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年輕人為何對中國海軍去索馬裏而自豪?

(2008-12-26 10:08:39) 下一個



年輕人為何對中國海軍去索馬裏而自豪



宋曉軍



昨天,一家經濟媒體就中國海軍艦艇去索馬裏巡邏采訪我,問到為什麽網上的年輕人對這次中國海軍艦艇出去執行任務那麽興奮。我說這還不容易理解嗎,一個是洗刷了1840年後中國被西方堅船利炮堵在家門口的屈辱;二是中國自行研製的軍艦是中國製造業的一個亮點。現在有些人一聽年輕人為中國海軍艦艇去索馬裏興奮,就認為是“義和團式的愛國情緒”,我隻能說這些人是對工業化、現代化的無知,對年輕人的知識結構的不了解。171艦、169艦和887補給艦的主要設計人員和建造人員,有的我都認識,他們本身就是年輕人,在擔任主設計師和主建造師的時候就是一個“大男孩”,而且從小就是軍事迷。其中有一個總設計師和軍艦的總建造師就是從小看著《艦船知識》雜誌長大的。有的現在還對軍事遊戲著迷呢。他們看到自己的設計建造的艦艇去遠洋為中國執行任務能不感到自豪嗎?同樣,其他的年輕人一樣知道一個國家的強大,就是靠實實在在的工業、技術和係統集成能力,而這次出去的軍艦恰恰就是這種能力的象征。我今年在哈爾濱工程大學,也碰到了一些更年輕的負責軍艦、潛艇主要科研項目的負責人,他們對這個國家強大的理解,是非常具體的,我回來後寫了中國還需要購買俄羅斯軍艦嗎?。還有軍艦上的那些年輕的艦長、軍官,他們一樣都是很棒、很踏踏實實的年輕人。這些設計師、建造師、艦長就是國家的希望。 《艦船知識》雜誌今年第三期采訪了887的艦長,下麵我把這篇文章貼出來。




887補給艦艦長曾經當過戰鬥艦艇的艦長


887補給艦艦長與國外同行在工作

我隻能說這艘艦的設計師非常年輕

國產綜合補給艦艦長的大海情結


去年由“廣州”號導彈驅逐艦、“微山湖”號綜合補給艦組成的我人民海軍出訪艦艇編隊出訪了歐洲4國的航程。 “微山湖”艦,是我國自行研製和建造的現代化新型綜合補給艦。2004年4月下水服役,2005年曾與“深圳”號導彈驅逐艦出訪巴基斯坦、印度、泰國,這是第二次與國產新型導彈驅逐艦聯袂出訪,也是首次出訪歐洲。出訪編隊將航經風浪區、熱帶區和狹水道,橫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曆時87天,總航程23000多海裏。本刊獨家采訪了海軍優秀指揮軍官、一級艦長、“微山湖”艦艦長陳再良上校。

記者:聽說您個人的經曆比較豐富,能簡單介紹一下嗎?

陳再良:也說不上豐富,隻是經曆多些而已。我是1982年從部隊戰士考上海軍大連艦艇學院的,1984年有幸參加了建國35周年天安門國慶閱兵。四年的海校生活,尤其是大半年的國慶閱兵訓練,練就了我堅強的意誌,激發了我對偉大祖國的深情和熱愛,更加堅定了我要當一名優秀海軍軍官的信念。1986年畢業分配到護衛艦大隊後,我當過觀通長、副艦長、大隊副參謀長、艦長、副大隊長,參加過“3.14”海戰,3次率艦執行南沙值班任務共200多天,18次參加上級組織的各類演習活動。2003年調任887艦艦長,曾4次率艦赴馬六甲海峽執行遠航任務,接待過英國海軍參謀長阿蘭·韋斯特上將來艦參觀訪問,並於2005年10月率艦出訪巴印泰三國任務等。入伍27年來,我十分注重學習和積累工作經驗,努力探索和鑽研海軍艦艇在不同任務條件下的訓法和戰法,可以說有一定的心得,也有不少收獲。

記者:剛才您說參加過海戰,這對您熱愛軍艦、大海是否有影響?

