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眼中的中國空軍武器發展水平
(2008-11-10 07:54:31)
下一個
印度眼中的中國空軍武器發展水平
本文譯自印度《亞洲軍事評論》,作者為詹姆斯.c.哈羅蘭。刊登本文是想讓大家了解一下印度人眼中的中國武器發展水平,對文中內容的準確性未作詳細考證,僅供參考。
中國導彈武器的發展之路和中國其他武器類似。新中國成立初期,重工業幾乎是一片空白,為了盡快發展起來,中國得到了蘇聯的幫助,在蘇聯支援下,中國重工業取得質的飛躍。所以雖然已經過去50多年,但中國的軍工產品仍然有俄製武器的影子,當時發展之路是進口蘇製武器,在消化其技術後進行仿製。隨後,中國還得到了法國和巴基斯坦等國的技術援助,這些援助在後來的武器係統中都有反映。
中國空軍導彈係統
短程空空導彈
目前有相當數量的PL-5在中國空軍中服役,該導彈發展始於1966年,1986年開始批量生產,導彈在研製過程中借鑒了AIM-9G的某些解決辦法,該彈最大特色是自動尋的彈頭采用了壓縮空氣冷卻,基本型導彈全重85千克,全長2.9米,彈體直徑0.13米,最大射程為16千米,采用固體推進劑火箭發動機,紅外導引頭,具有有限的離軸發射能力。
PL-5B導彈增設更大的尾翼穩定器和在彈頭部裝有雙三角形控製麵。據稱PL-5導彈最多可承受30g(g為重力加速度)的加速度,可以在有限偏離瞄準線時實施攻擊。PL-5E導彈屬第三代導彈,從1999年開始對外銷售。它采用一種新型自動尋的頭,因而發射前的最大瞄準角可達25度,發射後的最大瞄準角可達40度,跟蹤速度高達20度/秒,導彈可承受40g加速度的載荷。這種新型自動尋的頭能在前半球跟蹤目標,為了增加該導彈的機動性,把尾翼穩定器稍稍往前移了,但是,尾翼穩定器的形狀和尺寸照舊。
PL-7導彈采用了和法國空軍裝備的R550“魔術”空空導彈類似的氣動外形,由株洲航空發動機廠於1982年開始負責研製,1987年開始量產,該彈全重90千克,全長2.75米,彈體直徑0.157米,戰鬥部全重12千克,雙鴨式氣動布局,頭部有四片切尖三角形固定前翼,其後是前段梯形、後段三角形的四片舵麵,這種布局舵效大、攻角大、響應快。
尾部有四片後掠梯形旋轉式尾翼,可減小舵麵偏轉產生的幹擾,前沿帶有小缺口,該彈導引頭較為先進,具備自動搜索截獲能力。采用固體推進劑火箭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2馬赫,最大機動過載35g,射程0.5-14千米,有資料稱該彈並沒有大量裝備解放軍空軍部隊,而是大量出口國外。
PL-9空空導彈同樣受到以色列“怪蛇”空空導彈的影響,在中國空軍裝備“怪蛇”空空導彈後,為了不受製於人,日常維護所需的零部件全部由中國國內的工廠生產,這就有了初步的逆向仿製,對象主要為“怪蛇”空空導彈的部分子係統,這便有了後來的PL-8空空導彈。
後來在使用中發現,“怪蛇”畢竟是以色列研製的適合在中東地區作戰的空空導彈,而中國空軍提出的作戰要求和以色列是不太相同的,中國的一些兵工廠便在此基礎上開始了PL-9的研製,該彈於1986年開始研製,1989年投入批量生產。該彈的氣動外形與PL-5乙型相似,同為鴨式布局,不過彈徑增大至160毫米。雖然該彈采用了常規的氣動布局,但其采用的紅外導引頭、激光近炸引信、碎片式戰鬥部以及火箭發動機都代表了中國國內目前最先進的技術,可以說PL一9是中國國內生產的最為先進的短程空空導彈。
PL-9空空導彈采用了鴨式舵麵,呈切尖雙三角外形,安裝位置距離頭部較遠,采用氟致冷銻化銦導引頭,頭部整流罩為乳白色半球接截錐體,PL-9最新型號為PL-9C,彈徑157毫米,最大射程22千米,能夠用頭盔瞄準具瞄準,該彈裝備了解放軍空軍的殲-7、殲-8以及最新的殲-10戰鬥機。中國的—些工廠目光較為長遠,他們看到了空空導彈改裝的地空導彈的市場前景,於是用PL-9改裝出了地空導彈型號,即“PL”-9D,後來又研製出了艦空型號即PL-9J。
