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在德驟然熱銷
隨著金融危機爆發,年輕讀者再次對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的巨著《資本論》產生了興趣。圖為德文版《資本論》。
全球金融危機促使許多德國人走進書店,重新捧讀同胞卡爾·馬克思撰寫於19世紀的《資本論》。路透社16日報道,這場源於美國的金融危機同時促使西方反思美式自由市場主義在新世紀的弊端。
熱銷
《資本論》出版於1867年。在金融危機的洶洶來勢中,這本批判資本主義的巨著重新進入德國人的視野。
位於柏林的卡爾-迪茨出版社專門出版學術著作。最近一段時期,此前少人問津的《資本論》驟然熱銷。
出版社經理約恩·許埃特倫普夫告訴路透社記者,今年年初以來,他們出版的《資本論》已賣出1500套,是2007年全年銷量的3倍,更是1990年銷量的100倍。
“連銀行家和經理們也開始讀《資本論》,試圖理解他們對我們幹的那些事,”許埃特倫普夫說,“馬克思現在絕對火。”
不滿
路透社駐柏林記者埃裏克·基施鮑姆認為,《資本論》重新暢銷,折射出許多原東德民眾對現狀的廣泛不滿,而發端於美國、如今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機強化了這種不滿情緒。
新近一份民意調查結果顯示,52%的東德人對“自由市場經濟”抱懷疑態度,43%的東德人對“資本主義”敬而遠之。基施鮑姆對普通東德人的隨機采訪也證實了這種情緒。
現年46歲的IT從業人員托馬斯·皮費特來自東柏林。他告訴基施鮑姆,他上學時讀過批判資本主義的課文,現在看來,“卡爾·馬克思說得沒錯”。
路透社說,柏林牆倒塌後,東德人一度對自由市場經濟充滿期待,但20年過去後,他們發現並沒有等來德國前總理赫爾穆特·科爾承諾的“繁榮景象”。在前東德地區,如今失業率高達14%,是前西德地區兩倍,東德人的薪水也相對處於低水平。
“自由市場是殘酷的,資本家隻想榨取更多、更多、更多,”現年76歲的退休鐵匠赫爾曼·海貝爾抱怨道。
拷問
為應對這場金融危機,美國以及歐洲等國政府相繼采取“國有化”手段,將銀行等金融機構納入政府掌控。在一些西方知識分子和市場人士眼中,這種手法與自由市場經濟理念背道而馳,促使他們反省美式自由市場弊端。
今年3月14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決定拯救瀕臨破產的華爾街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對於這一舉措,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刊文驚呼,這是“全球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夢想破滅的一天”。
而當歐美各國政府“國有化”金融機構的步伐越邁越大後,路透社專欄作者貝恩德·德布斯曼15日撰文說,盡管各國采取激進手段挽救金融市場,“但現在有一種共識正在形成,即資本主義需要在21世紀得到全麵修正以拯救自身”。
“我們熟悉的資本主義正在死亡,”德布斯曼在題為《卡爾·馬克思和世界金融危機》的專欄文章開頭寫道,卡爾·馬克思對不受約束的資本主義的批判正在得到確證。(馮武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