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空軍完成最大規模軍演 戰區遍全國

(2008-12-01 22:59:33) 下一個




中國空軍完成最大規模軍演 戰區遍全國




空軍某試驗訓練基地建立50年來創下126個第一 其訓練中心建成我軍第一個具有實戰效能的電子綜合試驗訓練場 ———

這是一支特殊的新型現代化部隊,擔負著科研、試驗、訓練、作戰多重任務;這是我國唯一的航空、防空武器大型綜合試驗訓練基地,是空軍航空兵、地麵防空兵部隊基地化訓練專設機構和空軍戰鬥精神強訓基地。

在這個大型試驗訓練基地廣闊的空間裏,每天都緊張地進行著先進戰機和空空、空地、地空導彈試驗,最多時有20多項重大試驗任務在場同時展開,數十家科研單位,數千名科研人員進駐。

這裏,就是我國西部巴丹吉林沙漠深處的空軍某試驗訓練基地(以下簡稱K基地)。

建奇功:融會先進理念 創造新型戰法

建場50年來,k基地先後完成了空軍和陸、海軍2200餘項航空、防空導彈試驗任務和470餘項新機新裝備試驗、作戰平台改研鑒定試驗任務,參與了我國所有航空和國防尖端武器的試驗,獲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獎296項,創造了我國武器裝備發展和軍隊基地化訓練史上的126個第一,完成40餘次全軍和空軍的重大演習演練任務。

K基地訓練中心建成了我軍第一個具有實戰效能的電子綜合試驗訓練場。K基地副司令員許誌良告訴記者,當今世界最先進的作戰理念在這裏融會,中國空軍最先進的戰機、最優秀的戰鬥員、最先進的戰法在這裏拚殺。這裏隨時都有新的“戰事”爆發,隨時都有新的戰法誕生。

而實現這一切,僅僅用了不到10年時間。

1999年,空軍將位於中國西北地區的幾個不同類型的試驗訓練基地和訓練中心合而為一。即便從世界的眼光看,這也是中國空軍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K基地副司令員瞿勤說,在空軍武器裝備建設和發展曆史上,如此大規模的動作,除了空軍誕生初期之外,其他任何時候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航空防空武器裝備是衡量一個國家軍事實力的重要標誌之一。世界空軍強國,都有其功能強大的試驗訓練基地,但像我軍K基地這樣的集科研、試驗、訓練、作戰功能於一體的大型綜合試訓基地,卻十分罕見。這裏不僅磨礪官兵的戰鬥力,也注重培養官兵的戰鬥精神和戰鬥意誌,讓戰鬥精神與戰鬥力相互促進。


飛行員:這裏讓我們對未來戰爭不再陌生

今年1月,K基地在剛剛送走一批駐訓部隊後,又迎來幾支藍天勁旅。

一望無垠的戈壁灘上,幾個巨大的仿真靶標在狂風中顫立。航空兵某團飛行員徐忠敏和戰友的任務就是要突破“敵”防區,首次使用一種新型導彈摧毀這批目標。

盡管徐忠敏已多次在K基地進行過複雜電磁環境對抗訓練,但飛機升空後遇到的強大電磁幹擾,還是讓他冒出了冷汗。他和戰友們啟用各種手段進行反幹擾、反欺騙和反壓製,在特種飛機和地麵防空部隊的支援配合下,終於突破了看不見的電磁幹擾與封鎖,準確鎖定目標,仿真靶標被導彈成功摧毀。

“現代演兵場上的一切都在變,越變越真實、越變越殘酷”,徐忠敏說:“來這裏訓一次、進一步,讓我們對未來實戰不再陌生,充滿信心。”

大演兵:空軍有史以來最大規模對抗演練創多項紀錄

今年5月以來,空軍以K基地靶場為中心進行的跨區多兵機種體係對抗演練,成為載入史冊的大演兵。

首次參加演練的廣空某航空兵團作為“紅軍”千裏奔襲到達指定空域,先在空中占位,習慣性地等待“藍軍”戰機。突然,傳來導演部的戰報:2號空域遭“藍軍”空中火力攻擊,“紅軍”必須在半小時內奪取該空域製空權。然而,此時,“紅軍”戰機遭到了又一批強電磁幹擾,通信迅速中斷,指揮失靈,雷達屏幕上一片雪花。一場模擬未來複雜電磁條件下未知的對抗形式迅速展開。