中國空軍裝備的其他空空導彈還有R-73空空導彈以及R-27空空導彈,這兩種空空導彈裝備了中國空軍戰鬥力最強的蘇-27戰機,而中國空軍的殲-7N主要裝備PL-2A和PL-5B空空導彈,部分新型號的殲-7則可以使用具有全向攻擊能力的PL-8空空導彈。中國空軍大量裝備的殲一8II戰鬥機可以攜帶多種空空導彈,包括PL-5B、PL-8以及具有超視距作戰能力的裝備半主動雷達導引頭的PL-10空空導彈和PL-11導彈。北京目前正在開發一種采用主動雷達製導的空空導彈,該型導彈可能在2005年大量裝備部隊。
這裏有必要提及獨具特色的TY-90空空導彈,導彈為鴨式氣動布局,前舵采用電動驅動,後彈翼可繞彈體旋轉,以保持飛行中的橫滾穩定。
導彈全長1.9米,彈體直徑0.09米,發射重量20千克,戰鬥部重約3千克,射程為6000米,最大飛行速度為2馬赫,采用多元紅外導引頭,具有優異的抗幹擾性能和全向攻擊能力,迎頭攻擊無死角,具有自主發射能力,發射後不管,采用激光近炸引信的連續杆戰鬥部,戰鬥部重量3千克,據中國資料稱在攻擊離地數米懸停的直升機時,可有效地切斷直升機的懸翼葉片,單發殺傷概率80%以上。
最大使用過載達20g,在低空、超低空具有優良的近距格鬥能力,是世界上第一種專門為武裝直升機研製的空空導彈。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武裝直升機采用的空空導彈主要來源有兩種:用固定翼戰鬥機采用的普通空空導彈改裝和用單兵肩射防空導彈改裝。但用固定翼戰鬥機采用的普通空空導彈改裝後重量還是偏重,而采用單兵肩射防空導彈改進則存在腿短、殺傷威力小等因素而不是十分理想。
據稱TY-90的導引頭經過特殊處理,采用銻化銦紅外線探測器和數字信號處理器,能夠有效地克服低空作戰時地麵各種熱源的幹擾,可以說是專門為武裝直升機量身定做的。據稱該彈的出口型號將會在射程、戰鬥部威力和重量上有所增加,並且增加了抗幹擾模塊,不過目前還沒有訂單。
中程空空導彈
PL-4是中國在美國AIM-7B空空導彈的基礎上研製的第一代中程空空導彈,1965年開始對獲得的“麻雀’空空導彈進行數據分析,1966年開始研製,不過由於當時的文化大革命運動,研製停滯不前,到1980年才完成地麵定型,但肼時各項性能指標已經落後,雖然在1984年樣彈下線,但該彈的性能已經不能滿足解放軍空軍作戰的需要,所以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停止發展。
中國又向意大利購買了100多枚“阿斯派德”空空導彈,並且準備購買其生產許可證,後來由於國內政治風波而被擱置,據稱後來中國依靠國內力量對該彈進行了逆向仿製,這便有了PL-10空空導彈。這型導彈全長3.69米,彈體直徑0.203米,戰鬥部重量超過33千克,采用固體推進劑火箭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4馬赫,迎頭最大射程可以達到60千米,采用半主動雷達製導。
中國空軍正在開發的導彈項目是由洛陽空空導彈研究所負責的“閃電”10項目,軍方代號為PL-12,這種采用主動雷達製導頭的中程空空導彈在2004年10月進入了最後的衝刺階段,根據中國官方的資料,“閃電”10的研製起始於1997年,俄羅斯、烏克蘭等國的一些科研機構參與了這個項目,導彈部分采用了R-77“蝰蛇”的成熟技術。
有資料稱該彈的主動雷達導引頭來自俄羅斯,發動機由中國自行研製,而電子元件和控製係統則由烏克蘭提供,不過中國方麵對此拒不承認。對中國的導彈工廠來說,這種主動導引頭的獲得將是一個飛越,將對中國以後的空空導彈的研製產生深遠的影響。
