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船舶專家揭秘蘇俄海軍核潛艇生產線

(2008-11-02 06:33:17) 下一個




中國船舶專家揭秘蘇俄海軍核潛艇生產線



艦船知識特約記者/薑鳴

  薑:王總,上次訪問您,我們談了蘇聯時代發展航空母艦方麵的情況,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這次請您談談前蘇聯在核潛艇製造工業方麵的情況好嗎?

  王:好的。蘇聯有強大的核潛艇製造工業,其核潛艇總裝廠共有4家,即阿爾漢格爾斯克州的北德文斯克北方機器製造廠、聖彼得堡的海軍部造船廠、遠東阿穆爾河(即黑龍江)上的列寧共青城造船廠和中部地區下諾夫戈羅德(原來叫高爾基市)紅色素爾莫沃造船廠。這些船廠的核潛艇生產線,都是在冷戰時期發展起來的。

  薑:這幾家船廠,您去過哪家?

  王:我去過北德文斯克北方機器製造廠,它是俄羅斯生產核潛艇的造船廠中最著名的,是造船業中的龍頭老大,蘇聯時代的代號叫402廠,占地麵積300多萬平方米。402廠擁有一個巨大的42號船塢車間,長436米,寬130米,高72米,麵積相當於7個標準足球場。如此之大的一個室內空間,可以同時造4艘核潛艇。其規模、設施號稱世界之最。據說402廠的核潛艇建造能力,大幹美、英、法三國之和。曾有過年產6艘萬噸級核潛艇的記錄。工廠職工人數最多時,達到46000人,現在仍有23000人。

  薑:從地圖上看。北德文斯克位於北德維納河入白海-北冰洋的入海口,接近北極圈。白海、巴倫支海,是俄羅斯北方艦隊基地所在地,可是對於這個區域,我們了解得非常少,感到有點神秘。

  王:阿爾漢格爾斯克是俄北方古老的港口城市。二次大戰前,為應對希特勒德國侵略擴張,蘇聯政府決定在距德國較遠,且艦艇可以自|由進入大洋的這一地區,建立一個新型的大型造船廠。1938年5月31日,在北德維納河入海口的灘塗上的選址報告正式獲準,6月18日,建廠施工隊伍進駐工地。由於該地區原為一片沼澤地,氣候非常寒冷,交通不便,開始時的生活設施和工程器材物資,很多是用雪橇拖進場的。高度集權的政體,確保了對工程的高強度資源投入。施工的主體,是勞改服刑人員。總計有十餘萬勞改犯投入了這一工程建設。所需技術管理骨幹,則從各地船廠中抽調。1939年12月21日, “白俄羅斯”號戰列艦開工建造,標誌著這個大型船廠正式投產。

  早期基建工人集居地被稱為“船舶建設”新村,隨著工廠的逐漸成型,職工人數的不斷增加,於1938年正式建市。當時名為莫洛托夫斯克,1957年蘇共元老莫洛托夫遭貶遂改成北德文斯克市。這個城市,現在有20多萬人口。

  由於北方機器廠的綱領任務,是建造各類大中型艦船,加上後來發展為戰略武器裝備的研發基地,因而曆來被視為高度保密的軍事禁區。直至上個世紀80年代初,沒有專用通行證,就連本廠職工的父母親人,也不能進入該地區。工廠自身的保衛製度也相當嚴密,從現代的電子設備到古老的獵狗(廠裏喂了上百條狗),應有盡有。

  北方機器製造廠規模大,設備全,生產加工能力強,連某些特種鋼都可以自己冶煉。重要的車間備有很好的采暖係統,即便在零下40度,生產也可正常進行。

  薑:如此遙遠的城市,蘇聯的核潛艇就是從這裏生產出來的嗎?

