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王道”與美國“霸道”的生死較量
(2008-11-23 21:08:06)
下一個
中國“王道”與美國“霸道”的生死較量zt
2008-11-22,胡錦濤還在秘魯參加APEC會議。本周滬深兩市基本上走出了一波獨立於世界的行情,我們都很期待。無論這種行情屬於技術反彈,還是源自經濟層麵的信心,都是一種強烈的信號——中國經濟可能會領風氣之先。
大洋彼岸,花旗銀行告急、通用告急、福特告急,黃金急升……種種跡象表明新一波行情正在醞釀。
歐洲各方經濟先後陷入衰退,新一輪救市計劃正在討價還價。
俄羅斯經濟繼續惡化,“盧布危機”可能一觸即發。
日本經濟連續兩季度下滑,被證明8年之後重陷衰退。
……
危機還在繼續,危機將走向何方?我們不妨從各方最根本的利益出發,去尋找答案。
中國最大的利益在哪裏?
不要說是打倒美帝,
更別說世界霸主,
作如此想,不是在謀國,而是鄰家小年輕在賭氣!
當然,說收複台灣,那就太小家子氣了。
中國最大的利益在於,保持經濟穩定、健康、快速地向前發展。一切問題,都在“發展”中解決。
假如,沒有華爾街引發的這場危機,中國還在調控經濟過熱、嚴防流動性過剩、爭取實現軟著陸;
假如沒有這場危機,中國還在按部就班地發展航空航天,還在努力實現諸軍種的更新換代;
假如沒有這場危機,中國還在全心實現產業由東向西轉移、整體產業升級換代,還在謀劃“三農戰略”;
假如沒有這場危機,中國還在小心翼翼地與俄羅斯相互倚重,以“上合”、“10+1或3”為平台整合周邊,以“戰略對話”與美國打太極,
假如沒有這場危機,中國還在與俄歐配合,共同利用美國深陷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個戰場國勢日沉,運用“朝核”、“伊核”逼迫美國做出越來越多的利益讓度;
假如沒有這場危機,一切都還在繼續,中國利用現有規則的崛起還在繼續,此消彼長的國際陰陽也還在推演……
江澤民在十六大報告中指出——“綜觀全局,二十一世紀頭二十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胡錦濤2007年10月24日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
“…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是黨和國家到二0二0年的奮鬥目標,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今後要繼續努力奮鬥,確保到二0二0年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
坦率地說,危機前的中國,總體上處於有利的位置,所以稱之為“戰略機遇期”,更預期“戰略機遇期”還有20至30年時間。
所有這一切,因為“危機”的發生而改變。
危機以來,中方的動作不外“建立隔離牆”、“辦好自己的事”、“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健康、穩定、快速地增長”。在此基礎上,發出改革國際金融體係、改革國際金融組織、加強監管、改革國際貨幣體係的聲音。但是,中方並不謀求“革命性”的變化,也不作“革命性”的動作,顯得較為“溫和”。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中方希望繼續維護國際環境總體平和,繼續維護“戰略機遇期”,努力給自己進行戰略調整贏得時間。
至此,我們可以看出,出於國家長期利益,中方須要“保持經濟健康、穩定、快速地增長”,同時為世界經濟逐步向好提供動力。中方對於維護國際金融市場總體穩定、維護世界經濟持續向前發展的表態是“發自內心”的,是真誠的。中方是維護和推進世界走出危機的推動力量之一。
同樣,以這樣的鏡頭,推回去看美國、俄羅斯、歐洲、日本,我們就能看出他們對於目前危機的態度。
首先,美國最大的利益是什麽?
假如“危機”沒有發生,美國還在中東應付伊拉克戰爭、應對巴以膠著、應對伊核危機,忍受中俄歐的折磨;
假如“危機”沒有發生,美國還在東亞忍受朝鮮的折磨,為朝鮮做出的任何一點“進步”不斷買單,忍受麵對中俄的折磨;
假如“危機”沒有發生,阿富汗繼續耗著美國,歐盟諸軍繼續出工不出力,美國繼續泥足中亞;
假如“危機”沒有發生,美國的次貸還在發行、金融泡沫還在吹大、石油及大宗商品價格還在上漲、美國產業結構還在惡化;
麵對這樣的局麵,如果沒有製勝絕招,美國還將在各方的“幫助”下,繼續忍受煎熬。
與其繼續被溫水“熏煮”,讓各方漸漸坐大,不如放手一搏,亂中取勝。
美國,筆者始終認為危機即使不是以目前的形式發生,也會以其他形式發生。美國對何時引發“危機”是有所顧忌,這個顧忌就在中國金融還沒有完全開放、人民幣匯率還沒有完全市場化。由此,我們不難理解“金融開放”和“匯率市場化”何以成為數次“中美戰略對話”中永恒不變的主題,美國人何以如此關心中國建立“現代金融製度”、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了。遺憾的是,美國最終沒有等到完全打開中國的那扇“金融”大門,危機就發生了。
試想一下,如果中國金融如歐洲一般與美國“接軌”了,人民幣如盧布、韓元一般自由兌換了,中國經濟還會是現在這樣嗎?
