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十月逝世的兩位老者:寂寞的蕭克與火紅的謝晉zt

(2008-10-31 05:15:25) 下一個



十月逝世的兩位老者:寂寞的蕭克與火紅的謝晉




十月份逝世的102歲的蕭克與85歲的謝晉,兩位老人都有以下共同點:

一是兩人的逝世都引起主流媒體的報道與關注:
二是兩人的逝世都有中央機關和國家最高機關和高層領導人敬獻花圈或參加追悼會:
三是二位老人都算是名人,且又都是文人---蕭克雖然原是一介武夫,但解放後握槍的手拿起筆杆寫起了小說,並曾經夏衍介紹,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四是二人都是中共優秀黨員:
五是二人都情係“紅色經典”---謝晉在電影界導演紅色經典故事,蕭克則以自身的浴血奮戰經曆並在戰爭過後拿起手中的筆,用文學的形式再現這一段紅色經典故事。

但是,這樣相同之處卻不能保證二人死後同樣的風光。前者較為寂寞。除了央視“按部就班”的報道與網絡上一些網友的自發評論外,總體上是比較寂寞的。其原因當然是有多方麵的。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媒體記者對此的關注度不高。

相反,謝導的死,包括其遺體告別和追悼會,媒體記者卻蜂湧而至。這其中,除了謝晉本人的名人效應外,恐怕一些人還是衝著那些到現場的名演員而去的。現場一個小插曲很能說明問題:當演員範冰冰出現在追悼會上時,追悼會時遭到記者們的圍攻,在衝出重圍後,範冰冰顯得異常惱怒,對身後的記者施以秀腿,正好被記者拍正著。追悼會臨近尾聲時,範冰冰司機為阻擋媒體拍攝,一天兩次與現場記者發生肢體衝突,最終範冰冰尷尬不已,提前離場。

這裏,筆者無須評價這些記者狗仔隊們的行為,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新聞的“賣點”肯定賽過102歲的蕭克老人幾百倍、甚至上千倍。即使是範冰冰和趙微、劉曉慶等眾多名演員們,她們到場,當然有折服於謝晉的人格力量---因為在演藝場混的人都深知現在導演搞的潛規則!正所謂“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由此而看,蕭克將軍死後相對而言,受到的冷落也是正常和,無可指責的。但問題是,我們的媒體,究竟對誰關注?媒體的“導向”在偏向何方?

談到範冰冰在謝晉追悼會上發生的“新聞”,筆者不禁想起另一則與範冰冰相關的“新聞”:某日,範冰冰在北京宣傳新片時,她宣稱若在抗戰時期,自己一定會當劉胡蘭保家衛國。當時,這句豪言壯語傳出後卻引來網友強烈反駁,紛紛表示範冰冰把劉胡蘭放錯了年代,誤以為其是抗日英雄,鬧了個不該鬧的笑話。
 
範冰冰不識劉胡蘭,再次暴露出明星曆史常識欠缺的短處;但這樣的笑話豈止是範冰冰一人鬧過?林俊傑在宣傳專輯《曹操》時,不是也竟以為貂蟬製服過曹操。而蔡依林被問“三國”時,竟然不知三國是哪三國;楊丞琳在電視節目裏,不知道抗戰打了8年;李玟聽到嶽飛作詞的《滿江紅》後,竟一臉真誠想請嶽飛寫歌詞。

我想,同樣的道理,別說讓她們中的一些人敬佩蕭克,恐怕就是談到蕭克此人,她們也會一樣的問一聲:“蕭克是哪個國家的名演員?(名導演?)”這,實在不隻是她們的悲哀,而是我們媒體宣傳的悲哀,更是比謝晉死了,擔憂電影界“紅色經典”的終結而更值得擔憂和悲哀!

毋庸諱言,當今社會是價值多元化和人們生活方式多樣化的時代,但是,無論如何,我們的紅色傳統應該代代相傳,我們不應該真的從此“告別革命”或者冷落了我們的革命前輩。我們更要善待現在還幸存於世的老紅軍、老八路以及其他老革命軍人。

蕭克和其他老軍人一樣,是自甘寂寞的,樂於奉獻的一個光榮的紅色群體,他們在寂寞的環境下,其滋味的清苦狐寂,是現代一般人很不容易做到的。然而,隻有甘於寂寞,他們才會有當初的無私奉獻,浴血奮鬥,創造出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隻有甘於寂寞,他們才能營造在和平年代潛心攻關和銳意進取的氛圍,才能拒絕誘惑、始終如一地專心完成自己所從事的事業。而蕭克將軍,之所以能在84歲高齡創作出《浴血羅霄》,並榮獲1984--1988年度茅盾文學獎榮譽獎,這,既是對作者本人及作品本身的肯定,也是對這部小說成書的奇特經曆的褒揚,更是對將軍本人甘於寂寞、默默寫作的最科學的評定。

共和國開國之初的“上將”,在蕭克未逝世時就僅存的兩位,現在蕭克也走了,另一位將軍,在這個世上從此將更寂寞了。但將軍們開創的事業,將永遠不會“人亡政息”,因為,他們為我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寶貴精神財富。尤其是蕭克將軍,從“一本書主義”來看,沒準兒個人還會與曹雪芹一樣,多少年後,會更加讓人記起這名字,記住這位傳奇將軍的傳奇經曆。甚至成立紅色經典研究會,探討其從將軍到著名作家的原因。又有誰敢斷定,諾貝爾文學獎,就注定不屬於軍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