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金一南:中國不是在鶯歌燕舞之中實現崛起

(2009-01-02 19:51:44) 下一個


金一南:中國不是在鶯歌燕舞之中實現崛起



 來源:解放軍報



  年終歲尾,金一南教授的新著《苦難輝煌》出版問世。


  新著,說的卻是“老故事”。作者以空前複雜的曆史變局為背景,以兩萬五千裏長征為主線,以獨特視角審視了人民軍隊的前輩們在曆史重大關頭慨然擔承救國使命,突出重圍,殺出血路,最終奪取勝利的曆史足跡。作為一名強烈關注現實的軍事學者,金一南在2008這個非凡年份結束之際,奉獻給讀者的為什麽卻是一部回望曆史的書?

  他說:“量變堆積曆史,質變分割曆史。大變革與大轉型中必然出現曆史的大拐點,人民軍隊與中國軍人必然要麵對創造曆史的擔當。”於是,記者與金一南的對話就從這本書開始……

  ■“中國,絕不是在鶯歌燕舞之中實現崛起。我們前麵並沒有一條灑滿鮮花的道路,需要踏過荊棘,邁過一道道門檻”

  記者:金教授,您怎樣看待《苦難輝煌》的老故事與2008年的新故事?

  金一南: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召開,胡主席在報告結尾時說了四個“一定要”,第一條就是:“我們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應該說整個2007年國家的發展形勢非常好,不少同誌認為胡主席的話僅是一種政治號召,心理上還沒有受到很大觸動。但是進入2008年,許多挑戰突如其來,人民軍隊與全國人民一道,驟然走進了一段極不尋常的“峽穀”。

  《苦難輝煌》中那種空前複雜的曆史變局,與我們今天麵臨的局麵有很多相似之處。我有一個突出的感受:二萬五千裏長征是中華民族崛起的起點,今天則是民族崛起進入的中期進程,前麵將是新長征中最艱難的一段路。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我們的軍隊,改革開放也好,軍隊建設的轉型也好,都進入了攻堅期。中國,絕不是在鶯歌燕舞之中實現崛起。我們前麵並沒有一條灑滿鮮花的道路,需要踏過荊棘,邁過一道道門檻。

  記者:這些“荊棘”和“門檻”,對於我軍是指什麽?

  金一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國家安全形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我軍在新世紀新階段擔負的曆史使命也相應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們必須有能力應對更多的挑戰。回想年初南方下雪的時候,最初還以為是“喜降瑞雪”,誰能想到竟造成如此大的災難?奧運之年,中國人懷著多麽美好的願望。結果,先是藏區騷亂,西方報紙公開說“要讓火炬傳遞成為中國的‘羞辱馬拉鬆’”,奧運安保形勢異常嚴峻。接著,就是汶川大地震,誰也沒有料到這場特大災害猝然來臨……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麵對這一係列變故,我們這支軍隊繼續扮演了中華民族先鋒隊的角色,以空前的熱忱站在最前線,最堅決、最勇敢地維護民族利益。但是,也麵對空前嚴峻的挑戰,麵對一係列轉型建設的難題。

  記者:這有助於我們清醒地麵對形勢,做好跨越的心理準備。

  金一南:是的。今年2月我們參加中美國防部工作會晤,一位美國人講了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隨著中國力量的日漸增強,你們就會發現,辦事情不是越來越容易,而是越來越難。”我們當時還有些疑問:果真如此嗎?

  很快,今年一係列大事的發生,證實了這種觀點。聯想到前幾年一部電視片《大國崛起》熱播,好評如潮,但這部片子僅僅描述了一幅溫情脈脈的大國崛起圖景,似乎隻要做好海外貿易、遵守好契約精神、完成好人才培養、科技開發、專利保護等等就能崛起了。現在看來,這些隻能歸入大國崛起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世界上任何大國,在崛起中都有一些關鍵性的台階和門檻必須要邁過。由重大事態、重大災難、重大考驗匯聚成的關鍵時刻,就是國家發展的“門檻”,也是“刀鋒”。2008年讓我們看到,曆史的刀鋒就橫在我們麵前。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到了關鍵時刻,往往需要軍隊承擔中流砥柱的作用。軍人平時必須枕戈待旦,隨時準備一躍而起”

  記者:嚴峻形勢下,您怎樣看待軍隊和軍人對於使命的擔當?