試想一下,如果此刻的中國經濟如俄羅斯、如歐洲、甚至如韓國,你能想象美國和美元的情況嗎?
差不多,情景會如描述的樣子——世界蕭條、美元狂升、美聯儲印鈔全球大收購、一舉重返極盛。
“危機”,與其說是美國產業矛盾長期積累的必然,不如說是美國在國家戰略抉擇之下的主動選擇。
筆者再次強調,美國並不一定要達到“直接印鈔票、全球剪羊毛”的最高境界。
通過惡化“危機”,如果能把離心離德、甚至向美國搶班奪權的歐洲盟友打回原形,政治上重新向美國看齊,經濟上與美國抱團,共同向發展中國家輸出危機,則可大大緩解美國在全球被動的政治境遇;
通過惡化“危機”,如果能把日趨勢大的中俄印等新興國家的經濟打回原型,一則大大削弱這些國家的經濟實力,甚至引發諸國國內政治、經濟動蕩,打亂其國家發展的步驟,為美國調整贏得時間;二則上述諸國也將逐步失去對仇美勢力如伊郎、朝鮮、委內瑞拉等的吸引力、號召力和支持力,從而加固美國在全球的政治經濟霸主地位;
如果歐洲及中俄印的發展因“危機”全麵受阻,不得不在全球博弈中向美國做出妥協,日本、韓國、新加坡、沙特、捷克、波蘭等諸國的立場可想而知,它們會更加忠實地作美國人的奴仆。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美國是當前“危機”中唯一可能的最大贏家,它有條件、更有動機引發這樣一場危機,更須要進一步激化危機、惡化危機。
其實,這再一次暗合了筆者最早提出“七傷拳”牌局——美國製造或引發危機,首先傷己,進而利用現行國際金融的畸形機製向全球輸出危機,以求傷人,最終戰而勝之。“美國能多大程度承受住國內經濟的破壞,能多大程度承受住相關民意的反彈壓力,各種經濟政治勢力能否全力以付並保持團結,直接決定了美國能多大程度發揮“七傷拳”的威力”。
所以,主觀上美國決沒有簡單結束危機的需要,客觀上也沒有結束危機的能力,它須要一個漫長而逐步的過程,實現“七傷拳”的最終戰略目標。
從這個角度審視危機,不難看出,美國救市是假,激化危機是真。當然,美國永遠不會放棄在各種峰會中領袖“群雄”的機會,也不會放棄領導全球共同救市的各種口號,更不可能不對挽救金融危機或經濟危機做做樣子。但所有這一切,並不代表它的目標是救市。
看看吧——
通用、福特,似乎已經命懸一線;
花旗考慮整體出售;
巴菲特旗下擁有AAA最高信用等級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信用違約互換(CDS)也上揚了近兩倍,風險程度竟遠高於信用等級較低的公司。
危機進一步惡化,勢所必然!