  王:是的。從1957年8月9日下水的蘇聯第一艘核潛艇“列寧共青團”號,到今年3月19日俄國潛艇節下水的第四代核潛艇“弗拉季米爾-莫諾馬赫”號,402廠共為蘇俄海軍提供了128艘核潛艇。目前廠內在建的核潛艇至少有3個型號5艘艇。

  “列寧共青團”號(部隊編號K一3,型號627,蘇聯稱為鯨魚級,北約稱為十一月級)是按照1952年9月12日斯大林簽署的政府決定,開始研製工作,在圖紙未到廠的情況下,402廠於1954年6月就正式開工下料,1959年1月正式移交海軍試用。它的研製成功,是蘇聯艦艇業的一項重大科研工程成就。K一3曾完成蘇聯潛艇第一次從水下穿越北極點的航行。從1958年試航到1988年退役,累計航行超過14115小時,航程超過12.8萬海裏。這一裏程碑性質的名艇,退役後停泊了16年等待處理,在社會各界的呼籲下,主管當局終於決定永久保留,免於拆解。該艇於2004年在其誕生地402廠進行切除反應堆艙進行改裝,之後拖至聖彼得堡涅瓦河畔,從今年8月起,將作為核潛艇博物館,向世人開發。

  薑:王總。請您簡單地介紹一下蘇聯核潛艇的發展過程。

  王:眾所周知,在核潛艇的研製上,美國起步早,並於1954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為了迎頭趕上美國,蘇聯政府自斯大林批準後,組織全國的科技力量攻關奮戰。赫魯曉夫當政後,先是偏愛導彈部隊,削減海軍裝備預算,反對建造航空母艦,大量拆解在役在建的大型水麵艦艇,在覺察到核潛艇的優勢和威力後,才逐漸加大了對這一裝備的資源投入。1960年,美國已經擁有3艘喬治·華盛頓級核潛艇,每艘裝有16枚“北極星A—1”導彈,射程達到2200千米。而蘇聯也在這年建成K一3艇的改進型627A級,該型號共建造12艘,全部由402廠生產。古巴導彈危機促使蘇聯政府痛下決心,加快戰略核潛艇的研製和生產。隻要施工需要,一切為之開綠燈。為了彌補設計局現場技術力量的不足,在原列寧格勒造船學院402廠夜校分部的基礎上,1965年建立北方機器製造學院,培養技術人才。1967年十月革命節,蘇聯第二代核潛艇667A(蘇聯稱為江鱈級,北約稱為揚基級)潛艇首艇K—137在402廠建成。K一137集中了當時最新科研成果,包括第一次上艇的火控指揮係統,配備艙室電視監控係統,采用無縱傾下潛的指揮塔(首部)水平舵係統,設置全艇集控室,供全體艇員共用的救生鍾等等。當K一137交艇時,402廠同時有8艘該型號的艇處在不同的施工階段。最終,667A及其改進型共建造了77艘,真正體現了赫魯曉夫流水批量生產的預言。它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核潛艇最大批量生產的一個型號。1975年,蘇聯建成的4艘667 BⅡ艇,配置16枚Ⅱ一9導彈係統,是第一批排水量超萬噸的核潛艇。

  薑:如此巨大的數量,迅速扭轉了冷戰中美蘇戰略力量的對比。

  王:是啊,667A型艇的批量建成,打破了美國在這一領域的優勢。國際政治舞台是講究實力的,美蘇限製戰略武器的談判多年踏步不前,在第一艘667A艇出現後5年的1972年,雙方終於達成了第一階段限製進攻型戰略武器的協議。

