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YST 漫談海軍(三):海戰

(2008-07-04 02:39:23) 下一個


漫談海軍(三):海戰


在談論海權的觀念和海軍的艦艇之後,下一個話題自然就是海戰了。想想看,建造艦艇是為了維護海權,而維護海權唯一的方法就是透過戰爭。建造艦艇不是用來友好訪問的,這是六百年前明朝皇帝犯下的錯誤。海軍必須靠發動戰爭來維護國家的海洋利益。

海軍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軍種,僅次於陸軍。我們略去早期的海軍,隻從二十世紀的現代海軍談起。


中國有句古話:「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這話用在軍事上非常貼切。不論是陸戰、海戰、還是空戰,在戰術上都是追求遠距離打擊來先發製人。想想看,從最原始的刀斧進步到弓箭,這就是進攻距離的巨大進步。人類的戰爭經過很長的時期才進入熱兵器,熱兵器立刻使攻擊的距離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熱兵器是化學知識的重大突破,先是出現了槍,跟著是炮,最後是二十世紀後半葉出現的長程導彈。到了洲際飛彈出現以後,事實上戰爭就已經沒有了前線與後方。

所以我們看得很清楚,戰爭就是摧毀敵人,把握的戰術原則很簡單,那就是「先敵發現和先敵開火」。無論戰爭的武器如何精進,絕不會離開這個原則。我們就根據這個原則來論述近代的海戰。


(1)巨炮時代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海軍是以戰列艦為主力,追求的是巨炮和裝甲。道理很簡單,那時候海軍唯一的遠程武器就是砲。砲的口徑越大,砲彈的射程就越遠,就可以先行開火消滅敵人;軍艦的裝甲越厚就越能承受巨砲的轟擊。

船上裝砲是有學問的,多大的船才能裝多大的砲,這都經過仔細的計算和實驗。為了先發製人,這些海上列強的砲越做越大,軍艦也跟著越做越大。

YST 沒有細讀這段時期各國海軍製約對方的歷史條約,譬如限製一個國家多大的砲總數不能超過幾門之類,挺無聊的,都是一方麵拚命發展和壯大自己,一方麵又拚命限製別人不能發展。我隻大略敘述一下那時候軍艦的噸位、主砲的口徑、和等級的劃分,YST 不是專家,歡迎讀者修正和補充。

驅逐艦:排水量大約兩千噸到三千噸,安裝五英吋(125毫米)大砲。

輕巡洋艦:排水量大約五千噸到一萬噸,安裝6英吋(152毫米)大砲。

重巡洋艦:排水量大約二萬噸左右,安裝8英吋(204毫米)大砲。

戰列巡洋艦(Battle Cruiser):排水量三萬噸左右,安裝10-12英吋(250-300毫米)大砲。

戰列艦(Battle Ship):排水量四萬噸以上,安裝14英吋(355毫米)以上的大砲。

YST 搞不清楚的是戰艦的劃分是以噸位呢?還是以主砲的口徑?

譬如英國的「威爾斯親王號」(HMS Prince of Wales)屬於戰列艦,排水量四萬三千噸,10門主炮口徑14英吋。英國的「退敵號」(HMS Repulse)屬於戰列巡洋艦,排水量三萬一千噸,6門主炮口徑有15英吋。所以看來軍艦的劃分是以噸位為主,因為「退敵號」的主砲口徑雖然大於「威爾斯親王號」卻屬於戰列巡洋艦,比「威爾斯親王號」低了一級。

讓我們看看英國的「胡德號」(HMS Hood)排水量高達四萬八千噸,裝有8門15英吋的主砲。所以無論是噸位還是主砲口徑「胡德號」都超過「威爾斯親王號」,但是仍被劃分為戰列巡洋艦,還是比「威爾斯親王號」低了一級。


