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軍報暗示中國預警機雷達識別力位列世界第一!

(2008-12-28 18:03:36) 下一個


軍報暗示中國預警機雷達識別力位列世界第一!



雷達目標精確識別,是世界公認的難題,發達國家在這一領域近50年徘徊不前。”你不提前發現對手,就會被對手消滅!”導師的一番話,激起博士生王雪鬆的一腔熱血。他獨辟蹊徑,推翻了長期被國外科學家奉為經典的某基礎理論,創造性地提出了“瞬態極化”全新概念,終於實現重大突破。   

嶽麓山下,湘江之畔,坐落著我軍科學技術的最高殿堂——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國慶”前夕,記者來到該校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獲悉一串令人驚喜的數據: 
 
這個學院研究的課題,90%以上與國防和軍隊信息化建設的重大核心技術緊密相關;承擔這些重大課題的專家團隊,是一個200多人的年輕方陣,平均年齡隻有35.8歲; 

 “十五”期間,他們完成重點科研課題300多項,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7項、二等獎7項。
  熒屏閃爍,一行行複雜的程序如銀河奔流。當記者穿行於學院實驗室中,我們的耳畔響起科研人員們反複講的那句話:“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國家安全利益。”  
 “國家安全利益永遠是第一位的”
中國大型空中預警機
  翻閱該學院5年來的攻關史冊,他們受命研究的課題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大多是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卻又被“卡了脖子”,非自主創新不能改變局麵,並且幾乎每個項目都是背水攻堅,絕境求生。

  某高端先進技術,直接關係我國家安全。某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走在世界前列,我國曾與其簽訂了引進合同。但是,變故突然發生:由於複雜的國際背景,合同被單方麵中止。由於當時決定“買”,一度放鬆了基礎研究,現在重起爐灶,已經耽誤了四五年。

慘痛的教訓,給科研人員們上了刻骨銘心的一課:國家安全利益永遠是第一位的。在關乎國家安全命脈的關鍵領域,真正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買不來,必須依靠自主創新。
  一次次攻堅戰總是這樣打響的。某關鍵設備,是我國自主衛星導航定位係統工程的核心技術,國內多年攻關未能突破。莊釗文教授帶領幾名平均年齡不到29歲的博士生,用6年的理論探索與技術攻堅,完成了10年的工作量,成功地研製出這一關鍵設備,打破了國外在這一核心技術上的封鎖與壟斷,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擁有自主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的國家。該成果先後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國家安全利益永遠是第一位”。走進這個學院,處處能感受到這種強烈的使命意識,專家們事事站在這樣的戰略高度想問題。某重大信息化項目研製有多個單位參與,在進行係統集成時,各單位都認為自己的子係統完美無缺。總體設計單位提出:應盡快研製一個測試設備,檢驗各個子係統質量。這個任務時間緊、經費少,很多單位不願接。學院主動請纓攻關,兩年告捷。

  “用‘中國製造’的精良武器裝備我軍”
  近年,中國政府的年度國防白皮書,都公布一個事實:為增強防禦力量,中國適量地進口武器裝備。
中國最新型預警機
  買裝備,非易事。某部一種新型進口裝備投入使用,上演兵場才發現一個重要係統極易損壞,導致整套設備癱瘓。花錢再從國外買,價格貴,周期長。部隊向專家提出:能不能自己研製?專家一看,也難住了:這是一種高科技尖端產品,一無說明,二無圖紙。要拿出“中國製造”,無異於一張白紙畫圖畫。但是,專家們的回答斬釘截鐵:“祖國的國防不能依賴別人。軍隊科技工作者的責任,就是用‘中國製造’的精良武器裝備我軍。”他們迎難而上,苦戰攻關,終於自主研製出性能優於進口產品的新元件。現在,我軍裝備部門已簽訂合同批量生產,正式裝備部隊。

  為了讓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進入軍營,專家們始終瞄著世界軍事變革的最前沿創新,像部隊一樣,找最硬的仗打,向最難攻的山頭衝鋒。那年,某大國學者來中國講學,提到某信息化課題時,表示發達國家都感到為難。言者無意,聽者有心。學院馬上把這項研究列入攻關課題,在最前沿領域取得成功。研究某衛星係統,某發達國家是從第一代開始逐級做模型,這個學院的科技工作者則采用最新技術,重點跨越,一步就到最高端。研究某信息化係統,他們起步就著眼現代聯合作戰,把信息處理時間整整加快了60秒!

  “突破尖端技術,是死生之地的奮爭”  
  記者與這個學院年輕的專家們座談,他們常說這樣一句話:“尖端的軍事科技,事關國家生死存亡。我們突破尖端技術,就是在死生之地的奮爭。”
  進則生,退則亡,這是一種心係祖國、忘我拚搏的危機感。某課題研究,租用國際電信聯盟的衛星資源。期限將近,一旦別國占用再難申請。千鈞一發,課題組臨危受命,無條件地接受了這項重大攻關項目,夜以繼日地攻關,終於一舉扭轉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被動局麵。

  雷達目標精確識別,是世界公認的難題,發達國家在這一領域近50年徘徊不前。”你不提前發現對手,就會被對手消滅!”導師的一番話,激起博士生王雪鬆的一腔熱血。他獨辟蹊徑,推翻了長期被國外科學家奉為經典的某基礎理論,創造性地提出了“瞬態極化”全新概念,終於實現重大突破。

  創新,常常需要付出雙倍的艱辛。研製某雷達係統飛行試驗,沒有製式試驗飛機,他們就租用農用飛機。炎熱的夏天,飛機內溫度高達50℃,他們一連試驗了3個暑假,終於研製出我國第一部性能先進的新型雷達係統,使我國在該領域掌握了自主核心技術,也使中國預警機雷達識別力位列世界第一,隻是密而不宣而已。

  當年研製“兩彈一星”,一大批科學家隱姓埋名。如今,這個學院的年輕專家也麵臨同樣的考驗:那年,全國高校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排名,4個評價指標中,該院3個名列前茅,唯有“學術影響”排名第八。原因隻有一個:大量課題涉及國家核心技術,論文不便發表,成果不便交流。

  功績卓著,也隻能默默無聞。但是,他們無怨無悔。在他們的心中,祖國的安全、祖國的利益高於一切!
  短評:
  勇當科技創新排頭兵
  國防科大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年輕科技工作者勇當科技創新排頭兵的感人事跡告訴我們:軍隊科技工作者隻要牢記肩上擔負的曆史使命,把崇高的愛國熱情轉化為報國行動,自強不息,埋頭苦幹,就一定能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的輝煌業績。

  目前,我軍建設的主要矛盾是現代化水平與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要求還不適應。我們的國防實力特別是科技實力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不少差距。要盡快解決矛盾、縮短差距,就必須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不斷增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力爭在一些基礎性、前沿性、戰略性,特別是在核心技術和高新裝備上謀求突破,把國家安全的命脈緊緊掌握在自己手中。

  全軍官兵尤其是軍隊科技工作者要像國防科大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同誌那樣,牢記神聖使命,以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孜孜以求的創新熱忱和夙興夜寐的敬業精神,拿出背水一戰的勇氣,為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和我軍現代化建設又快又好地發展不斷作出新貢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