控、承受能力可受的基礎上”。

中國銀監會上海監管局局長閻慶民在會議上就強調,不能過度創新,但也不要因為金融危機而壓抑創新,創新是金融業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在國際金融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中國的金融機構隻有通過創新才能生存發展。

他認為,本次金融危機發生後,中國要關注混業經營風險,中國的平安和光大等集團已具備混業經營雛形,但混業開放有前提,金融機構本身有控製風險能力,監管層要有高素質和熟悉銀行業務的人,雖然外界一直批評中國監管太保守,但混業開放必須要考慮金融機構是否做好了準備。

 ■分析展望

  人民幣成邊貿硬通貨 與美元霸主地位媲美尚早

  雖然人民幣已是中越、中緬邊貿中的“硬通貨”,但其國際化仍然處在初級階段,與美元的霸主地位尚不可同日而語

  金融危機的衝擊,雲南河口口岸的中越邊民互市往來已不似當年那麽興盛。但每天一大早,仍有很多越南邊民手提肩挑,或者騎車拉著商品進入河口;不少中國商人也形色匆忙地趕到越南老街,開始一天繁忙的交易。

  據不完全統計,進出河口做生意的人平均每天有近1萬,而常年定點在此進行貿易的越南人有1000多名。就在每天“以錢易貨”的邊貿交易中,人民幣的流動不斷推進著人民幣的區域化和國際化進程。

  邊貿“硬通貨”

  雲南省是中國較早實行邊貿人民幣結算試點的地區之一。早在2004年,國家就批準在雲南試行與緬甸、老撾和越南的邊境小額貿易用人民幣結算,並享受退稅政策。某種意義上說,雲南邊貿中人民幣的“硬度”有多高,反應了人民幣區域化乃至國際化的程度。

  嶽布奎是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瑤族自治縣拓展進出口有限公司的經理。他告訴《國際先驅導報》:“2004年剛推出人民幣結算時,我的很多客戶覺得難以接受,現在談生意壓根兒不用專門提這個問題,大家都默認了。反而是要用美元結算,大家會覺得不太方便。”

  在與緬甸山水相連的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業務越做越大的西雙版納金水物流有限責任公司充分感受到了人民幣結算帶來的好處。公司董事長王琴介紹,在西雙版納,使用美元結算不能直接匯兌,必須要通過第三國或者香港轉換,一般要1個星期的時間,很不方便。使用人民幣結算,則可以減少進出口環節的換匯成本,使結算更為方便、快速。

  “像我和客戶就直接在邊境上開設一個人民幣賬戶進行交易。很多客戶知道我們國家在雲南搞試點都比較高興,表示以後可加大合作。”王琴說。

  根據雲南省商務廳的初步統計,從2005年至今,雲南省邊貿出口90%以上是以人民幣為結算工具,整個邊境貿易往來中通過人民幣結算的比例達到95%以上。

  誰先用,誰得益

  去年開始愈演愈烈的國際金融危機使匯率劇烈波動,美元和越南盾的匯率都不穩定。記者從雲南省商務廳了解到,由於匯率變動,企業麵臨的匯率損失最高可以達到4%~5%。相較而言,人民幣的幣值不但穩定,而且穩中有升。這促使了更多企業選擇人民幣結算。

  雲南建工集團在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等多個東盟國家都有海外業務,多年來,海外訂單一般都使用美元作為結算貨幣。

  集團國際工程部副總經理陳偉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假如我們與東盟國家簽了一個合同金額100萬美元的工程承包合同,但大部分材料需要在國內購買。簽合同時,100萬美元按當時人民幣和美元匯率,價值700萬人民幣。可一旦匯率波動,比如說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匯率跌至1:6.8時,我們無形中就虧了20萬元。”

  隨著匯率的波動,越南、緬甸等周邊國家的邊民和企業也越來越青睞使用人民幣結算。“誰先使用,誰就先得益。”雲南省商務廳廳長孫小虹說。

  並未深入東盟腹地

  盡管人民幣在試點地區已具備“硬通貨”的信心基礎,要真正實現區域化,仍有諸多難題需要破解。

  雲南省社科院東南亞研究所研究員朱振明向《國際先驅導報》指出,從當前國際貨幣格局來看,盡管美元呈現頹勢,但長期構建的霸主地位仍然難以動搖。今年1月份,他到柬埔寨講學,看到該國從企業到普通老百姓都在使用美元,即使買一個麵包、吃一碗麵條,大家都用美元結算。

  “在中越、中緬邊境,經過20多年的邊貿發展,大家逐步默認了人民幣結算方式,但對於其它一些國家來說,從曆史沿革、生活習慣和文化背景等方麵來說還暫時無法作出改變。像與越南、緬甸和老撾的結算方式更多限於在邊境上使用,並未深入其腹地。”朱振明說。

  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越南、緬甸、老撾等國的金融體製還不健全,無法吸納太多人民幣。這使得越南、緬甸等國企業沒有足夠的人民幣資金進行交易。

  一位從事外貿工作的人員告訴記者,另外一個問題是,國內正規金融機構的操作方式比較呆板,僅僅停留在簡單的人民幣兌換上,沒有配套措施,也沒有人民幣結算的相關細節,使得一些問題無法處理。這也讓“地攤銀行”、“民間銀行”繼續活躍,給監管帶來了很大難題。

  廣東金融學院教授李石凱提示記者注意,人民幣國際化仍然處在初級階段。由於人民幣貿易結算還處於試點階段,什麽時候推廣,什麽時候普及,目前還存在不確定性;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貨幣,需要各國政府之間完成有關協議的簽訂,還需要配套的製度安排、網絡支持以及人員培訓,“這些工作不可能在短期內完成”。

  大馬的示範作用

  盡管難題頗多,種種跡象顯示,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正在提速:

  去年12月,中國與越南、緬甸、俄羅斯、蒙古、韓國等八個周邊貿易夥伴簽訂協議,貿易結算時自主選擇雙邊貨幣結算。當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廣東和長三角地區與港澳地區、廣西和雲南與東盟的貨物貿易進行人民幣結算試點。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央行分別與韓國和香港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最新的消息是,2月8日,央行和馬來西亞國民銀行簽署了規模為800億元人民幣/400億林吉特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

  “與馬來西亞的貨幣互換,為今後使用人民幣貿易結算提供了基礎。”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胡誌浩博士介紹,貨幣可以讓馬來西亞企業從當地銀行貸到人民幣,有助於提升人民幣在周邊國家的可接受程度。

  朱振明則看重與中國與馬來西亞貨幣互換的示範作用。“將來泰國、老撾、印尼等國家在意識到人民幣結算的好處之後,可能也會有所考慮。”他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