不要看戰列艦如此高大威武,在火炮的轟擊下它們是很脆弱的。「胡德號」在戰爭中碰到德國的「俾斯麥號」戰列艦,「俾斯麥號」的主炮兩次齊射就把「胡德號」擊沈了。

不論是噸位還是主砲口徑,戰列艦的世界紀錄保持者是日本帝國海軍的「大和號」(Yamato)。「大和號」空排水量六萬五千噸,滿載排水量七萬兩千噸,單是裝甲就有兩萬一千噸,毫無疑問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戰列艦,也是二次世界大戰最大的戰艦。

日本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並且放出假情報來隱藏「大和號」的實力,所以連美國也相信「大和號」的主砲跟美國的愛俄華級戰列艦的主砲一樣,口徑都是16吋。其實「大和號」的主砲是9門 18.1英吋(46公分,460毫米)的巨炮,這是世界紀錄,它的一發砲彈就重達 1.4 噸,這也是世界紀錄。

「大和號」的砲雖大,但是它的瞄準係統水平不高,所以打不準,「大和號」並沒有發揮18.1英吋巨炮應有的威力,譬如一炮擊沈某個軍艦之類。那時候的火砲都是使用光學瞄準儀,德國的光學儀器非常先進,如果「大和號」碰上「俾斯麥號」,下場恐怕也和「胡德號」一樣。事實上,作為日本帝國海軍的驕傲和海軍統帥山本五十六大將的座艦,「大和號」3年又4個月的服役期間並沒有什麼戰績,最後在日本投降前四個月被美國航空母艦起飛的飛機炸沈。「大和號」的沈沒代表戰列艦走下海軍王牌戰艦的寶座,讓位給航空母艦。

不過戰列艦一直是令人著迷的,它的巨炮象徵海軍的威武,它高大的艦橋象徵國家的地位,它厚重的裝甲象徵國家不屈的精神。


在所有的戰列艦中 YST個人最喜歡美國的愛俄華級戰列艦,它的設計簡潔流暢,但是在簡潔中發出無比的威武氣勢,其他國家的戰列艦都顯得有點零亂,甚至可以說雜亂無章,特別是日本的戰列艦。YST貼一張愛俄華號的照片做為海軍巨炮時期的結束。


美國戰列艦愛俄華號在一次實彈演習中進行9門16英寸(406毫米)主砲齊射,火藥點火爆炸的巨大的火燄和砲彈出膛時產生的氣壓在海麵形成圓形擴散的震波蔚為壯觀。注意這9門砲的仰角都不一樣。這張照片非常有名,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張戰列艦照片,拍攝的時間是1984年,YST 不確定是否是愛俄華號炮轟黎巴嫩的那一年。戰列艦的威武和巨砲厚甲的光榮年代在這張照片中表露無遺。

軍艦不但是國家領土的延伸,也是一個國家精神的象徵。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的軍艦每次出訪國外的時候,華僑同胞都是如此熱情地歡迎。


(2)海上航空兵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就是飛機。1905年10月05日萊特兄弟用39分23秒飛行了24英哩,寫下了人類動力飛行的歷史。從此以後科學家和工程師不斷地改良,飛機的性能日新月異而且很快就被運用在軍事上。空中武力先是進入陸軍,接著很快地就進入海軍。

當工程師建造了巨大的平頂軍艦作為跑道,其長度足夠供作戰飛機起降的時候,海戰的形式就徹底改變了。想想看,沒有任何軍艦航行的速度能快過飛機,沒有任何炮彈能飛得比飛機還遠,也沒有任何炮彈比炸彈和魚雷的威力更大,飛機對艦砲所具有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飛機立刻成為軍艦最大的殺手,不論大小和裝甲,沒有軍艦不怕飛機的。

