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印度軟實力比較
(2009-01-10 01:00:15)
下一個
中國與印度軟實力比較
盡管“攜手-2008”中印陸軍反恐聯合演練如期在印度舉行。不過,從中印雙方隻派一個步兵連參加的極低水平的聯合演練看,在軍事上沒有任何意義!
事實上,中國與印度的關係比我們想象的還要緊張!最近的印巴局勢又加重了中印雙方的猜疑。由於印巴雙方軍事調動頻繁,中國的成都軍區也想磨刀霍霍了。
先拋開雙方極低的軍事互信,文章側重說明中印雙方在軟實力上的較量。
在中國的孔子學院遍地開花的刺激下,印度也突然意識到軟實力的重要性,明確提出要和中國在軟實力方麵進行競爭。很顯然,印度是典型的見不得別人好,特別見不得中國好的主兒。
印度目前有22個海外文化中心,最新的設想是將這一數字提高到30,其中最重要的是在華盛頓、巴黎、喀布爾、加德滿都、北京、東京及海灣地區設立文化中心。盡管印度媒體和學者呼籲實力類似“甘地學院”之類的機構,推廣印度語言文化,但印度的文化、宗教和語言的多樣性,決定了它很難走這一捷徑。印度的主要語言為英語和印地語,還有十來種其他語言,但這些對印度以外的國家和人們似乎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不知是小貝無意還是印度多情,想當年英國球星貝克漢姆把他妻子維多利亞的名字用印地語紋到前臂上時,印度人曾經歡呼自己在文化外交上取得了一次巨大勝利。以此為契機,印度對提升“軟實力”的熱情日漸高漲。
寶萊塢的電影、舞蹈和音樂在全世界受到歡迎,這讓印度人歡欣鼓舞。印度人的自豪感可以用《印度奇跡》的作者巴沙姆的話來形容:“古代史上,有6個主要文化橫掃各個大陸:希臘、羅馬、波斯、阿拉伯、中國和印度。”
印度的最大的自豪感莫過於佛教了,佛教也成為印度新的借力點。發源於公元前5世紀的古印度的佛教,在盛行數百年後,佛教卻在其發祥地衰敗。後來,佛教傳遍整個亞洲,在斯裏蘭卡、尼泊爾、不丹、緬甸、泰國、越南、老撾、柬埔寨、日本、韓國、蒙古和中國等國遍地開花。
佛教雖然在印度誕生幾個世紀之後才傳到中國,不過如今中國的佛教徒卻比印度多。據統計,中國的佛教徒多達1億,是全球佛教徒最多的國家。中國當年在杭州舉辦首屆世界佛教論壇,來自37個國家的佛教和尚和學者出席這次盛會。
新德裏顯然對此不太滿意。印度官員承認,印度過去沒有好好強調它在佛教界及佛教遺產中的重要作用,將佛教遺產監護人的身份和在佛教界的領導地位拱手相讓,並迅速被中國、日本等國家“挪用”。現在,印度正在糾正這一政策。
最近幾年來,印度一直努力奪回印度應有的名銜——那就是,印度是亞洲文明的中心。從很多方麵來看,印度是亞洲地區的文化潮流引領者。
據統計,中國自2004年在韓國首爾成立第一所孔子學院,政府計劃在2010年前在全世界建立500所孔子學院。孔子學院已經成為傳播中國文化和推廣漢語教學的全球品牌和平台。截止2008年12月,全球已經開辦249所孔子學院和56所孔子課堂,分布在78個國家和地區。
即便如此,孔子學院的建設速度似乎還是有點趕不上“漢語熱”的熱度。據保守估計,全世界已有100多個國家近3500所高等學校開設了漢語課程,中小學開設漢語課的熱潮方興未艾,通過各種方式學習漢語的人數已達4000萬,有報道說漢辦的目標是將這一數字在4年內提高到1億。這聽起來似乎一個大膽的目標,但在中國政府的強烈支持下,完全有可能實現,又有數字稱政府為此每年投入2500萬美元。
近兩年來,中國政府對孔子學院的投入並沒有一個確切的統計數字,但如以每所孔子學院投入10萬美元計,120所孔子學院投入12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將近億元。在沒有社會力量或者個人資助之前,如此大的投入沒有政府支持顯然難以為繼。有消息人士說,在歐洲一些國家,孔子學院的費用由雙方各承擔一半,但在第三世界,孔子學院的費用多由中國全部承擔。
以在美國和歐洲等能夠影響世界輿論的發達國家為重點目標建設的孔子學院,已經讓更多的外國人了解了中國的和平崛起政策,重要的是也傳播了中國的文化和價值觀念。
中國一如既往的通過孔子學院提升國家形象,中國正在自信的向世界展示:一張柔和的孔子的臉。
於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