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校摘評】倒下的巨人:揭秘蘇俄三代航母最後結局! 二戰結束後,蘇美進入冷戰狀態。考慮到航空母艦在二戰中取得的輝煌戰果和德軍飛機轟炸蘇聯軍艦的教訓,加之美國航母的艦載機在朝鮮戰爭中也發揮了很大作用,斯大林將4艘航母列入其20年造艦計劃。但1953年斯大林的逝世,使前蘇聯海軍再次與航母失之交臂。隨後上台的赫魯曉夫對發展大型軍艦毫無興趣,他認為,在核導彈時代航母無異於活靶子、浮動棺材,海軍的主要武器應該是導彈核潛艇。他還解除了主張建造航母的庫茲涅佐夫海軍總司令的職務。赫魯曉夫的觀點得到了國防部長朱可夫元帥和總參謀部一批高級將領的支持。結果可想而知:航母建造計劃被迫匆匆下馬。
第一代: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
蘇俄航母初體驗--莫斯科號直升機母艦 圖片來源:中國網 1959年,美國第一艘彈道導彈核潛艇喬治.華盛頓號建成服役。這種潛艇配備的 北極星導彈射程達2200公裏。蘇聯人很快就發現,他們無法在在美國的華盛頓級潛艇進入其導彈發射區之前發現並消滅它,對付美國的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威脅成為前蘇聯海軍的頭等大事,他們迫切需要建立包括潛艇、水麵反潛艦、岸基和艦載航空兵在內的反潛防禦體係。
當時的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雖然是赫魯曉夫親自任命的,但他其實是一位航母的擁護者,這時他趁機提出建造2艘反潛巡洋艦,經過極力斡旋,終於說服了赫魯曉夫,掃清了前蘇聯航母發展道路上的最後障礙。
可是建造什麽樣的航母呢?是象美、英那樣能載50架飛機、排水量2-5萬噸的大型航母呢?還是排水量1-2萬噸的輕型反潛護航航母?這兩種航母在二戰中都有出色的表現。而法國人和意大利當時已經開始研製5000-10000噸的反潛直升機母艦。50年代末,直升機作為最佳搜潛手段已經登上航空母艦。固定翼反潛飛機雖能對遠方海區進行搜索,但隻能捕獲偶爾浮出水麵的潛艇,而直升機則可以對距離母艦相當遠的的海區反複搜索,一旦發現可疑目標便可馬上報警。經過權衡,前蘇聯領導人最終決定建造可搭載8架直升機、排水量不超過8千噸的反潛巡洋艦(1123型)。
研製工作隨後緊鑼密鼓地展開,薩維切夫被任命為航母總設計師,艦載直升機(卡-25)由卡莫夫領導的設計局研製。設計師們一共製定了24種航母設計方案,其中不乏雙體船型、鋁鎂合金艦體型、燃氣輪機型等獨創方案。1961年3月,最終確定采用第23種方案:艦長189米,寬34米,吃水8.7米,排水量10750噸、航速28.5節,可搭載14架卡-25直升機;艦艏為巡洋艦艦型,配置了強大的防空武器,包括3座旋風和風暴防空導彈雙聯裝發射架和4座57mm雙管通用艦炮;艦艉為直升機母艦艦型,上層建築上麵為機庫,後麵為飛行甲板,設4個起降場,起降場下為第二機庫,裝兩部升降機;艦上動力裝置為格羅茲尼(58型)級導彈巡洋艦的改進型,包括4台渦輪機和2台汽輪機,總功率10萬馬力。
1962年12月,首艦莫斯科號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廠(今烏克蘭境內)開工建造。有超過200家企業和機構參與了建造工作。原計劃兩年半後建成服役,但到1965年1月才下水。1967年12月25日,正式進入前蘇聯海軍作戰序列。半年後,前往地中海執行戰鬥值勤任務。在一個半月的時間裏,航程11000海裏,卡-25直升機完成起降400多架次。1969年,該級艦第二艘--列寧格勒號(1991年改名為聖彼得堡號)建成服役。莫斯科級其實是一種直升機母艦,但它不是簡單地模仿法國、意大利等西方國家開創的直升機航母,而是獨具一格地將直升機母艦與巡洋艦結合為一體。由於莫斯科級航母沒有製空能力,實際上並不適用於遠洋反潛,因此隻建造了2艘,但它為第二步建造基輔級航母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第二代:基輔級垂直起降飛機航母
