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海軍電磁戰大本營:某新型雷達潛在弱點被曝

(2008-10-26 18:41:13) 下一個



中國海軍電磁戰大本營:某新型雷達潛在弱點被曝




北方某地,高粱火紅,玉米金黃,在深秋茂密的“青紗帳”中,隱藏著更加神秘的“電磁青紗帳”。

記者在位於這裏的海軍某電子對抗仿真試驗中心了解到:高牆內,構設出神秘的電磁空間,可以模擬數百種雷達信號;大屏幕上,隨機顯示複雜電磁環境下機群突襲、導彈攻擊、戰艦編隊等多種戰場態勢;各型電子設備平台如同軍艦戰位,雷達操作手不出海就能感知複雜電磁環境……

搏殺無形空間,決勝未來戰場。近年來,該中心在國內仿真界創造了10多項第一,獲得12項軍隊科技進步獎,開創了新型電子裝備試驗、訓練、演練一體化新模式,突破了部隊難以構設複雜電磁環境的訓練難題,成為我人民海軍複雜電磁環境下的“未來海戰實驗室”。

貼近未來戰場追尋奇思妙想

仿真係統,是海軍新一代電子對抗裝備研製的搖籃,要能夠承擔雷達偵察、幹擾等多種功能的試驗。

按照國內外“一個實驗室滿足一種功能”的通用做法,滿足多種功能的實驗,要建多個實驗室。這樣,不但經費不足,也不利於全武器係統試驗。舉個例子:試驗導彈在超視距攻擊時捕捉目標的精度,首先需要探測預警裝備提供目標信息,這又離不開數據傳輸設備。但是,數據傳輸又往往要經過艦艇平台、陸岸基站,哪個環節出現“梗阻”,導彈都打不準。

未來戰場是怎樣的環境,裝備試驗就要構設出怎樣的環境。海軍某仿真試驗中心突破傳統思維,提出一個新想法:將幾個實驗室合並成一個。

想法一經提出,業界一片嘩然:這太離奇了!眾所周知,雷達不同功能的仿真試驗對實驗室的形狀要求各異:有的需要方形,有的需要圓形,這樣的房子怎麽蓋?

現任仿真試驗中心主任董印權,當時是總體室主任。為滿足不同型號武器試驗一體化要求,他帶領課題組將多個項目同步論證、同步建設。最終,對結構設計進行大膽改造,采用了一種非圓非方的奇異結構,並選用特製材料,解決了多功能試驗對電磁屏蔽的不同需求。

這座外形奇特、內部玄奧的實驗室,被稱做國際上第一個“異類複合型微波暗室”。鬥室之中,卻是電磁波自由飛翔的無垠空間。它能模擬出艦船、飛機、導彈、海浪、雜波等幾百種無蹤無形、真假難辨的信號,使各型電子裝備試驗越來越接近未來戰場的真實電磁環境。

目光前瞻打造電磁“變形金剛”

某仿真係統建設,需要將多個分係統集成起來,形成一條“信息高速路”。當時,國內主流技術是采用集中式控製和高速並行接口方式,傳輸距離不超過7米。然而,中心分係統之間最遠達數百米。況且,這一技術專業管理要求苛刻,通用性差,軟件升級難。

要建就建最先進的。課題組瞄上了剛剛出現的“分布式網絡技術”。當時,網絡技術遠沒有今天這樣先進和普及。課題組的想法一提出,懷疑、擔心、否定等各種意見就炸開了鍋。

爭議,沒有擋住探索的腳步。課題組決心剝開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內核”,將計算機網絡涉及的知識分成條塊,責任到人,同步學習。僅僅3個月,就掌握了關鍵技術。仿真係統各個分係統集成聯網成功,軍內第一個具有分布式體係結構的仿真試驗指揮控製係統誕生了。

依靠新技術,中心科研人員不斷為現代化仿真試驗打造“十八般兵器”。

這是一次“紅”“藍”雙方拉鋸式電磁對抗試驗。“紅”方雷達屏幕上目標交替閃爍。“‘敵’實施幹擾,幹擾樣式為多批假目標!”雷達操作手采取一連串動作抗幹擾,假目標消失。此時,屏幕輕輕一抖,又是一片“雪花”。雷達操作手再次采取抗幹擾措施。多個回合下來,雷達操作手已能應對10餘種幹擾方式……

