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重創美軍工 歐洲盟友趁機“逼宮”美國
美國空軍將節省下來的經費用於購買F-35係列戰機
本月16日美軍參聯會副主席卡特萊特將軍麵對著台下百餘名美國經濟界高層人士坦言,目前世界金融危機是個大問題,已經對美軍和其他組織造成深刻影響。這裏所指的其他組織實際上暗指美國龐大的軍工產業。一石激起千重浪,卡特萊特將軍短短一句話也許將成為全球軍工企業、軍火貿易,乃至武器發展大格局深刻變動的序言。
舍卒保車,美軍武器采辦“瘦身強筋”
全球金融危機興起於美國,首先使美軍陷入緊縮銀根的境地。削減一般性需求,保證決定性武器裝備的發展,已成為武器采辦的基本原則。其中那些研發周期長、成本高的項目成了裁減的重點。五角大樓16日決定取消達信集團512架ARH—70武裝偵察直升機生產項目,雖然ARH—70直升機試飛超過1700多個小時,取得多項成績,但目前陸軍現役OH—58D“基奧瓦勇士”直升機還能用,而且達信集團的研發要價太高,預算嚴重超支。無獨有偶,美國國會情報撥款委員會又決定削減2009年度關於精確定位他國核武器研發基地和恐怖組織訓練營地的間諜衛星計劃,並取消今年該計劃的剩餘資金,該計劃預算高達幾十億美元。
從大趨勢上說,美軍武器采辦正在發起“瘦身”運動,但“瘦身”並不意味著削弱其筋骨,相反這種“瘦身”可能有助於美軍的“強筋”運動。與2006年美軍為應付伊拉克局勢而采取各軍種分攤減少采購數量的方式有所不同,那次空軍減少了96架F-22“猛禽”的預算,海軍減少了3艘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兩艘DD(X)驅逐艦和63架下一代C-130運輸機計劃,海軍陸戰隊削減了價值12億美元的V-22“魚鷹”直升機,就連國家導彈防禦係統的預算也減少了50億美元。而這次麵對金融危機造成的預算拮據,則是一邊“瘦身”,一邊“強筋”,“瘦身”省下來的錢不僅減少了預算,還能拿出一部分追加到重點項目上去。
如今盡管美國深陷華爾街金融危機,但在建設導彈防禦係統方麵仍不遺餘力。近日為加快在太空中部署1000枚攔截導彈,美國在1640億美元預算基礎上新近增加500萬美元的專向研究預算,目的是超出對伊朗和朝鮮的防禦需求,力求能攔截200枚攻擊導彈。這意味著美國導彈防禦係統的目標升級。
釜底抽薪,歐洲盟友采辦目標升級
就在美軍力圖裁減中低端武器采辦,確保高端武器發展,應對軍費削減之時,不想歐洲盟友們來了個釜底抽薪,矛頭率先指向第四代戰機F-35。F-35名為聯合攻擊戰鬥機,號稱作戰性能是“台風”的4倍,隱身性能和航電係統是F-16所無法匹敵的。它是美國與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荷蘭等8國聯合研製,總投資2000億美元,預計生產3000多架,其中向美國以外的國家出售700多架,主要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
本月初以色列《晚報》報道,以色列國防部長放風表示,以色列原先準備以每架8000萬美元購買25架F-35戰機的合同隻是原則上的同意,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以方可能會放棄購買。不幾天,西班牙也提出將放棄購買兩架F-35的計劃。英國《泰晤士》報也端出英國國防部正考慮停造F-35的想法。如此一來,美國研發F-35的成本將大幅度增長。
然而禍不單行,澳大利亞抖出上月美軍F-35對蘇-30的模擬演習中F-35近距格鬥落敗的消息,並以F-35有設計缺陷,原先采購合同上的技術指標未能實現等理由,渲染F-35不敵蘇式戰機的負麵宣傳,大有放棄F-35的可能。這一下給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美國國防部當頭一棒,一起出來辟謠以正視聽。
然而問題的關鍵並不僅僅在F-35身上,主要是美國盟友們的集體逼宮。一是過去歐洲國家與美國聯合研製高性能戰機、航天飛機和導彈防禦係統,一直是掏錢出力但拿不到核心技術,今後維修和進一步研發還得依靠美國。在F-35上的合作就可見一斑,合夥人有一種被套住的感覺,平時這口氣不好出,現在金融危機美國大大依賴盟友,正是拿一把的時候;二是金融危機直接導致成本上升,製造商自然拿犧牲技術指標來保證盈利的目標,F-35上天後若不能在被敵人發現前率先開火,就變成了一隻純粹的“狗”,既不能在近距離翻筋鬥,又不能快速攀升,加速緩慢,這下可是激怒了合夥人,從而發出了向F-22看齊的高要求。
現在看來,歐洲國家與美國聯合研製武器裝備的項目很多,歐洲要斷供不是真實目的,借機壓低出資成本謀取武器戰技指標升級卻是可能實現的。這就意味著,美國要想拉著歐洲國家參與尖端武器研發,就不得不讓合夥人拿點實惠。