是的,在先敵開火的原則下,戰列艦豈止不是航空母艦的對手而且是完全處在挨打的狀況下。戰列艦在沉沒以前不但沒有還手的機會甚至連敵人的軍艦在哪裏都不知道。

第二次世界大戰証明航空母艦才是海戰之王,裝甲再厚的戰列艦在飛機的輪番攻擊下既逃不掉也不堪一擊,隻有沉沒的命運。「威爾斯親王號」與「退敵號」都是這樣的下場。想想看,犧牲一、二十架飛機就可以擊沈一艘四、五萬噸的戰列艦和消滅艦上超過一千名的官兵,飛機與軍艦的戰損比和效費比完全不成比例。戰列艦毫無疑問被淘汰。航空母艦在海軍的統治地位被確立,這種情況至今沒有改變。

(3)導彈時代與隱形時代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海軍主要的武器演變有兩個:導彈與核動力潛艇。


這兩樣武器不是普通的演變而是革命性的新武器,就是這兩樣新武器把海戰帶入了第三個時代,那就是導彈時代與隱形時代。

導彈的出現對海戰的影響有兩方麵:一是導彈本身的優勢,二是導彈載體的優勢。

對砲彈和飛機而言,導彈的優勢是距離、速度、和智能的綜合優勢。反艦的巡航導彈未必比炮彈跑得快,但是射程一定比砲彈遠,而且比炮彈準;反艦的巡航導彈未必比飛機快和遠,但是比飛機丟炸彈準、也比飛機難偵測、而且比飛機不怕犧牲和相對便宜。

對武器的載體而言,導彈的優勢是導彈的射程與軍艦的大小沒有特別重要的關係。也就是說,小軍艦也可以發射長程導彈,譬如前麵一篇提到的中共2208型導彈快艇可以攜帶C803反艦飛彈。想想看,一艘250噸的小船能夠發射武器攻擊150公裏以外的目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簡直是不可想像的,即使四萬噸的戰列艦也做不到。

我們看得很清楚,導彈已經取代了軍艦上所有的主砲,成為軍艦防空與反艦最重要的武器。現代軍艦隻留下小口徑的砲(小於100毫米)對付低價值的目標。

核動力潛艇的巨大攻擊力在上一篇已經作了論述,這個攻擊力主要來自導彈,另一部分來自越來越聰明的先進魚雷,在這裏我們就不多說了。我們想強調的是核動力潛艇的隱祕性,看不見的敵人是最可怕的敵人。核動力潛艇開啟了海戰的隱形時代。

海戰隱形時代的來臨不僅是由於核動力潛艇的出現,也是因為受到導彈巨大壓力的緣故。由於導彈越來越準和發射距離越來越遠,對水麵船隻形成莫大的壓力。幾乎所有反艦飛彈的導引係統都是雷達導航,所以如何降低軍艦的雷達特徵就變得非常重要了,新一代的軍艦幾乎都是隱形設計。

下一次的大型海戰一定是導彈滿天飛,沒有隱形考量的軍艦是很難生存的。

(4)海軍作戰的能力

海軍是技術性最高的軍種,也是最耗時和最費錢的軍種。有道是「三十年陸軍,五十年空軍,百年海軍」。是的,要建立一支第一流的現代化海軍需要百年時間。

海軍非常耗費錢,更需要尖端科技和工業能力。所以一個國家的海軍代表這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大家隻要看一眼一個國家的海軍大概就知道這個國家的國力如何。

簡單地說,第一流的海軍是以航空母艦作為戰鬥主力;第二流的海軍是以驅逐艦作為戰鬥主力;第三流的海軍是以護衛艦作為戰鬥主力;第四流的海軍是以巡防艦作為戰鬥主力;第五流的海軍是以炮艇和快艇作為戰鬥主力。這種劃分完全是以軍艦的噸位為基礎,一般來說相當準確,因為噸位代表軍艦的續航力與戰鬥力。