陳再良:1988年發生在南中國海的武裝衝突,對時任觀通長的我來說,是一次難忘的經曆,使我對海洋國土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對建設強大的海軍有了更深的感悟,深刻認識到民族要複興,國家要強大,就必須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必須有許許多多對祖國萬裏海疆無比熱愛、無私奉獻,甘灑熱血的海軍官兵。

記者:從戰鬥艦艇的艦長到遠洋綜合補給艦的艦長,您有什麽感受?

陳再良:作為當過國產第一代火炮護衛艦艦長和第一代導彈護衛艦艦長的我來說,到我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代自行研製和建造的現代化新型遠洋綜合補給艦當艦長,我感到光榮而自豪,更感到責任重大。因為國家海洋戰略的需要和長期的海上生活,使我深深的體會到,補給艦就是戰鬥艦艇戰鬥力的支撐,就是中國海軍走向大洋的關鍵。這使我在新的工作崗位上,能從更深更細的層次上理解戰鬥艦艇的需求,能更好地搞好海上保障工作。

記者:從戰鬥艦艇指揮員到輔助艦艇指揮員,訓練、裝備都發生了變化,你能舉幾個例子談談你剛剛到輔助艦艇時這方麵的體會嗎?

陳再良:人到887艦當艦長,確實體會很深,有許些不同的地方。首先,887艦是新組建的單位,艦員是由八個不同的單位人員抽調過的,專業水平參差不齊,訓練起來難度大,有相當一部分人員認為輔助艦船標準可以低一些。我記得剛開始組織體能訓練時,就有三分之一的同誌跑步跑不到1000米就跟不上隊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方麵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組織條令法規知識學習,加強法製教育,提出了按照戰鬥艦艇標準建艦的口號,提高思想認識。另一方麵,從抓體能訓練著手,強體魄,練作風,很快就在工廠、酒店及社區產生了很好的反響,周圍群眾反映說,自從我們入駐紅帆酒店以後,社區的治安好了很多,部隊成了社區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其次,是裝備的不同,第一次上艦,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龐然大物,在艦上走了兩個多小時,也還沒有看全所有艙室,軍代表提供給我們的資料就有上百本,大部分裝備對我來說都是新的,要在幾個月內要使部隊掌握它,難度是很大的。在軍代室的大力協助下,我們和工人師傅一起分析研究,跟班學習。在接艦學習階段,我們對每一個裝備都進行認真的學習和研究,結合部隊使用的實際需求,我們一共向廠方提出了280多項修改意見,其中有260多項被設計單位和工廠所接受,使裝備的實用力大大提高。為了更好更快地掌握裝備設備,我們虛心地向工人師傅們請教。第三,是訓練教材缺,特別是補給部門,作為綜合補給艦,這是我們當時急需解決的問題。我們采取派骨幹“走出學、請進來教”,提高骨幹的理論水平,然後安排他們編寫教材。並根據條令要求,編寫出部署表,使每一名官兵都按照職責要求盡快熟悉自己的崗位職責,在試航中我們對照檢查,不斷修改完善。就這樣,我們全體官兵“抱著石頭過河”,不斷熟練掌握了職掌的裝備的操作方法,當年通過全訓考核,圓滿完成遠航任務。

記者:戰鬥艦艇和輔助艦艇作戰任務不同,在艦艇操縱上有什麽差異?你一開始時習慣嗎?

陳再良:操縱1000多噸的護衛艦到操縱20000多噸的大型輔助艦,從海區要求、風流影響、慣性、視覺等都有明顯的不同,當然開始也不是很習慣。我為了盡快掌握其操縱性能,一方麵虛心請教試航的老船長,一方麵利用試航的機會找感覺,每天16個小時的試航時間,我都堅持在指揮所,一個星期下來對航行操縱就有了信心,但大艦的操縱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記得2004年9月,在上級組織的獨操考核中,以863船為錨泊艦進行靠泊訓練,由於是在兩艘萬噸級艦船之間進行,又無拖船協助,而且有風流的影響,稍不注意就會發生碰撞,我沉著應對,果斷處置,成功完成靠泊。

記者:這次出訪應該對戰鬥艦艇和輔助艦艇配合要求很高,你在這次遠洋航行中,遇到過什麽補給上的困難嗎?是怎樣克服的?