  薑:王總,請談談給您印象最深的蘇製核潛艇。

  王:第二代核潛艇中,有幾個蘇聯人引以自豪的型號。如世界上航速最快的661型K一162艇。1959年12月,蘇聯政府決定研製新型高速艇。列寧格勒UKB一16中央設計局於1961年開始設計。因為決策層有不同意見,以及新型動力裝置和艇體鈦合金材料跟不上進度,研製整整用了10年時間。K一162是世界上第一艘以鈦合金為主體材料建造的潛艇,其良好的耐腐蝕性和機械性能,為提高水下性能提供了條件。美國也曾試圖用鈦合金建造潛艇,但因焊接工藝未過關而失敗放棄。K一162的外形酷似鯨魚體,有著極光潔的殼體外表,采用高效低噪7葉螺旋槳。由於鈦合金加工要求高度文明清潔的施工環境,402廠要求進入車間的人員必須穿白色工作服,戴白手套。每天對施工場地進行濕法打掃清理。1964年12月在國家驗收試航中,新艇以動力裝置80%的功率,測得42節航速。而在次年試運行中,在主機負荷100%運行時,K一162創出了水下100米深處44.7節的世界記錄,迄今無人超越。但此艇突出的技術問題是水下高速時出現巨大的水動力噪聲,當航速超過35節時,艇內的噪聲也逐漸升高,水動力噪聲和艇內噪聲匯合起來,達到100多分貝。另外,高速回轉時傾角很大,在42節時,3度的操舵角會導致32度的動橫傾角,靜傾角也有16度,回轉的水動力可損壞指揮台的門窗,甚至非耐壓殼體。由於這些技術問題,使該艇未形成係列。1998年7月,我到402廠訪問,在碼頭邊看到了這艘退役多年等待拆解的名艇。

  又如高度自動化的705及705K天琴座級(北約稱為阿爾法級)艇。該艇由孔雀石設計局設計,采用鈦合金殼體,選用新型反應堆,以液體金屬鉛一鉍為載熱劑,實現了全艇設備管理的自動化,有全新的信息、指揮、火控自動化係統。還首次裝備了氣動液壓式魚雷發射裝置,在任何下潛深度都能發射魚雷。該艇長80米,正常排水量2300噸,水下最大航速40節,艇員僅29人。該艇技術設計於1963年完成,首製艇1971年由海軍部造船廠建成,至1981年共建成4艘。其3艘改進型705K均由402廠建造。美國海軍1979年春首次發現該級核潛艇能潛入900米的深海時競不知所措,當時各型魚雷都達不到這一潛深,根本無法對其實施攻擊。該型艇的毛病也是噪聲過大,可維護性也不好。7艘艇中的4艘已於1990年前後在402廠拆解,原因是“市場需求”,境外業主願意用高價收購它們的鈦合金殼體!

  再如世界上下潛深度最大的K一278艇“共青團員”號(型號685),蘇聯人將之譽為“金魚”。因為它的耐壓艙是用極為昂貴的純鈦金屬製成,能承受110個大氣壓的巨大壓力。曾於1984年8月5日,創下了1041米下潛深度的世界記錄,它在800米深水進行魚雷發射試驗,也是前無古人的事。但這一代名艇,壽命短暫,結局悲慘。它於1983年交部隊服役,進行各種試驗,1989年4月7日,在它完成曆時5年的全部試驗任務返航途中,因設備故障,第7艙突然起火,搶救無效,沉沒在巴倫支海1500米水下。69名艇員,包括艇長在內的42人遇難身亡。從最近披露的事故調查看,機械故障,油氣泄漏誘發火災是直接原因,而如此嚴重的後果根源,則是主管機關將未經嚴格培訓考核的艇員預備梯隊派上艇。致使在危急情況下,艇員不能正確及時地運用自有器材進行搶險自救,艇長又未及時確切地上報險情,延誤了救險時間,也未就近爭取公海的救助力量,最終凍死、淹死了幾十條生命。

  代表第三代核潛艇水平的971型雪豹級(北約稱為鯊魚級),是蘇聯解體前研製的最先進、最安靜的核潛艇。該艇長110.3米,排水量8000噸下潛深度600米,水下航速33節,載有24枚帶核彈頭的巡航導彈。根據海軍提出的設計任務書,對噪聲水平的要求近於苛刻。為了達到任務書要求,盡可能多地采用了新的科研成果,如將經常處於低噪聲狀態工作的所有設備安裝在多層甲板的減振模塊內,以增強對振動的阻尼吸收及雙層減振效果;一些在工作中並無振動但有可能成為艇內聲能傳遞給艇體的媒體設備,也加裝減振器;所有上艇設備都應滿足更為嚴格的振動聲學性能的BAX一74標準等等。971型的首艇1984年12月30日在共青城廠建成,按照計劃,共青城廠與402廠各生產7艘,由於經費原因,最後一艘“獵豹”號2001年才在402廠建成。該廠軍代表巴維爾·內奇科說: “結果超出了我們的預料。現在我們可以驕傲地說,世界上可與‘獵豹’媲美的潛艇目前還沒有誕生。”971型的研製成功和批產,實現了俄國造船界的多年夙願:美俄在潛艇互相監測和發現方麵達成了均勢。一位美國海軍中將在向國會作證評論971型核潛艇時也說:“自打‘鸚鵡螺’號出海以來,我們第一次看到,俄國人的潛艇比我們的還要安靜。眾所周知,無噪聲,潛艇就擁有一切。”