以軍艦的作戰範圍來劃分,我們可以把海軍分成近岸海軍、黃水海軍、與藍水海軍。

擁有炮艇、快艇、和巡防艦的海軍稱為近岸海軍。

擁有護衛艦與驅逐艦的海軍稱為黃水海軍。

隻有擁有航空母艦的海軍才有資格稱為真正的藍水海軍。

我們用中國作例子就可以清楚看到建設海軍的辛苦、艱難、和漫長的路,因為經過六十年的奮鬥人民海軍仍然還是一個黃水海軍。

但是今天中國大陸的人民海軍決不可妄自菲薄,以今天中國的國力人民海軍是大有可為的。如果人民海軍在大洋中與美國海軍對決固然沒有勝算,可是如果把戰場拉到距離大陸海岸一千公裏以內,美國海軍是佔不了便宜的。為什麼?答案很簡單,隻要在海岸基地的作戰飛機能夠到達的地方,美國的航空母艦戰鬥群並沒有優勢。

(5)未來海戰的形式

我們看到海戰的形式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由戰列艦領導的巨炮時代發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由航空母艦領導的海上航空兵時代,然後我們在第3段也論述科技的進步把海戰帶入今天的導彈時代與隱形時代。

讀者一定會問:未來海戰是以什麼樣的形式進行呢?

我的回答是:發現敵艦,導彈摧毀。

這個回答其實已經是各國海軍的共識,所以儘管每個國家由於財力和科技能力的差異導致發展海軍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是他們走的方向是相同的。我們進一步論述這兩個問題。

1.發現敵艦

探測(detect)水麵船隻不是那麼困難的事情,困難的部分在識別(identify)。也就是說,發現某個地方有一艘船並不困難,困難的是如何識別這艘船。這是一艘什麼樣的船隻?是軍艦?還是民船?是友艦?還是敵艦?如果是敵艦,那是什麼型的軍艦?這些都牽涉到非常高的科技,需要大量投資做研發的工作。

目前發展的情況是:探測的手段是有的,識別的方法還有很大改進的空間。

大麵積的探測需要仰賴衛星,小麵積的探測需要依靠預警機,局部的探測則是依靠各個艦艇自己的感應器,分層合作,共享資訊。這些能力目前幾個大國,譬如中、美、俄,都可以辦到。其中共享資訊非常重要,需要統一的通訊和資料傳輸鏈,相當費錢。

2.導彈摧毀

敵艦已經偵測到而且被識別,剩下的工作就是發射導彈摧毀目標。讀者一定會問,現代軍艦都有防空和反導彈係統,如何做到摧毀敵艦的工作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介紹兩個軍事術語:「反應時間」與「飽和攻擊」。

所有的防空係統,不論是艦對空還是地對空,都是一個精密的雷達係統。任何這種係統從雷達探測到來襲飛彈到實際開火,譬如發射防空飛彈或近防炮火打出一片彈幕,整個運作過程非常複雜需要經過大量的計算,工程師把全部過程自動化交給電腦來控製。所以這段係統工作所需要的時間是可以精確測量出來的,工程師為這個時間取了一個名詞叫「反應時間」。

電腦的計算速度和記憶體的大小是有上限的。雷達探索和雷達追蹤是一個複雜過程,每一個目標都需要大量的計算,目標一多就忙不過來。所以工程師根據電腦的能力設定一個目標追蹤的最大數值,隻考慮這麼多目標,這個數值就是這個防空係統的上限。

所以根據防空係統的天生弱點,我們有兩種方法可以摧毀敵艦:

方法一:導彈在防空係統的反應時間內到達敵艦

這是以質量取勝,攻其不備,是最好的進攻方式。換句話說,在防空係統還來不及做出反應的時候,導彈已經到了,打他一個措手不及。這個方法有幾方麵可以努力:


1.使導彈飛得更快,譬如中共自己研發的C803和從俄國購買的日灸都是超音速的反艦導彈,這就比美國亞音速的魚叉導彈更有效。


2.使導彈飛得更低,譬如中共的C803在快要到達目標時會自動降低高度,非常貼近海麵(低於五公尺)。


3.使導彈做不規則的蛇行,C803和日灸在接近目標時會做蛇行機動,導致雷達有可能無法鎖定目標。

方法二:進行飽和攻擊

這是以數量取勝,彈海戰術,屬於蠻幹,但是有效。當進攻的導彈數目超過防空係統的追蹤上限,軍事術語稱這種攻擊方式為「飽和攻擊」,意思是防守係統的能力已經飽和(saturated)了,所以一定有漏網之魚可以穿透防空係統達成摧毀目標的任務。