導彈的外形參數不詳,從外形上看,該彈和AIM-120非常的相似,唯一的不同之處是前者采用的尾翼並不是類似AIM-120的梯形,據稱其射程將超過70千米,最大飛行速度超過4馬赫,綜合作戰性能將和AIM一120處在同一等級。該彈采用的導引頭很可能是AMR-1主動雷達導引頭,該彈主要由607所負責研製,導彈的主要載機為殲-10或者FC-1戰鬥機,當然還包括已經成為解放軍主力的蘇-27SK戰鬥機,對解放軍來說,實現蘇-27SK戰鬥機機載武器係統的國產化是目前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成都飛機製造公司的殲-10加上這種導彈的裝備將會使解放軍空軍的作戰能力發生質的飛躍。該彈的預生產型很可能已經進入部隊服役。
空對地導彈
中國使用的空對地導彈主要來自俄羅斯,俄羅斯空軍使用的Kh-32反輻射導彈早在1988年就進入部隊服役,中國空軍的技術人員認為該彈的性能比較理想,打算購買該彈的生產許可證在國內自行生產,國內代號為YJ-9l,出口型編號KR-1。該彈全長4.7米,發射重量600千克,最大射程180千米,低空飛行速度達2.7馬赫,高空飛行速度更是達到了3.5馬赫,導彈采用主動/被動雷達製導方式。解放軍空軍裝備的Kh-59ME是一種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的空射反艦導彈,當然也可以攻擊地麵目標,導彈發射重量930千克,戰鬥部重320千克,射程115千米,巡航速度0.8馬赫,巡航高度50~100米。
中國海軍防空導彈係統
在最近10年時間裏,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防空能力提高速度之快是外國軍事觀察家所意想不到的。從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這十幾年時間裏,解放軍海軍水麵艦艇的主要防空武器仍然為HQ-61近程防空導彈。除此之外,還有從法國進口的“海響尾蛇”點防禦空空導彈和仿製的HHQ-7防空導彈。不過隨著解放軍海軍水麵艦艇的大量更新,解放軍海軍似乎對HHQ-7失去了興趣,首先是進口的2艘“現代”級驅逐艦上裝備的SAN-7防空導彈係統,使解放軍海軍部隊首次擁有了中程防空武器係統,隨後又有了對俄製S-300P防空係統的仿製,這些武器係統的生產目前正在進行中。
2003年,早期服役的052A級驅逐覘“哈爾濱”號開進船廠,進行大規模的升級,該艦原先采用的是進口的“海響尾蛇”防空導彈,升級後采用國產的HHQ-7(FM-90N)防空係統。該型導彈全長3.12米,導彈單發殺傷概率0.8。對掠海導彈的截獲距離為20千米,作為解放軍海軍使用的較為先進的點防禦係統,HHQ-7也曾經計劃進行係統升級,如將模擬式係統換成數字式係統,綜合解放軍陸軍使用的FM一2000防空係統的一些關鍵技術,但由於解放軍海軍對正在進行的一些新型導彈項目感興趣,所以HHQ一7的升級也就不了了之。
2001年,解放軍海軍向俄羅斯訂購均2艘“現代”級驅逐艦交貨,艦上安裝的防空導彈隨即揭開了其神秘的麵紗,係統采用的導彈為9M38,最大射程22千米,最小射程3.5千米,射高10~18000米,導彈飛行速度1200米/秒,要求目標的飛行速度不能超過830米/秒,導彈單發殺傷概率0.81~0.96。
新型防空導彈
2004年7月,東亞的一份報紙稱中國已經開始了S-300P防空導彈的試射,據稱從俄羅斯進口的S-300防空係統已經開始大量裝備解放軍,數量可能在120套以上。當然除了進口外,解放軍還在自行開發多種防空導彈係統,其中已知的有HQ-10、HQ-15以及HQ-9係列防空導彈。