  薑:幾十年裏,蘇聯在核潛艇生產的數量方麵極為驚人。我到莫斯科,到聖彼得堡去旅行,看到除了沙俄時代留下的王宮、教堂和少數斯大林式標誌性建築外,大部分的民居都是簡陋的水泥殼子,城市公共設施也很落後,就會自然想到,前蘇聯時代的軍備競賽,完全把本國經濟和人民的生活拖垮了。

  王:確實如此。核潛艇以其良好的隱蔽性、機動性,被視為戰略武庫中的撒手鐧。發展核潛艇,必須具備相當的物質技術基礎,還要有巨大的資源投入。蘇聯在發展核潛艇上,超常規地投入了數量驚人的人、財、物,力圖在軍備競賽中趕上和超過美國。比如1967年十月革命節前夕,蘇聯海軍一天之內就從3家造船廠接收了3艘大型戰略核潛艇。截止1999年底,蘇聯/俄羅斯共生產了250艘核潛艇。排水量總計約165萬噸。其數量之多、噸位之大、型號之雜,令美國海軍都難以望其項背。俄國某資深專家估算,美國核潛艇每千克水上排水量的造價約為250美元,據此推算,俄羅斯250艘核潛艇的初始直接造價約近4000億美元。若再計入其研製開發、更新改造,維護修理和必要的運轉、報廢核燃料及退役後拆解處理等的費用,以及導彈武備及相關電子係統快速而又頻繁的更新換代所需費用,那麽,俄羅斯為擁有這支水下艦隊的代價,將以萬億美元計。

  薑:在我的印象中,俄國潛艇的安全性似乎總不太令人放心。

  王:誠然,人類對核安全有一個認識的過程,但冷戰時期蘇聯核潛艇出現的一些嚴重事故,卻往往有人為的、重視不夠的因素。人們都知道切爾諾貝利事故造成的巨大災難,但無人知道在此之前9個月,發生在俄遠東濱海區核潛艇的反應堆大爆炸,致使十餘名工作人員炸死,周邊環境遭到極其嚴重的放射性汙染及眾多平民喪命。當局立刻劃出禁區,所有知情人員被勒令寫下保證書,嚴禁對外界透露事故真相。但對受害幸存者,卻得不到任何醫療保健上的優惠與補償。調查委員會提出的安全防範措施建議,也未予以重視。如果核電站運營中能有效吸取這次事故的教訓,切爾諾貝利悲劇將有可能避免。發人深思的是,在這次最大的爆炸事故前的20餘年,1965年2月在K一11艇曾有過類似的事故。為消除事故後果,用了3年多的時間。這兩次事故調查報告還有一個共同點,對人身安全隻字未提。

  蘇聯的核潛艇還多次發生重大沉沒事故。1970年4月8日,627A型K一8核潛艇在比斯開灣海域演習時發生大火,主要原因是由於艇上彈藥引起的。艇員們為了拯救潛艇連續奮戰3天,但還是無法挽救。據悉,這艘核潛艇帶著兩座核反應堆及兩枚核魚雷沉沒在4680米的海底,52名艇上人員全部遇難。1986年10月6日,蘇聯K一219(北約稱為揚基Ⅱ級)戰略核潛艇在百慕大東北部海域與美國艦船相撞沉沒,上麵攜有16枚SS—N一6戰略核導彈。最近有兩次大的事故,大家都記憶猶新:2000年8月12日949A型“庫爾斯克”號沉沒。據俄方宣布, “庫爾斯克”號沉沒的原因,是艇內魚雷裝置中易燃物過氧化氫泄漏並引發爆炸。2003年8月30日,報廢的627A型K一159艇在拖運過程中沉沒於巴倫支海。這些事故,有的是技術原因,有的是操作原因引起的。在處置和搶救時,往往強調軍事秘密,完全不讓外界知道,更談不上請求國外的技術支持了。隨著現在俄國社會的變化和網絡傳煤的發展,核潛艇的事故和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引起世人的關注。

  薑:王總,我知道您一直關注核潛艇對生態的影響和廢棄核潛艇的處置問題,您能詳細談談嗎?

