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漁民:1970年代漁民就已受命監控美偵測船
黎北樹與南中國海打了一輩子交道早上5點,臨靠三亞漁港漁船的照明燈漸漸被太陽升起的光芒所稀釋,遠處,浩瀚的南中國海,一片深藍。
“開船嘍!”隨著一條巨大的淺藍色台灣漁船緩緩駛出港口,三亞漁港又開始了新的一天。港口左側,一條燒柴油的機動漁船往返於三亞港與南邊海渡口,乘船的大多數是南邊海漁村的村民。63歲的黎北樹一大早就乘渡船到市區采購,這位南中國海邊的老漁民,見證了這片深藍之海的風風雨雨。
1973年遭遇美國船
上世紀50年代末期,三亞地區的漁民捕魚方式還比較落後。1963年,作為漁村的新一代漁民,黎北樹被送到廣東水產學校。在經曆了5個月的學習之後,黎北樹就被派到新機船上工作。
黎北樹表示,他捕魚經曆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與一艘美國船遭遇。據他回憶,1973年的一天早上,作為民兵獨立排的一員,黎北樹所在的漁船接到來自島上部隊下達的任務,要他們去探測一艘來路不明的船隻。
在接到任務後,黎北樹和15名漁民帶著步槍駕船駛向這艘來路不明的船隻。他說,部隊之所以讓他們去監察這艘船,是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如果直接派部隊靠近這艘船,容易引起衝突。”
在緩緩靠近這艘船隻後,黎北樹和戰友們發現這是一艘來自美國的船。於是,黎北樹把偵察到的情況向海島上的部隊進行了匯報後,黎北樹和戰友們並沒有馬上撤離,而是圍著這條船在捕魚。“那條美國船足足呆了七天才離開我們的海域。”
“我猜那條美國船肯定也是美軍派過來監測我們的。”30多年後,黎北樹依然沒有改變自己的想法。而吊詭的是,10天前,美國的“無瑕”號監測船出現在距離海南島120公裏的地方,進行軍事活動。
在美國船離開我國海域後,黎北樹和戰友們打了近20多噸魚返回了南邊海漁村。
渴望到南海深處
“那時是魚多,人少!” 黎北樹表示,目前,一條15人的漁船,出去捕魚20天,也就能捕4-5噸魚。“現在是魚少,人多。”黎北樹感慨道。他認為有三方麵原因造成了這種現狀。首先,以前捕魚都是靠經驗,設備也沒有現在這樣發達,因此魚繁殖得特別快。而現在,捕魚基本上都是靠儀器設備,捕魚的速度遠遠超過魚的繁殖速度。其次,他認為由於目前大的漁船特別少,因此造成很多漁船都在三亞附近海域捕魚,很多小船不敢向中沙群島以及南沙群島捕魚,都怕到那裏不安全。
因此,黎北樹建議,讓群眾去開發西沙、中沙以及南沙所屬的島嶼,讓漁船去深海捕魚,這樣既解決了漁民捕魚的困境,也為中國實質擁有這些島嶼主權做了事實鋪墊。
“讓政府打造大輪船去深海捕魚,或者擴大民間投資開發島嶼,這是發展目前中國海洋資源以及維護海域不被侵害的有效途徑。”黎北樹說。
北京老板想開發甘泉島
“北京有一個老板準備開發甘泉島。”黎北樹向早報記者表示,這個北京老板曾聯係他好幾次,希望他能協助開發甘泉島,並且這位老板已經到該島進行了實地考察。
為了能證明自己所說準確,黎北樹從書櫃裏拿出一張簡易圖紙。他指給記者看說,“甘泉島是西沙群島中的一個島嶼,目前沒有駐軍,很適合民間進行開發。”
甘泉島位於南海珊瑚島西南2海裏,是目前我國最南端的省級文物保護遺址。麵積僅0.3平方公裏,南北長800米,東西寬460米,高8米,呈橢圓形,因島上有甘泉井水而著名。
1994年,甘泉島唐宋居住遺址被海南省政府確定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考古人員在西沙文物普查時,特地在遺址旁立“西沙甘泉島唐宋遺址”石碑,這是中國在南中國海樹立的第一塊文物保護碑。
而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海南團代表符桂花也建議加強保護南海水下“遺珠”。符桂花建議,南海水下文物還有獨特的曆史價值,在維護國家主權、解決領土爭端中能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加強南海水下文化遺產保護還是一項事關國家主權和利益的政治任務。她還透露,2008年底,國家文物局調研組在西沙永興島、甘泉島開展專題調研,已提出建設規劃。
除建議開發西沙群島上的島嶼外,近幾年,關於開發西沙群島旅遊的說法也不斷被提出。黎北樹說:“這幾年大約有40多家旅遊公司打算開通西沙群島旅遊的線路,但不知為什麽,直到現在沒有一家開通旅遊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