重新洗牌,全球軍火市場競爭格局發生異變
曆史經驗告訴我們,經濟危機時期正是軍火貿易興旺之際,靠軍火拉動經濟不失為救急之舉。今年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發布了國際軍火市場統計報告,美國、俄羅斯、英國、德國、法國是世界上軍火出口最多的國家。其中美俄兩國武器出口占全球一半份額。法國國防部長麵對已占全球軍火貿易6%份額的業績頗感不滿,提出要恢複軍火出口大國的地位,在金融危機麵前要將全年訂單拉高到60億歐元,力爭較去年增長10%。未來,隨著金融危機的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不景氣將刺激軍火貿易的競爭。在美歐國家占據武器出口大腕的地位仍將繼續維持的大背景下,市場競爭將走向多極化的特點,這將導致全球軍工產業格局的新變動。
所謂多極化是指全球軍火市場將出現多個寡頭。美國仍將占據老大地位,但其份額將有所下降,這主要是未來若幹年內美國發動戰爭條件受限,自身武器消耗需求將有所下降。而此時,俄羅斯軍工重振雄風,武器水平快速增長,成為美國軍售禁運國家的主要先進武器來源。以“蘇霍伊”製造局居首,近20家俄羅斯武器供應商活躍在全球軍火市場,軍火貿易在金融危機下呈現大幅度增長態勢。
另一極要屬歐盟,由於西歐國家處於曆史上最安全穩定時期,其自身防衛需求不大,軍隊向小型化方向發展。內需不足就得刺激外需,而歐洲各國軍工獨立成體係的難度很大,走合並之路,實行強強聯手,優勢互補,聯合起來與美國競爭已是大勢所趨。
目前,德國和法國正領銜地區軍工一體化道路促進歐盟實現地區性軍工聯盟,力圖在規模上與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抗衡。像歐洲航空防務與空間公司的成立,以及伽利略導航星的聯合研發,都將提高歐式武器係列的整體競爭力。如今,歐盟與美國在導彈市場上已近短兵相接,歐洲的“流星”超視距空空導彈與美國AIM-120中程空空導彈開始搶買家,甚至提出要把歐洲軍火打進美國市場。
另一個潛在的一極是日本,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富士集團、三井機械等大型製造商自成體係,在全球製造業中以高性價比占據重要地位,實際日本大企業都在走軍民合一的道路,日本的軍火生產能力不在歐洲之下。由於受武器出口三原則限製,它們靠綁在美國軍工企業聯合生產上獲得軍火收益。如今日本也趁美國和歐洲金融危機之際,打著下一代日本主力戰機競標的旗號挖走F-35和歐洲“台風”戰機的數據,回去像造F-15那樣自己單幹。一旦武器出口限製撤除,日本占據世界軍火市場的一極幾乎沒有懸念。
自去年以來,全球軍工產業走向多極化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武器裝備的標準多樣化,除眾所周知的俄羅斯武器係列與美國大相徑庭外,歐盟也開始建立自己的一套標準,叫歐洲防務標準,有意擺脫美軍標準。這種不通用、排他性的軍工生產動向日趨明顯,意味著各大軍火寡頭在爭奪全球勢力範圍上已經到了“不是東風壓倒西風,便是西風壓倒東風”的地步,印度一手拿著蘇-30戰機,一手拿著美國空空導彈和機載雷達,兩家愣是接不上,隻得靠自己立項研究怎麽綜合集成。
精打細算,高中低搭配引領武器發展新潮流
金融危機不僅加速了軍工產業間的競爭,也促使各國軍隊在武器發展上開始精打細算。對各國來說軍費不再寬裕將持續較長時期,武器的發展規劃就得根據盤子的大小來重新審定。換句話說,這些年武器發展走高技術、高成本的道路將轉軌到追求更優異的性價比道路上來。
對美軍來講,追求全譜優勢已不再現實,一般性武器裝備的采辦將以性價比為準繩,而不再強調全麵的高技術化。像陸軍直升機的換代就準備在全球範圍尋找低成本製造商,一些中等軍工企業可能獲得這樣的訂單。這將意味著美軍將走多層次武器發展道路,將帶動全球軍火生產不再隻迎合高端需要,而使中、低端武器需求增多。這就是說通過降低一些技術性能來拉下成本的做法將具有普遍性,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對F-35采取降低性能的模式可能是未來這一趨勢的先驅,不過該公司對客戶不透明,有偷工減料之嫌。
另一種趨勢是對現有武器裝備的改造升級將成為新的潮流,高技術裝備嵌入舊的武器平台可以節省大量經費,這條道路對金融危機中的各國都是有益的選擇。按照這一思路,未來武器裝備的發展,軟件係統和新的嵌入式模塊將成為發展重點,而武器搭載平台的重建比例將大為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