  金一南:前不久,國防大學請“獨臂英雄”丁曉兵講黨課,他講了一件難忘的往事:參加保衛邊疆作戰時,他才19歲,還是個新兵。部隊開到前線,一位苗族老大媽坐在被敵軍炮火摧毀的廢墟上哭,她拉著丁曉兵的手說:“解放軍同誌,你們怎麽才來啊?”就在那一刹那,他真正明白了剛剛穿在身上這身軍裝的分量和含義。

  汶川大地震中再現了這一幕。受災民眾看到解放軍,也是哭著說:“你們終於來了!”年初的冰雪災害中,貴州一個地區道路全部阻斷,春節快到了,工資發不到幹部職工手裏。最後,銀行把兩百萬元現金交給兩名戰士,背著麻袋翻山越嶺去送錢。銀行同誌說:“絕對相信你們。”這確實讓人感動。軍人,在這個時候是最不可替代的人。

  記者:您認為我們是否做好了完成“不可替代”角色的心理準備?

  金一南:從精神到物質,任何軍隊都必須完成這樣的準備。在美軍軍營訪問時,看到貼的標語:“Alwaysready,alwayshere”;翻譯成漢語,就像我們常說的一句話“時刻準備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到了關鍵時刻,往往需要軍隊承擔中流砥柱的作用。軍人平時必須枕戈待旦,隨時準備一躍而起。

  記者:這種警覺性不是說哪個人、哪些人要有,而是所有軍人都要有。

  金一南:對。2008年國防大學戰略班學員就學時,正趕上汶川大地震。地震發生的當天下午,學員們從新聞報道中得知震級如此之高,一些高級指揮員立即意識到,部隊肯定要有行動,趕緊打電話要求部隊做好出動準備,表現出很高的安全警覺和任務意識。當時,還沒有接到上級任何指示。當天晚上,軍委命令到了,這些學員立即星夜兼程,歸隊回到指揮崗位。

  這就是說,我們講枕戈待旦,是針對每一名軍人的,中高級指揮員腦子裏繃緊這根弦作用最大。因為職務越高,責任越大,所以越要夙興夜寐。在戰爭年代,毛主席評價彭德懷:“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今天,我們的中高級指揮員也要有彭總當年那種精神——在危難關頭、緊要時刻敢於橫刀立馬,挺身而出,為黨分憂為民解難,衝鋒在前奮鬥在前。

  ■“物質問題解決起來並不難,但是人的變化就決非一朝一夕了,不是說穿上新式軍裝就能夠承擔新世紀的使命任務,一定要下決心提高能力素質”

  記者:我軍在今年一係列考驗麵前表現出色,您覺得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麽?

  金一南:歸根到底,是國力和軍力的雙提升,是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的雙提升。長期以來,我軍建設的主要瓶頸是經費不足,在後勤和裝備建設上反映得最明顯。回想10年前的“九八抗洪”,軍隊後勤保障缺口很多,抗洪部隊吃地方供應的盒飯、喝地方送來的礦泉水、用地方提供的手機……這種局麵在2008年的一係列救災行動中已經發生根本性改變。在抗震救災第一線,我軍運用現代化後勤裝備建立了飲食供應站、供水站、沐浴站、被服洗滌站、野戰加油站等,不但十幾萬官兵的後勤保障沒有給當地政府增添負擔,還有力保障了災區民眾的生活急需。從這裏完全可以看出10年來軍隊建設發生的巨大變化。

  記者:看來,富國強兵是一個統一體,沒有國力的發展,強兵永遠是夢想。

  金一南:在物質力量增強的同時我們還要看到:軍隊建設這條高速公路的“堵塞口”正在後移,新的瓶頸是人員的素質。如何克服這一瓶頸,是未來我軍建設的重大課題。我們說軍裝是軍人最明顯的標誌,它不但體現軍人的身份和責任,還體現軍人與國家和民族的一種特殊約定。作為中國軍人,穿上這身軍裝,就必須做到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就必須主動獲取軍人必須具備的一切能力素質。去年我軍下發了07式軍裝,一夜之間三軍麵貌一新。所以說物質問題解決起來並不難,但是人的變化就決非一朝一夕了,不是說穿上新式軍裝就能夠承擔新世紀的使命任務,一定要下決心提高能力素質。

  記者:回顧2008,您覺得我軍最需要提高的能力素質是什麽?