此時,遠在200多公裏之外的地空導彈訓練靶場上,警報聲驟然響起。指揮所下達命令,要求導彈營在指定時間內趕到100公裏外的指定位置。

營長安少勇一聲令下,車隊迅速出發。短短100公裏的路途,他們經曆了敵機突襲、山體滑坡、橋梁被炸、道路阻斷、通信中斷等十餘個突發“險情”,曆盡艱險,準時到達指定地域。官兵們快速占領陣地,架設兵器。一時間,警戒雷達天線旋轉,導彈直指藍天。

指揮車上,安少勇雙眼緊盯屏幕,敵機群正快速向設伏區奔來。突然,“敵機”施放強電磁幹擾,雷達屏幕頓時一片雪花。

“啟動反幹擾程序!”安少勇沉著地下達了命令。“機群”又出現在了屏幕上。鎖定目標,發射!一枚枚導彈直刺“敵機”……

在這場曆時數月的演練即將畫上句號時,9月下旬,一場大規模的多兵機種跨區機動演練開始了,千裏戈壁大漠硝煙再起。

從西北和中原某機場起飛的兩個戰鬥機群,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突防,在基地靶區上空與從西南某機場起飛攔截的“藍軍”機群遭遇,雙方展開了一場殊死“拚殺”。

此時,戈壁深處的各個陣地上,電子對抗裝備開足功率,進行全時域、全方位、全頻段的電子幹擾與反幹擾,雷達捕捉著空中時隱時現的目標,導彈蓄勢待發;“敵”機場上,“戰機”整齊排列,港口裏,無人駕駛坦克拖著巡洋艦模型緩緩遊弋著……

而在千餘公裏外的中原某地,一個大型轟炸機群全數啟動,戰機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數分鍾之後,它們將同時奔赴基地某個空域,對敵重要目標進行第二波次打擊。

指揮大廳碩大的屏幕上,顯示著即時的戰況,指揮席位鍵盤聲聲,將一條又一條指令,傳輸給天空的戰機、地麵的戰車、崗位上的戰鬥員……

這場對抗演練是迄今為止我空軍規模最大體係對抗演練,參演部隊均為新裝備部隊,空軍多個兵種全程參與,十餘種新戰法首次參加作戰檢驗,創下了多項紀錄。

演兵場:以未來戰爭要求為目標打造信息化實戰場

“未來的戰場什麽樣,就打造什麽樣的演兵場;未來戰場中包含哪些要素,就創造條件構成這些要素。”K基地總工程師張雲衛告訴記者,“近10年來,隨著空軍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和訓練轉型步伐的加快,K基地信息化建設進入了跨越式發展階段,一些信息化手段實現了突破。”

去年初秋,代號為“礪劍-07”的多軍兵種聯合演習,在K基地拉開帷幕。來自陸軍、空軍、二炮部隊的數十路精兵,在戈壁大漠上排兵布陣。

K基地指揮大廳內的超大屏幕實時顯示著演習中每個戰場的攻防態勢,在這個“透明”的戰場中,導演部的意圖和指揮員的口令可以無障礙地傳遞到各作戰單元,各作戰單元的信息、千裏之外的聲像畫麵也可實時回傳顯示在大屏幕上,所有兵器的作戰數據被實時測量記錄可供查詢,指揮部對參演官兵的一舉一動盡收眼底。

這場曆時半個多月的演習,全麵驗證了複雜電磁環境下我軍主戰裝備和多兵機種聯合作戰能力,創造了我軍訓練史上的數個第一,標誌著K基地已成為探索信息化戰爭的前沿陣地,成為磨礪我軍戰鬥力的信息化實戰場。

北京青年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