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稱:中國的太空大躍進,太空戰爭一觸即發
(2008-09-28 03:47:24)
下一個
美稱:中國的太空大躍進,太空戰爭一觸即發
中國的太空大躍進是必然的。和奧運一樣,本周的載人飛船發射將宣布中國崛起成為新世紀大國之一。華盛頓現在的問題是,中國把自己視為太空合作者抑或潛在的對手。
在2007年1月11日中國發射導彈摧毀它自己的氣象衛星的時候,這個困局就變得明顯。中國的那次試驗向美國發出有力的信號:美軍所依賴的很多衛星如今很容易遭受中國襲擊--至少在理論上如此。沒有人知道中國是否真的試圖獲得這種能力。但很多政策專家已經得出這樣的結論:美國是時候認真思考某種軍控製度以避免近空間(near-space)的競爭狀態。
在一代人時間裏,美國反對給地球軌道上的太空活動設限。盡管美國和蘇聯在冷戰期間實驗反衛星武器,但兩國都知道潛在的後果。在冷戰的核對峙中,衛星是關鍵。摧毀對方衛星的舉動會被視為核攻擊的前奏。
然而環境變了。在過去二十多年裏,美國的常規及核力量變得依賴衛星。
美國不大可能與中國衝突,但有一種例外情況:如果中國大陸某天試圖武力收複台灣。美國國防屆很多人認為中國的目標就是瞄準那些衛星,壓製美國給台灣的防衛。如果中國這樣做,美國可能就會襲擊中國領土上發射反衛星武器的設施,令衝突升級。中國會怎樣回應呢?當衛星是具有戰略重要性的軍事工具,核報複的威脅恢複阻嚇對衛星的攻擊?
布什政府似乎傾向於這一觀點。它在2006年的太空政策聲明中宣布,美國認為它的太空能力對國家利益至關重要。有幾屆政府太空和軍控經驗的麥克唐納(Bruce MacDonald)在外交關係委員會的報告中表示,承載重擔這個詞表明,在理論上,如果那些利益受到襲擊,不排除核回應的可能性。
近空間的敵對競爭充滿潛在的危險。曾擔任五角大樓情報官員的貝靈(Thomas Behling)表示,冷戰之所以是冷戰,部分是因為發展了明確的威懾概念。但我們不知道如何把這些應用於太空。而且我們對這個問題沒有足夠的關注。
中國的反衛星技術提出了一個間接而緊迫的問題:太空垃圾。被摧毀的氣象衛星的碎片可能有900片左右大得足以損害任何與它們相撞的衛星。中國意識到這一點嗎?中國不在乎嗎?現在可能是時候談判阻止此類測試重演的國際規則了。
任何關於反衛星武器活動的國際談判都是極其困難的。但有一些規定是可以談的,而且可以談判禁止進行像中國去年進行的那種反衛星武器試驗。外交關係委員會的報告說,美國政策的問題是,何種可行且穩定的太空製度最能為美國的長期利益服務,這個問題應該在新政府任期的早期解決(如果不能更早的話)。曾經主導商業太空產業以及軍事最依賴太空資產的美國有充分動機采取行動。(作者 John Ba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