HQ-9兼顧了俄S-300和美國“愛國者”防空係統的設計特點,中西結合,據稱該彈的發動機完全由國內工廠研製,整個防空係統的搜索以及製導雷達係統則參考了俄羅斯S-300PMU的技術,彈體上的電子係統則參考了美國“愛國者”防空係統,該彈可能被海軍采用。據稱,HQ-9是中國真正在防空導彈技術上的飛躍性型號,其研製難度非常之大,HQ-9大約在1980年開始研製,解放軍高層對其非常重視,即使引進S-300PMUl也沒有終止發展HQ-9。
HQ-9N於第三代防空導彈係統,殺傷空域大、抗幹擾和多目標飽和攻擊能力強,導引係統先進。據稱它是中國第一種具備有限反戰術導彈的國產武器係統,技術層次跨度頗大,因此曾經倍受重視和寄予厚望。HQ-9的最大射程120千米,據了解,導彈的外型看起來像是KS-1的放大版。彈體呈圓柱形,彈頭呈圓錐形,外部光滑隻有4片梯形尾舵,彈體中部有4條細小的長條狀彈翼延伸至尾舵前,導彈外形與FT2000類似。
目前最受爭議的為HQ-10防空導彈,導彈全重165千克,戰鬥部重15千克,最大射程為12千米,導彈最大飛行速度860米/秒,據一些軍事分析家稱該彈的原型可能是“薩姆”-9防空導彈。
解放軍海軍中較成熟的中程防空導彈應該是“獵鷹”60,這是該彈的出口代號,軍方代號為HQ-11。係統采用持續波半主動雷達導引製導體製,具有很高的導引精度,而且自動化程度非常高,據中國在一些展覽會上公開的資料稱,“獵鷹”60a能夠有效的對付低空飛行的戰鬥機或者來襲的反艦導彈,目前該係統已經開始出口,所以如果解放軍海軍如果想裝備的話將是一件很簡單的事。
HQ-12是FT-2000的國內代號,該彈外形和俄製S-300P家族采用的5V55導彈極為類似,據稱該彈的主要打擊對象為預警機或者大型機,目前該型導彈已經在解放軍陸軍中服役,解放軍海軍也不排除采用該型導彈的可能。據外國軍事專家稱解放軍海軍極有可能使用該彈和HQ-l5混裝的方式來提高其對敵方預警機的打擊能力。HQ-15可能是S-300PMU1防空係統采用的48N6E防空導彈的仿製品,而解放軍陸軍目前正在開發的該型防空係統的升級型號即HQ-15A,據知情人士透露,隻不過是為了迷惑外界所采用的障眼法,該型防空係統真正的編號可能是S-300PMU-2,即S-400的出口型號,使用的防空導彈為9M96E或者9M96E2。
2002年8月,國際軍事界紛紛傳聞稱中國海軍正在開發一種射程在50千米、作戰高度可以達到20千米的新型防空係統,設計代號為HQ-16,據稱該彈應該是在俄羅斯專家協助下完成的,其原型可能是俄製SAN-7N/SA-17防空係統,在俄羅斯海軍中,該型防空係統采用的導彈為9M317或者9M38,而中國在此基礎上研製的HQ-16應該在射程上有所提高。
解放軍在研中的HQ-17和NHQ-18目前尚無海軍型號。
近程防空係統
在解放軍海軍的一些艦艇中,近程防空係統大多有單兵防空導彈改裝,老式的可能采用HN-5或者HN-5E,目前中國國內的一些兵工廠已經利用這些防空導彈改裝出了品種繁多的近程防空係統,新式的前衛係列防空導彈也被裝在發射架上用於近程防空。除此之外,巴基斯坦已經購買了由PL-9防空導彈改裝而成的JK-9近程防空係統,該係統據稱在巴基斯坦使用效果良好。不過解放軍海軍似乎對這些武器係統不太感興趣。
中國有關單位已經公布了一種代號為FLS-1的近程防空係統,這種由導彈、基座、光電傳感器、火控係統和目標搜索雷達組成的防空係統外形小巧,而且重量相當的輕,幾乎可以安裝在任何的艦艇上,包括各種小型攻擊艇和輔助艦船上。
鏈接:HQ-61防空係統發展曆程1965年9月,解放軍海軍要求研製一種中低空防空導彈係統,剛開始的研製代號為HQ-41,1966年1月為了趕上20世紀60年代的世界水平,更名為HQ-61,1970年開始發射試驗,1973年根據試驗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改進,1976年開始係統整合,1986年進行了最後的鑒定,1988年係統最後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