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學者:中印軍事外交未能超出象征意義
(2008-12-10 05:55:38)
下一個
印度學者:中印軍事外交未能超出象征意義
美國詹姆斯頓基金會《中國簡報》12月8日文章,原題:軍事外交———中印軍事關係的未來?
新興大國之間的軍事關係經常陷入一種衝突循環。但中國和印度的軍事關係是個例外,盡管雙方對彼此的戰略意圖都懷有警惕。1962年邊界戰爭後中印發生齟齬,但近年來兩國以一種為人稱道的方式發展雙邊關係。這部分應該歸功於當前的軍事外交,中國軍隊與印度軍隊因而能夠駕馭分歧和保持有爭議邊界地區的和平。
冷戰時期,除發生了一些短暫的衝突之外,中印兩軍沿實際控製線基本上相安無事。印度前總理拉吉夫·甘地1988年的中國之行推動了和解。隨後兩國出現了一些軍事互動。2003年中印海軍首次在上海附近海域進行了聯合演習。2005年和2007年兩國海軍分別在阿拉伯海和青島再次聚首。2005年中國人還受邀觀摩印度在西部地區的軍事演習。同年,印度也在中方邀請下派遣觀察員觀摩中俄聯合軍演。2006年印前國防部長普拉納布·穆克吉訪華後,雙邊軍事外交得到了全麵推動。
值得指出的是,中印通過軍事外交的接觸可以獲得一些實質性好處。首先,軍事外交促進了中印緊張關係的逐步緩和。兩國邊境的相對和平允許印度調整其部隊,將其部署到查謨和克什米爾以及東北部地區進行反叛亂行動。其次,中國軍隊在實際控製線附近的秘密活動要遠遠少於巴基斯坦一方。中國人不支持分離主義勢力跨境或向其提供武器。
長遠而言,印度可以在幾個方麵受益於對華軍事外交。首先,外界對解放軍的現代化計劃、資金和預算進程以及總的戰略目標了解不多。印度仍嚴重依賴西方情報和學術來形成自己對中國備戰的看法。作為國家安全維護者,印度武裝力量被賦予獲得有關解放軍官員、備戰及在亞太地區作戰廣域的職責。其次,中印軍事外交能使印度避免對中國和巴基斯坦兩線作戰的局麵,至少近期來說是如此。它還能為印度在棘手的邊界問題談判上贏得喘息空間和信心。
不過,盡管軍事外交肯定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但不必對其寄予太多希望。因為軍事外交畢竟隻是解決衝突的一種手段。而且,中印之間的軍事外交無論從深度和廣度來說都有限,未能超出象征意義。
當中印兩軍彼此接觸之際,中國的軍事現代化已跨越了多個裏程碑,這造成印度對中國戰略野心的新擔憂。因此,當前中印軍事外交並不能解決印度相對中國的安全困境。邊界糾紛懸而未決,再加上提升軍事實力,這都有可能誘使中國尋求通過軍事手段解決棘手的政治問題。內部問題也有可能迫使中國走上與印度的戰爭之路。
對於印度來說,與中國開展軍事外交不能替代印度的軍事現代化。圍繞解放軍的戰略目標、軍費及在對外政策決策中的作用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印度必須在進行軍事外交的同時推進軍事現代化,以取得今後與中國打交道時的另一種選擇。隻有這樣才能讓印度有能力與中國和平相處,並在新興大國競爭以及亞太地區影響力競賽中一爭高下。(作者巴滕杜·庫瑪·辛格,汪析譯) 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