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日新防衛體製:先製性本土防衛和選擇性對外參與

(2008-11-12 13:17:39) 下一個


日新防衛體製:先製性本土防衛和選擇性對外參與



冷戰結束後,日本的防衛戰略經曆了二戰以來最大幅度的調整過程。當前的日本防衛戰略方針大致可以概括為兩層含義:一是“先製性本土防衛”,二是“有選擇的對外參與”。“先製性本土防衛”強調的是製敵於先機,具有鮮明的主動先期威懾性質,“有選擇的對外參與”則將日本防衛力量的運用範圍擴大至周邊乃至全球。為更好地與這一防衛戰略方針對接,日本防衛力量建設正朝著“多能、彈性、有效”的總體目標發展。

防衛體製調整改革大體塵埃落定

日本的防衛體製改革已曆經數年,就其進展情況來看,高層體製的調整大體塵埃落定,基幹部隊的體製編製調整也接近尾聲。

目前,以防衛省改革為核心的體製內優化改革,自防衛省2007年1月正式掛牌之日起便列入了議事日程。今年7月15日,日本“防衛省改革會議”向首相提交了一份論證報告。8月25日,防衛省改革本部又向首相官邸上報了“實現防衛省改革的實施計劃”。

上述兩份文件的重點,一是對防衛大臣的輔佐與防衛政策的決策機製進行改革,包括廢除防衛參事官製度,新設防衛大臣助理,以法律形式明確防衛會議作為防衛省最高審議和決策機構的職能定位,吸收高層現役自衛官進入該會議參與防衛政策決策,設立情報匯總和危機管理中心等;二是整合防衛省內局、聯合參謀部和各自衛隊參謀部,將文官與現役自衛官混編為政策製定部門、指揮運用部門、防衛力量建設部門以及行政管理、人事、教育與訓練部門,以改變以往文官與現役自衛官之間權責不平衡、管理混亂等現象。

與此同時,日本自衛隊的編製體製調整也即將完成。1995年《防衛計劃大綱》出台後,陸上自衛隊便開始陸續對冷戰時期確立的“13師+2混成旅”體製進行改革,其主要做法是根據未來任務類型靈活確定編製,以提高反應速度,滿足遂行機動任務的需求。1998年度改編的第13旅與2005年度改編的第14旅為內陸旅,特點是以步兵戰鬥力為主,可在裝甲部隊難以展開的環境下作戰。2000年度改編的第12旅為空中機動旅,可獨立實施直升機機降,擁有較強的空中火力。2003年度改編的第5旅與2007年度改編的第11旅為綜合快反旅,戰鬥力較為均衡。原第1混成旅將於2009年度末之前改編為第15旅,該旅與第5旅、第11旅類型相似,但在編製、裝備方麵更加注重離島防衛任務需求。待該旅改編完成後,陸上自衛隊將最終確立起“9師+6旅”的新體製。

海上自衛隊於2007年度末完成了自創立以來最大規模的部隊改編。在艦艇部隊編成方麵,各護衛隊群由原來的“旗艦+3個護衛隊”的體製變為“DDH(直升機驅逐艦)群+DDG(宙斯盾導彈驅逐艦)群”體製,提高了今後應對多種事態時的運用靈活性。原屬地方隊的護衛隊劃歸護衛艦隊直轄部隊,在各海上保安本部配合下主要遂行沿海海域任務;在航空部隊編成方麵,固定翼巡邏機部隊由8個航空隊改編為4個,旋轉翼巡邏機部隊由9個航空隊改編為5個,旋轉翼救援機部隊由7個航空隊改編為6個。通過改編,海上自衛隊進一步充實了聯合運用態勢和海外任務遂行能力。

航空自衛隊目前雖尚未出現重大結構性變化,但通過組建空中加油/運輸機實用試驗隊、部署新型自動警戒管製係統JADGE、在衝繩部署F-15戰鬥機(2008年度)等舉措,其聯合運用與遠程運用能力正不斷加強。

需要特別提到的是,陸上自衛隊於去年3月組建了首支綜合特種部隊“中央快速反應集團”。該部隊為防衛大臣直轄部隊,司令為陸上自衛隊中將,編有第1空降旅、第1直升機旅、特種作戰群、中央快速反應團、中央特種武器防護隊等5支實兵部隊和一支專責培訓海外任務部隊的國際活動教導隊,總兵力約4100人。該部隊在聯合參謀長和集團司令一元指揮下行動,以迅速應對恐怖襲擊、遊擊戰、特種作戰等各種突發事態。

側重聯合運用與聯軍作戰體製建設

近年來,隨著自衛隊任務與職能的轉型,日本防衛當局對聯合運用、聯軍作戰和聯合行動的指揮問題給予了越來越高的重視。

2006年3月,聯合參謀部取代參謀長聯席會議開始運作,標誌著日本聯合運用指揮體製正式啟動。與以往僅為合議機製而長期權責有限的參聯會相比,聯合參謀部被賦予了真正的聯合運用指揮權限,為在更高層級上實施聯合運用、聯軍作戰和聯合行動的指揮,提高聯合運用效能奠定了基礎。

