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鑄劍為犁:中核集團中國鈾礦冶工業五十年風雨路

(2008-10-30 23:44:51) 下一個



鑄劍為犁:中核集團中國鈾礦冶工業五十年風雨路




新華網北京10月30日電 題:鑄劍為犁有新篇——記中核集團中國鈾礦冶工業五十年風雨路

新華社記者孫聞

2008年,是中國鈾礦冶工業創建的第50個年頭。從“兩彈一艇”的成功研製,形成我國核威懾力量,到為核電站提供充足燃料,實現和平利用核能——50年來,中國鈾礦冶人櫛風沐雨,執著前行,為我國核工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30日,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金原鈾業公司在京舉行慶祝大會,紀念中國鈾礦冶工業走過的50年風雨曆程。

新中國成立以後,為打破帝國主義的核壟斷和核訛詐,中國要自己製造核武器。但由於實現核裂變反應的主要物質鈾原料是帝國主義核壟斷的重點,我國製造核武器,隻能在自己的土地上找鈾、采鈾、產鈾。因此,找到鈾礦,建設中國鈾礦冶工業體係就成為建設核工業的一個重要前提。

1955年,我國地質部門在境內發現了鈾礦床。經過進一步的勘探,確定了具備開發鈾礦的條件。

1958年初,冶金部成立第三司,1958年8月改為二機部十二局,作為鈾礦冶工業的專門管理機構——中國鈾礦冶工業從零起步了。

在黨和國家的全力支持下,鈾礦冶人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以堅忍不拔、無私奉獻的精神開鈾礦,建鈾廠,至1963年10月,形成了從礦石到二氧化鈾的工業化生產能力,成功地解決了核原料的從無到有的問題,為我國1964年10月1 6日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提供了核原料,為我國核武器的研製作出了貢獻。

第一批鈾礦山的建成投產,標誌著我國鈾礦冶工業進入了發展時期。通過努力,我國的鈾礦冶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形成了完整的鈾礦冶科研生產體係。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全黨要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鈾礦冶工業的職工銳意進取,積極改革,大膽創新,在鈾礦冶的生產工藝上采用新技術,降低鈾的成本,特別是堆浸等技術在礦冶企業得到了工業化應用。從第一個萬噸堆浸的成功,到我國第一座堆浸礦山的建成;從地浸技術試生產的成功,到地浸礦山的建成——我國的鈾礦冶在創新中求生,在改革中發展,在改製中前進,形成了目前“八礦一廠”的生產格局,具備了加快發展的基礎和條件,以嶄新的姿態站到了曆史的新起點。

進入21世紀,能源和環境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作為清潔能源,發展核電已經受到人們的關注,積極推進核電建設,成為我國能源建設的一項重要政策。根據我國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要達到4000萬千瓦。我國鈾礦冶工業迎來了曆史性的發展機遇。

中核集團金原鈾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德林介紹,作為我國天然鈾唯一生產單位和核電燃料的主供應商,中核金原鈾業公司已經製定了清晰的發展路線,將進一步深化體製改革,夯實發展基礎,整合礦產資源,加強項目建設,提升生產能力,加強安全生產,建設綠色礦山,深化內外合作,實現鈾礦冶的健康、持續、快速發展。

中核集團副總經理邱建剛說,從“十五”計劃開始,中國核工業集團已經陸續投入30多億元用於天然鈾的項目建設;到2020年中國核工業集團還將進一步加大投資,建設新項目,擴大鈾資源占有量,加快大基地建設,支持鈾礦冶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間新開工建設一批鈾礦山,以確保天然鈾產量能實現快速增長,確保國家核能利用和核電發展的需要,確保能夠承擔起作為國家核電原料供應主體的責任。

邱建剛表示,50年來,中國鈾礦冶工業從立足軍工致力國防,到鑄劍為犁服務於和平利用核能,無時不與國家利益和民族命運聯係在一起。繼往開來,中國鈾礦冶人將為祖國的清潔能源發展再立新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