基輔級巴庫號(即印度有意購買的戈爾什科夫上將號)[資料圖片] 1967年,雅科夫列夫設計局研製成功雅克-36垂直起降飛機,前蘇聯空軍對這種飛機毫無興趣,但海軍卻愛不釋手。在國外,英國人從1962年已經開始研製可搭載海鷂式垂直起降飛機和海王反潛直升機的常勝級中型航母。因此戈爾什科夫提出,第三艘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的技術方案應考慮讓雅克-36上艦。1967年9月,前蘇聯涅夫斯基設計局和莫斯科速度機器製造廠設計局聯合完成了對在莫斯科級航母上部署和使用雅克-36飛機的可能性的評估,認為雅克-36飛機上艦是可行的、合理的。但由於第三艘莫斯科級航母的改進潛力不足,1968年9月,前蘇聯決定停止建造第三艘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而開始研製新一級航母,即基輔級航母(1143型),前蘇聯稱其為重型載機巡洋艦。
1970年7月,前蘇聯將建造第三艘莫斯科級航母的船台加長後,開始建造基輔號航母(1143.1)。該艦於1972年12月下水,1975年1月正式服役。基輔號艦長273.1米,寬31米,吃水深11.5米,飛行甲板寬51.3米,排水量31900/43220噸(標準/滿載), 動力裝置為4台蒸汽輪機(4×35000馬力),航速18.2/30節(巡航/最大),續航力7160海裏,可搭載22架卡-25直升機或雅克-36M垂直起降飛機(任意組合);艦載武器包括:4具玄武岩雙聯裝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備彈16枚)、2具風暴雙聯裝防空導彈發射裝置(備彈72枚)、2具黃蜂-M雙聯裝防空導彈發射裝置(備彈40枚)、1具РПК-1型雙聯裝反潛導彈發射裝置(備彈16枚)、2具РБУ-6000型十二管反潛火箭發射裝置(備彈129枚)、2座533mm五管魚雷發射器、2門АК-726型76.2mm雙管艦炮、8門АК-630型30mm艦炮;編製艦員1300人。由於艦上裝備了常用於巡洋艦而非航母的各種導彈、火炮和反潛武器,所以基輔號看起來象個混血兒,其艦載武器部署在上甲板前部(類似於莫斯科級),左舷飛行甲板延長至上層建築以後,從而使上層建築成為右置島形格局。
基輔級第二艘明斯克號(1143.2型)1972年12月29日開工建造,1975年9月下水,1978年9月正式服役。其主尺度、主要性能及艦上裝備與基輔號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於,明斯克號取消了魚雷發射器,更新了聲納和無線電技術設備,艦載機數量增加50%。
第三艘新羅西斯克(1143.3型)1975年9月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廠開工,1978年12月下水,1982年9月服役。其主尺度、主要性能與基輔號也基本相同,主要變化在於艦載武器:風暴雙聯裝防空導彈發射裝置備彈增加到96枚,黃蜂-M防空導彈發射裝置為2具短劍六聯裝防空導彈發射裝置(備彈96枚)所取代。
第四艘巴庫號(1143.4型),今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1978年12月在尼古拉耶夫船廠開工,1982年4月下水,1987年1月服役。與前三艘相比,巴庫號有較大變化,首先是標準排水量和滿載排水量分別增加到37000和44500噸;其次動力裝置總功率增加到4×50000馬力,相應地最大航速和續航力分別增加到32節和13500海裏(18節時);第三是艦員編製由1300人減少至1200人;第四是艦載武器裝備有較大變化:玄武岩反艦導彈發射裝置由4具增加到6具,備彈也由16枚增加到24枚;短劍防空導彈發射裝置由2具增加到4具,備彈由96枚增加到192枚;4座П-120孔雀石防空導彈垂直發射裝置,2門АК-726型76.2mm雙管艦炮換為2門АК-100型100mm單管艦炮;反潛武器僅保留2座РБУ-12000型10管反潛火箭發射裝置;第五是艦載設備有較大變化:裝備了相控陣雷達和先進的電子設備。