在雷達對抗試驗中,仿真試驗中心研發成功的新型模擬器大顯身手。這是我國首次采用一個平台模擬多種實裝雷達。它會“七十二變”,“搖身一變”就成為另外一種雷達。它既可以充當“藍”方檢驗“紅”方的抗幹擾能力;也可以扮演“紅”方對“敵”實施幹擾。這種電磁“變形金剛”,滿足了多種體製雷達的幹擾試驗與訓練急需。

嚴格試驗讓新裝備接受“大考”

某新型雷達裝備再有一個月就要在對抗試驗中接受“大考”。節骨眼上,仿真試驗中心提出用“變應力試驗方法”組織試驗:即加入更多變化的電磁信號,考核裝備對複雜電磁信號的適應能力。

“有些信號樣式在未來戰場可能真實遇到,應該提前熟悉。寧可讓新裝備輸在試驗場,但決不能輸在戰場!”他們的這種態度,不是和研製單位過不去,而是對未來戰場負責。

如同人的承受能力存在極限一樣,任何一型雷達,對信號種類、信號密度都有一定適應範圍,超過極限,雷達就可能“休克”。因此,仿真試驗中心的提議,遭到一些人的質疑和反對。一位裝備研製人員說:“你們簡直就是‘雞蛋裏麵挑骨頭’!”

中心課題組反複與各方溝通:“我們不能光看裝備具有哪些戰技性能,還要看它在什麽條件下不具備這些性能,遭遇戰場複雜環境才不會被打個‘措手不及’!”

有決心,還要有辦法。以前受條件限製,雷達對抗裝備試驗考核,設置的電磁信號體製單一、密度小、頻段變化不大,裝備遠沒有受到極限條件的考核。仿真試驗係統的強大功能,大大彌補了這一缺陷,它可以模擬出許多“邊界條件”,考核裝備在極限狀態下的戰術技術性能。

試驗如期進行。信號組合升級為原來的數倍,強弱交替、縱橫交錯、疏密交織的電磁信號,使該型裝備性能受到全麵考核,潛在弱點一一顯露。

令人吃驚的試驗數據,讓大家對裝備在複雜戰場環境中的性能有了更清醒的認識,為裝備優化、試驗方法改進和部隊訓練提供了寶貴經驗。


“電磁藍軍大本營”揚名萬裏海疆

“從戰爭中學習戰爭”,曾是我軍克敵製勝的經驗結晶;如今,在實驗室裏“預習”未來戰爭,正在成為一種訓練新理念。

海軍某仿真試驗中心在承擔電子裝備試驗主要職能的同時,綜合利用試驗資源,建設複雜電磁環境模擬訓練中心,大大拓展了訓練職能。如今,仿真試驗中心既是新型電子裝備試驗場,又是操作新裝備的訓練場、探討信息戰新戰法的演練場。迄今,已有驅逐艦部隊、潛艇部隊、岸艦導彈部隊的多批雷達操作手來到這裏訓練,使這裏成為揚名萬裏海疆的“電磁藍軍大本營”。

扮演“電磁藍軍”,遠不像演戲那樣簡單。仿真試驗中心科技幹部雖是精於裝備試驗的技術專家,對戰術和訓練卻是門外漢。於是,他們四處拜師求教,出海學習。五室代理主任石偉峰領銜攻關,曆時4個月,終於用計算機虛擬現實技術將艦艇反導作戰、訓練流程全部“引入”虛擬空間。

那次,第一批部隊官兵走入仿真試驗中心,無不大吃一驚:大量複雜信號突然生成,數據如瀑布流瀉,噪聲似暴風驟雨。一時間,雷達死機,裝備報警,操作手誤操作……官兵頓時手忙腳亂。

這次體驗,官兵真正見識了什麽才是“複雜電磁環境”。逼真的實戰環境,也讓官兵在訓練中有了許多“新發現”:單艦反導,決定勝負的反應時間隻有短短幾十秒。官兵在逼真複雜電磁環境中反複摸索,縮短指揮程序,精簡作戰口令,使戰位長破天荒有了“臨機處置權”。以往,雷達操作手習慣根據背熟的參數判別“威脅信號”,一番磨礪,他們幡然醒悟:單靠背記參數不行,要練就看透電磁迷霧的“火眼金睛”。

一位指揮員率艦與“電磁藍軍”過招,幾次受挫。離開前,他一定要來仿真試驗中心看看,見識一下“挫敗”他們的究竟是何等人物。

參觀之後,他深有感觸地說:“在這樣的戰場實驗室預習之後,上了戰場我們會更加從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