  王:核潛艇艦隊使蘇聯實現了海洋強國的夢想,得到了在軍事上與美國平起平坐的超級大國地位,形成了一個完整、強大的工業生產體係和一支成熟的技術隊伍。同時,俄國人自己也逐漸認識到核潛艇所帶來的負麵效應,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核泄露事件,促使人們開始考慮核潛艇對生態環境所帶來和即將帶來的汙染破壞。當初建造反應堆時,隻是想快速得到鈈,早日擁有核武器,誰也沒去想如何處理生產中的廢水廢料,更沒有人去考慮用過的燃料和報廢的反應堆了。而現在,全世界已經生產了400多艘核潛艇,僅俄國一國,就有近200艘艇報廢,或達到退役年限。本來,造核潛艇是絕密級的國家行為,現在各國卻開始坐到一起,討論拆艇與核廢料處理。1 995年,美、俄、英、法等四個核潛艇擁有國和德國、挪威、瑞典、加拿大等國在莫斯科召開了“核潛艇退役及處理問題”研討會,把核潛艇的綜合處理提上議事日程。美國較早開展了核潛艇拆解工藝研究,較成功地處理了二十幾艘報廢艇,並耗資90多億美元,在內華達州的尤卡一蒙提山中,開挖了一條長170千米,永久性安全埋藏反應堆的坑道。俄國這項工作起步於80年代中期,在遠東大石頭港和北德文斯克建立了兩個拆解基地,但由於資金和技術準備不足,認識上滯後所致法規的不健全,要解決俄國退役核潛艇的拆解及無害處理,困難很大。現在,俄羅斯北冰洋沿岸科拉半島的科拉港停泊著100多艘鏽跡斑斑的核潛艇,人們把這裏稱作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核潛艇墳場”。如何妥善處理好這樣一個迫在眉睫的重大問題,給人民一個滿意的交代,也是對俄羅斯政府的嚴峻考驗。

  薑:王總,我們最後再回過頭來,請您談談對目前俄羅斯核潛艇製造業的看法好嗎?

  王:據我所知,蘇聯解體時,402廠在建的核潛艇至少有9~1O艘。起初由於軍費緊張,工程款不能及時到位,連工資都發不出,但工廠仍千方百計地維持著,力爭每年交一艘艇。國家也設法安排一些其他項目,比如利用反應堆技術,建造水上微型核電站;將海洋石油開采設備,交由其總裝製造;改裝賣給印度的“戈爾什科夫”號航空母艦;近幾年還爭取到為中國生產基洛級常規潛艇的部分訂單。1992年,葉利欽總統來廠視察,宣布成立以該廠為中心的俄羅斯核動力船舶製造中心。今後俄新型核潛艇的建造僅限於北方機器廠一家。l995年,北方機器廠建造的971型雪豹級的第6艇“野豬”號交付海軍,2001年12月,普京總統專程到北德文斯克,參加第7艇“獵豹”號交付北方艦隊的儀式。同時,第四代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首艦“尤裏·多爾戈魯基”號、第二艘“亞曆山大-涅夫斯基”號、第三艘“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號,第四代多用途攻擊型核潛艇“北德文斯克”號(885型),以及取代2000年失事的“庫爾斯克”號的949A型“別爾戈羅德”號多用途核潛艇也都在北方機器廠加緊建造或調試。俄國海軍總司令弗拉季米爾·馬索林最近指出,俄海軍將從2008年起開始裝備北風之神級核潛艇,未來10年,俄羅斯將完全更新海基核力量,北風之神級核潛艇將成為俄海基戰略核力量的主力。作為俄國核潛艇唯一的研發基地,北方機器廠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