浪費嗎?是的,的確耗費钜大,但是飽和攻擊非常有效。對於高價值的目標,譬如航空母艦,飽和攻擊是值得的。

所以結論是:隻要你的導彈夠多,就一定可以摧毀目標。這就把海戰帶到戰爭的基本麵,大家拚資源和拚生產力,看誰先破產。

(6)導彈攻擊航空母艦

在中美的海軍對抗中,大家最關心的就是中國如何能夠抵擋美國的航空母艦戰鬥群。其實答案已經有了,就是前麵說的兩個步驟:發現航空母艦,用導彈摧毀。在摧毀航空母艦這種高價值目標上,我們可以多做一點論述。

由於航空母艦的出動是一個戰鬥群,通常每艘航空母艦至少有兩艘核潛艇、兩艘驅逐艦、和不定量的護衛艦來嚴密保護,接近航空母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水下的潛艇伏擊(本文不談),水麵上中國目前唯一的方法就是長程導彈的攻擊。我們分兩種方式來論述。

1.巡航導彈攻擊航空母艦

如果用巡航導彈來攻擊航空母艦,毫無疑問,中國採取的方式是飽和攻擊,而且是空中、水麵、水下同時發動的飽和攻擊。這種方式的進攻隻可能發生在美國的航空母艦進入中國海岸線一千公裏以內,在中國大陸岸基飛機的作戰半徑之內。

上一篇我們提到的2208型導彈快艇在這個時候就能派上用場了。2208型導彈快艇是一個非常好用的高效率作戰船隻,視對手的戰鬥力,中國可以派出一艘2208作戰(譬如對付隻有一艘護衛艦的運輸船隊),中國也可以派出十艘2208作戰(比如對付航空母艦戰鬥群)。2208基本上就是一個導彈火力支援艦,為艦隊提供飽和攻擊。

2208的體積小,又有隱形設計,雷達特徵隻相當於一艘30噸的小漁船,遠距離很難發現,更難識別是一艘攻擊力強大的軍艦。2208一切聽命預警機,導彈的資料輸入、導彈飛行的中期修正...等等工作全部由預警機負責。它們隻需要做一件事情,就是各自進入指定的發射地點,聽候命令發射,24秒以後發射完八枚導彈就全速逃命返航。

YST 隻是用2208作例子,其他的水麵船隻和空中戰機也是同樣情形。攻擊航空母艦戰鬥群必須是一個協調的集體行動才能達到飽和攻擊的預期目標,這個協調工作的總指揮就是預警機。

2.彈道飛彈攻擊航空母艦

中國大陸在1996年的台海飛彈危機受到美國航空母艦的刺激,於是發憤修煉獨門武功,就是現在大家都知道的彈道飛彈攻擊航空母艦。這在全世界屬於創舉,效果如何,在沒有在戰例的情況下,大家隻能自己判斷。下麵所說的是YST 基於科學原理所作的論述。

中共的做法是在發現美國的航空母艦後發射「東風21」中程彈導導彈摧毀或癱瘓(disable)航空母艦。

東風21的射程在 1800-3200公裏(看型號),從發射到擊中目標的飛行時間是15分鐘。東風21非常準確,其中以「東風21丙」的射程最遠(3200公裏)精度也最高(<20公尺),是最理想的載具。攻擊的方式是在空中(譬如5公裏的高空)引爆彈頭,彈頭是集束彈頭,內藏數千枚鋼珠,散佈在數百公尺方圓內以高速沖擊航空母艦。由於動能巨大,這些鋼珠可以輕易擊穿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重則引爆航母的燃料庫或彈藥庫導致沉沒,輕則損壞甲板或彈射器導致喪失起降飛機的功能而必須撤出戰場、折返基地。