聯合參謀部的成立,實現了“軍令”和“軍政”的分離。聯合參謀長掌握運用指揮權(包括單一隊種的運用指揮),各自衛隊參謀長則專司部隊管理與訓練。新的聯合運用指揮體製是:內閣總理大臣——防衛大臣——聯合參謀長(聯合參謀部)——各自衛隊部隊指揮官(陸上自衛隊各軍區司令、海上自衛隊聯合艦隊司令、航空自衛隊航空總隊司令)和聯合任務部隊指揮官。

與此同時,日本陸海空自衛隊也同步進行了相應的編製體製調整。海上自衛隊於2007年度末完成改編後,聯合艦隊司令及各地方隊總監成為海上自衛隊“軍令”係統的指揮官,護衛艦隊、航空集團、潛艇艦隊、掃雷隊群等的司令則成為負責艦隊訓練等任務的“軍政”係統指揮官,負責為前者提供運用能力。陸上自衛隊擬議在各軍區之上設立“陸上總隊”,陸上總隊司令將與聯合艦隊司令、航空總隊司令共同位於各自衛隊指揮係統的頂層。2008年4月,日本防衛省已開始就此問題展開正式研討,未來各自衛隊司令可能改稱陸上總監、海上總監、航空總監,接受聯合參謀長的指揮。

近年來,隨著駐日美軍調整部署,日美軍事一體化的進程大大加快。在此背景下,日本自衛隊更加重視與美軍的聯軍作戰,通過主戰裝備的通用化、聯合訓演的日常化等舉措,積極發展聯軍作戰能力。自衛隊聯合運用指揮體製與美軍聯合作戰指揮體製已經基本接軌,各自衛隊指揮機構在駐日美軍整編過程中也分別與美軍司令部並設一地。目前,日美雙方對口軍種、特別是海軍之間的聯軍作戰正日趨成熟,未來將進一步向聯合部隊之間的聯軍作戰方向發展。


強化陸海空天電裝備體係建設

為適應外向型防衛戰略方針和聯合運用的需要,日本自衛隊以裝備體係為核心的能力建設正在得到進一步強化,導彈防禦係統、信息化建設和太空軍事能力建設等也在全麵推進。

陸上自衛隊的主戰裝備正在由常規型向快反型轉變,在大幅壓縮坦克、火炮等傳統主戰裝備數量的同時,配合部隊“師改旅”的整編進程,積極引進輪式高機動車、輕型裝甲輸送車、通用直升機、運輸直升機等先進裝備,大力增強部隊的機動能力。正在研發的新型主戰坦克,也在通過改進彈藥性能提高火力、突出強化C4I功能的同時,計劃采用新型複合材料裝甲,以在不犧牲防護力的前提下減輕重量,實現輕型化和高機動化。為保持部隊火力不受影響,陸上自衛隊除重點引進AH-64D型攻擊直升機外,還計劃突破不得裝備地地導彈這一敏感禁區,計劃在3年內采購270枚美製陸軍戰術導彈和42套發射係統,以提高陸上自衛隊的遠程打擊能力。

海上自衛隊已建造了3艘排水量8900噸的“大隅”級運輸艦和2艘排水量1.35萬噸的“摩周”級大型補給艦,最新型的“日向”級驅逐艦滿載排水量達1.8萬噸,是日本戰後建造的噸位最大的驅逐艦,采用全通式甲板,在保障4架直升機同時起降之外,還可再搭載7至11架直升機,並具備強大的運用指揮功能。此外,新型P-X反潛巡邏機計劃於2011年服役。這些大型艦艇和偵察機的服役,將進一步提高海上自衛隊的遠程投送和遠洋運用能力。

航空自衛隊計劃引進4架兼具加油和運輸功能的KC-767型飛機,其中2架已於2007年交付使用,另外2架將於年內列裝。此舉將使航空自衛隊主力戰機的運用半徑大幅拓展,同時可保證4架E-767型空中預警機持續飛行24小時,從而大大提高預警偵察能力。此外,航空自衛隊還計劃從2010年起裝備新一代大型運輸機,以取代現役26架C-1運輸機,未來大型運輸機數量將達40餘架。

在導彈防禦係統建設方麵,日本目前已經在東京附近地區部署了4座“愛國者-3”導彈發射架。2008年度到2010年度,日本將分3年分別在浜鬆基地、近畿地區和九州地區再部署4座發射架。日本海上自衛隊也自2007年度起,以每年度1艘的速度為4艘“宙斯盾”驅逐艦裝備“標準-3”導彈。此外,日本還通過引進新型雷達、發射新的偵察衛星和對EP-3電子數據收集機進行升級改造等舉措,著力提高導彈防禦的預警能力。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從2003年3月開始,日本已陸續發射4顆情報偵察衛星,建立起了獨立的衛星情報搜集係統。2008年5月,日本國會通過了旨在允許日本以自衛為目的、軍事利用太空的《宇宙基本法》,打破了日本在太空利用領域近40年來的立法限製。法案除禁止有“侵略目的”的太空活動外,不再要求太空活動必須遵從“非軍事”原則。這標誌著日本太空軍事化的大門已悄然打開。 (袁楊)


解放軍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