當然,美國人最終還是要救市的,不過他的救市之路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對於中國而言,獨立於危機、走出危機、為全球經濟走向複蘇提供支撐,既是保護自己的需要,更是走向“王道”、實現民族複興的必然選擇。
對於美國而言,製造危機、激化危機、把各大經濟體拉入嚴重衰退的深淵,則是挽狂瀾於即倒,走向“霸道”的必由之路。
看一看歐洲的情況。
歐洲,作為老牌帝國集,在美國崛起的數十年間,逐步形成了圍繞美國建立經濟格局的慣性。一方麵,歐洲配合美國製訂全球金融、貿易和經濟規則,從盤剝發展中國家中獲取利益;另一方,歐洲經濟由此形成了對美國政策及美國經濟的依賴,在經濟結構、貿易結構及金融規則等多方麵與美國配套。這種配套導致兩個致命的後果,一是歐洲經濟缺乏獨立性,也缺乏活力;二是受製於美國經濟,承受美國經濟的剝削。正因如此,危機引發以來,歐洲受傷最重,甚至表現出較美國更“危機”的跡象。
從曆史沿革來看,歐洲曾經是世界的中心,也曾盛極一時,而且這種極盛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造成過極大的傷害。
兩次世界大戰後,世界中心轉到美國。失去中心地位之後,歐洲不是奮起有所作為,不是從內部尋求崛起的力量,也不是內生出創新、創造的力量,而是轉而依附美國,通過盤剝發展中國家沿續自己的落日輝煌。
危機以來,歐洲人希圖奮起作為。這種作為的基本思路就是拉美國下馬,改變自己與美國相處的不利地位,進而改變的全球金融、貿易規則。注意歐洲人要改變的規則,是使其利於歐洲,而不是利於全球。即,歐洲要改變自己相對於美國的不利地位,卻要保持相對於歐美以外其他各國的有利地位,繼續從全球“吸血”。最美好的狀態,莫過於建立“歐美共治”,歐元可以如美元一般全球發行、全球流通。從而占據世界金融的高端,把美國人幾十年來在全球施展的技法搬到歐洲劇場再演一次。
眼看著,世界中心即將再次發生轉移,歐洲人沒有覺醒,依然不是內向地尋求崛起的力量源泉,希圖通過外向的掠奪獲得機會。失敗的命運似乎是注定的,11月15日華盛頓峰會的折戟铩羽,不知道能不能點醒可憐的歐洲人。
歐洲人一方麵希望減少“危機”對歐洲的傷害,保持經濟增長,客觀上為世界經濟作出貢獻,為自己向美國人搶班奪權增加籌碼。另一方麵,他們也有推進危機深化的理由——如果各國貨幣貶值,特別是美元急跌,世界各國會選擇什麽貨幣保貨、增值、進行全球貿易呢?當然是歐元。基於這樣的思考,歐洲人最漂亮的邏輯莫過於,歐洲經濟積極向好,歐元堅挺,而美國經濟不斷惡化,美元下挫,進而實現世界權利的大轉移。沿著這個思路,我們就不難理解,默克爾何以一再強調“如果美國政府出台的汽車業救助措施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定,歐盟將考慮訴諸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製”。
我們可以認定,努力挽救歐洲經濟、促進歐洲經濟早日複蘇是歐洲的最大利益。所以,歐洲人不是解決危機的決定性力量,更不是維護和推進世界走出危機的推動力量,他們的有關表態極其虛偽。但,卻是一支可以借助的力量。
再看一看俄羅斯的情況。
俄羅斯,創造的輝煌無過於蘇聯時代。縱觀發展的曆史,同樣表現出海盜般的外向性,即尋求自己的崛起,更多是侵害他人的利益,這一點與歐洲人並無二至。但有一點區別,俄羅斯人較歐洲人少一些奴性,多一份骨氣。這也是俄羅斯人值得稱道的一點。
如筆者在《俄羅斯的尷尬》中描述的那樣,由於自身存在太多缺撼,麵對突如其來的“危機”,俄羅斯進退失據,有些狼狽。危機發生之初,普京把俄羅斯稱為“穩定之島”,要求逐步建立起圍繞盧布的結算體係;隨著危機的深入,俄羅斯大批特批美國主導的全球金融體係,要求改革、重建;進而,隨著油價下跌、外資撤出、股市下跌,“盧布危機”似有一觸即發之勢。11月15日峰會上,幾乎聽不到俄羅斯的聲音。如果不能及裏回到中俄互動的框架下來,還要在中國以外尋求支持,恐怕俄羅斯的十年複興之路就要白走了。
俄羅斯最大的利益莫過於油價重回高位,更進一步說,是搶到石油的定價權。而這一步,對現在的俄羅斯而言,顯得那樣的遙不可及。很顯然,俄羅斯希望世界經濟複蘇的願望是真誠的,複興世界經濟的表態也是發自“內心的”。但由於自身的缺撼,要想有所作為,也是難乎其難。不過,俄羅斯也是一支是可以借助的力量。
還有一些力量,如日本、印度,都值得爭取,共同為挽救世界經濟而努力。
擺脫美元的魔咒,推進世界文明進步,須要全球努力,共同應對。
就近期而言,美國很可能傳出新的危機行情,並進一步向歐洲、全球漫延,中國經濟必然遭受更大的衝擊,各方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紐約商品交易所12月份交貨的黃金期貨價格11月21日每盎司大漲43.10美元,收於791.80美元,漲幅為5.8%。這已經是黃金價格連續多天上行,其間更有各國央行增持黃金的消息,黃金價格似要啟動,值得關注。坦率的說,金價急升、美元急跌並不是好事,這可能會坐大歐元。如何控製美元貶值的步伐,值得各方認真思考,小心應對。
滬深兩市交易活躍,成交量維持高位,顯示“十大措施、四萬億投入”的經濟剌激計劃持續發酵,相當一部份人增強了對中國經濟的信心,這是好事。但同時要看到,下周或近期美歐可能爆出重大利空,或者花旗、或者通用、亦或其他。股指還會下行,反複震蕩在所難免。
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