  金一南:是核心軍事能力。軍人應將這一能力的培育深深植入內心。今年9月我們到美國陸軍戰爭學院訪問,曾問他們為什麽在軍語中取消了“非戰爭軍事行動”(Operationotherthanwar)這個詞。上個世紀90年代初,美軍創造了這個詞,現在又不用了,為什麽?對方回答說,這個詞容易讓軍人誤認為在這類行動中不需使用武力,所以現在美軍以“全譜作戰”這個概念,取代講了10餘年的“非戰爭軍事行動”。美軍這一變化,對我們同樣是一種提示。所以我們說,新世紀我軍的核心軍事能力依然是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能力。我們依然需要牢記我軍存在的“兩個不適應”,既現代化水平與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要求還不相適應;軍事能力與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曆史使命的要求還不相適應。克服“兩個不適應”,仍然是我們努力的主要目標和方向。

  因此,近來軍委首長多次強調提升軍隊的核心軍事能力,指出我軍要應對多種安全威脅,首要的是應對國家被侵略、被顛覆、被分裂的威脅;我軍要承擔多樣化軍事任務,首要的是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這就是說,我軍其他的能力是派生的、是以核心軍事能力為基礎的,我們千萬不要以為打贏能力與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是“兩種能力”。

  ■“災難和變故,是一個國家武裝力量的磨刀石,能讓軍人們去掉鏽跡,把劍磨得更鋒利”

  記者:2008的一係列大事,是否也讓我們發現了軍隊未來的發展點?

  金一南:毫無疑問,人民軍隊在2008年一係列災難變故麵前表現出了一流的反應能力,但我軍同樣存在需要進一步提升和強化的方麵。比如說陸軍的空中機動能力。當災難使公路、鐵路阻斷的時候,大家看見了對救援力量的空中機動提出了多麽迫切的需求。再比如複雜條件下的信息保障能力。汶川地震使災區通信台、站、網受到毀滅性破壞,軍事通信對衛星的依賴性陡升。這些都是災難對我們的警示。不能說我們平時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但通過災難救援,使我們有了更加深刻、更加切膚的認識。正是這些東西,形成軍隊未來的發展點。

  記者:縱觀我軍今年大用兵,在平時訓練上對我們有什麽啟示?

  金一南:災難和變故,是一個國家武裝力量的磨刀石,能讓軍人們去掉鏽跡,把劍磨得更鋒利。我們看到,當部隊徒步向汶川開進的時候,一些老同誌稱讚我們軍隊“鐵腳板”的功夫沒有丟。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有的部隊對地形不熟悉,當道路被山崩阻斷,就不知道該從哪條小路迂回,影響了救援突擊速度。革命戰爭年代我軍那些傑出的指揮員,看地圖、背地圖,將地形爛熟於心,從而指揮部隊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成為戰場決勝的重要基礎。這就啟示我們,推動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下轉變,仍然要把基礎訓練搞紮實,部隊作戰的基本功不能丟。

  記者:回首2008我軍的奮戰,最讓您感動的是什麽?

  金一南:是新一代中國軍人的精神風貌。2008年,我們人民軍隊中的“80後”、“90後”們在大災難麵前義無反顧、敢打敢拚,延續了人民軍隊壓倒一切困難而決不被困難所屈服的光榮與輝煌。我不由得想起1947年10月我軍轉入戰略反攻時,毛澤東同誌講過的一段話。他說:我們長期在農村打遊擊,敢不敢打正規戰、攻堅戰?敢不敢進攻大城市?打下來後敢不敢守住它?……第二年劉鄧大軍躍進中原,鄧小平同誌回顧起這幾個“敢不敢”,深有感觸地說:“誰都希望革命快些勝利,可是,問你敢不敢勝利,問題就來了。不一定希望勝利的人就敢於勝利。”我覺得,兩位偉人的話今天對我們也很有啟發。在困難與考驗麵前,軍人最寶貴的精神狀態,就是一個“敢”字。

  所以,我們今天談到的跨越“曆史的刀鋒”,決不僅僅是披紅戴花之後怎樣經受住榮譽考驗的問題。新世紀的曆史使命依然艱巨,真正的勝利之路還很遙遠,中國軍人的曆史擔當,依然是作為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敢於鬥爭,敢於勝利,踏著荊棘,踏平坎坷,走向未來。(武天敏 丁海明 李緒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