基輔級航母四艘總共隻用了17年時間就全部建成服役,這個建造速度不低於西方國家航母建造速度。該級艦的建成為前蘇聯發展大型航母奠定了可靠的技術基礎。
第三代: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
編隊航行的俄軍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 圖片來源:東方網 1972年,前蘇聯海、空軍和造船工業部經過研究得出結論:如果沒有艦載殲擊機的掩護,建立遠洋艦隊是毫無意義的,而艦載機應是普通型式的飛機而不是垂直起降飛機。此時,涅夫斯基設計局開始實施代號為鷹的核動力航母研製計劃。其排水量為70000萬噸,艦載機70架,裝4座蒸汽彈射器。海軍總司令C.戈爾什科夫同意了這一方案,但建議噸位再小一點,並加裝反艦導彈。次年,這一方案得到了國防部長A.格列奇科、海軍、空軍和造船工業部及航空工業部領導人的支持。但蘇共中央委員會書記Д.烏斯季諾夫突然提出:在實施該方案之前,先在 基輔級第三艘艦新羅西斯克號上安裝彈射器,並用米格-23A殲擊機補充其機隊。顯然,基輔艦無論如何也不適合如此改裝。結果,上麵指示: 鷹 推遲實施計劃,按原計劃建造新羅西斯克號,並考慮建造使用彈射器並能搭載36架飛機的同尺寸航母。
直到1976年4月,蘇共中央委員會和蘇聯部長會議才重新做出決議,批準於1978-1980年建造2艘排水量各為60000噸的大型航空武器巡洋艦,采用核動力裝置,安裝2部彈射器,搭載50架飛機和直升機。吸收了66家單位參與航母的研製,並開始研製國產彈射器和著陸攔阻裝置。但航母的發展方向再次發生偏離:決定將彈射器和著陸攔阻裝置用於第五艘基輔級巡洋艦,並用常規蒸汽渦輪機取代核動力裝置
但好事多磨,當時負責海軍的副總參謀長H.阿梅利科海軍上將令人意外地成為標準航母的反對者。他在其上司蘇聯元帥Н.奧加爾科夫的支持下,向戈爾什科夫發難。他不僅反對建造航空母艦,也反對建造作戰能力遠遜於前者的載機巡洋艦,而提出用大西洋級商用幹貨船改造為反潛直升機母艦來充實艦隊。阿梅利科可能是想仿效美國人。後者曾於1961-1970年以快速幹貨船為基礎建造了硫磺島級直升機登陸艦。1978-1980年,蘇聯專家對這種反潛艦方案進行了認真研究,認為是不可行的。理由是,燃氣輪機雖然功率高,但噪聲太大。這對於登陸艦也許不算什麽,但用在反潛艦上不可避免地要影響聲納設備的正常工作。同時,這一方案沒有考慮到搭載預警直升機和垂直起降飛機 。時間和資金就這樣白白浪費了。
直到1980年4月,才最終批準了45000噸級常規動力航母的戰術技術任務書,但又取消了原方案中的彈射器,而采用了滑跳式甲板。盡新任國防部長Д.烏斯季諾夫於1981年同意將排水量增加到55000噸後,但這仍小於鷹計劃所製定的規模。
В.庫津在《海軍文集》中曾感慨地寫道: 標準排水量從8萬噸到5萬5千噸,從核動力裝置到蒸汽渦輪機,從4部彈射器到一個也沒有,海軍的命運就這樣被這些對海軍一知半解卻又自以為是的權勢人物任意支配,一誤再誤 。
1982夏天,前蘇聯批準了第五種設計方案,即裏加號重型載機巡洋艦,9月在黑海造船廠開工建造(總設計師В.阿尼基耶夫)。其飛行甲板為全通式,島型建築前後設有飛機升降機、防空和反艦導彈井式發射裝置,加強了對空防禦、防護能力和自給力。建造過程中,勃列日涅夫逝世,於是改名為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號,但試航時即戈爾巴喬夫上台以後,已經改名為第比利斯號了。葉利欽時代格魯吉亞獨立後,再次改名為蘇聯海軍元帥Н.Г.庫茲涅佐夫號 。
在建造裏加號的同時,第二艘和第三艘艦--瓦良格號和烏裏揚諾夫斯克號也先後開工建造。這三艘艦的麵貌各不相同,鷹方案的設計思想最終在烏裏揚諾夫斯克號上得到貫徹:實現了彈射起飛,采用核動力裝置。計劃同時批量生產庫茲涅佐夫型的重型載機巡洋艦和完全意義上的核動力航母(其首艦應為烏裏揚諾夫斯克號)。但支持這一方案的國防部長格列奇科去世後,烏斯季諾夫繼任國防部長,後者對此並不感興趣,使其建造計劃的實施被推遲到1983年。
