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台媒:大陸新型反艦導彈首次有能力覆蓋全島

(2008-11-23 21:24:06) 下一個



台媒:大陸新型反艦導彈首次有能力覆蓋全島



青年參考


隨著海協會主席陳雲林訪台圓滿成功,海峽兩岸已在和平互動的氣氛下越走越近。不過,島內部分媒體並未因此停止炒作所謂“大陸軍力擴張”,讓人聽到耳朵長繭的“導彈威脅論”,近日又有了新變種。

拿網絡照片大做文章

11月17日,台灣《自由時報》、《民視新聞》等媒體紛紛引用台“軍情機構”透露的訊息,稱解放軍已於東南沿海一線部署射程400公裏的新型岸艦導彈,將台灣主要港口及海上交通線涵蓋其中。

報道稱,大陸某軍事網站前不久刊登的一張導彈試射照片,引起台方高度矚目。經情報人員研判,此即傳言已久的“鷹擊-62A”遠程岸艦導彈。該彈3年前首度曝光時,就曾引起外界關注;其重達300公斤的彈頭,明顯是針對航空母艦等大型艦船而來,因此被視為新一代的“航母殺手”,同時也可打擊岸上目標。

台情報機構聲稱,此型導彈從今年開始,已分批陸續部署於大陸東南沿海,北從福建、浙江交界,南至汕頭,都有其陣地及機動發射車。在此之前,解放軍的岸艦導彈隻有射程85公裏的“海鷹一型”及射程95公裏的“海鷹二型”;“鷹擊-62A”的到位,勢必讓解放軍的機動反艦導彈戰力大幅提升。

台灣軍方坦承,“鷹擊-62A”導彈對台“威脅極大”。除蘇澳軍港因有山遮蔽勉強可做為掩護外,其餘軍民港口都在射程內。戰時軍艦無法出動不說,往來於附近海上交通線的船隻也會受到壓力。對此,台“國防部長”陳肇敏強調,大陸一直都在研發新型武器,“任何新武器的布署,對台灣都是威脅”。

大陸新導彈戰力幾何

那麽,所謂的“鷹擊-62A”導彈究竟有多大本領,竟惹得台灣方麵如此不安?資料顯示,該彈最初被提及是在2005年7月的英國《簡氏防務周刊》上。該刊稱,“鷹擊-62”係列是中國自主發展的遠程亞音速反艦巡航導彈(ASCM),最初配備到中國海軍的新型驅逐艦上,威力和射程超過歐美的許多同類產品。

此後一年間,美國《航空和空間技術周刊》、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也紛紛爆料,稱該導彈項目至少已經進行了10年,其飛行速度約為0.6至0.8倍音速,掠海巡航高度7至10米,能捕捉到40公裏外的目標。由於其射程大大超過西方軍事觀察家的預測,從而“改變了台海力量的平衡,令中國大陸取得了對日本、美國海軍的非對稱優勢”。


中國官方一直沒有公布“鷹擊-62A”的詳細參數。不過在2006年和2008年的珠海航展上,卻出現了一款名為C-602的導彈;根據經驗,這種外形酷似美製“戰斧”的導彈應是“鷹擊-62”的外貿型號。中新社配發的報道也指出:該彈具有射程遠、命中率高、穿透力強、殺傷力大、使用靈活等特點。尤其適合飛機、艦艇以及機動車輛等多平台裝載,用於打擊護衛艦以上之中型海上目標。這一表態似在某種程度上印證了外界的推測。

台海已非衝突“發火點”

解放軍為替代陳舊裝備而換裝新式武器,本屬加強國防建設的正常舉動。倒是台灣媒體大驚小怪的報道風格,與日趨緩和的兩岸關係明顯抵觸。事實上,台灣內部也有人不認同上述報道內容,行伍出身的“立委”帥化民就指出:武器研發更新是大陸一直在做的工作,新部署的導彈更多是針對外來幹涉勢力,用不著什麽都攬到台灣頭上。

對於台海形勢的走向,美國軍方的態度其實更具代表性。據11月18日出版的《國防新聞》周刊報道,美國太平洋戰區最近舉行了第二次“太平洋視野”(Pacific Vision)演習,根據消息人士的說法,這次為期3天的演習著重的是戰略層級的兵棋推演,並沒有出動大規模實兵,有點討論會的味道。

針對這項演習,太平洋美軍司令部在稍後發表的新聞稿中明確指出,由於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關係正在持續改善,太平洋美軍演習的重點也隨之調整,至少不再把台灣海峽當作“發火點”。過去幾年,美國軍方曾多次表示,亞太地區有兩個最令華盛頓擔心的“發火點”,一個是朝鮮半島,另一個就是台海。如今兩岸關係改善,美軍新聞稿中的遣辭用字自然也和過去不一樣了。

由此可見,某些台灣媒體逆勢炒作,拿大陸導彈說事的做法,實屬無事生非、小題大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