事實上,後者是中國比較希望的結果,既達成目的又不引發更大的政治效應。大國交手都是點到為止,不必拚出你死我活,既然勝敗已分,各自就此收手,重新劃分勢力範圍,大家還是一條好漢。想想看,如果弄到一艘航空母艦沉沒、六千官兵葬身海底,美國國會一定引起滔天巨浪,總統都坐不住,戰爭層級很有可能昇高。

中共彈道飛彈攻擊航空母艦的計畫已經被証實並且有權威報導。詹氏防衛周刊(Jane\'s Defence Weekly)的軍事記者白盛司(Ted Parsons)在2006年01月25日曾經撰寫專文對此做出報導。白盛司的結論是中共解放軍攻擊航空母艦的彈道飛彈將在2009年佈署成軍,美國海軍已經展開研究對此作出防衛計畫。

YST 沒有繼續追蹤西方國家在這方麵的報導,但是僅憑以往的經驗,中共的佈署非常可能已經完成,因為西方國家對中共的軍事估計都是至少慢了半拍,從無例外。憑著個人的知識,YST 做一些評論把彈道飛彈攻擊航空母艦這個革命性的武器列出下麵幾個要點:

1.首先是飛彈防禦極其困難,目前美國海軍的戰區導彈防衛係統(Theater Missile Defence,簡稱 TMD)技術並不成熟,攔截北韓非常原始的導彈都有問題,攔截東風21是不可能的;

2.彈道飛彈速度太快,東風21三千公裏的飛行時間隻有15分鐘,航空母艦即使全速也走不遠,頂多15公裏。所以當東風21在最後下降階段打開雷達作最後修正的時候不可能找不到目標。航空母艦跑不掉的;

3.彈道飛彈的射程太遠,如果美國航空母艦必須遠離中國海岸線三千公裏以外,美國海軍在亞洲的優勢就幾乎完全沒有了。三千公裏以外的航空母艦是沒有任何威脅力的。

4.如果中共改用攜帶三個25萬噸量核子彈頭的東風25,那麼美國航空母艦一旦被發現存活的機率幾乎是零,整個航空母艦戰鬥群會在十五分鐘之內煙飛灰滅。這是中共迫不得已到了最後拚命的撒手鐧。

5.彈道飛彈攻擊航空母艦是海戰的革命性武器,如果在實戰中被証實有效,這將改變海戰的遊戲規則,影響極其深遠。

(7)結論

二十世紀初的後半葉出現兩個革命性的武器,第一個是導彈,第二個是核子潛艇,他們把海戰帶入新的時代。

我們要問一個問題,如果有第三次世界大戰,誰是海戰之王?航空母艦?還是核子潛艇?

導彈幾乎取代了傳統的火炮,尤其是大口徑火炮,但是無法取代飛機。

核子潛艇成為海洋中的幽靈,神出鬼沒,但是並未証實能取代航空母艦海戰之王的地位。

那麼航空母艦對導彈與核子潛艇,誰勝誰敗?

沒有人知道,因為過去這五十年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海戰。也許台海之戰或東海之戰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YST個人的看法是航空母艦與核子潛艇是兩個相輔相成的武器,不能互相取代,兩個都需要,否則不足以維護一個國家的海洋利益。中國必須建造航空母艦,否則南海不保。

至於航空母艦與核子潛艇那個比較有用呢?我的回答是:

在和平時期需要嚇唬敵人、建立友好國家的領導地位,航空母艦最有用,而核子潛艇幾乎無用;

在低烈度和中等烈度的衝突,航空母艦比核子潛艇更有用;

在高烈度的衝突,航空母艦沒有核子潛艇有用,因為航空母艦的存活率不及核子潛艇;

在交戰雙方動用核子武器的情形下,航空母艦的存活機會是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