蘇-33戰機從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甲板上躍升起飛 圖片來源:東方網
裏加號艦長302.3 米(沿水線長270米),寬72.3米(沿水線寬35.4米),吃水9.14米,排水量(標準/滿載/最大)43000/55000/58600噸;動力裝置為4台蒸汽渦輪機(功率4×50000馬力),最大航速29節,巡航速度18節,最大航速時續航力3850海裏,最大續航力8500海裏(18節),自持力45天;艦載機編成:16架雅克-41M(或雅克-141),12架蘇-27K(或蘇-33,米格-29K),4架卡-27ЛД直升機,18架卡-27 PLO,2架卡-27-S;艦載武備:12具玄武岩反艦導彈發射裝置,24具短劍防空導彈垂直發射裝置(備彈192枚),卡什坦彈炮一體防空係統(導彈256枚,炮彈48000發),8門AK-630 А型30mm六管艦炮(備彈24000發),蟒蛇-1反潛導彈係統(備彈60枚);編製艦員1960人,其中航空人員626人,指揮人員40人。
第二艘瓦良格號和第三艘烏裏揚諾夫斯克號生不逢時,蘇聯解體後,已歸烏克蘭所有的尼古拉耶夫船廠停止為俄海軍工作,已建成70%的瓦良格 號夭折在船台邊。11月,烏裏揚諾夫斯克號艦體的組裝工作也被停止(已完工20%)。第三艘烏裏揚諾夫斯克號排水量75000噸,準備采用核動力裝置, 1988年11月25日開工,1991年11月1日停止建造(隻建成45%),1992年2月被拆毀。
烏裏揚諾夫斯克號排水量85000噸(一說標準排水量60000噸,滿載排水量79758噸),艦長323.7米(沿水線長302.6米),艦寬39.5米,吃水10.7米,飛行甲板長323.7米,寬75.5米;核動力裝置功率240000馬力;航速30節;可搭載80架左右飛機和直升機(蘇-27,蘇-25,雅克-44,卡-32);艦載武備:16具玄武岩反艦導彈發射裝置,4具CM-9六聯裝防空導彈發射裝置,8門АК-630М型30mm六管高炮,8套佩劍彈炮一體防空係統(備導彈256枚,炮彈 48000發);2具РПК-5/蟒蛇-1反潛與反魚雷導彈發射裝置(備彈60枚);2部彈射器;編製人員3800人,其中航海人員2300人,航空人員1500人。
海上巨艦今安在
按照印度海軍意向改裝中的戈爾什科夫上將號航母 圖片來源:東方網
1991年,位於烏克蘭尼古拉耶夫造船廠的瓦良格號被迫停工(隻完工70%)。1998年,澳門創律旅遊發展公司以2000萬美元的競價,自烏克蘭買到瓦良格號航空母艦。後該艦於2002年3月輾轉來到中國北方港口大連。處境更慘的是庫茲涅佐夫級第三艘艦--烏裏揚諾夫斯克號,本來它是前蘇聯海軍下決心研製和建造的第一艘7萬噸級超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甚至傳聞它將是前蘇聯第四代新型航空母艦,可惜生不逢時,1992年2月,烏裏揚諾夫斯克號被拆除,作為廢鋼鐵以每噸500美元的低價出售給美國一家公司,僅換得1500萬美元。
至於基輔級4艘艦,命運也各不相同。前蘇聯北方艦隊的旗艦--基輔號1994年發生火災未加修理,後提前退役,由中國天津天馬拆船公司購進。2003年9月15日抵達天津港,後被改造為遊樂場,永遠停泊於天津國際遊樂港。1995年,服役期還不到一半的明斯克號和新羅西斯克號被以1300萬美元的代價作為當廢鐵賣給了韓國大宇重工集團,其中新羅西斯克號在韓國被拆毀。幸運的是,明斯克號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被韓國以以530萬美元的價格轉賣給中國公司,於1998年輾轉來到中國深圳,整修一新後被改建成明斯克航母軍事主題公園,並於當年十一前夕在深圳大鵬灣正式開業。至於戈爾什科夫號,則長期停泊在摩爾曼斯克造船廠,任憑風浪侵蝕。不過印度海軍早有意購進此艦,2000年初雙方已達成協議,由俄方進行現代化改裝再交付印度海軍使用。
這樣,俄羅斯海軍航母由鼎盛時期的9艘,到今天僅剩下庫茲涅佐夫號孤零零的一艘。庫茲涅佐夫號成為俄航母家族中孤獨的守門員。摘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