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早: 西方不寬容不解中國徒焦慮
(2008-11-29 12:18:25)
下一個
聯早: 西方不寬容不解中國徒焦慮
一個來自西方的外國人初次落足北京上海或深圳,或多或少都會覺得中國許多鏡頭跟CCTV所呈現的境況還頗接近。然後他住下來,或誤搭了一趟民工車,那麽他對中國印象又會混亂起來,很容易又帶著西方人種種價值眼光來解讀自己所看到的中國。
在這類西方視角裏,中國往往仍是個國家建設與民生協調有著強烈差距的國家。
此類觀察亦非全錯,但隻有30年時間的開放改革,幷且之前全無現代化社會管理經驗,不足與摸索在所難免。假如外人看中國都套上西方民主價值來作標準,那麽中國當下種種的蓬勃與失衡、轉型與固守、清晰與模糊,恐怕都會讓外人對不上號。因爲本來就沒有真正「普世價值」的存在,現在經濟帝國出問題了,又能一口說就是一種普世經濟秩序的錯麽?
正尋求能保存傳統的新秩序
中科院年前曾有報告指出,中國需有80年時間完成整個現代化進程,報告出現時改革已近30年,那麽2050年才是達標時段。但這原計劃步伐如今難說了,中國社會的現代化進程不得不因國際形勢所需而急速趕上。
東方民主價值觀其實在數千年前就與西方現代民主觀分歧—但不等於就沒有,更不是西方老調裏那些封建社會或奴隸社會的一棒論。因爲東方民主價值原本就不在現今的光體種種社會客觀秩序裏頭,東方的民主認知更極大部分已經與其文化裏的信仰及哲學融爲一種東方的人生價值。
簡單一例,外國人看「鶏犬相聞不相往來」,或認爲是人權壓製,或思維隔離,甚至或許會以一種累積奴性來解讀之。但東方價值裏,無論「天下」姓什麽,人民過的是「人世」、開燈、晚飯、看電視的生活,即使是「鶏犬相聞不相往來」,今天仍可看作太平人間。
民主價值幷非就是一種適宜批量推廣的普世標準。它屬群體的,但它也是個體的。沒錯它源於社會學研究,但最初那時它究竟又是源於哪裏個社會的研究?
30年中國經濟建設完全改變了本身社會,但它也動搖了人們價值思維—大部分是從規劃經濟淤積下來的價值。可以慶幸的是中國人文畢竟深厚,數千年累積的生活價值仍留在民族習性裏。經改30年,中國其實也一直在摸索,有時甚至隻能從各種付出代價的消極教訓中學習。但中國有心要尋求的,是能與這個經改後不相悖又能保存自己傳統價值的一種新社會秩序。
全球現代化應是一種寬容度
然而所謂現代化裏的民主價值,不可能就是一本全球發行的普及本通書。以前西方人高舉此書處處宣昭時,當然也引起中國部分學者或前沿派知青垂注,不過中國似乎更從本身社會轉型的種種甜酸苦辣中看出更清醒的事實。
也因此,他們肯定會留著「中國特色」這句話。即使麵對一種大氣候,即使現在麵對準領導國家稱譽,東方仍有護守自己想法但安靜臉上發出微笑的本事。各種所謂普世價值的得失如何,其實它冷暖自知。既能自知,那麽東方傳統價值裏就有一種價值叫自知之明。
有記者要求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組長何傳啓,對2050中國進入中等發達社會進行描述。
何傳啓答案是,2050年中國進入中等發達社會後,具體表現將有:人均預期壽命超過80歲;大學普及率、城市化及信息化超過80%;養老、醫療及失業保險覆蓋率達到100%;人們可自由合理流動,出國旅遊率超過50%;最低月薪按2002年價格超過1300美元;絕對貧困和童工率下降爲零。
而另份調查人民對現代化要求的報告裏,中國人對未來的要求是:一、收入高一點,物價降一點;二、問題食品少一點,綠色食品多一點;三、大學生就業不要太難;四、教育費能規範一點;五、孩子上學能容易一點;六、農產品殘留農藥少一點;七、房價降一點;八、交通不要擁堵;九、大醫院專家掛號容易一點;十、老百姓都能看得起病;十一、油價降一點;十二、汙染少一點,環境好一點;十三、春運回家不再那麽發愁。
其實以中國當今力度,這些不必都得等到2050年。但誰都不能抓住個中國人就問,你爲何沒要求全民選舉?難道不知那才是民主麽?
當一個社會真正成熟了,就會按部就班有其適應性需要。現代化最大特征之一,也就是誰都無法製止需要的發生及解決。
然而世事無絕對,或許中國以後真有全民選舉,或仍不需要全民選舉而人民仍滿足於與社會配合的另種方式。說到底,真正全球現代化其實更該是一種兼容度,西方的文化政治讀本不一定就合適地套用在中國現代化境況裏,因爲其底下內容幷不一致。
其實這已是個老障礙了,劫是西方一直無法真正理解而産生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