陳再良:這次出訪歐洲4國,在補給過程中,沒有碰到困難,這主要與我們平時訓練得多,官兵的技能和配合能力都比較強,我們艦自2004年服役以來,先後成功進行補給達200多次。雖然這次出訪補給次數多,補給時間長,補給要求高,但我們與168艦密切配合,為了完成好任務,在出航前就與168艦一起認真地對裝備進行了仔細的檢查,並組織對接試驗,對航行中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和研究,並製定了相應的處置措施。而且在每一次補給前,我們都要對補給海區的海況進行分析和研究,對補給設備進行認真的檢查,對補給部署進行反複操練,特別是接到要進行夜間補給時,以前我們從沒有與任何艦進行過訓練,我們及時組織相關人員進行研究,認真做好各項準備工作,首次夜間補給取得了圓滿成功,這標誌著人民海軍走向大洋、走向深藍的綜合保障能力有了新的突破。

記者:南海的海區狀況和氣候條件都比較複雜,這可能給補給艦艇執行任務帶來很多的困難,對此你在平時的訓練和執行任務過程中有什麽體會嗎?

陳再良:複雜條件下的補給是海上補給的一個重要課題,為了探索和掌握各種條件下的補給方法,我們不放過任何機會。2005年8月10日,在與551艦進行補給訓練時,海況明顯超出了正常範圍,但經過認真的研究和分析,我們選擇了正確的航向和航速,大家精心操作,補給訓練順利完成,這對我們後來在複雜氣象條件下進行補給打下了基礎,增添了信心。還有就是在第一次出訪保障中,由於經驗不足,發生了幾次險情,通過處置,積累了一些經驗。總之,科學組織,充分準備,密切協同,大膽創新,是完成任務的關鍵。

記者:從你的經曆來看,你應該是先了解海軍艦艇作戰,後了解對海軍艦艇作戰的後勤支援,這種轉換無疑要求你在海軍理論上掌握的更全麵,在這方麵你有什麽體會?

陳再良:無論是從裝備的複雜上來說,還是從作戰訓練的要求上講,戰鬥艦艇都要比輔助艦船複雜得多,輔助艦船任務相對單純一些;但是,從發展方向來看,隨著大型綜合補給艦的不斷加入現役,現代化的補給艦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輔助船了,它的要求,它的裝備,它的保障能力,尤其是對它的運用,與驅護艦越來越接近了,而且它的大部分行動都是和大型作戰艦艇一起的,所以,在它的編成方麵,訓練方麵,人員組成方麵,作戰運用方麵,都應該按照戰鬥艦艇的要求來實施,特別是我人民海軍走向深藍,對綜合補給艦的要求就更加高了,人員的思想觀念,決不能停留在過去那種近海保障的想法上,要樹立大海洋意識、大局意識、全球意識、全方位意識,全時段意識。以前,我們覺得到南沙就很遠了,這次出訪歐洲,到達波羅的海,我們感到世界也不是很大,關鍵是要敢想敢幹敢於較真。

記者:在現代海軍的體係中,用於作戰保障的輔助艦艇越來越多,這就需要象你這樣既懂戰鬥艦艇又懂輔助艦艇的人才為後來人摸索一套經驗和規章製度,你在這方麵有什麽體會?

陳再良:在裝備管理方麵,我們堅持以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為依據,以戰鬥力為標準,以探索新型裝備管理為重點,提高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海上戰爭的裝備保障能力,按照“打基礎、抓經常、抓重點,整體推進裝備管理正規化建設”的思路,堅持科學管裝、依法管裝,確保裝備的完好率和在航率,保持艦艇始終處於良好狀態,圓滿完成擔負的戰備、訓練、勤務等任務。特別是在堅持製度方麵,在對待出現的故障上,我們堅持以自修為主,我們對艦上每一個主要裝備設備都建立了一本裝備管理檔案,建立數據庫,把它們的性能參數、保養方法、出現的故障情況、修理經過等一一記錄在檔。在抓部隊正規化管理方麵,我們始終堅持按條令條例管理部隊,個人堅持以身作則,要求別人做到的,首先自已先做好,堅持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處處為士兵著想,堅持人性化、科學化、正規化的管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